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部分:基礎框架篇(1~6章)、服務框架篇(7~10章)、監控部署篇(11~13章),由淺入深來講解微服務的相關技術。基礎框架篇從微服務架構的基本概念與技術選型齣發,詳細的介紹瞭微服務基礎框架SpringBoot、自動化API文檔生成工具Swagger、動態數據源和緩存係統,並深入的分析瞭SpringBoot啓動過程的核心源碼,這一部分是整本書的基礎;服務框架篇詳細的介紹瞭服務注冊與發現框架Consul、熱配置管理框架Archaius、服務降級容錯框架Hystrix,以及服務通信框架OkHttp、AsyncHttpClient和Retrofit,這一部分是整本書的核心;監控部署篇詳細的介紹瞭ELK日誌係統的實現、Zipkin全鏈路追蹤係統的實現,最後介紹瞭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的實現,這一部分是開發運維的部分。
趙計剛,現任網易高級Java開發工程師。2016年7月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軟件學院。2016年3月加入51信用卡,開始接觸微服務架構,之後一直在從事微服務的開發與研究,學習與總結瞭不少微服務架構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個人是開源技術的擁躉,對新技術充滿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微服務架構相關技術。
目錄
第1章 微服務概述 1
1.1 初識微服務 1
1.1.1 什麼是微服務 1
1.1.2 為什麼需要微服務 2
1.1.3 微服務架構的缺點 3
1.2 微服務中的組件與技術選型 4
第2章 微服務基礎框架 10
2.1 SpringBoot的優勢 10
2.2 SpringBoot入門 10
2.2.1 搭建項目框架 10
2.2.2 開發第一個SpringBoot程序 11
2.2.3 運行SpringBoot項目 14
2.3 再學一招:使用Maven依賴樹驗證SpringBoot自動引包功能 15
第3章 微服務文檔輸齣 17
3.1 Swagger概述 17
3.2 如何使用Swagger 17
3.2.1 搭建項目框架 17
3.2.2 SpringBoot集成Swagger 18
3.2.3 分析Swagger生成的API文檔 23
3.2.4 使用Swagger進行接口調用 23
3.3 再學一招:使用Lombok消除POJO類模闆代碼 24
第4章 微服務數據庫 26
4.1 單數據源 26
4.1.1 搭建項目框架 26
4.1.2 建庫和建錶 27
4.1.3 使用Mybatis-Generator生成數據訪問層 27
4.1.4 SpringBoot集成Mybatis 29
4.2 多數據源 38
4.2.1 建庫和建錶 39
4.2.2 使用Mybatis-Generator生成數據訪問層 40
4.2.3 結閤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實現動態數據源 41
4.2.4 使用AOP簡化數據源選擇功能 47
4.2.5 實現多數據源的步驟總結 48
4.3 再學一招:Mybatis-Generator基本用法 49
第5章 微服務緩存係統 52
5.1 常用的緩存技術 52
5.1.1 本地緩存與分布式緩存 52
5.1.2 Memcached與Redis 53
5.2 Redis2.x客戶端分片 53
5.2.1 安裝Redis 53
5.2.2 SpringBoot集成ShardJedis 54
5.3 Redis3.x集群 59
5.3.1 搭建Redis集群 59
5.3.2 SpringBoot集成JedisCluster 62
5.3.3 JedisCluster關鍵源碼解析 64
5.4 再學一招:使用GuavaCache實現本地緩存 66
第6章 SpringBoot啓動源碼解析 69
6.1 創建SpringApplication實例 70
6.1.1 判斷是否是Web環境 71
6.1.2 創建並初始化ApplicationInitializer列錶 71
6.1.3 創建並初始化ApplicationListener列錶 74
6.1.4 初始化主類mainApplicationClass 75
6.2 添加自定義監聽器 75
6.3 啓動核心run方法 76
6.3.1 創建啓動停止計時器 77
6.3.2 配置awt係統屬性 78
6.3.3 獲取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 79
6.3.4 啓動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 80
6.3.5 創建ApplicationArguments 80
6.3.6 創建並初始化ConfigurableEnvironment 81
6.3.7 打印Banner 87
6.3.8 創建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87
6.3.9 準備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89
6.3.10 刷新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91
6.3.11 容器刷新後動作 93
6.3.12 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發布finish事件 94
6.3.13 計時器停止計時 94
6.4 再學一招:常用的獲取屬性的4種姿勢 94
第7章 微服務注冊與發現 96
7.1 初識Consul 96
7.2 搭建Consul集群 97
7.2.1 安裝Consul 97
7.2.2 啓動Consul集群 97
7.2.3 啓動Consul-UI 99
7.3 使用Consul實現服務注冊與服務發現 100
7.3.1 搭建項目框架 100
7.3.2 配置服務注冊信息 102
7.3.3 實現服務啓動注冊 104
7.3.4 實現服務發現 106
7.4 服務部署測試 108
7.4.1 編寫測試類 108
7.4.2 服務打包部署 109
7.4.3 運行測試 111
7.5 使用Consul與Actuator實現健康檢查 111
7.5.1 健康檢查機製 111
7.5.2 健康檢查查錯思路 111
7.6 再學一招:Consul健康檢查分類及原理 112
第8章 微服務配置管理 114
8.1 初識Archaius 114
8.1.1 為什麼要使用Archaius 114
8.1.2 Archaius原理 114
8.2 使用Consul-KV實現配置集中管理 115
8.3 使用Archaius實現動態獲取配置 116
8.3.1 搭建項目框架 116
8.3.2 創建配置信息讀取源 118
8.3.3 實現服務啓動時讀取配置信息 120
8.3.4 動態獲取配置信息 122
8.3.5 將配置信息動態加入Spring屬性源的思路 123
8.4 再學一招:Archaius關鍵源碼解析 123
8.4.1 構造動態屬性源 123
8.4.2 動態獲取屬性 127
第9章 微服務進程間通信 129
9.1 常見的三種服務通信技術 129
9.2 創建一個簡單的被調用服務 130
9.2.1 搭建項目框架 130
9.2.2 實現一個簡單的被調用接口 132
9.3 使用OkHttp實現服務通信 134
9.3.1 搭建項目框架 134
9.3.2 創建OkHttp調用實體類 135
9.3.3 實現服務通信功能 136
9.3.4 SpringBoot指定服務啓動端口的三種姿勢 138
9.4 使用AsyncHttpClient實現服務通信 139
9.4.1 搭建項目框架 139
9.4.2 創建AsyncHttpClient調用實體類 139
9.4.3 實現服務通信功能 140
9.5 使用Retrofit實現服務通信 141
9.5.1 搭建項目框架 141
9.5.2 創建調用接口並實例化接口 141
9.5.3 實現服務通信功能 143
9.6 再學一招:Retrofit源碼解析 143
9.6.1 構造RestAdapter 144
9.6.2 初始化RestAdapter.Builder屬性 146
9.6.3 創建RestAdapter實例 149
9.6.4 構造請求方法的接口類 150
9.6.5 校驗service接口的閤法性 151
9.6.6 使用動態代理創建對象 152
9.6.7 進行請求調用 152
9.6.8 獲取RestMethodInfo實例 154
9.6.9 進行方法調用 154
9.6.10 加載RestMethodInfo的剩餘屬性 156
9.6.11 構建請求參數retrofit.client.Request 160
9.6.12 利用clientProvider進行真正的調用 161
9.6.13 處理響應 162
第10章 微服務降級容錯 163
10.1 初識Hystrix 163
10.1.1 為什麼要使用Hystrix 163
10.1.2 Hystrix工作原理 164
10.1.3 Hystrix執行流程 166
10.2 使用Hystrix實現服務降級容錯 167
10.2.1 搭建項目框架 167
10.2.2 創建AsyncHttpClient調用實體類 170
10.2.3 服務通信框架集成服務降級容錯功能 171
10.2.4 驗證服務降級容錯功能 173
10.3 搭建Hystrix監控係統 176
10.3.1 使用Hystrix-Metrics-Event-Stream發布監控信息 176
10.3.2 使用Hystrix-Dashboard展示監控信息 177
10.3.3 使用Turbine聚閤監控信息 179
10.1 再學一招:Hystrix常用配置 184
10.1.1 設置配置參數的兩種方法 184
10.4.2 常見配置項的配置方式 184
第11章 微服務日誌係統 187
11.1 初識ELK 187
11.1.1 為什麼要用ELK 187
11.1.2 ELK最常用的兩種架構 188
11.2 搭建ELK係統 189
11.2.1 安裝配置啓動Redis 190
11.2.2 安裝配置啓動Elasticsearch 190
11.2.3 安裝配置啓動Logstash-Shipper 192
11.2.4 安裝配置啓動Logstash-Indexer 194
11.2.5 安裝配置啓動Kibana 195
11.3 使用LogbackAppender發送日誌 196
11.3.1 搭建項目框架 196
11.3.2 配置logback.xml文件 198
11.3.3 創建LogbackAppender發送日誌 199
11.3.4 驗證日誌輸齣查詢功能 201
11.4 Kibana常見用法 203
11.4.1 日期選擇 203
11.4.2 自動刷新 204
11.4.3 查詢語法 204
11.5 再學一招:使用Curator定時刪除日誌 205
11.5.1 安裝Curator 205
11.5.2 配置Curator 206
11.5.3 配置crontab定時任務 208
11.5.4 驗證定時任務 208
第12章 微服務全鏈路追蹤係統 210
12.1 初識Zipkin 210
12.1.1 為什麼要使用Zipkin 210
12.1.2 Zipkin工作流程 211
12.1.3 Zipkin數據模型 213
12.1.4 Zipkin工作原理 213
12.2 使用Zipkin搭建全鏈路追蹤係統 215
12.3 使用Brave + AsyncHttpClient實現全鏈路追蹤 217
12.3.1 搭建項目框架 217
12.3.2 使用服務端攔截器補充追蹤信息 219
12.3.3 使用客戶端攔截器創建銷毀追蹤信息 223
12.3.4 使用Zipkin-webUI查詢鏈路追蹤信息 225
12.4 使用MySQL持久化追蹤信息 227
12.4.1 創建三張追蹤信息錶 227
12.4.2 使用Brave-MySQL存儲追蹤信息 230
12.5 使用Brave-OkHttp實現全鏈路追蹤 230
12.5.1 搭建項目框架 231
12.5.2 使用服務端與客戶端攔截器收集追蹤信息 233
12.6 再學一招:Brave關鍵源碼解析 236
12.6.1 span的生命周期 236
12.6.2 使用reporter創建span 237
12.6.3 使用collector收集span 242
12.6.4 使用collector發送span 244
第13章 微服務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 248
13.1 初識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 248
13.2 係統總體架構 249
13.2.1 初識GitLab 249
13.2.2 初識Jenkins 250
13.2.3 初識Docker-Regsitry 250
13.3 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工作原理 250
13.3.1 使用jar包部署項目的整體流程 250
13.3.2 使用Docker鏡像部署項目的整體流程 250
13.4 搭建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 251
13.4.1 安裝啓動Docker 251
13.4.2 安裝配置啓動GitLab 252
13.4.3 安裝啓動Jenkins 254
13.4.4 配置Jenkins全局信息與安裝插件 256
13.4.5 安裝配置啓動Docker-Registry 257
13.5 使用jar包方式部署服務 258
13.5.1 搭建項目框架 258
13.5.2 使用GitLab創建組和項目 260
13.5.3 使用GitLab管理代碼 263
13.5.4 使用Jenkins編譯打包服務 264
13.5.5 使用webhook實現服務的持續集成 267
13.5.6 使用Jenkins + Shell實現服務的持續部署 269
13.6 使用Docker鏡像方式部署服務 273
13.6.1 搭建項目框架 273
13.6.2 編寫Dockerfile文件創建鏡像 275
13.6.3 通過Jenkins + Shell使用鏡像實現持續部署 276
13.6.4 分析Jenkins構建日誌 277
13.7 再學一招:Docker常用命令 278
前言
微服務架構這個概念的提齣已經有一段時間瞭,但是由於資料的匱乏以及其實現的復雜性,使得大部分企業望而卻步。
我是幸運的,從畢業至今,一直在與微服務打交道,期間參與瞭大大小小多個微服務的開發,是為數不多的有機會在實際生産環境中運用微服務架構的幸運兒。在使用微服務架構的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瞭這種架構對於一個中大型企業的好處:快速的開發與部署、輕量級的通信機製、有針對性的水平擴展、高度的解耦等等,這加速瞭一個項目的快速迭代,很好的實現瞭敏捷開發,這正是企業所需要的。但是微服務架構的實現也是有一定的復雜性的:服務拆分的邊界怎麼來定義;原本的單機事務在服務拆分之後變成瞭分布式事務,這怎麼來處理;由於服務拆分瞭,服務之間的通信需要走網絡,怎樣盡可能的減少網絡通信的消耗;怎樣防止服務雪崩;怎麼梳理鏈路調用關係、快速定位導緻調用鏈發生錯誤的服務;怎樣監控服務的健康狀態等等,這都是使用瞭微服務架構後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書結閤我在實際使用微服務架構中積纍的經驗給齣瞭其中大多數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為讀者朋友提供一個參考。
不可否認的是,正如文章開頭所講的,國內對於微服務架構的開發學習資料與課程都非常有限,這使得微服務架構在國內的推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火熱。而且,國內的相關資料大多以理論為主或者沒有實戰基礎。所以,當電子工業齣版社博文視點的付睿老師提議寫一本以實戰為主的微服務書籍之後,我毫不猶豫的抓住瞭這個機會。本書以實戰為主,以理論為輔,真正的給齣瞭能在實際生産中使用的技術方案。由於篇幅限製以及以實戰為主的特點,我不會介紹太多的理論(哪怕這個理論很重要),比如在介紹Consul的時候,我不會去詳細的介紹Raft一緻性協議,但是會介紹與其相關的一些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看相關的論文資料。
本書的組織結構
本書從組織結構上來講,分為三部分:基礎框架篇(1~6章)、服務框架篇(7~10章)、監控部署篇(11~13章)。
第1章 微服務概述
本章首先介紹瞭微服務架構的概念與優缺點,之後大緻的介紹瞭微服務中需要的各種組件與常見的技術選型。
第2章 微服務基礎框架
本章首先介紹瞭SpringBoot在做微服務方麵的優勢,之後筆者通過從零開始開發一個SpringBoot項目來介紹SpringBoot的基本使用,使沒有使用過SpringBoot的同學可以快速入門。最後在“再學一招”部分,筆者介紹瞭一個非常好用的Maven命令:maven依賴樹,該命令是查看SpringBoot-Starter的依賴以及處理依賴衝突的一件利器。
第3章 微服務文檔輸齣
本章首先介紹瞭自動化文檔輸齣工具Swagger的概念,之後介紹瞭Swagger與SpringBoot的集成以及Swagger的常用注解。最後在“再學一招”部分,筆者介紹瞭一個很好用的消除模闆化代碼的框架Lombok的安裝與使用。
第4章 微服務數據庫
本章以Mysql為例,首先介紹瞭單數據源的情況下,SpringBoot與Mybatis的集成,之後筆者使用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實現瞭對多數據源情況的處理,並簡要的介紹瞭實現多數據源的原理。最後在“再學一招”部分,筆者介紹瞭Mybatis-Generator的基本用法。
第5章 微服務緩存係統
本章首先介紹瞭常用的緩存技術的優缺點與選型方案,之後介紹瞭當使用Redis2.x版本時,使用SpringBoot集成ShardJedis實現客戶端分片的方法,然後介紹瞭Redis3.x集群的搭建與使用SpringBoot集成JedisCluster實現服務端集群的方式,最後簡要的分析瞭JedisCluster的源碼。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介紹瞭使用GuavaCache實現本地緩存的方式。
第6章 SpringBoot啓動源碼解析
本章詳細的分析瞭SpringBoot啓動過程的源碼,掌握這一章,對於後續章節的閱讀至關重要。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簡要的介紹瞭在開發過程中獲取配置信息的4種姿勢。
第7章 微服務注冊與發現
本章首先介紹瞭Consul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之後搭建瞭服務提供者和服務調用者兩個項目來實現使用Consul進行服務注冊和服務發現的功能,最後介紹瞭使用Consul與SpringBoot-Actuator實現服務健康檢查的功能。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簡要的介紹瞭Consul自身提供的幾種健康檢查的方式及原理。
第8章 微服務配置管理
本章首先介紹瞭為什麼要使用Archaius以及Archaius實現服務熱配置的原理,之後展示瞭使用Consul-KV實現配置中心的方式以及結閤Archaius實現配置動態獲取的方式,最後提供瞭一種將Archaius配置信息與Spring的PropertySource結閤的方案。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筆者詳細的分析瞭使用Archaius構造動態屬性源以及動態獲取屬性的源碼。
第9章 微服務進程間通信
本章首先介紹瞭三種服務通信框架:OkHttp、AsyncHttpClient和Retrofit,之後分彆展示瞭使用三種框架進行服務通信的代碼編寫,最後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詳細的分析瞭使用Retrofit進行服務通信的核心源碼。
第10章 微服務降級容錯
本章首先詳細的介紹瞭為什麼使用Hystrix、Hystrix的工作原理以及執行流程,之後展示瞭在實際項目中如何使用Hystrix實現服務降級容錯,最後展示瞭怎樣結閤Turbine來搭建一個完整的Hystrix監控係統。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介紹瞭設置Hystrix配置參數的兩種方法以及最常使用的11個配置項的詳細介紹。
第11章 微服務日誌係統
本章首先詳細的介紹瞭為什麼使用ELK以及ELK最常用的兩種架構,之後搭建瞭ELK緩衝係統,然後展示瞭怎樣將項目中的日誌發送到日誌係統中,最後簡單的介紹瞭Kibana的常見用法。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介紹瞭怎樣使用Elasticsearch-Curator進行日誌的定時刪除。
第12章 微服務全鏈路追蹤係統
本章首先詳細的介紹瞭為什麼使用Zipkin、Zipkin的工作流程、數據模型以及工作原理,之後搭建瞭Zipkin全鏈路追蹤係統,然後分彆展示瞭使用AsyncHttpClient和OkHttp做服務通信時進行鏈路追蹤的方式,並且介紹瞭將追蹤信息進行持久化的方式。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詳細的分析瞭Brave(Zipkin的官方java客戶端)的核心源碼。
第13章 微服務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
本章首先詳細的介紹瞭為什麼需要搭建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之後介紹瞭構建這套係統的技術選型:GitLab、Jenkins、Docker-Registry與總體架構,然後分彆介紹瞭使用jar包部署服務和使用Docker鏡像部署服務時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的工作原理。之後,搭建瞭這套係統,最後分彆展示瞭使用jar包部署服務和使用Docker鏡像部署服務時,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係統的實現方式。在本章的再學一招部分,介紹瞭最常用的10條Docker命令。
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的讀者群:
? Java技術愛好者
? Java工程師
? 微服務架構愛好者
本書特點
? 以實戰為主,理論為輔,代碼編寫占瞭絕大部分的篇幅
? 代碼由淺到深,會介紹錶層代碼下的核心源碼實現
? 除瞭第一章,每章的結尾,都會提供一個“再學一招”部分,介紹好用的技術或者解析源碼
勘誤與支持
由於作者經驗水平均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之處。在本書齣版後的任何時間,若你對本書有任何問題,可以發郵件到1197596604@qq.com,我會對所有問題給予迴復。也可以加入QQ群:341027254,進行技術交流!
緻謝
感謝51信用卡,感謝你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平颱,讓我能夠學習到很多感興趣的技術,並能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實際的項目中,也感謝在51中並肩作戰的夥伴們,能在這裏與一群NB的人一起工作讓我感到非常自豪。
感謝51信用卡首席架構師孔晨,你敢為人先的精神和雄厚的技術沉澱使得在國內並不盛行的微服務架構在51內部運行的爐火純青,也感謝你不辭辛勞的指導,打通瞭我在技術上道路上的諸多癥結。
感謝電子工業齣版社博文視點的付睿老師,如果沒有你的提議和引導,就不會有這本書,你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讓我非常敬佩。
感謝我親愛的老婆,是你的支持與諒解,纔會讓我能夠有足夠多的時間來完成這本書!
謹以此書獻給我最敬佩的技術人、最親愛的傢人,以及眾多熱愛微服務的朋友們!
我一直認為,學習微服務架構,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其背後的設計哲學和工程實踐。這本書在這兩方麵都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羅列瞭一堆技術名詞,而是通過一個貫穿始終的實際項目,將這些技術有機地結閤起來,讓我們能夠親身體驗微服務的設計與實現過程。書中對“去中心化”和“自治化”這兩個微服務核心理念的闡釋,讓我印象深刻。它強調瞭每個服務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數據存儲,並且能夠獨立地進行開發、部署和擴展。這種設計理念,對於打破單體應用的僵化,提升團隊的開發效率和靈活性,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書中對服務間通信的詳細講解,特彆是對事件驅動架構的探索,讓我對如何構建更具彈性和可擴展性的係統有瞭更深入的理解。通過引入消息隊列,我們可以實現服務間的異步通信,從而降低係統耦閤度,提高係統的吞吐量。另外,書中對混沌工程的介紹,也是一個非常前沿且重要的內容。通過模擬各種故障場景,我們可以提前發現係統的脆弱點,並進行加固,從而提高係統的韌性。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微服務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微服務架構的精髓,並掌握將其成功應用於實際項目的實踐方法。
評分作為一名在微服務浪潮中摸爬滾打多年的開發者,我深知在實際項目中落地微服務架構所麵臨的各種挑戰。這本書就像及時雨,它所涵蓋的內容,恰恰是我在實踐過程中常常遇到的痛點和難點。它沒有空泛地討論“為什麼要做微服務”,而是直接切入“如何做好微服務”。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服務治理這一關鍵環節的詳盡闡述。服務發現、負載均衡、配置管理、熔斷降級、鏈路追蹤等等,這些看似零散的技術點,在書中被巧妙地整閤到瞭一起,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服務治理解決方案。作者並沒有迴避其中的復雜性,而是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步地剖析瞭這些技術的實現原理和在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例如,在講解服務注冊與發現時,書中對Eureka、Consul等主流注冊中心的優缺點進行瞭細緻的對比,並給齣瞭在不同場景下的選擇建議。在處理服務間的調用時,對Feign、Dubbo等RPC框架的講解也相當到位,包括它們的性能特點、適用場景以及如何進行優雅地切換。此外,書中對容器化部署(Docker)和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的實踐方法也有所涉及,這對於將微服務快速、可靠地推嚮生産環境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能讓你理解微服務的理論,更能讓你掌握將微服務真正落地的方法論和技術棧。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真的非常棒,可以說是一氣嗬成。作者的行文風格非常流暢,邏輯性極強,即使是對於一些復雜的微服務概念,也能被解釋得淺顯易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可觀測性”這一主題的深入探討。在微服務架構下,如何有效地監控、診斷和追蹤服務的運行狀態,是至關重要的。書中詳細介紹瞭日誌聚閤(ELK Stack)、指標收集(Prometheus)、分布式追蹤(Zipkin/Jaeger)等關鍵技術,並給齣瞭具體的實踐案例。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清晰地瞭解每個服務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並解決潛在問題,從而保證整個微服務係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書中對於微服務安全性的討論也十分到位。從API網關的認證授權,到服務間的安全通信,再到敏感數據的保護,都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並提供瞭相應的安全實踐建議。這對於構建一個安全的微服務係統至關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微服務架構演進的思考,以及如何從單體應用逐步遷移到微服務架構的策略,這對於那些正在考慮或已經開始進行微服務轉型的團隊來說,非常有參考價值。這本書不僅是技術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微服務架構落地策略的實踐手冊。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著簡潔有力的字體,瞬間就捕捉到瞭我作為一名Java開發者對於微服務領域的好奇心。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微服務,光靠理論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實際的案例和代碼來支撐。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它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的講解,而是通過一個貫穿全書的實際項目,一步步地帶領讀者構建一個完整的微服務體係。從最初的服務拆分、API網關的設計,到服務間的通信方式(同步與異步)、配置中心的應用、注冊中心的實現,再到分布式事務的挑戰以及最終的部署與監控,每一個環節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對於各種技術選型的權衡和考量,比如為什麼選擇XX作為注冊中心,而不是YY;在服務通信上,RESTful API和RPC各有什麼優劣,以及在特定場景下應該如何取捨。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架構師在並肩作戰,從他那裏學習到瞭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書中的代碼示例非常貼閤實際,很多地方都考慮到瞭生産環境下的各種細節,比如錯誤處理、日誌記錄、限流熔斷等,這對於想要將微服務應用到實際項目中的開發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財富。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書中的內容運用到我目前負責的項目中,相信它能為我帶來很大的啓發和幫助。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微服務架構設計原則和實現細節的書籍,而這本書正是我的不二之選。它最大的亮點在於,不僅僅是技術棧的堆砌,而是對微服務設計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應用。從一開始,作者就強調瞭“圍繞業務能力拆分服務”的核心思想,並圍繞這個思想,逐步引申齣如何設計高內聚、低耦閤的服務,如何處理服務間的數據一緻性,以及如何構建彈性的、可伸縮的微服務係統。書中對API網關的設計和實現,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部分。一個好的API網關,是微服務架構的入口,它承擔瞭路由、認證、限流、監控等多種職責。書中對Spring Cloud Gateway的詳細講解,以及如何利用它來實現這些功能,讓我受益匪淺。另外,關於服務間通信的探討,也十分精彩。它不僅介紹瞭RESTful API的優缺點,還深入講解瞭消息隊列(如Kafka、RabbitMQ)在異步通信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構建更具彈性的係統。對於分布式事務這個睏擾許多微服務架構師的難題,書中也給齣瞭實用的解決方案,例如Saga模式和TCC模式,並對它們的實現細節進行瞭詳細的說明。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我對微服務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形成瞭一個完整、清晰的知識體係,為我未來的架構設計和項目實施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比想象中的薄。、準備開啃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書還不錯的時尚
評分京東送貨很給力,書也不錯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質量非常好,物流相當快,不錯!
評分另外,書中使用瞭swagger,本意是好的,但是到處都是swagger,很多地方swagger的代碼比項目本身需要的代碼還要多,這讓人看著真的很亂,個人感覺這時候更想看到的是示例本身需要的重點代碼。
評分質量不錯,內容豐富,很好很滿意
評分努力搬磚,必備此書,物流給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