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微服务实战

Java微服务实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计刚 著 著
图书标签:
  • Java
  • 微服务
  • Spring Cloud
  • Docker
  • Kubernetes
  • 分布式系统
  • RESTful
  • API
  • 架构
  • 开发实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84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5775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3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基础框架篇(1~6章)、服务框架篇(7~10章)、监控部署篇(11~13章),由浅入深来讲解微服务的相关技术。基础框架篇从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与技术选型出发,详细的介绍了微服务基础框架SpringBoot、自动化API文档生成工具Swagger、动态数据源和缓存系统,并深入的分析了SpringBoot启动过程的核心源码,这一部分是整本书的基础;服务框架篇详细的介绍了服务注册与发现框架Consul、热配置管理框架Archaius、服务降级容错框架Hystrix,以及服务通信框架OkHttp、AsyncHttpClient和Retrofit,这一部分是整本书的核心;监控部署篇详细的介绍了ELK日志系统的实现、Zipkin全链路追踪系统的实现,最后介绍了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的实现,这一部分是开发运维的部分。

作者简介

赵计刚,现任网易高级Java开发工程师。201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2016年3月加入51信用卡,开始接触微服务架构,之后一直在从事微服务的开发与研究,学习与总结了不少微服务架构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个人是开源技术的拥趸,对新技术充满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微服务架构相关技术。

目录

目录

第1章 微服务概述 1
1.1 初识微服务 1
1.1.1 什么是微服务 1
1.1.2 为什么需要微服务 2
1.1.3 微服务架构的缺点 3
1.2 微服务中的组件与技术选型 4
第2章 微服务基础框架 10
2.1 SpringBoot的优势 10
2.2 SpringBoot入门 10
2.2.1 搭建项目框架 10
2.2.2 开发第一个SpringBoot程序 11
2.2.3 运行SpringBoot项目 14
2.3 再学一招:使用Maven依赖树验证SpringBoot自动引包功能 15
第3章 微服务文档输出 17
3.1 Swagger概述 17
3.2 如何使用Swagger 17
3.2.1 搭建项目框架 17
3.2.2 SpringBoot集成Swagger 18
3.2.3 分析Swagger生成的API文档 23
3.2.4 使用Swagger进行接口调用 23
3.3 再学一招:使用Lombok消除POJO类模板代码 24
第4章 微服务数据库 26
4.1 单数据源 26
4.1.1 搭建项目框架 26
4.1.2 建库和建表 27
4.1.3 使用Mybatis-Generator生成数据访问层 27
4.1.4 SpringBoot集成Mybatis 29
4.2 多数据源 38
4.2.1 建库和建表 39
4.2.2 使用Mybatis-Generator生成数据访问层 40
4.2.3 结合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实现动态数据源 41
4.2.4 使用AOP简化数据源选择功能 47
4.2.5 实现多数据源的步骤总结 48
4.3 再学一招:Mybatis-Generator基本用法 49
第5章 微服务缓存系统 52
5.1 常用的缓存技术 52
5.1.1 本地缓存与分布式缓存 52
5.1.2 Memcached与Redis 53
5.2 Redis2.x客户端分片 53
5.2.1 安装Redis 53
5.2.2 SpringBoot集成ShardJedis 54
5.3 Redis3.x集群 59
5.3.1 搭建Redis集群 59
5.3.2 SpringBoot集成JedisCluster 62
5.3.3 JedisCluster关键源码解析 64
5.4 再学一招:使用GuavaCache实现本地缓存 66
第6章 SpringBoot启动源码解析 69
6.1 创建SpringApplication实例 70
6.1.1 判断是否是Web环境 71
6.1.2 创建并初始化ApplicationInitializer列表 71
6.1.3 创建并初始化ApplicationListener列表 74
6.1.4 初始化主类mainApplicationClass 75
6.2 添加自定义监听器 75
6.3 启动核心run方法 76
6.3.1 创建启动停止计时器 77
6.3.2 配置awt系统属性 78
6.3.3 获取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 79
6.3.4 启动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 80
6.3.5 创建ApplicationArguments 80
6.3.6 创建并初始化ConfigurableEnvironment 81
6.3.7 打印Banner 87
6.3.8 创建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87
6.3.9 准备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89
6.3.10 刷新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91
6.3.11 容器刷新后动作 93
6.3.12 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发布finish事件 94
6.3.13 计时器停止计时 94
6.4 再学一招:常用的获取属性的4种姿势 94
第7章 微服务注册与发现 96
7.1 初识Consul 96
7.2 搭建Consul集群 97
7.2.1 安装Consul 97
7.2.2 启动Consul集群 97
7.2.3 启动Consul-UI 99
7.3 使用Consul实现服务注册与服务发现 100
7.3.1 搭建项目框架 100
7.3.2 配置服务注册信息 102
7.3.3 实现服务启动注册 104
7.3.4 实现服务发现 106
7.4 服务部署测试 108
7.4.1 编写测试类 108
7.4.2 服务打包部署 109
7.4.3 运行测试 111
7.5 使用Consul与Actuator实现健康检查 111
7.5.1 健康检查机制 111
7.5.2 健康检查查错思路 111
7.6 再学一招:Consul健康检查分类及原理 112
第8章 微服务配置管理 114
8.1 初识Archaius 114
8.1.1 为什么要使用Archaius 114
8.1.2 Archaius原理 114
8.2 使用Consul-KV实现配置集中管理 115
8.3 使用Archaius实现动态获取配置 116
8.3.1 搭建项目框架 116
8.3.2 创建配置信息读取源 118
8.3.3 实现服务启动时读取配置信息 120
8.3.4 动态获取配置信息 122
8.3.5 将配置信息动态加入Spring属性源的思路 123
8.4 再学一招:Archaius关键源码解析 123
8.4.1 构造动态属性源 123
8.4.2 动态获取属性 127
第9章 微服务进程间通信 129
9.1 常见的三种服务通信技术 129
9.2 创建一个简单的被调用服务 130
9.2.1 搭建项目框架 130
9.2.2 实现一个简单的被调用接口 132
9.3 使用OkHttp实现服务通信 134
9.3.1 搭建项目框架 134
9.3.2 创建OkHttp调用实体类 135
9.3.3 实现服务通信功能 136
9.3.4 SpringBoot指定服务启动端口的三种姿势 138
9.4 使用AsyncHttpClient实现服务通信 139
9.4.1 搭建项目框架 139
9.4.2 创建AsyncHttpClient调用实体类 139
9.4.3 实现服务通信功能 140
9.5 使用Retrofit实现服务通信 141
9.5.1 搭建项目框架 141
9.5.2 创建调用接口并实例化接口 141
9.5.3 实现服务通信功能 143
9.6 再学一招:Retrofit源码解析 143
9.6.1 构造RestAdapter 144
9.6.2 初始化RestAdapter.Builder属性 146
9.6.3 创建RestAdapter实例 149
9.6.4 构造请求方法的接口类 150
9.6.5 校验service接口的合法性 151
9.6.6 使用动态代理创建对象 152
9.6.7 进行请求调用 152
9.6.8 获取RestMethodInfo实例 154
9.6.9 进行方法调用 154
9.6.10 加载RestMethodInfo的剩余属性 156
9.6.11 构建请求参数retrofit.client.Request 160
9.6.12 利用clientProvider进行真正的调用 161
9.6.13 处理响应 162
第10章 微服务降级容错 163
10.1 初识Hystrix 163
10.1.1 为什么要使用Hystrix 163
10.1.2 Hystrix工作原理 164
10.1.3 Hystrix执行流程 166
10.2 使用Hystrix实现服务降级容错 167
10.2.1 搭建项目框架 167
10.2.2 创建AsyncHttpClient调用实体类 170
10.2.3 服务通信框架集成服务降级容错功能 171
10.2.4 验证服务降级容错功能 173
10.3 搭建Hystrix监控系统 176
10.3.1 使用Hystrix-Metrics-Event-Stream发布监控信息 176
10.3.2 使用Hystrix-Dashboard展示监控信息 177
10.3.3 使用Turbine聚合监控信息 179
10.1 再学一招:Hystrix常用配置 184
10.1.1 设置配置参数的两种方法 184
10.4.2 常见配置项的配置方式 184
第11章 微服务日志系统 187
11.1 初识ELK 187
11.1.1 为什么要用ELK 187
11.1.2 ELK最常用的两种架构 188
11.2 搭建ELK系统 189
11.2.1 安装配置启动Redis 190
11.2.2 安装配置启动Elasticsearch 190
11.2.3 安装配置启动Logstash-Shipper 192
11.2.4 安装配置启动Logstash-Indexer 194
11.2.5 安装配置启动Kibana 195
11.3 使用LogbackAppender发送日志 196
11.3.1 搭建项目框架 196
11.3.2 配置logback.xml文件 198
11.3.3 创建LogbackAppender发送日志 199
11.3.4 验证日志输出查询功能 201
11.4 Kibana常见用法 203
11.4.1 日期选择 203
11.4.2 自动刷新 204
11.4.3 查询语法 204
11.5 再学一招:使用Curator定时删除日志 205
11.5.1 安装Curator 205
11.5.2 配置Curator 206
11.5.3 配置crontab定时任务 208
11.5.4 验证定时任务 208
第12章 微服务全链路追踪系统 210
12.1 初识Zipkin 210
12.1.1 为什么要使用Zipkin 210
12.1.2 Zipkin工作流程 211
12.1.3 Zipkin数据模型 213
12.1.4 Zipkin工作原理 213
12.2 使用Zipkin搭建全链路追踪系统 215
12.3 使用Brave + AsyncHttpClient实现全链路追踪 217
12.3.1 搭建项目框架 217
12.3.2 使用服务端拦截器补充追踪信息 219
12.3.3 使用客户端拦截器创建销毁追踪信息 223
12.3.4 使用Zipkin-webUI查询链路追踪信息 225
12.4 使用MySQL持久化追踪信息 227
12.4.1 创建三张追踪信息表 227
12.4.2 使用Brave-MySQL存储追踪信息 230
12.5 使用Brave-OkHttp实现全链路追踪 230
12.5.1 搭建项目框架 231
12.5.2 使用服务端与客户端拦截器收集追踪信息 233
12.6 再学一招:Brave关键源码解析 236
12.6.1 span的生命周期 236
12.6.2 使用reporter创建span 237
12.6.3 使用collector收集span 242
12.6.4 使用collector发送span 244
第13章 微服务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 248
13.1 初识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 248
13.2 系统总体架构 249
13.2.1 初识GitLab 249
13.2.2 初识Jenkins 250
13.2.3 初识Docker-Regsitry 250
13.3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工作原理 250
13.3.1 使用jar包部署项目的整体流程 250
13.3.2 使用Docker镜像部署项目的整体流程 250
13.4 搭建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 251
13.4.1 安装启动Docker 251
13.4.2 安装配置启动GitLab 252
13.4.3 安装启动Jenkins 254
13.4.4 配置Jenkins全局信息与安装插件 256
13.4.5 安装配置启动Docker-Registry 257
13.5 使用jar包方式部署服务 258
13.5.1 搭建项目框架 258
13.5.2 使用GitLab创建组和项目 260
13.5.3 使用GitLab管理代码 263
13.5.4 使用Jenkins编译打包服务 264
13.5.5 使用webhook实现服务的持续集成 267
13.5.6 使用Jenkins + Shell实现服务的持续部署 269
13.6 使用Docker镜像方式部署服务 273
13.6.1 搭建项目框架 273
13.6.2 编写Dockerfile文件创建镜像 275
13.6.3 通过Jenkins + Shell使用镜像实现持续部署 276
13.6.4 分析Jenkins构建日志 277
13.7 再学一招:Docker常用命令 278

前言/序言

前言


微服务架构这个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资料的匮乏以及其实现的复杂性,使得大部分企业望而却步。

我是幸运的,从毕业至今,一直在与微服务打交道,期间参与了大大小小多个微服务的开发,是为数不多的有机会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运用微服务架构的幸运儿。在使用微服务架构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种架构对于一个中大型企业的好处:快速的开发与部署、轻量级的通信机制、有针对性的水平扩展、高度的解耦等等,这加速了一个项目的快速迭代,很好的实现了敏捷开发,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但是微服务架构的实现也是有一定的复杂性的:服务拆分的边界怎么来定义;原本的单机事务在服务拆分之后变成了分布式事务,这怎么来处理;由于服务拆分了,服务之间的通信需要走网络,怎样尽可能的减少网络通信的消耗;怎样防止服务雪崩;怎么梳理链路调用关系、快速定位导致调用链发生错误的服务;怎样监控服务的健康状态等等,这都是使用了微服务架构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结合我在实际使用微服务架构中积累的经验给出了其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参考。

不可否认的是,正如文章开头所讲的,国内对于微服务架构的开发学习资料与课程都非常有限,这使得微服务架构在国内的推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火热。而且,国内的相关资料大多以理论为主或者没有实战基础。所以,当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的付睿老师提议写一本以实战为主的微服务书籍之后,我毫不犹豫的抓住了这个机会。本书以实战为主,以理论为辅,真正的给出了能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技术方案。由于篇幅限制以及以实战为主的特点,我不会介绍太多的理论(哪怕这个理论很重要),比如在介绍Consul的时候,我不会去详细的介绍Raft一致性协议,但是会介绍与其相关的一些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看相关的论文资料。


本书的组织结构


本书从组织结构上来讲,分为三部分:基础框架篇(1~6章)、服务框架篇(7~10章)、监控部署篇(11~13章)。

第1章 微服务概述

本章首先介绍了微服务架构的概念与优缺点,之后大致的介绍了微服务中需要的各种组件与常见的技术选型。

第2章 微服务基础框架

本章首先介绍了SpringBoot在做微服务方面的优势,之后笔者通过从零开始开发一个SpringBoot项目来介绍SpringBoot的基本使用,使没有使用过SpringBoot的同学可以快速入门。最后在“再学一招”部分,笔者介绍了一个非常好用的Maven命令:maven依赖树,该命令是查看SpringBoot-Starter的依赖以及处理依赖冲突的一件利器。

第3章 微服务文档输出

本章首先介绍了自动化文档输出工具Swagger的概念,之后介绍了Swagger与SpringBoot的集成以及Swagger的常用注解。最后在“再学一招”部分,笔者介绍了一个很好用的消除模板化代码的框架Lombok的安装与使用。

第4章 微服务数据库

本章以Mysql为例,首先介绍了单数据源的情况下,SpringBoot与Mybatis的集成,之后笔者使用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实现了对多数据源情况的处理,并简要的介绍了实现多数据源的原理。最后在“再学一招”部分,笔者介绍了Mybatis-Generator的基本用法。

第5章 微服务缓存系统

本章首先介绍了常用的缓存技术的优缺点与选型方案,之后介绍了当使用Redis2.x版本时,使用SpringBoot集成ShardJedis实现客户端分片的方法,然后介绍了Redis3.x集群的搭建与使用SpringBoot集成JedisCluster实现服务端集群的方式,最后简要的分析了JedisCluster的源码。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介绍了使用GuavaCache实现本地缓存的方式。

第6章 SpringBoot启动源码解析

本章详细的分析了SpringBoot启动过程的源码,掌握这一章,对于后续章节的阅读至关重要。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简要的介绍了在开发过程中获取配置信息的4种姿势。

第7章 微服务注册与发现

本章首先介绍了Consul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之后搭建了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调用者两个项目来实现使用Consul进行服务注册和服务发现的功能,最后介绍了使用Consul与SpringBoot-Actuator实现服务健康检查的功能。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简要的介绍了Consul自身提供的几种健康检查的方式及原理。

第8章 微服务配置管理

本章首先介绍了为什么要使用Archaius以及Archaius实现服务热配置的原理,之后展示了使用Consul-KV实现配置中心的方式以及结合Archaius实现配置动态获取的方式,最后提供了一种将Archaius配置信息与Spring的PropertySource结合的方案。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笔者详细的分析了使用Archaius构造动态属性源以及动态获取属性的源码。

第9章 微服务进程间通信

本章首先介绍了三种服务通信框架:OkHttp、AsyncHttpClient和Retrofit,之后分别展示了使用三种框架进行服务通信的代码编写,最后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详细的分析了使用Retrofit进行服务通信的核心源码。

第10章 微服务降级容错

本章首先详细的介绍了为什么使用Hystrix、Hystrix的工作原理以及执行流程,之后展示了在实际项目中如何使用Hystrix实现服务降级容错,最后展示了怎样结合Turbine来搭建一个完整的Hystrix监控系统。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介绍了设置Hystrix配置参数的两种方法以及最常使用的11个配置项的详细介绍。

第11章 微服务日志系统

本章首先详细的介绍了为什么使用ELK以及ELK最常用的两种架构,之后搭建了ELK缓冲系统,然后展示了怎样将项目中的日志发送到日志系统中,最后简单的介绍了Kibana的常见用法。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介绍了怎样使用Elasticsearch-Curator进行日志的定时删除。

第12章 微服务全链路追踪系统

本章首先详细的介绍了为什么使用Zipkin、Zipkin的工作流程、数据模型以及工作原理,之后搭建了Zipkin全链路追踪系统,然后分别展示了使用AsyncHttpClient和OkHttp做服务通信时进行链路追踪的方式,并且介绍了将追踪信息进行持久化的方式。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详细的分析了Brave(Zipkin的官方java客户端)的核心源码。

第13章 微服务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

本章首先详细的介绍了为什么需要搭建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之后介绍了构建这套系统的技术选型:GitLab、Jenkins、Docker-Registry与总体架构,然后分别介绍了使用jar包部署服务和使用Docker镜像部署服务时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的工作原理。之后,搭建了这套系统,最后分别展示了使用jar包部署服务和使用Docker镜像部署服务时,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的实现方式。在本章的再学一招部分,介绍了最常用的10条Docker命令。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

? Java技术爱好者

? Java工程师

? 微服务架构爱好者


本书特点


? 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代码编写占了绝大部分的篇幅

? 代码由浅到深,会介绍表层代码下的核心源码实现

? 除了第一章,每章的结尾,都会提供一个“再学一招”部分,介绍好用的技术或者解析源码


勘误与支持


由于作者经验水平均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之处。在本书出版后的任何时间,若你对本书有任何问题,可以发邮件到1197596604@qq.com,我会对所有问题给予回复。也可以加入QQ群:341027254,进行技术交流!


致谢


感谢51信用卡,感谢你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够学习到很多感兴趣的技术,并能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也感谢在51中并肩作战的伙伴们,能在这里与一群NB的人一起工作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感谢51信用卡首席架构师孔晨,你敢为人先的精神和雄厚的技术沉淀使得在国内并不盛行的微服务架构在51内部运行的炉火纯青,也感谢你不辞辛劳的指导,打通了我在技术上道路上的诸多症结。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的付睿老师,如果没有你的提议和引导,就不会有这本书,你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非常敬佩。

感谢我亲爱的老婆,是你的支持与谅解,才会让我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完成这本书!

谨以此书献给我最敬佩的技术人、最亲爱的家人,以及众多热爱微服务的朋友们!



《云原生应用架构设计与实践》 一、 时代浪潮下的架构变革:为何拥抱云原生? 我们正身处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之中,这不仅仅是关于代码或工具的迭代,更是对软件构建、部署和运维模式的颠覆。传统的单体应用和早期分布式架构在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海量并发请求以及对弹性、可伸缩性和可靠性日益增长的期望时,显得力不从心。云原生,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践集合,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在云上运行”,更是“为云而生”的设计思想,旨在充分发挥云平台的优势,实现应用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极致的效率。 本书《云原生应用架构设计与实践》并非一本速成手册,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套系统性的云原生架构思维体系,深入剖析云原生背后的核心原则、关键技术及其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落地之道。我们拒绝浮于表面的概念堆砌,而是深入探究每一个技术的底层逻辑、优缺点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最优选择。 二、 云原生核心:解构与重塑 云原生不是某个单一技术,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念和技术的融合。本书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支柱展开,层层递进,帮助您构建完整的云原生认知图谱: 1. 容器化与编排:现代应用运行的基石 容器技术(Docker): 告别“在我的机器上可以运行”的困境。本书将深入讲解Docker的核心概念,如镜像、容器、Dockerfile、网络、存储等,让您理解容器如何实现环境隔离、快速部署和一致性。我们不仅会介绍基础用法,更会探讨如何优化镜像构建,实现高效的CI/CD流水线,以及在生产环境中安全地使用容器。 容器编排(Kubernetes): 管理海量容器的利器。Kubernetes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容器化应用的部署、扩展和管理。本书将详细解析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如Pod、Deployment、Service、Ingress、StatefulSet、DaemonSet等),阐述其声明式API、控制器模式,以及如何利用Kubernetes实现服务的自愈、弹性伸缩和滚动更新。我们将重点讲解Kubernetes的网络模型、存储解决方案、安全机制以及故障排查技巧,帮助您驾驭复杂的Kubernetes集群。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 微服务治理的新范式。随着微服务数量的爆炸式增长,服务间的通信、发现、负载均衡、流量控制、安全和可观测性变得异常复杂。Istio、Linkerd等服务网格技术的出现,将这些治理能力从业务代码中剥离出来,由基础设施层统一处理。本书将深入探讨服务网格的工作原理,理解Sidecar模式,并重点讲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配置和使用服务网格,实现精细化的服务治理,例如金丝雀发布、蓝绿部署、熔断降级、分布式追踪等。 2. 微服务架构:灵活、可扩展的业务拆分之道 微服务设计原则: 如何将庞大的单体应用优雅地拆分成一组独立、可部署的微服务?本书将系统介绍微服务设计的关键原则,如单一职责、高内聚低耦合、独立部署、技术异构性、领域驱动设计(DDD)等。我们将探讨常见的微服务拆分策略,分析拆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实用的指导。 微服务间的通信: 同步与异步的选择。RESTful API、gRPC、消息队列(Kafka、RabbitMQ)等是微服务间通信的常用方式。本书将对比分析不同通信模式的优劣,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和模式,以及如何设计健壮的RPC接口和事件驱动的架构。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 如何让服务找到彼此,并高效地分发请求?我们将深入讲解服务注册中心(如Eureka、Consul、Nacos)的工作原理,以及客户端负载均衡和服务器端负载均衡的实现方式。 API网关: 统一的入口与服务聚合。API网关是微服务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它负责请求路由、认证授权、限流熔断、协议转换等。本书将介绍API网关的设计模式和常见实现(如Spring Cloud Gateway、Kong),并演示如何利用API网关简化客户端访问,提升系统安全性。 3. DevOps与自动化:提升效率与可靠性的关键 CI/CD流水线: 从代码提交到生产部署的全链路自动化。本书将详细介绍持续集成(CI)和持续交付/部署(CD)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我们将讲解如何使用Jenkins、GitLab CI、GitHub Actions等工具构建高效的CI/CD流水线,实现自动化构建、自动化测试、自动化部署,极大地缩短交付周期,降低人为错误。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 使用代码管理和配置基础设施。Terraform、Ansible等IaC工具能够让我们以声明式的方式定义和管理云资源,实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部署和版本控制。本书将演示如何利用IaC工具提高基础设施管理的效率和一致性。 监控与日志: 可观测性是理解和优化分布式系统的基础。本书将深入探讨分布式系统的可观测性体系,包括日志收集与分析(ELK Stack、Loki)、指标监控(Prometheus、Grafana)、分布式追踪(Jaeger、Zipkin)等。我们将指导您如何构建全面的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定位问题。 自动化测试: 确保代码质量与系统稳定性。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是保障微服务质量的基石。本书将讲解如何在CI/CD流程中融入不同层级的自动化测试,以及如何编写有效的测试用例。 4. 数据管理与持久化:应对分布式挑战 数据库选择与拆分: 在微服务架构下,如何选择和管理数据库?我们将探讨数据库的垂直拆分、水平拆分策略,以及如何处理跨库事务。 CAP理论与分布式一致性: 理解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权衡。本书将详细讲解CAP理论,并深入探讨不同的一致性模型(强一致性、最终一致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取舍。 缓存策略: 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分布式缓存(如Redis、Memcached)的应用场景、缓存击穿、缓存穿透、缓存雪崩等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 实战导向: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本书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将云原生理念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我们将通过大量的示例和案例分析,带领读者一步步构建和部署一个典型的云原生应用。 场景驱动的架构设计: 针对常见的业务场景(如电商平台、社交应用、大数据处理),分析其特点,并指导读者如何设计与之匹配的云原生架构。 技术选型与权衡: 在面对众多云原生技术时,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最佳的技术选型?本书将提供一套评估框架和决策指南。 故障排查与性能优化: 如何在复杂的云原生环境中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我们将分享实用的故障排查方法和性能优化技巧。 安全与合规: 在云原生环境下,如何保障应用的安全性?我们将探讨容器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关键议题。 四、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有一定Java开发经验,希望转型或深化理解云原生技术的开发者。 系统架构师,希望掌握现代应用架构设计理念与实践。 技术团队负责人,希望带领团队拥抱云原生,提升开发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对容器化、微服务、DevOps等技术感兴趣的IT从业者。 五、 结语 云原生技术栈日新月异,但其核心理念——面向云、自动化、弹性、韧性——将持续引领软件架构的未来。掌握云原生,意味着掌握了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中构建、交付和运行高质量软件的能力。《云原生应用架构设计与实践》将成为您探索云原生世界的得力助手,帮助您构建出更具竞争力、更易于演进的下一代应用。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云原生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微服务架构,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和工程实践。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一堆技术名词,而是通过一个贯穿始终的实际项目,将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微服务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书中对“去中心化”和“自治化”这两个微服务核心理念的阐释,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每个服务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并且能够独立地进行开发、部署和扩展。这种设计理念,对于打破单体应用的僵化,提升团队的开发效率和灵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书中对服务间通信的详细讲解,特别是对事件驱动架构的探索,让我对如何构建更具弹性和可扩展性的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引入消息队列,我们可以实现服务间的异步通信,从而降低系统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另外,书中对混沌工程的介绍,也是一个非常前沿且重要的内容。通过模拟各种故障场景,我们可以提前发现系统的脆弱点,并进行加固,从而提高系统的韧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微服务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微服务架构的精髓,并掌握将其成功应用于实际项目的实践方法。

评分

作为一名在微服务浪潮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深知在实际项目中落地微服务架构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本书就像及时雨,它所涵盖的内容,恰恰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痛点和难点。它没有空泛地讨论“为什么要做微服务”,而是直接切入“如何做好微服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服务治理这一关键环节的详尽阐述。服务发现、负载均衡、配置管理、熔断降级、链路追踪等等,这些看似零散的技术点,在书中被巧妙地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治理解决方案。作者并没有回避其中的复杂性,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地剖析了这些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在讲解服务注册与发现时,书中对Eureka、Consul等主流注册中心的优缺点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并给出了在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建议。在处理服务间的调用时,对Feign、Dubbo等RPC框架的讲解也相当到位,包括它们的性能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如何进行优雅地切换。此外,书中对容器化部署(Docker)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的实践方法也有所涉及,这对于将微服务快速、可靠地推向生产环境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让你理解微服务的理论,更能让你掌握将微服务真正落地的方法论和技术栈。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非常棒,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逻辑性极强,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微服务概念,也能被解释得浅显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可观测性”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在微服务架构下,如何有效地监控、诊断和追踪服务的运行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详细介绍了日志聚合(ELK Stack)、指标收集(Prometheus)、分布式追踪(Zipkin/Jaeger)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案例。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服务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保证整个微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书中对于微服务安全性的讨论也十分到位。从API网关的认证授权,到服务间的安全通信,再到敏感数据的保护,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安全实践建议。这对于构建一个安全的微服务系统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微服务架构演进的思考,以及如何从单体应用逐步迁移到微服务架构的策略,这对于那些正在考虑或已经开始进行微服务转型的团队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这本书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微服务架构落地策略的实践手册。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微服务架构设计原则和实现细节的书籍,而这本书正是我的不二之选。它最大的亮点在于,不仅仅是技术栈的堆砌,而是对微服务设计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围绕业务能力拆分服务”的核心思想,并围绕这个思想,逐步引申出如何设计高内聚、低耦合的服务,如何处理服务间的数据一致性,以及如何构建弹性的、可伸缩的微服务系统。书中对API网关的设计和实现,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部分。一个好的API网关,是微服务架构的入口,它承担了路由、认证、限流、监控等多种职责。书中对Spring Cloud Gateway的详细讲解,以及如何利用它来实现这些功能,让我受益匪浅。另外,关于服务间通信的探讨,也十分精彩。它不仅介绍了RESTful API的优缺点,还深入讲解了消息队列(如Kafka、RabbitMQ)在异步通信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构建更具弹性的系统。对于分布式事务这个困扰许多微服务架构师的难题,书中也给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例如Saga模式和TCC模式,并对它们的实现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对微服务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为我未来的架构设计和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简洁有力的字体,瞬间就捕捉到了我作为一名Java开发者对于微服务领域的好奇心。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微服务,光靠理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际的案例和代码来支撑。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讲解,而是通过一个贯穿全书的实际项目,一步步地带领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微服务体系。从最初的服务拆分、API网关的设计,到服务间的通信方式(同步与异步)、配置中心的应用、注册中心的实现,再到分布式事务的挑战以及最终的部署与监控,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对于各种技术选型的权衡和考量,比如为什么选择XX作为注册中心,而不是YY;在服务通信上,RESTful API和RPC各有什么优劣,以及在特定场景下应该如何取舍。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架构师在并肩作战,从他那里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书中的代码示例非常贴合实际,很多地方都考虑到了生产环境下的各种细节,比如错误处理、日志记录、限流熔断等,这对于想要将微服务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的开发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财富。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内容运用到我目前负责的项目中,相信它能为我带来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评分

努力搬砖,必备此书,物流给力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才开始看。

评分

看了看,还行。入门学习

评分

不错不错,一直买;很好喝

评分

不错,了解下概念

评分

一看就是一个形式主义堆砌者。作者90后,工作没几年就可以出书了。东西堆的挺多,写不出个所以然,当然还是有点用处的。

评分

不错,正在学习中!

评分

很好。,。,。,。。。

评分

逗逗逗逗逗逗逗逗逗逗逗逗逗逗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