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监测与治疗技术》第一版出版于2009年,已经成为我国重症医学科、急救科、各专科ICU及其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学习重症监测与治疗技术的经典图书。本书技术涵盖全面,精练的文字结合丰富的图稿,使图书易读易学,是学习ICU技术操作的必选。
本书介绍了ICU内使用的数十种项技术,既包括各种穿刺、插管等基础技术,也涵盖了机械通气、肺动脉漂浮导管等较为复杂、先进的技术,并更新了NAVA通气、电阻抗断层显像、心脏超声在急救中的应用等新的观念和发展。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了相关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知识要点、患者评估和指征与反指征、详细的操作技巧以及注意点、并发症和处理方法等,并体现了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操作规范。编写时采用了大量的图片,配以精练的文字,简洁直观、易懂易学。
本书可供ICU医师学习,同时也为急诊、内科、外科医师以及护理人员提供危重病监护技术的学习参考。
杨毅,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东南大学医学院重症医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英姿:主任医师,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第一章 呼吸系统常用监测与治疗技术
一、氧疗
二、气管插管
三、困难气管插管
四、环甲膜穿刺术
五、气管切开术
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七、机械通气
八、无创通气
九、高频振荡通气
十、气道管理
十一、机械通气的撤离
十二、胸腔穿刺术
十三、胸腔闭式引流术
十四、血氧饱和度监测
十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十六、血气分析
十七、机械通气波形监测
十八、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监测
十九、膈肌电信号监测
二十、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
二十一、电阻抗断层显像
第二章 循环系统常用监测与治疗技术
二十二、动脉穿刺与动脉插管术
二十三、深静脉置管
二十四、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二十五、心电监护
二十六、无创血压监测
二十七、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二十八、中心静脉压监测
二十九、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
三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三十一、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
三十二、心包穿刺术
三十三、心脏电复律
三十四、临时心脏起搏
三十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三十六、体外膜肺氧合
第三章 肾脏系统常用监测与治疗技术
三十七、导尿与留置尿管术
三十八、血液净化
三十九、血浆置换
第四章 消化系统常用监测与治疗技术
四十、经鼻胃管插管术与洗胃术
四十一、经鼻空肠管插管术
四十二、三腔二囊管置入术
四十三、腹腔穿刺术
四十四、肝脏穿刺术
四十五、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及空肠置管术
四十六、腹腔压力测定
四十七、胃肠黏膜pHi监测
第五章 神经系统常用监测与治疗技术
四十八、脑电图监测
四十九、脑血流监测
五十、颅内压监测
五十一、ICU患者镇痛镇静监测技术
五十二、腰椎穿刺术
五十三、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
第六章 其他常用监测与治疗技术
五十四、重症心脏超声
五十五、重症肺部超声
五十六、超声在容量评估中的作用
五十七、超声引导穿刺
五十八、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五十九、超声在急救中的应用
六十、危重患者的血糖监测
六十一、营养支持
六十二、输液泵的应用
六十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非药物预防
六十四、骨髓细胞学检查
第七章 心肺脑复苏
六十五、心肺脑复苏概述
六十六、基础生命支持
六十七、高级生命支持
六十八、复苏后处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不断发展成熟,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重症患者救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重症医学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是医院救治水平的重要体现。
重症医学专业人员梯队已经形成,在越来越多的医院中,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常常需要密切进行各种监测及有创操作,只有选择正确的监测方法、恰当地监测、准确地“翻译‘’监测数据结果,才可能指导临床医生实施恰当的治疗。
本书介绍了重症医学领域相关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新技术,融入了编著者们的临床经验,内容系统、新颖、实用。全书分为7章,共68项技术,内容深入、详细,包括相关的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知识点、患者评估、适应证、禁忌证、详细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等。书中大量使用插图和表格,以简化文字,增加直观性,使图书易读、易学、易用。本书旨在使临床医师快速掌握ICU常用监测和治疗技术。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重症医学工作的临床医生、研究生,是学习基本技能、基础操作的重要参考书,对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学习重症患者的救治技术也有很大帮助,可供麻醉科和内外科等专业的医师参考学习。
作为本书的主编,我们衷心感谢曾经给予帮助的各位前辈和同道。衷心感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在本书校稿、绘图、文字校正等方面付出的大量心血。
由于本书编写人员较多,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望各位专家和同道予以批评、指正。
我平时喜欢在一些医学论坛上潜水,经常看到有同行在讨论ICU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难点问题。其中,《ICU监测与治疗技术(第2版)》这本书,几乎是每次讨论的焦点之一。大家普遍反映这本书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案例丰富,并且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了解到,这本书的编写团队非常严谨,每一个章节都经过了多位专家的反复审阅和打磨,确保了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理清ICU监测与治疗的脉络,掌握核心的诊疗技术,并且能够理解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对于我这样一名希望不断精进的ICU医生来说,拥有一本这样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书,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我一直很看重医学图书的结构和可读性,因为专业知识的传递需要清晰的逻辑和易懂的语言。从这本书的名字和副标题来看,《ICU监测与治疗技术(第2版)》似乎非常契合我的需求。我听说它采用了章节式编写,每个章节都聚焦于一个具体的监测或治疗技术,并且会从原理、方法、结果判读、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丰富的图表和影像资料,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医学概念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告诉我“怎么做”,更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在ICU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随时翻阅,帮助我解决临床难题,提升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
评分我是在参加一个重症医学培训班的时候,听老师偶然提起这本《ICU监测与治疗技术(第2版)》。老师在介绍相关概念时,引用了书中很多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虽然当时我还没有拿到这本书,但已经能感受到它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指导意义。我听说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和修订,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比如最新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方法,这对于紧跟医学发展步伐的ICU医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ICU实践指南,让我在面对复杂的危重症患者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章节,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启发。
评分这套“ICU专科医师文库”系列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特别是“Basic Monitoring and Therapeutic Practice in Critical Care”这个英文副标题,准确地传达了其核心内容。我一直对危重症监护治疗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感觉自己在这方面还停留在比较初浅的层面。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我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团队非常强大,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ICU专家,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系统地学习ICU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监测技术和治疗原则,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指南。作为一名对专业领域有追求的临床医生,我渴望能通过这样一本权威的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大气,蓝白相间的配色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装帧质量也很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一看就是一本厚重的专业书籍。我尤其喜欢它这种低调内敛的设计风格,没有过多花哨的图案,反而更显其内容的精炼和价值。我还在等待它送到,虽然还没开始阅读,但从这精美的外观,我已经对它充满期待了。作为一名刚刚接触ICU领域的年轻医生,我深知系统学习的重要性。身边很多前辈都推荐了这一系列的书籍,说这是ICU专科医师必备的“圣经”,足以可见其在行业内的权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日后在临床上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我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其中,领略ICU监测与治疗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