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学一做”中,南航的徐川将自身的经历和读后感写成《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文,文章极具感染力,可读性强,为大众关注,被焦点访谈报道,被中央认可。本书针对目前党课标签化现象和高校党课缺少吸引力的现状,以思政工作有效性为核心特色,坚持用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学生在入党过程中应该厘清的重要话题讲透讲通,全书风格坚持贴近学生,通俗易懂,追求入脑入心的效果;同时面向高校党课教师,尝试提供一本可以作为参考的教学助手,为高校党课的规范化做一些尝试。
徐川,男,汉族,1982 年 7 月出生,山东济宁人,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常委,南京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高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江苏省首批党课名师。出版有《节节向上——怎样把节日过得有点意义》《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等专著。
专家名人推荐
该书是徐川等青年教师将党课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尝试,旨在以喜闻乐见的语言,使广大青年对共产主义、共产党、党章等有形象生动的认识。我愿意推荐给青年朋友阅读。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孙正聿
顶天立地的人生支柱在于对真理的信仰,共产党员的“圣经”非《共产党宣言》莫属,本书80、90后创作者鲜活有趣地展示了党课的深刻内涵,可打90分以上的“优秀”!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
这本书告诉读者:信仰是人们精神世界深处的执着与坚守!共产党员的信仰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对人民幸福的向往与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融合起来。讲信仰需要顶天立地,既要立足历史时代之高度,又要紧接实践生活之地气。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郝立新
好道理要用好故事讲出来才能听进去,真信仰要靠真情感来彰显才会真践行。作为一本青年人写给青年人的书,能引发他们兴趣的故事就是好故事,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情感就是真情感,这本书做到了。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目录
引子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一章今天再谈马克思
第二章绕不过去的《共产党宣言》
第三章顶天立地谈信仰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
第五章追根溯源说党章
第六章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第七章如果你也想入党
后记如果党课也有及格线
第一章?今天再谈马克思
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一个管理着全世界最大人口规模、这个星球上最有影响力的执政党,缘何在指导思想的旗帜上写上的第一个人名是马克思。马克思可是个外国人,那为什么我们不首先写上某个中国人的名字,或者某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主义,比如孔孟老庄、秦皇汉武?
要知道,我们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何偏偏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到底意味着什么?
也许在我们人生的前二十年里已经无数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可惜,很多人并没有产生兴趣,很多人并没有建立感情,很多人也并不是真正了解。
那么,今天,我们重新走近马克思。
一、印象
“今天再谈马克思”,当敲下这句话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竟然是考试
前夕很多同学在“朋友圈”大量转发的那些表情包。
最早被大量转发的是这样一幅图片:长须茂盛如雄狮般的马克思身着一套西式正装,目光如炬、表情坚毅,亮点是右手伸出两指,摆出“胜利”姿态。有意思的是,这幅图片被很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设置为微信个人头像,三个字:“你赢(hen)了(er)”。
如果说上面这幅图片还中规中矩、三观端正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幅就把马克思爷爷给玩坏了:一幅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人,一前一后,恩格斯站在马克思身后,马克思坐在恩格斯身前,恩格斯双眉紧锁,表情困惑,脱口而出:“你在写什么?”一旁的马克思目不斜视、奋笔疾书:“管他呢,写了又不是我背。”
另一幅则是马克思正气凛然,颇具领袖风范,其右臂伸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配字如下:“你们尽管背,考到了算我输!”
有图有真相。平心而论,可以理解这些表情包实际上是寄托着大家复习备考悲壮心情的充满创意的作品,其不仅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写实风格,甚至打脸了诸如“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没有创造力”这样的“伪”命题。
可是,我们这么“作”可否考虑过马克思的感受?炸开脑洞认真想想看,马克思老人家假使如幽灵般突然活过来,见诸此情此景,老爷爷会有何表情、作何感想?开心、欣慰?淡漠、无视?抑或震惊、不解?困惑、想不开?
老人家的想法不好猜,因为历史没有如果,过去不能重来。
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在趣味性上,这些以马克思为主题的表情包和图片值得我们讲党课的老师好好学习。
然而,我们今天谈论马克思,仅仅好玩就足够了吗?
显然不行。
纯粹的好玩只是有意思而不会有意义,就像歌手羽泉歇斯底里地唱着:还剩下些什么?
好玩到最后,注定只剩下一地鸡毛,而最终走向“娱乐至死”的虚妄境地。
在好玩至上的年代里,讲党课的老师一方面得学会用更好玩来击败好玩。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用会玩来战胜好玩。因为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趣味性,很重要的一点是专业性。
对待马克思,更是如此。
这些表情包和图片之所以流行的深层次原因,一是与大众文化有关,别忘了,从20世纪末周星驰电影的风靡开始,我们的社会就流行解构权威,我们的年轻人就好这一口:颠覆神圣。二是与网络社会有关,多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颠覆神圣和解构权威奠定了技术基础,马克思只是恰好其中一例而已。三是因为不懂,所以恶搞。事实上,网络空间的表情包和图片,大都是碎片化的东西,感性爆棚而理性不足,碎片化成习惯,留下了一片狼藉。一句话,很多人生活在柏拉图所说的洞穴假象中,没弄明白经典,只好恶搞经典。而严肃崇高的经典,纵使不好玩,但经典终究是经典。
读完《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党课也可以如此有温度、有智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以往读过的许多理论书籍那样,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和生硬的论断,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平实却充满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信仰的哲学思考,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索信仰的根源、内涵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这种启发式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考。书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关于如何将信仰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篇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解答了我心中对于“知行合一”的困惑,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信仰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力量、更有方向的人的书,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信仰的大门。我之前总觉得,信仰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信仰更是源于内心的力量,是支撑一个人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挫折时重新站起来的内在驱动。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信仰的温度”的论述,它让我们看到了信仰在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以及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体现信仰的力量。这本书没有给我一种被灌输的感觉,而是更像一种引导,引导我去主动思考,去发掘信仰的真谛。它让我明白,党课不应该是单向的灌输,而应该是双向的互动,是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对话。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对信仰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更有动力去践行这份信仰。
评分《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层次分明的,一环扣一环,如同抽丝剥茧般将信仰的复杂性一一展开。我此前对党课的印象,多停留在“听报告”、“写心得”的模式,总觉得与我的生活有些距离。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将枯燥的理论包装得生动有趣,仿佛在看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关于榜样力量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名单,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人物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坚守信仰,这种精神力量的传递,远比任何空泛的口号都来得有力。而且,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上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既有对信仰本质的深刻剖析,也提供了将信仰融入日常生活的具体建议。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思考,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谈信仰”,更是在“教如何立起信仰”。
评分阅读《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的过程,就像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作者以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信仰”这个概念。我一直觉得,信仰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驱动力,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指令。而这本书,恰恰契合了我的这种想法。它没有回避信仰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惑,反而将这些挑战视为深入理解信仰的契机。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仰的时代性”的探讨,作者分析了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信仰的纯粹性,又如何让信仰与时俱进。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对信仰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此外,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别致,它不像一本正襟危坐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像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讲稿,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对信仰的热爱和执着,这种情感的传递,很容易就能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评分《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这本书,在我翻开它的那一刻,就有一种久违的、令人振奋的感觉。我一直认为,严肃的政治理论学习,如果只是枯燥的条文和空洞的口号,是很难真正深入人心的。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喜的突破。作者没有选择那种高高在上、说教式的语言,而是用一种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将抽象的信仰概念具象化,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案例选取非常巧妙,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现实的鲜活气息,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其中,与那些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的人物产生共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初心”的论述,它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展现了这份初心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被守护、被传承的。这种解读方式,让“信仰”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汇,而是一种可以触及、可以感受、可以践行的力量,它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党课的形式和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信仰的理解和追求。
评分昨天买的今天就到了,而且送货上门,非常满意!内容很好。
评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党课也是这样,不错
评分党建图书 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评分写得还行,有点太通俗
评分昨天买的今天就到了,而且送货上门,非常满意!内容很好。
评分不错的呢
评分徐川很火的书,买来参考,语言平实亲切。
评分很遗憾,第一章断断续续十几页面印刷的无法看清!
评分学校老师要求买的书,不管你们懂不懂反正我是看不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