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這是繼《美國語文》之後的另一套經典原版教材,瞭解英國人文曆史、欣賞英國文學的優秀讀本。全套共6冊,分級編寫,還附有大量插圖。充滿趣味的英語故事與優美的英國文學相融閤,讓國內學生更好地感悟英國文化曆史,並真正學好英語這門語言。無論是作為英語學習的課本,還是作為提高英語水平的課外讀物,這套書都很有價值。                 
內容簡介
   《英國語文》這套書原名《皇傢讀本》,全套六冊。由英國教材齣版公司編寫齣版。在20世紀初廣泛用作學校教材。編寫體例統一嚴謹、包括生詞、課文、語音、詞匯解釋、課後問題等,同時還附加瞭書寫與聽寫等,是一套完整的英語學習教材。這些選文,體現瞭英國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和西方國傢的道德價值觀念。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全麵瞭解西方社會的很好途徑。     
作者簡介
   英國托馬斯-尼爾森公司,主要從事各類教育著作的齣版發行,本套《英國語文》即為該公司100多年前為英國的學生編纂的教材,適用範圍很廣,受到普遍贊譽,一直是一套深受英國小學生歡迎的教材。     
目錄
   Lesson 1 THE SNAIL ON THE WALL/第一課 牆上的蝸牛 1 
Lesson 2 LITTLE JIM/第二課 小吉姆 5 
Lesson 3 THE TEA-FARMER/第三課 茶 農 8 
Lesson 4 TIT FOR TAT/第四課 針鋒相對 11 
Lesson 5 THE HUMMING-BIRD(I)/第五課 蜂 鳥 (一) 14 
Lesson 6 THE HUMMING-BIRD(II)/第六課 蜂 鳥 (二) 17 
Lesson 7 THE BOY WHO WAS ALWAYS TOO LATE 
第七課 總是遲到的男孩 19 
Lesson 8 THE SAILOR AND THE MONKEYS/第八課 水手和猴子 22 
Lesson 9 THE VOICE OF SPRING/第九課 春之聲 25 
Lesson 10 THE WONDERFUL PUDDING/第十課 令人驚嘆的布丁 27 
Lesson 11 STORIES OF THE ELEPHANT(I) 
第十一課 大象的故事(一) 30 
Lesson 12 HOW A DOG GOT HIS DINNER/第十二課 小狗覓食 34 
Lesson 13 THE SALE OF THE PET LAMB/第十三課 齣售寵物小羊 36 
Lesson 14 BRAVE BOBBY/第十四課 勇敢的鮑比 40 
Lesson 15 THE TRAVELLERS AND THE BEAR 
第十五課 旅行者和熊 44 
Lesson 16 THE DUN COW/第十六課 黃褐色的牛 47 
Lesson 17 WE ARE SEVEN/第十七課 我們是七個 50 
Lesson 18 THE GATE WITHOUT A LATCH 
第十八課 沒有門閂的門 54 
Lesson 19 THE SPIDER AND THE FLY/第十九課 蜘蛛和蒼蠅 58 
Lesson 20 TAKE CARE OF THE MINUTES/第二十課 隻爭朝夕 62 
Lesson 21 THE BEGGAR MAN/第二十一課 行乞者 65 
Lesson 22 HALF THE PROFIT/第二十二課 一半的報酬 69 
Lesson 23 STORIES OF TIGERS(I) 
第二十三課 老虎的故事 (一) 72 
Lesson 24 RED AND BLACK/第二十四課 紅色和黑色 75 
Lesson 25 THE DAW IN BORROWED FEATHERS 
第二十五課 藉來的羽毛 78 
Lesson 26 THE ANT AND THE CRICKET/第二十六課 螞蟻和蟋蟀 81 
Lesson 27 THE DOG AND THE SHADOW/第二十七課 狗和倒影 84 
Lesson 28 THE AMBITIOUS BOY/第二十八課 野心勃勃的孩子 86 
Lesson 29 THE BETTER LAND/第二十九課 樂 土 89 
Lesson 30 THE ENGLISH GIRL AND HER AYAH 
第三十課 英國小姑娘和她的保姆 92 
Lesson 31 STORIES OF TIGERS(II) 
第三十一課 老虎的故事 (二) 95 
Lesson 32 HOUSES MADE OF SNOW/第三十二課 雪 屋 98 
Lesson 33 THE CHILD’S FIRST GRIEF 
第三十三課 孩子的第一件傷心事 101 
Lesson 34 THE FOX AND THE STORK/第三十四課 狐狸和鸛 104 
Lesson 35 THE OSTRICH/第三十五課 鴕 鳥 107 
Lesson 36 DON’T BE TOO SURE/第三十六課 不要太自滿 111 
Lesson 37 BUDS/第三十七課 萌 芽 116 
Lesson 38 THE DUKE AND THE COW-BOY 
第三十八課 公爵和牛童 119 
Lesson 39 STORIES OF DOGS/第三十九課 狗的故事 123 
Lesson 40 LUCY GRAY/第四十課 露西 格雷 126 
Lesson 41 THE SAINT BERNARD DOG/第四十一課 聖伯納德犬 130 
Lesson 42 THE LOST CHILD/第四十二課 迷路的孩子 134 
Lesson 43 THE BUSY LITTLE LAPP/第四十三課 忙碌的拉普蘭人 137 
Lesson 44 THE DOG AT HIS MASTER’S GRAVE 
第四十四課 主人墓旁的狗 141 
Lesson 45 THE STONE THAT REBOUNDED 
第四十五課 迴彈的石頭 146 
Lesson 46 WHALE HUNTING/第四十六課 捕 鯨 150 
Lesson 47 THE BLIND BOY/第四十七課 盲 童 153 
Lesson 48 THE SPEAKING CHIP/第四十八課 會說話的木頭 155 
Lesson 49 THE SAILOR’S MOTHER/第四十九課 水手的母親 158 
Lesson 50 THE PRINCE AND THE JUDGE 
第五十課 親王和大法官 162 
Lesson 51 A BEAVER TOWN/第五十一課 水獺鎮 166 
Lesson 52 THE WEST INDIA ISLANDS/第五十二課 西印度群島 170 
Lesson 53 THE HEROIC DAUGHTER/第五十三課 無畏的女兒 175 
Lesson 54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第五十四課 推薦信 180 
Lesson 55 MEDDLESOME MATTY/第五十五課 淘氣鬼麥蒂 183 
Lesson 56 HABITS OF FLOWERS/第五十六課 花的生長習性 187 
Lesson 57 COMPLAINTS OF THE POOR/第五十七課 窮人怨 190 
Lesson 58 THE CANVAS BOAT/第五十八課 帆布船 193 
Lesson 59 THE RAIN LESSON/第五十九課 下雨瞭 199 
Lesson 60 THE ELEPHANT/第六十課 大 象 204 
Lesson 61 CATCHING WILD ELEPHANTS IN CEYLON 
第六十一課 锡蘭島捕野象記 207 
Lesson 62 THE PARROT/第六十二課 鸚 鵡 211 
Lesson 63 THE PARROT IN EXILE/第六十三課 流放的鸚鵡 215 
Lesson 64 STORIES OF THE ELEPHANT(II) 
第六十四課 大象的故事(二) 218 
Lesson 65 RALEIGH’S TWO PLANTS 
第六十五課 拉雷夫爵士的煙草和西紅柿 223 
Lesson 66 THE ARK AND THE DOVE/第六十六課 方舟與鴿子 227 
Lesson 67 NO PAY, NO WORK/第六十七課 有勞必獲 233 
Lesson 68 THE ORPHAN BOY’S TALE/第六十八課 孤兒的故事 237 
Lesson 69 LITTLE DICK AND THE GIANT 
第六十九課 小迪剋和巨人 241 
Lesson 70 THE TRUNK OF THE ELEPHANT 
第七十課 大象的鼻子 244       
精彩書摘
   “What ails you, lad?” said Dame Bell to a little boy, who sat near a wall at the back of her house. He had a book in his hand, and tears were in his eyes.  
“We have all got a poem called to learn,” said the boy, whose name was Tom Blair; “and the one who says it best is to get a prize from the master. But I don’t think I can learn it.”  
“Why not?” said the dame.  
“The boys say that I can’t, and that I need not try,” said Tom in a sad tone.  
“Don’t mind what the boys say. Let them see that you can learn it,” said his friend.  
“But I don’t think I can,” said Tom; “it is so long, and some of the words are so hard. I know I need not try for the prize. But I should like to learn the poem as well as I can; for the boys laugh at me, and call me ‘Slow Tom.’”  
“Well, dear,” said the dame, in a kind voice, “if you are slow, and can’t help it, try to be ‘slow and sure,’ as they say. Look at that snail on the wall; how slow it is! And yet, if you watch it, you will see it will get to the top in time. So just try to learn a few lines each day, and you may gain the prize in the end. And when you are like to lose heart, think of the snail on the wall.”  
When Dame Bell had said this, she went on her way. And Tom thought that (though he could not keep up with the boys) he might run a race with the snail. So he resolved to try to learn his task, by the time the snail got to the top of the wall.  
At last, the day came on which the master was to give the prize, and he called up the boys to repeat the poem.  
When five or six had recited, it came to Tom’s turn. There was a laugh when he got up; for most of the boys thought he would fail. But he did not miss a word; and his heart was full of joy when the master said, “Well done. Tom Blair!”  
When the rest of the class had tried, the master said Tom had done best; and he gave him the prize.  
“And now tell me,” said the master, “how you learned the poem so well.”  
“Please, sir, it was the snail on the wall that taught me how to do it,” said Tom.  
There was a loud laugh when Tom said this. But the master said, “You need not laugh, boys; for we may learn much from such things as snails.—How did the snail teach you, Tom?”  
“Please, sir, I saw it crawl up the wall bit by bit. It did not stop, nor turn back, but went on, and on. And I thought I would do the same with my task. So I learned it bit by bit, and did not give up. And by the time the snail had got to the top of the wall, I had learned it all.”  
“Well done, Tom!” said the master.—“Now, boys, let us give a good cheer for Tom Blair and the snail on the wall.” And the old house rang with a loud, long cheer. For all were glad that “Slow Tom” had got a prize at last.   
第一課?牆上的蝸牛  
“你怎麼瞭,小夥子?”貝爾太太問一個坐在她傢房子後牆邊上的小男孩。小男孩手裏拿著一本書,眼裏噙著淚水。  
“我們要學習一首叫《小吉姆》的詩”,這個名叫湯姆?布萊爾的小男孩說,“老師說,這首詩誰背得最好,誰就會有奬品。但是我覺得我肯定背不好。”  
“為什麼呢?”老太太問道。  
“那些男孩們說我就是背不好,還說我連試都不用試瞭。”湯姆傷心地迴答道。  
“不要在意那些男孩的話,讓他們看看你可以背得很好。”湯姆的這位大朋友說。  
“但是我覺得我不行,”湯姆說,“這首詩太長瞭,有些詞也太難瞭。我知道我不一定非要去爭奬品,但是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這首詩,因為男孩們笑話我,管我叫‘遲鈍的湯姆’。”  
“咳,湯姆,”老太太用和藹的語氣說,“如果你學得慢,而且也沒有辦法變得快些,那就試著像人們說的那樣,‘慢且穩’吧。你看看牆上的蝸牛,它爬得多慢啊!但是你觀察一下它,就會發現它遲早會爬上牆頂。所以你隻需每天試著學習幾句詩,你就有可能最終贏得奬品哦。當你灰心喪氣的時候,就想想牆上的蝸牛吧。”  
貝爾太太說完這些就走瞭。湯姆想到(即使他比不上其他男孩)他也可以和蝸牛賽賽跑呢。所以他決心待蝸牛爬到牆頂的時候,努力去學好這一課。  
最後,到頒奬的那天,老師把男孩們召集起來背誦這首詩。  
五六個男孩背完之後,輪到瞭湯姆。當湯姆站起來的時候,男孩中爆發齣瞭一陣笑聲,因為他們覺得湯姆肯定會失敗。但是湯姆一個字都沒漏。當聽到老師說“做得好,湯姆?布萊爾”的時候,湯姆滿心歡喜。  
班裏其他的同學都背完之後,老師說,湯姆是背得最好的,並且把奬品給瞭他。  
“那麼現在告訴我吧,”老師說,“你怎麼把這首詩背得這麼好的呢?”  
“老師,是牆上的蝸牛教會我的。” 
……      
前言/序言
   《英國語文》原名《皇傢讀本》(The Royal Readers),是20世紀前後由英國著名的教材齣版公司托馬斯-尼爾森公司編寫齣版的一套小學語文教材。這套教材共分為六冊,分彆對應西方英語國傢小學一至六年級的語文教學。這套書齣版後,在西方英語國傢的學校被廣泛使用。根據這套書原編者的初衷,是為瞭引導孩子們對他們所閱讀的作品産生真正的興趣,並通過閱讀提升他們的能力,最終將閱讀所獲得的能力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可以說,這是一套以興趣為引導、學以緻用的教材。  
這套書的編寫體例非常嚴謹,一至四冊教材的每篇文章後麵基本都有課後提問、拼讀訓練、書寫練習等內容,從第五冊開始,又增加瞭單詞解釋,使學生通過閱讀增加詞匯量,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文章的印象。  
在選文內容上,這套書由淺入深,每一冊對應不同年齡段的讀者,選文也從簡單的兒歌、短文、常用句型開始,逐漸提升為篇幅稍長的作品,再進階到中長篇的經典著作。從難易程度來看,這套書前三冊內容簡單淺顯,文字樸素簡潔,比較適閤國內中低年級小學生閱讀;後三部分的內容相對繁復深奧,開始有側重性,有的筆法精妙、描寫細膩,有的文風犀利、寓意深刻,比較適閤高年級小學生和中學生閱讀。總之,這套書的選文內容豐富,從其所選文章涉及的體裁來看,包括瞭故事、童話、傳記、詩歌等;題材涉及旅遊、曆險、曆史、自然、科學等。這些選文體現瞭英國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和西方國傢的道德價值觀念,讓小讀者們在提高文學修養的同時,也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  
這套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貼近生活,能讓小讀者們覺得書中講述的事情就發生在他們身邊。而且,這套書所選的文章除瞭頌揚真、善、美之外,並沒有迴避生活中的艱難與睏苦,突齣瞭睏境之下個人的堅守與成長。這樣的文章往往更容易引起心靈的共鳴,也將對小讀者們的人生觀起到正麵積極的作用。  
我們衷心希望通過這套書的齣版,讓中國的讀者朋友學習地道標準的英語,打開通往世界的心靈之窗;同時還能獲得文學知識、個人修養、倫理道德等多方麵的提升。  
如果您在閱讀中發現有疑問或錯誤之處,請不吝指正,以便我們更加完善這套書的編寫。    
				
 
				
				
					跨越語言的橋梁:一本關於英漢互譯藝術的探索之旅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探討英語和中文這兩種語言之間復雜的互譯機製、曆史演變及其在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應用。我們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的教材或學習階段,而是將目光投嚮翻譯理論、跨文化交際以及語言對等性的哲學探討。   第一部分:翻譯的理論基石與曆史脈絡  1. 翻譯的本質:意義的遷移與形式的重構  翻譯絕非簡單的詞匯替換,而是一門涉及文化、語境和意圖的復雜藝術。本部分將深入剖析翻譯理論的核心概念,如“異化”(Foreignization)與“歸化”(Domestication)的辯證關係。我們將考察不同學派對“忠實”的定義——究竟是追求文本形式的精準對應,還是側重於目標讀者對源文信息和情感的有效接收?     等值性探討: 對等(Equivalence)的概念在不同翻譯領域(文學、科技、法律)中的具體體現。我們將分析“動態對等”、“語義對等”和“交際對等”之間的張力,並通過經典案例展示在漢譯英和英譯漢過程中,如何平衡這些不同的對等標準。    翻譯的不可譯性(Untranslatability): 探討那些根植於特定文化、曆史背景或語言結構中的概念(如中文的“氣”、英文的“fair play”)在跨語言轉換時所麵臨的睏境,並提供解決這些睏境的策略,例如釋義、注釋或創造新詞匯。  2. 曆史長河中的漢英互譯:從早期傳教士到全球媒體  翻譯史是文化交流史的縮影。本章將追溯英漢互譯的早期足跡,重點關注近代西方漢學傢和中國知識分子在引入西方思想和傳播東方智慧中的關鍵作用。     早期探索(17-19世紀): 分析傳教士在詞典編纂和經典翻譯(如儒傢經典的外譯)中所采用的方法和遇到的挑戰。他們如何用當時的英語去描述前所未見的中國概念?    現當代轉型(20世紀至今): 考察現代語言學和翻譯研究興起後,翻譯實踐如何受到係統性理論的指導。特彆關注新中國成立後,科技文獻、政治話語和文學作品的翻譯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指導方針和風格轉變。   第二部分:語言結構差異下的實踐挑戰  英漢互譯的難度源於兩種語言在句法、詞匯和語用層麵的深刻差異。本部分將具體剖析這些結構性挑戰,並提供高級的語篇分析工具。  3. 句法結構的張力與重組  英語是分析性語言,依賴詞序和介詞;漢語是意閤性語言,更依賴語境和詞序的靈活性。     長難句的處理: 深入分析如何將英語中復雜的從句結構(如定語從句、狀語從句)有效地拆解、閤並或轉化為更符閤漢語習慣的並列、遞進結構,反之亦然。探討如何處理被動語態和體貌的差異轉換。    語序的靈活性與限製: 比較漢語中話題-評論結構與英語中主語-謂語結構的差異,並展示如何通過調整語序來保持信息流的自然與重點的突齣。  4. 詞匯與語用層麵的文化負載  詞匯的對等遠比錶麵看起來復雜,尤其涉及文化特有概念和慣用語。     習語、諺語與典故的翻譯: 探討翻譯者如何識彆和處理那些承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固定錶達。是尋求功能對等(如用一個相似的中文諺語),還是進行解釋性翻譯?    語體(Register)的控製: 區分正式語體、學術語體、口語交際中的語言選擇。分析在英譯漢時,如何從“地道的英語錶達”轉換到“符閤中國語境的專業術語”或“自然的日常對話”。例如,英式幽默與中式修辭在翻譯中的“失真”風險。    指代不明與代詞的缺失: 漢語中常見的省略和隱含主語,在翻譯成英語時必須明確化,本章將詳細闡述如何根據上下文準確還原被省略的主語或指代對象。   第三部分:麵嚮未來的翻譯與跨文化應用  本部分將關注翻譯技術的發展,以及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翻譯者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和倫理考量。  5. 翻譯技術與人工智能時代的角色定位  機器翻譯(MT)的普及對人工翻譯提齣瞭更高的要求。     人機協作的模式: 分析統計機器翻譯(SMT)和神經機器翻譯(NMT)的優勢與局限。討論譯後編輯(Post-Editing)的標準和質量控製流程,強調人類譯者在處理語境、文化敏感度和創造性文本時的不可替代性。    術語管理與數據庫構建: 介紹在專業領域(如金融、法律、醫學)中,建立一緻、準確的術語庫對於保證翻譯質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CAT工具進行效率提升。  6. 翻譯的倫理、評估與專業發展  翻譯實踐不僅關乎語言技能,更關乎職業操守。     譯者的倫理責任: 探討在麵對敏感信息或意識形態差異時,譯者應當堅持的客觀性與保密性原則。分析翻譯偏差(Bias)的來源及其對目標文本的影響。    翻譯質量評估(TQA): 介紹國際上通用的質量評估框架,如錯誤分類法(Error Categorization),幫助讀者建立一套客觀評估漢英互譯作品優劣的標準,超越主觀感受。  本書適閤所有對語言學、跨文化交際、以及中英文學術交流有深度興趣的讀者,它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框架,用以理解和駕馭英漢互譯這項復雜而迷人的語言工程。它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語言差異、如何建構跨文化理解的進階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