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

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佐佐木正美 著,王昱 译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
  • 正面管教
  •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性格培养
  • 行为习惯
  • 情绪管理
  • 沟通技巧
  • 0-6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86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9906
品牌:读客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带你分清“爱”和“溺爱”!

◆感到孩子难教,就读这本书!

◆作者佐佐木正美,拥有45年儿童临床经验,治愈上万家庭问题!

◆作者作品连续19年备受推崇,在日本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在读的家教经典!

◆一看就懂,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被惯坏”!

◆ 爱帮助孩子成长,溺爱阻止孩子长大!

◆获益一生的礼物,就是尽早把自己培养成好妈妈!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内容简介

《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当孩子提出很多形形色色的需求,“抱抱!”“我要吃糖!”“今天我要爸爸陪我!”……很多家长会担心,如果我同意了,是不是在溺爱孩子?孩子下次变本加厉了怎么办?这会不会“惯坏”孩子……

拥有45年儿童心理咨询经验,上万家庭的心灵疗愈者——佐佐木正美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因为爱和溺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爱孩子,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按照孩子所愿,恰如其分地放在孩子身上。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里,耐心陪伴孩子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

翻开本书,分清爱和溺爱,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被“惯坏”!

作者简介

佐佐木正美,拥有45年儿童心理咨询经验,在日本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在读的家教大师!

现年82岁的佐佐木正美先生曾在东京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儿童精神医学的临床训练,毕业后任职于日本国立轶夫学园、东京大学医学部精神科,同时作为儿童临床医生,在小儿疗育咨询中心及横滨市南部地域疗育中心致力于区域医疗。

佐佐木正美拥有45年的儿童心理临床经验,是治愈了上万家庭问题的专家,同时也是3个孩子的父亲。

著有《单亲孩子也能幸福成长》和《关注孩子的目光》等家教经典书籍。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解决了我的迷惑和烦恼:孩子要是哭的话,抱着他就好了!这是在你为育儿问题烦恼时可以看的书。今后在育儿问题上受挫也会愿意反复读的书。——日本读者

为人父母一定要至少读一遍的书。——日本读者

如果你的孩子要求很多、不友好、不好教、让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你可以读这本书了。——日本读者

非常棒的书,对应了孩子的成长,让做父母的心里“有谱”。——日本读者

根据作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写成,可以说是育儿书中的里程碑式作品。——日本读者

在育儿不顺利时一定会打开的书!——日本读者


目录

PART 1 培养孩子,就是搭建良好的亲子关系__001


第1章 对“过度保护”的佐佐木式独家解读__003

被“过度保护”是孩子自立的原动力__005

孩子无法自立,根源在于父母“过度干涉”__007


第2章 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家长的静候中养成__013

为什么妈妈们对“孩子的现状”感到不安__015

费神、费时、费力地静候孩子成长, 才是最好的育儿方式__019


第3章 孩子越难带,越要多多爱__027

难带的孩子,一定要想尽办法多照看__029

自我肯定感的养成是最重要的课题__030

太难带的孩子会不会是“发育障碍”__031


第4章 在家得到的爱越多,越容易融入集体生活__039

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就无法融入集体__041

孩子对母爱感到满足时,就能在保育园待得住__042

母爱越不满足,反而越不愿意回家__044


第5章 给多个孩子的爱,怎样“平均分配”__049

不用每个孩子都一碗水端平, 要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__051

不管有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当独生子女看待__052

家有独生子女的父母,注意不要过度干涉孩子__053


第6章 爸爸妈妈要先让自己幸福起来!__061

一个幸福的人,能够带给他人幸福__063

聊天是维持夫妻信赖关系的好方法__064

育儿是最值得夸耀的、了不起的事业__065


PART 2 各种“怎么办”,佐佐木正美来支招__071

第7章 孩子哭闹怎么办__073

孩子总是因为琐碎小事而号哭不停__075

女儿一旦情感爆发,能连续哭上一个小时__079


第8章 孩子“脾气差”怎么办__083

对妈妈予取予求、怒气冲冲的三儿子__085

儿子本来是个好孩子,可脾气一上来就动手__089

打人、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让朋友害怕的儿子__093


第9章 家校问题怎么办__097

去保育园接孩子,结果孩子玩一个多小时也不愿意回家__099

女儿害怕幼儿园,不敢去__102

女儿在幼儿园不说话__106

为什么孩子说不想去学童俱乐部__110

儿子没个老实时候,总爱忘东西……__114


第10章 孩子交朋友的问题怎么办__119

孩子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儿, 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吗__121

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是不是因为小时候没陪他一起玩__125

儿子没有朋友,完全不表达心里所想__129


第11章 多子女关系怎么办__133

长女好忘东西,不会整理个人物品, 我有时忍不住骂她一顿__135

兄弟俩天天吵架,烦透了__139

给三个女儿买东西真费劲__143

姐姐一个劲儿地打扰弟弟玩!__147

对使坏的大儿子,我做不到冷静批评__151

老大我怎么也喜欢不起来……__155


第12章 孩子过于敏感怎么办__159

4岁的儿子对别的孩子在意得不得了__161

畏手畏脚的儿子令人担心__165


第13章 爸爸妈妈自己的困扰怎么办__169

讨厌自己一发脾气就刹不住闸__171

父母离婚,孩子很落寞__175

看见女儿的大脸盘,我就心如刀绞!__179

我无法原谅母亲__183

丈夫对二女儿暴跳如雷,我想改变他__187


第14章 小问题大学问__191

精彩书摘

育儿阶段,不管孩子希望家长做什么,家长都可以满足他,无论付出多少辛苦都不为过,而且还要全身心投入。很多人担心——“这不是过度保护吗?”实际上在我看来,“过度保护的家长”凤毛麟角。

现在的家长,大部分都是“过度干涉”。很多人把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混为一谈,两者本质上大相径庭。过度保护可以把孩子培养得主动乐观、积极向上,而过度干涉则掐断孩子自立的萌芽。我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大家都能做到“过度保护子女”。

“过度保护”指的是对孩子有求必应。

孩子有形形色色的需求,“抱抱!”“陪我玩儿!”“今天我要吃汉堡”……家长逐一满足他们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才称得上过度保护。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家长注定会有特殊情况——“明天吧!”“现在没空!”

所以说,家长根本做不到过度保护。即使做到了,那也不是坏事。在我看来,“过度保护对孩子不好”这种论调肯定是那些想偷懒的家长提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受到了绝对的保护,那么他做什么事都会觉得毫无后顾之忧。比如说,你到海外旅行的时候,当地的本国大使馆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后盾支持,我相信你的观光旅程一定是轻松愉快、悠然自得。相反,你要是到了一个没有大使馆助力的国家, 你可能惶惶得不敢出门。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一想到父母守护着自己,孩子就能无忧无虑地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可能稍微特殊一点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凡事自己动手,然而,无论老师怎么训练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福利院的孩子仍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自立得晚。因此,某福利院的老师们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决定“每个孩子都要宠”“娇生惯养”!结果发现,那些之前不能自理的孩子很快就有所改观。

也就是说,孩子通过被娇惯、被宠爱,感知“自己值得他人的关怀和爱护”。这种自信就是“我要独自一人完成”的自立行为的原动力。

人们只有在得到他人赞赏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幼儿期的孩子得到父母、老师等的喜爱和关怀才能自发地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不少人认为,“被过度保护长大的孩子只知道关心自己,不会把别人当回事”,这完全是谬论。

没有经历过被人呵护的孩子,怎么可能学会爱他人、以他人为重呢?只有懂得爱护自己,才有可能爱护他人。

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的话,他岂不是把父母当奴隶一样使唤”?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假如父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也会投桃报李,他觉得想让父母听自己的,自己首先就得听爸妈话。

我的三个儿子都是在过度保护中长大的,我尽己所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一次,儿子们对妻子说:“爸爸总是百分之百地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我们最终还是按照爸爸的意愿行事。”孩子肯定会将心比心的。


前言/序言


《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 引言: 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每一个家长都怀揣着最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困惑和挑战也接踵而至。“惯坏孩子”似乎是许多家长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阴影,尤其是在面对孩子哭闹、撒娇、提出无理要求时,那种不知所措和自我怀疑常常让人倍感压力。 然而,真正的“惯坏”并非源于无条件的爱和满足,而是源于错误的引导和理解。孩子并非天生就懂得如何适应社会规则,如何在情感上获得满足,如何理性地表达需求。他们需要的是一位智慧的引导者,一位能看穿行为背后真正需求的父母。 这本书,《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正是为此而生。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严厉管教”或“放任自流”的教条手册,而是一场关于理解、连接与引领的育儿探索。我们将一同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逻辑,并学习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科学与爱的养育方法。 核心理念:理解是连接的桥梁,爱是养育的基石 “惯坏”这个词,常常被误解为给予孩子过多的物质和情感满足。但真正的“惯坏”,或许是忽略了孩子成长中更深层次的需求:安全感、归属感、自主感以及被看见和被理解的感受。当这些需求被忽略,孩子可能会通过哭闹、固执、甚至攻击性行为来表达他们的不安和失落。 这本书将颠覆你对“惯坏”的刻板印象,它强调: 行为背后是需求: 每一个看似“不乖”的行为,都是孩子在尝试沟通他们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学会倾听和解读这些信号,是走向正确引导的第一步。 情感连接是关键: 孩子渴望的是父母的关注和理解,而不是物质上的堆砌。建立稳固的情感连接,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是培养他们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基石。 界限是爱的体现: 并非一切的要求都应被满足。清晰而温和的界限,不仅是对孩子行为的规范,更是教导他们认识社会规则,学会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 引导而非控制: 真正的养育,是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控制他们的行为。赋权于孩子,让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和成长。 本书内容深度剖析: 第一部分:洞察孩子的心灵密码——读懂“不乖”行为背后的真相 孩子为什么会哭闹? 从生理性需求(饥饿、疲惫、不适)到情感性需求(寻求关注、表达不满、缓解焦虑)。 不同年龄段孩子哭闹的不同表现和原因。 识别孩子哭闹背后的“潜台词”,例如:“我感到害怕”、“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何冷静地回应孩子的哭闹,避免陷入情绪的漩涡。 “不听话”的孩子,真的那么坏吗? 探索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探索欲望。 区分“不听话”与“挑战权威”的界限。 当孩子拒绝执行指令时,如何理解其背后的动机,可能是对指令的疑问,也可能是对自主权的争取。 培养孩子合乎规范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可控的范围内做出选择。 撒娇背后的渴望——理解和回应孩子的依恋需求 撒娇是孩子寻求安全感和亲密感的重要方式。 如何区分健康的撒娇和过度依恋。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反而能让他们更独立。 温和地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安抚。 “为什么我想要什么,你就不能给我?”——解析孩子的“得寸进尺” 孩子的需求是发展的,他们不断尝试和探索边界。 理解孩子对“拥有”的渴望,以及学习“等待”和“延迟满足”的重要性。 如何在满足孩子基本需求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和珍惜。 设定合理且一致的界限,让孩子理解“不”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第二部分:构建情感的坚固堡垒——用爱与连接化解“惯坏”的疑虑 无条件的爱,不是无底线的溺爱 区分“我爱你”与“我同意你做的”。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无论他们成功还是失败。 在肯定孩子品格的同时,指出并纠正不良行为。 建立强大的内在安全感,让孩子不惧怕犯错。 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 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陪伴,更是心灵上的连接。 如何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 通过倾听、眼神交流、拥抱等方式,传递爱与支持。 理解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对陪伴的不同需求。 成为孩子情绪的“稳定器” 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孩子的影响。 如何不被孩子的情绪所裹挟,保持冷静和理智。 示范如何表达和处理负面情绪,教会孩子情绪的调节。 当孩子感到沮丧、愤怒时,如何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引导。 合作式解决问题:让孩子成为“小主人” 鼓励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解决能力。 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从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始,让孩子体会付出的意义。 在家庭会议中,倾听孩子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第三部分:智慧的引导与界限的艺术——让孩子学会独立与成长 设立清晰而温和的界限 界限的意义:保护孩子,也是教导社会规则。 如何设定“可执行”的界限,并保持一致性。 避免使用威胁、恐吓等方式,用平和的语言解释界限的原因。 当孩子挑战界限时,如何坚定而温和地执行。 “等等”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是孩子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生活中创造“等待”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耐心。 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寓教于乐地培养耐心。 当孩子学会等待,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赋予选择权,培养自主意识 在安全范围内,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 例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水果、玩什么玩具。 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体验选择的后果。 从简单的选择开始,逐步扩大选择范围。 鼓励探索与试错,接纳不完美 孩子需要自由探索和尝试。 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学习。 不要过度保护,让孩子有机会面对挑战。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责备。 赞美努力而非结果,点燃内在动力 将赞美从“你真聪明”转变为“你真的很努力”。 鼓励孩子关注过程,培养成长型思维。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真诚的肯定。 让孩子感受到付出的价值,从而产生内在的驱动力。 第四部分:面对具体场景的育儿智慧——让理论落地实践 餐桌上的“拉锯战”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和偏食。 创造愉快的用餐氛围,让吃饭成为一种享受。 设定合理的用餐时间和规则。 卧室里的“大战”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孩子安然入睡。 处理睡前拖延、害怕黑暗等问题。 社交场合的“小霸王”或“胆小鬼” 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社交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 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建立自信。 处理孩子间的冲突和矛盾。 电子产品与屏幕时间 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孩子的屏幕时间。 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电子产品。 引导孩子发展其他有意义的兴趣爱好。 面对长辈的育儿观念差异 如何在坚持科学育儿理念的同时,尊重长辈。 学习与长辈有效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 在关键问题上,如何保持一致性。 结语: 养育孩子,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非追求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努力成为一个“够好”的父母。《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将陪伴您一起,用更深的理解,更真的情感,更智慧的方法,与孩子一同成长。 请相信,您的孩子,就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拥有无限的潜能。而您,就是那个最能滋养它、最能让它茁壮成长的园丁。通过这本书,您将获得力量、信心和方法,去开启一段更加和谐、充满爱的亲子旅程,让您的孩子,真正拥有“不被惯坏”的坚韧品格和幸福未来。 这是一次关于爱与理解的深刻对话,一次关于成长与陪伴的智慧启迪。让我们一起,用耐心、智慧和爱,引领孩子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读完这本书了,合上书的那一刻,心里充满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以为“惯坏孩子”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似乎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把孩子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本书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用一种非常温和却又坚定不移的语气,颠覆了我之前的许多认知。它让我明白,所谓的“惯坏”,其实很多时候是父母内心焦虑和不安全感的投射,是我们对孩子成长规律的误解。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像一股清流,洗涤了我脑海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育儿经”。比如,关于孩子哭闹的处理,我以前总是急于制止,生怕哭声影响到邻居,或者让孩子觉得“哭就能解决问题”。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哭闹是孩子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关键在于理解背后的原因,并给予恰当的回应,而不是简单地压制。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耐心、更具同理心的父母,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一起成长。书中的案例也写得非常生动,很多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我自己的家里,让我感同身受,也从中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本育儿的“武林秘籍”,虽然不能保证一蹴而就,但至少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那么害怕,而是充满了信心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育儿技巧,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我以前总觉得,为了孩子,牺牲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会过度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所谓的“爱”有时候会被我们误解,变成了溺爱和迁就。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独立和承担责任,而不是替他们包办一切。这一点让我反思了很多,我也意识到,我在很多事情上,是不是正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比如,孩子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我就忍不住想去帮忙解决,而不是鼓励他自己尝试。这本书让我明白,适度的挫折和挑战,对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韧性。书中的很多观点都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我不再追求“完美父母”的称号,而是更关注如何成为一个“成长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本书真的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去的一些误区,也指引了我未来的方向,让我感到轻松了不少,也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育儿这件事实在是太复杂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会有统一的标准呢?这本书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它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且鼓励父母去观察、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育儿方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觉得,孩子的情绪波动很让人头疼,特别是到了叛逆期,简直无法沟通。这本书却教我如何去识别孩子的情绪,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回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帮助我自己更好地管理情绪。我尝试着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先深呼吸,然后问他“你现在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而不是立刻指责。神奇的是,很多时候,孩子反而会慢慢平静下来,愿意和我沟通。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觉得即使面对再棘手的育儿难题,我也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且这个过程,也可以是充满爱和智慧的。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特别吸引我,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并且用一种非常智慧的方式去解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界限感”的论述,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一直认为给孩子设定规矩是很重要的,但如何设定,以及如何让孩子理解并遵守,却是我一直以来头疼的问题。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它强调不是通过强硬的命令,而是通过耐心解释、榜样示范,以及让孩子体验后果来建立界限。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孩子不愿睡觉的例子,我以前的做法是软硬兼施,但效果总是时好时坏。看了这本书后,我尝试改变策略,跟孩子讲清楚睡觉的重要性,并和他一起制定睡前仪式,结果发现孩子变得配合多了。这种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觉得既有效,又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育儿不是一场“控制”与“被控制”的博弈,而是一场关于理解、沟通和尊重的旅程。它让我看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更深层次的连接,也让我更加珍视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充满智慧和善意的语言,引导我走过育儿的迷茫期。它让我明白,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天生就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能力,而我们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成为他们成长的“支持者”和“引路人”,而不是“控制者”和“塑造者”。书中对于“独立性”的培养,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之前总担心孩子太小,很多事情做不好,所以总是替他代劳。看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正是因为我的过度保护,才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现在,我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虽然过程会有些慢,但看到孩子脸上那种成就感,我就觉得一切都 Så đáng giá. 书中对于“沟通”的论述也特别深刻,它教会我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建立起更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本书让我觉得,育儿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对了方法,是否拥有一颗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初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得到了“育儿的真传”,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更加期待和孩子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评分

为大年三十还送货的快递小哥点赞!书未看,不好评价

评分

搞活动买的,京东的活动就是给力,物流给力,快递小哥服务也蛮好的,现在一般都在京东购物

评分

货已收到,包装完好,价格实惠,值得信赖!

评分

孩子有形形色色的需求,“抱抱!”“陪我玩儿!”“今天我要吃汉堡”……家长逐一满足他们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才称得上过度保护。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家长注定会有特殊情况——“明天吧!”“现在没空!”

评分

好书好书,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买太多书了,统一评价,自营送货快,就看上这点,希望盗的别太厉害!京东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单位用书,5折入。自己的书都是3.3折购买的,划算。只有3.3折以下才不亏哈

评分

一直喜欢在京东买东西,感觉京东还是挺好的,信任京东,希望越做越好!

评分

不错的书,别人推荐的,看完再追评

评分

正品质量,内容适合,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