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6年7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对媒体融合发展紧迫性的认识,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改革发展中必须直面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回顾我国的媒体融合进程,经历了2014年的“顶层设计”、2015年的“媒介融合元年”和2016年的蓬勃发展,至今试水三年,气象万千。上海广播形成了“@Radio+阿基米德”一套完整的融合媒体生产传播体系;中央电台、湖北电台、成都电台等各级电台打造“中央厨房”式全媒体报道平台;江苏广播媒体融合使命的系统级产品“微啵云”是强媒体属性的生态化综合业务平台。他们或以平台建设取胜,或以集成报道领衔,或以“融媒体”实践见长,在广播媒体转型的征程中百舸争流奋勇前行。
广播与新媒体的交融和相互渗透初见端倪,广播电台在传统媒体广告收入整体大幅下滑的形势中站住了脚跟。2016年中国传统广告市场下降6.0%,电视刊例收入同比下降3.7%,报纸和杂志的刊例收入同比下降38.7%和30.5%,而电台广告止跌回升,刊例收入同比增长2.1%,电台成为一个广告收入增长的传统媒体。在各类型广播频率中,交通广播是其中的佼佼者,全国125家交通广播,广告收入过亿的就有22个,可见,交通广播是广播电台的广告吸金大户,也是整个广播界的生力军。
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刺激了车载音频的娱乐需求,车载收听市场不仅是传统广播的必争之地,也是移动网络电台的主阵地。2016年,移动网络电台(音频类APP)、音频聚合平台等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新的声音媒体,经过前期的野蛮生长,在一轮投资热潮褪去之后转入低潮,商业模式始终是其一道坎。多听FM、考拉FM以及喜马拉雅FM等平台纷纷布局车联领域,分享市场蛋糕。
各音频平台内容参差信息爆炸,有见及此,听众有更高质量的收听信息需求,开启了定制化音频内容付费时代。比如,热门节目《罗辑思维》停播视频节目转向App付费收听,还有喜马拉雅FM发起的“123知识狂欢节”内容付费收入超过五千万元等。音频付费给了主播和平台一个快速回收资金的好模式,这是否是音频媒体的未来我们不置评论,但可以从中看出,内容会重新成为融媒语境下竞争取胜的重要砝码。现在这个时代,信息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成为了广大用户的新痛点。一方面,传统广播在经历了一阵迷茫之后转而重新认识和思考广播媒体的价值和声音产品的本质,广播媒体融合发展回归理性;另一方面,移动网络电台也已经回归到塑造使用习惯和提升用户体验。音频媒体,迎来了重提“内容为王”的时代。
广播电台一方面积极尝试媒体融合,另一方面重塑自身的内容优势。这一指向要求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未来内容输出更加定制化、个性化,广告推送上则需要更加精准,大数据挖掘便成为决策利器。掌握用户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准确定位,基于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后进行的内容生产,将会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可以想见,未来的内容争夺,也将是数据之争。
目前,赛立信正深耕广播大数据,努力搭建广播融媒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平台基于广播媒体、APP、商业平台用户行为与全媒体广告四大板块,将采集技术和数据作为驱动力,通过数据的结构化处理与汇总细分,建设赛立信全栖数据,呈现精准的用户画像,全方位解构媒体、用户与广告的生态链,协助广播电台与广告公司打造“融媒体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促进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媒体资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广播媒体的节目生产和广告经营提供数据支持。
赛立信根据过去一年在全国一百多个重点城市的广播收听调查数据,编纂出这部《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年鉴》。本书分为分析篇、数据篇和附录三大部分:分析篇由广播行业专家和资深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广播市场研究文章或分析报告;数据篇挑选出全国75个重点城市的收听率数据,详细呈现各电台频率在2016年的收听表现;附录篇选载有重要文件目录、统计资料等收集了全国电台和频率名称、频率频点,采用标准编码进行编号,以供查阅检索。
内页插图
目录
分析篇
2016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综述
融媒体时代广播价值再发现
2016年全国广播广告浅析
广播媒体市场细分及用户需求扫描
全媒体时代交通广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车载听众的广播收听习惯分析
体育广播——有声运动,声声不息
收听率飙升!听众关注奥运女排决赛直播
黄金周出行频密,车载收听数据逆袭
融媒体语境下广播二次元构建
融合——广播的使命
融媒时代,当广播遇上“暴雨”
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的创新路径
一次广播的数字化实践
广播收听测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专访赛立信研究总裁黄学平
数据篇
一、北京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上海地区收听率数据
三、广州地区收听率数据
四、深圳地区收听率数据
五、天津地区收听率数据
六、重庆地区收听率数据
七、沈阳地区收听率数据
八、杭州地区收听率数据
九、武汉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成都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一、西安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二、石家庄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三、太原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四、呼和浩特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五、长春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六、哈尔滨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七、南京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八、合肥地区收听率数据
十九、福州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十、厦门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十一、南昌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十二、济南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十三、郑州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十四、长沙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十五、南宁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十六、贵阳地区收听率数据
二十七、昆明地区收听率数据
前言/序言
2016年7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对媒体融合发展紧迫性的认识,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改革发展中必须直面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回顾我国的媒体融合进程,经历了2014年的“顶层设计”、2015年的“媒介融合元年”和2016年的蓬勃发展,至今试水三年,气象万千。上海广播形成了“@Radio+阿基米德”一套完整的融合媒体生产传播体系;中央电台、湖北电台、成都电台等各级电台打造“中央厨房”式全媒体报道平台;江苏广播媒体融合使命的系统级产品“微啵云”是强媒体属性的生态化综合业务平台。他们或以平台建设取胜,或以集成报道领衔,或以“融媒体”实践见长,在广播媒体转型的征程中百舸争流奋勇前行。
广播与新媒体的交融和相互渗透初见端倪,广播电台在传统媒体广告收入整体大幅下滑的形势中站住了脚跟。2016年中国传统广告市场下降6.0%,电视刊例收入同比下降3.7%,报纸和杂志的刊例收入同比下降38.7%和30.5%,而电台广告止跌回升,刊例收入同比增长2.1%,电台成为唯一一个广告收入增长的传统媒体。在各类型广播频率中,交通广播是其中的佼佼者,全国125家交通广播,广告收入过亿的就有22个,可见,交通广播是广播电台的广告吸金大户,也是整个广播界的生力军。
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刺激了车载音频的娱乐需求,车载收听市场不仅是传统广播的必争之地,也是移动网络电台的主阵地。2016年,移动网络电台(音频类APP)、音频聚合平台等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新的声音媒体,经过前期的野蛮生长,在一轮投资热潮褪去之后转入低潮,商业模式始终是其一道坎。多听FM、考拉FM以及喜马拉雅FM等平台纷纷布局车联领域,分享市场蛋糕。
各音频平台内容参差信息爆炸,有见及此,听众有更高质量的收听信息需求,开启了定制化音频内容付费时代。比如,热门节目《罗辑思维》停播视频节目转向App付费收听,还有喜马拉雅FM发起的“123知识狂欢节”内容付费收入超过五千万元等。音频付费给了主播和平台一个快速回收资金的好模式,这是否是音频媒体的未来我们不置评论,但可以从中看出,内容会重新成为融媒语境下竞争取胜的重要砝码。现在这个时代,信息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成为了广大用户的新痛点。一方面,传统广播在经历了一阵迷茫之后转而重新认识和思考广播媒体的价值和声音产品的本质,广播媒体融合发展回归理性;另一方面,移动网络电台也已经回归到塑造使用习惯和提升用户体验。音频媒体,迎来了重提“内容为王”的时代。
广播电台一方面积极尝试媒体融合,另一方面重塑自身的内容优势。这一指向要求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未来内容输出更加定制化、个性化,广告推送上则需要更加精准,大数据挖掘便成为决策利器。掌握用户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准确定位,基于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后进行的内容生产,将会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可以想见,未来的内容争夺,也将是数据之争。
目前,赛立信正深耕广播大数据,努力搭建广播融媒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平台基于广播媒体、APP、商业平台用户行为与全媒体广告四大板块,将采集技术和数据作为驱动力,通过数据的结构化处理与汇总细分,建设赛立信全栖数据,呈现精准的用户画像,全方位解构媒体、用户与广告的生态链,协助广播电台与广告公司打造“融媒体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促进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媒体资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广播媒体的节目生产和广告经营提供数据支持。
赛立信根据过去一年在全国一百多个重点城市的广播收听调查数据,编纂出这部《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年鉴》。本书分为分析篇、数据篇和附录三大部分:分析篇由广播行业专家和资深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广播市场研究文章或分析报告;数据篇挑选出全国75个重点城市的收听率数据,详细呈现各电台频率在2016年的收听表现;附录篇选载有重要文件目录、统计资料等收集了全国电台和频率名称、频率频点,采用唯一的标准编码进行编号,以供查阅检索。
由于编撰本书的工作量大,时间紧,难免有诸多不足和疏漏之处。希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共同交流,让这部编年体在我们不断的总结、学习、提高中越来越完善和发展。
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年鉴(2017):洞察时代脉搏,解码听觉新纪元 2017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在跌宕起伏的变革浪潮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与活力。这一年,传统广播媒介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并未选择固守,而是积极拥抱新媒体,探索多元化的传播路径,其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用户习惯以及商业模式均发生了深刻演变。《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年鉴(2017)》,作为一份集行业观察、数据分析、趋势研判于一体的年度报告,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并深入解读这一时期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的宏观面貌与微观细节,为行业同仁、政策制定者、研究学者以及广大关注者提供一份详实、权威、富有洞察力的参考。 本书并非对2017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内容的罗列,而是致力于描绘一个全景式的图景,探究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深层逻辑。它将通过严谨的调研方法和翔实的案例分析,呈现以下关键维度: 一、 市场格局深度扫描: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 2017年,广电部门持续推进媒体融合战略,省级、市级乃至县级广播电视台纷纷加速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一时期,传统广播电台如何运用其深厚的品牌积淀和专业的内容生产能力,嫁接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多平台、多终端的传播体系。我们将聚焦于: 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分析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广播机构在融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例如,如何将广播内容转化为短视频、音频节目、播客等形式,并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垂直音频App上进行分发。 新媒体矩阵的构建与运营: 深入探讨广播机构如何打造自有新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快手官方账号等,并分析其在用户吸引、内容分发、社群互动等方面的成效。 技术赋能下的传播创新: 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在广播媒体中的应用前景,以及这些技术如何重塑内容的生产、分发与互动体验。例如,智能语音技术在播报新闻、制作节目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在用户画像、内容推荐方面的作用。 二、 用户行为变迁:听众口味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中国听众的收听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2017年,碎片化、个性化、互动化的收听需求成为主流。本书将深入洞察这些变化: 收听场景的拓展: 分析听众在通勤、居家、办公、运动等不同场景下的收听偏好,以及广播媒介如何适应这些场景的变化。例如,车载广播的市场地位,以及如何在客厅、卧室等环境中争夺听众注意力。 内容偏好的演变: 详细分析不同年龄、地域、职业的听众对新闻、音乐、故事、访谈、知识类节目等的接受程度。特别关注新兴内容形态,如脱口秀、知识付费音频、有声读物等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趋势。 互动需求的增长: 探讨听众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评论、电话连线等方式参与节目互动,以及广播机构如何利用这些渠道构建与听众的强连接。 “泛听众”概念的兴起: 分析那些并非传统广播的忠实听众,但会通过泛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蜻蜓FM、小宇宙等)收听广播节目片段或相关内容的群体,以及广播如何触达并转化这部分潜在听众。 三、 内容生产的创新与突围:从“听”到“看”再到“沉浸” 2017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容生产成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书将聚焦于内容生产的创新与突围: 精品内容的打造: 深入分析广播机构如何通过原创、深度报道、人文关怀等,打造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精品节目。例如,对一些具有社会话题性、能够引发广泛讨论的广播节目进行案例剖析。 视听融合的内容创新: 重点关注广播内容如何与视频、直播等形式深度融合。分析广播电台如何通过直播连线、现场报道、纪录片制作等,拓展内容的表现形式,提升用户体验。 主题化、社群化的内容运营: 探讨广播机构如何围绕特定主题或社群,策划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并以此形成忠实的听众社群。例如,针对特定兴趣爱好(如汽车、旅游、健康)打造的系列广播节目。 传统IP的创新转化: 分析如何将广播电台的传统品牌IP,如经典的节目名称、主持人形象、特色栏目等,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二次创新和传播,焕发新的生命力。 四、 商业模式的重塑:广告、内容付费与多元变现 在传统广告收入增长趋缓的背景下,2017年广播媒体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本书将详细解读这些探索: 传统广告的精细化运营: 分析广告主如何根据广播媒体的听众画像和节目特点,进行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关注直播带货、活动赞助等新型广告形式。 内容付费的潜力挖掘: 探讨广播机构如何利用其优质内容资源,探索会员订阅、付费课程、知识变现等模式,满足听众的个性化需求,并实现新的收入增长点。 活动与品牌延展: 分析广播电台如何通过举办大型线下活动、音乐节、评选活动等,提升品牌影响力,并从中获得赞助、门票等收入。 跨界合作与生态构建: 关注广播机构与其他行业(如互联网平台、文创产业、旅游行业等)的合作,共同构建新的商业生态。 五、 政策环境与行业监管:规范与发展的并行 2017年,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政策环境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引。本书将梳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分析其对广播收听市场的影响: 媒体融合政策的深入推进: 分析国家层面关于媒体融合的指导性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引导广播媒体进行转型升级。 内容监管与版权保护: 探讨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如何平衡监管要求与创新自由,以及版权保护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兴业态的规范与引导: 分析针对网络视听、音频直播等新兴业态的监管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如何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年鉴(2017)》,以客观、深入、前瞻的视角,呈现了2017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的全貌。它不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份思想的结晶,一份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捕捉,一份对广播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探索。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深刻理解这一时期中国广播收听市场所经历的变革,洞察其背后的驱动力,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形成更清晰的认知。本书期望为推动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创新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