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名家、文学名篇、经典名作!一书多用,尽收囊中!
★ 传统装帧、现代设计;超长拉页,绝对珍藏!
★ 正面高清印刷原作图,最大限度再现大师原貌;背面浅灰色字迹,描红、临学俱佳。
★ 与历代名家一起,感受书法与文学精妙结合的典范之作!
本书收录米芾行楷《离骚经》,原墨迹为纸本册页。凡二十六开,每开二幅,每幅五行,每行字数不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于册末盛赞其为米芾书法精品:“昔之评芾书者,曰超迈入神,曰沉着痛快,此册殆兼有其美,余固以端流丽目之。《石渠宝笈》藏米书多矣,无出此右者,即以米书论亦当推为后来居上。”
本书的文学性与书法艺术两相结合,背面为描红帖,另有导读和原文,兼顾欣赏和临摹的实用性,便于读者使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因而人称“米癫”。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如果你想成为书法家,就是皓首穷经,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如果你只是想通过书写,遇见更安静的自己,现在开始,与大师一起动笔就好了!
——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书写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成为有温度、懂得美好的人:它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能让人放下问题,放松自己。书写,潜移默化改变人的条理、步骤、结构、控制……把生活中的寂寥辰光变成享受时刻!
——谭振飞(《东方艺术·书法》杂志主编)
这本书的书名乍一看挺有趣的,《写字课》和《与米芾一起写〈离骚〉》,结合在一起,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作品。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可能是一本关于书法学习的工具书,也许会深入浅出地讲解楷书、行书、草书的笔法和结构,还会特意挑选米芾的风格作为范本,毕竟米芾的书法在历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的“刷字”风格充满了潇洒不羁的文人气息。我期待它能在讲解米芾笔法时,不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是能将这种书风融入到对《离骚》这种经典作品的理解之中。想象一下,在学习如何运笔时,作者能顺带解析屈原诗中的那份孤傲与愤懑,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词句的情感张力,那该是多么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超越一般书法教程的刻板,真正做到“以字载道,以书传情”,让读者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书写技巧,还能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如果内容能覆盖到米芾的书写习惯,比如他日常的案头准备、用墨的偏好,以及他与当时文坛的关系,那就更好了,那样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阅读体验也会更为丰富和生动。
评分坦白讲,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感到非常困惑,它似乎在不同的章节之间跳跃性很大,逻辑线索不够清晰连贯。前一章还在讨论北宋徽宗朝的院体书风,下一章画风一转,突然开始分析明代文征明的笔法特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提到米芾和《离骚》,但这两条主线似乎并没有被紧密地编织在一起,更像是两条平行的河流,偶尔交汇一下,随即又各自奔流。我希望作者能够构建一个更清晰的框架,比如以米芾的生平为经,以历代书风的演变为纬,将《离骚》作为贯穿始终的情感主题。现在的阅读体验更像是随机翻阅一本内容丰富的旧杂志,每一页都有亮点,但整体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引。比如,如果能更明确地指出米芾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同时,是如何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在他解读《离骚》时,哪些情感是借鉴了屈原的哪种心境,哪些笔势是对这种心境的艺术化表达,这些联系如果能被系统地梳理出来,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现在的状态,更像是提供了一堆精美的碎片,等待读者自己去拼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个人情怀的“文人札记”,而非一本面向大众的书法教材。作者的个人情感色彩非常浓厚,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古典理想”的缅怀与追逐。在谈及米芾时,作者几乎是将他神化了,将他描绘成一个集艺术天赋、文人风骨与傲世情怀于一身的完人,对米芾的艺术成就给予了无保留的赞美,却鲜少触及他作为历史人物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争议之处。这种单一维度的赞颂,虽然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但从学术角度来看,略显单薄。对于《离骚》的解读也趋向于浪漫主义的阐释,强调其孤独与高洁,而对其中复杂的政治隐喻和历史背景着墨不多。我期待这本书能在保持其抒情特质的同时,能增加一些批判性的思考,比如,米芾的书法在后世引起的争议,或者《离骚》在不同历史时期被接受和解读的差异性。只有正视这些复杂性,这本书才能真正成为一部深刻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配图质量简直令人赞叹,每一张拓本的选取都极为考究,无论是宋拓本还是清代的摹本,都清晰可见,纹理细腻到仿佛能触摸到纸张和墨痕的质感。对于一个视觉学习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法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贴上一张范字,而是配有大量的细节放大图,专门展示米芾笔下那些著名的“飞白”和“渴笔”是如何形成的,那些看似随意的点画中蕴含的精妙结构被剖析得一览无余。然而,这种对视觉细节的过度强调,似乎也挤占了对文字理论的深入阐述。比如,书中关于米芾“刷字”的理论性论述相对单薄,很多地方仅仅是停留在描述“看起来很像水墨晕染”的层面,而没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空间美学或者心理动因。我更希望,能有一部分篇幅用更严谨的语言,结合哲学思辨,去解析米芾那种近乎“任性”的书写方式,是如何对抗当时僵化的审美体系的。图美固然重要,但支撑这些美的理论骨架,也不能缺失。
评分我手里拿到的这本厚厚的书,光是翻阅目录就觉得内容量相当可观,但真正沉浸进去之后,我发现它似乎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教我如何“写”出每一个字上,而是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与审美情趣的漫谈。那种感觉就像是,作者并不急于展示一套标准化的书写流程,而是像一位资深的老友,娓娓道来书法发展史中的一些有趣轶事和时代的背景。例如,书中似乎花了不少篇幅来描绘唐宋时期士大夫的生活场景,他们如何饮酒、如何论诗、如何在困顿中寻求精神寄托。米芾作为一个活跃在那个时代的“名士”,他的生活哲学和他的艺术主张是如何相互映照的,这一点阐述得极为细致。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写字,而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去体会古人那种“一砚风流”的潇洒劲儿。至于《离骚》的部分,它可能更多是作为一种意境的载体,而不是需要逐字逐句精抠的文本。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提升了这本书的文化厚度,让它从一本技术手册升华成了一本艺术评论或文化随笔,读起来酣畅淋漓,虽然实用性可能稍打折扣,但思想的火花却不断闪现,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便宜当然买喽,有券当然买喽
评分收到了書的质量好适合学习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虽然有点贵,不过书是出乎意料的好
评分收到了書的质量好适合学习
评分便宜当然买喽,有券当然买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