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读经典碑帖为书法学习之不二法门。中国历代名家辈出,传世碑帖无数。这套《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遴选书法史上经典,装帧典雅,印刷精美,堪称佳制。
本系列采用经典底本,高清彩色印刷;穿线装订,拆阅方便实用。力求“下真迹一等”之效果。系列特点则是对原作或拓本稍加放大,使得细节纤毫毕现。无论线条的张力、墨色与叠加,还是纸张的颜色及气息,都毫厘间淋漓尽现。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对读者诸君在临读碑帖和书法创作中有所帮助。
米芾一生于书法用功颇深。据其自叙的学书经历,其早年曾受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影响,人谓其书『集古字』。元丰五年(1082),米芾得苏轼指点,始专学晋人,自是其书大进,『入晋魏平淡』。米芾论书主张明白晓畅,反对征引迂远,崇尚天真自然,认为书法『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然米芾于书却极为勤奋和严格,自云『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只是不慕功利而已。
米芾长于行草,尤以行书成就大。米芾行书体势骏迈,笔画劲健,率意放纵,变化无穷,自谓其书曰『刷字』。其重要书作有《苕溪诗帖》《蜀素帖》《多景楼诗帖》《虹县诗卷》《研山铭》以及众多的尺牍、手札。苏东坡评其书云:『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称其书:『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
本册所收为米芾重要尺牍、手札,如《致彦和国士帖》《箧中帖》《竹前槐后诗帖》《临沂使君帖》《值雨帖》《论草书帖》等,均为米芾经典之作。米芾作书时之愉悦、烦懑、闲适之情状,跃然纸上,观其书如对其人,这一系列墨迹足堪为宋代『尚意』书风之代表。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故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以恩补官,多有德政。崇宁五年(1106)为书画二学博士,迁礼部员外郎,故又称『米南宫』。徽宗大观初,卒于知淮阳军任上。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有洁癖,遇石称『兄』,因而人称『米颠』。米芾于书、画、收藏、鉴定均有成就,著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给我一种“大开大合”的阅读体验。它不像那种只聚焦于单一个体、追求极致细节放大的专著,反而更像是一部浓缩的、高质量的中国书法史精选集。我仔细比对了其中收录的几幅行草作品,比如其中一页关于晋人尺牍的复刻,那种信手拈来的洒脱和内敛的法度之间的张力,被印刷得淋漓尽致。纸张的微微泛黄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模拟出了古籍的质感,这点做得非常到位,让人在翻阅时总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虽然我这次想找的是特定某位宋代名家的墨迹精选,但这本书中关于宋代尚意书风的整体介绍和代表作品的选取,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人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提供了足够多的参照物,让学习者能够跳出孤立个例,去理解书法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是如何发展的。
评分翻开这本装帧精美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带着历史温度的墨香,虽然不是我专门要找的米芾真迹,但这本书的整体编排和选材水准,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似乎更侧重于展示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流派,比如魏晋风骨的遒劲,唐楷的端庄大气,以及在宋代之后,那些文人书法的潇洒与个性解放。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页关于颜真卿晚年书法的复刻,那种气势磅礴、力透纸背的震撼感,即便隔着现代印刷技术,也丝毫没有减弱,让人不禁想象,当年颜真卿在创作时,内心怀着怎样的家国情怀与文人担当。这本书的选材范围极广,从刻本到手札,甚至还有几页关于碑刻拓片的对比分析,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视觉盛宴,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书法演变脉络的基础认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孤立的大家。这种系统性的梳理,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是如何在继承中寻求突破的,确实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入门或进阶参考书。
评分从图书馆借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厚实的开本和严谨的编目所吸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广度”和“清晰度”,而不是“深度”或“唯一性”。我个人比较偏爱对笔墨细节的极限放大,这本书在这方面虽然没有做到极致,但它收录的那些跨越数个朝代的经典碑帖组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比如,书中对唐代楷书的收录,无论是褚遂良的秀逸还是欧阳询的险峻,都用近乎完美的印刷质量呈现出来,尤其是那些关键的转折和提按处,墨色变化被捕捉得非常到位。这种全景式的展示,对于建立一个扎实的书法基础认知体系至关重要。虽然我原本的目的是想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风格的墨迹,但这本书提供的这样一个全面而精美的历史概览,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起点,让我能更好地规划后续的专项学习方向,整体来看,这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具有鉴赏价值的图册。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原本是想找一些关于章法布局和用笔细节的深度解析,但这本选集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本“书法鉴赏大百科”的浓缩版。它收录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相对冷门却极具研究价值的碑刻细节放大图。我花了好大力气研究了其中几幅关于魏碑的局部特写,那种刀痕凿迹与笔意融合的奇妙效果,让人对“金石入书”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尤其是一些侧锋入笔处的处理,笔触的提按顿挫,在高清印刷下暴露无遗,即便是没有附带专业的书法理论导读,单凭视觉对比,也能体会到古人书写时的那种精妙控制力。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讲究,留白得当,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不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产生压迫感。虽然我这次未能找到我期待的那种针对特定书家墨迹的精微剖析,但这本对整个书法历史图景的宏大描绘,同样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翻阅价值,它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
评分这是一本在装帧上显得相当“厚重”的书,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即便是普通纸张也能很好地承载油墨的层次感,这对于展示古代书法的微妙色泽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楷书演变的那几个章节,它清晰地展示了从欧阳询的险劲到虞世南的温润,再到唐代晚期颜体和柳体的各自发展路径,这些经典作品的并置对比,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效率。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书体的代表性特征,有非常直观的呈现,比如对“藏锋”和“出锋”的对比展示,不需要冗长的文字解释,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区别。虽然它不是一本纯粹的技法手册,但对于想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书法审美框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范本。它成功地在“艺术画册”和“学习资料”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让我在欣赏古代大师风采的同时,也能对不同书体的风格脉络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这对我目前的练习方向非常有启发。
评分我的最爱系列
评分这是一套洋溢着中国红的经典辑萃。期待么
评分我的最爱系列
评分开本大,印刷清晰,适合临习,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灯下不反光的法帖,值得购买。
评分超级喜欢米芾的字!
评分我的最爱系列
评分价格实惠,印刷质量很好!
评分好书,一直心仪已久,这次做活动终于低价拿到,高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