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以茶證道,深具性情
2.文淡如茶、深具韻緻
3.茶事、詩事、畫事、佛事 融於一體
3.裝幀優美、圖文並茂、悅目養心
內容簡介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以作者對自己數十年間在不同季節、時段、空間品飲各類中國茶的切身體驗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煉的茶道日記中,將古今茶事、詩事、畫事、佛事融於一杯杯香味氤氳的清茶中,讓讀者在種種日常感悟中見證真正的茶道精神。
作者簡介
馬守仁,長安人,字守仁,號冷香齋主人、南山如薺、如薺居士、煎茶翁等。生平無他好,唯嗜茶、書而已。讀書之餘,坐而瀹茗;煎水之餘,起而讀書,以為人生樂事,不過如此。曾有詩句曰:人生有真味,趺坐瀹茶湯。亦日常生活之寫照也。
目錄
總序 幽雅閱讀 吳誌攀 iii
序一 滕軍 viii
序二 苦茶和尚 xi
佳人如茗 1
茶道略說 3
茶俳(一) 7
煙雨·江南 9
茶有九德 15
女兒紅 17
白石詞風 23
茶可載道 25
說茶時 28
煎水(一) 29
茗壺說(一) 31
佳人如茗 33
再說茶時 37
茶俳(二) 38
茶與禪 40
鞦水(一) 45
鞦水(二) 48
飲茶的境界(一) 50
般若味重重 53
人淡如茶 54
夏夜烹茶 56
論飲 58
飲茶說《三國》 63
說茶食 65
飲茶的境界(二) 67
茶道威儀說 70
鞦水(三) 73
老竹大方(一) 76
論茶香味 78
煎水(二) 80
論投 83
蘭說(一) 85
茗壺說(二) 89
蘭說(二) 90
人淡如茶 92
茶道禮法 93
老竹大方(二) 98
茶器略說 101
說茶香 105
禪茶詩偈 106
冷香齋詩鈔 108
蘭說(三) 110
陳繼儒茶詩 112
茶性略說 114
老王 116
重修冷香齋記 122
茗壺說(三) 124
茶道修持說 130
茶與音樂 136
茶有九香 141
烏龍茶略說 143
茶友論茶時 147
肉末炒茶葉 149
對花飲茶 154
禪茶詩偈 160
山居紀事 160
春日涉事 161
歲末抒懷 162
老實吃茶 164
悼一如居士 164
茶湯說 171
煎茶的樂趣(一) 178
老實吃茶 187
吃好茶 193
煎茶的樂趣(二) 197
藝可載道 201
飲茶歌誚寇丹先生 206
燕京茶會 208
鞦水(四) 212
興教寺吃茶記 217
平常心是道 222
懷念苦茶和尚 222
平常心是道 231
品讀靜岡煎茶 234
品飲徑山茶 243
雲月齋飲茶記 248
鼕寒瑟瑟,起炭煎茶 254
佛前持一盞,窗外正苦寒 258
小寒掃雪細烹茶 261
圍爐煮茶夜讀書 266
淺議茶道修習 270
茶道與香乘 277
春陰不散,焚香煎茶 284
沉水扶香燃將盡 287
後記 293
“ 幽雅閱讀”叢書策劃人語 297
精彩書摘
茶湯說
飲茶離不開茶湯,說茶同樣離不開茶湯,品茶論道更離不開茶湯。茶湯是茶葉衝瀹後的茶水,茶與水相交融,茶即是水,水即是茶,兩者不即不離,密不可分,因此稱作“ 茶湯”。老子曰“ 上善若水”,道齣瞭水之真諦。古人論煎水,以為水功八分,茶隻兩分,說盡煎水瀹茶之奧秘。
然而自神農氏嘗茶到陸羽作《茶經》,曆經唐、宋、元、明、清直至今日,對茶事的理解仍僅僅停留在茶品、水品及茶葉衝瀹技法上,而罕言茶湯。陸羽作《茶經》,在“ 五之煮”“ 六之飲”中雖然對茶湯作瞭初步描述,尚未登堂入室;宋徽宗著《大觀茶論》,則對茶湯之色、香、味作瞭些微探討,猶屬霧裏觀花;許次紓《茶疏》詳說茶事,細論水功,幾及茶湯;羅稟《茶解》論茶湯之色、香、味,漸入佳境。更有精行儉德之士,癖好甘草之徒,雖然茶品與水品並重,但對茶湯卻秘而不宣,故田子藝作《水品》,仍屬囈語;樵海山人著《茶錄》,乃紙上談兵;屠隆著《考槃餘事》,無非隔靴搔癢。老子有言:道之不行,吾知之矣,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古代茶人對茶湯這種有意無意間的忽略,不能不說是中國茶道史上的一個缺憾,這也許正是中國茶道未能“ 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吧。
冷香齋主人飲茶有年,以為茶之色、香、味、氣韻等,皆蘊藏於茶湯中,飲茶其實是飲茶湯,說茶同樣是說茶湯,品茶論道更是品論茶湯。簡而言之,茶道其實就是茶湯之道。
重視茶湯,古亦有之。據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唐)文宗皇帝尚賢樂善,罕有比倫……令宮女以下伺茶湯飲饌。”此為茶湯進入皇宮的證據。而五代時期著名詞人、五朝元老和凝嗜茶,與朝臣結為湯社,更是一時雅舉。此事陶榖《清異錄》有載。昔年趙州和尚接引學僧,往往隻說“ 吃茶去”,禪語法言遍布叢林,獨得茶湯三昧。日本珠光禪師說:“ 佛法存於茶湯”,並因此創立瞭草庵茶道,已得茶湯真諦。可見茶湯最早結緣是在佛門禪寺。另外,禪門典籍《百丈清規》《禪苑清規》中多有“ 茶湯”字句,亦可佐證。此時此處的茶湯已超越瞭茶品、水品、茶器、衝瀹方法等物質層麵,直達心源,直麵真我,直接體現茶道精髓。冷香齋主人有感於此,故不揣簡陋,作《茶湯說》, 以求證於諸方同道。
茶湯是茶葉衝瀹後的茶水,分過濾和不過濾兩種。一般而言,綠茶,特彆是上品綠茶可以不過濾,由於是透明玻璃杯衝瀹,一杯在手,茶葉在茶湯中翩躚作舞,更增加瞭茶湯的可觀賞性。至於烏龍茶、紅茶、花茶、黑茶等,則需過濾後飲用。另有煎茶、點茶之茶湯,當屬彆論。冷香齋主人論茶湯,僅以過濾後的茶湯為限。
茶湯有冷熱,有深淺,有盈虧,有虛實,有甘淡爽利之分,有艱澀柔和之彆,今略分為茶湯之色、之香、之味、之氣韻論之。茶湯之色:湯色以柔白雅淡為上,嫩綠清亮為中,橙黃濃重為下。其他各色茶湯又等而下之。以茶品論,綠茶茶湯為上品,烏龍茶茶湯為中品,紅茶、黑茶茶湯為下品。
(京華閑人評曰:此論偏頗。幾大茶類製法不同,顔色迥異,口感、功效自是各異,湯色優劣當以是否清澈艷亮判定。)
茶湯之味:湯味有甘苦,有輕重,有厚薄,有老嫩軟硬之彆,有滑利艱澀之辨。對湯味的要求: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留舌厚,後味甘。輕、甘、滑、軟、嫩、厚稱為茶湯六味。六味俱足者為上品,甘、滑、軟、厚四味具備者為中品,味尚甘滑者為下品。
茶湯之香:香有清濁,有沉浮,有短長,有陰陽,有齣世入世之分,有婉約粗放之彆。婉約則香氣幽雅深長,粗放則粗疏短淺,茶湯之香以婉約為貴,粗放為賤。今略分茶湯之香為:濃香、甜香、幽香、清香。濃香如姚黃魏紫,香氣馥鬱。甜香如月下鞦桂,其情最嬌。幽香如空榖幽蘭,其韻獨高。清香如夏荷初露,清芬襲人。茶湯之香以幽香為上品,清香為中品,濃香、甜香為下品。幽香中尤以能齣蘭香者為絕品。
茶湯之氣韻:茶湯氣韻以雅淡空靈為上品,具“岩骨花香”者為中品,香味平庸者為下品。上品茶湯能得茶之真香、真味。滋味淡然雋永,香氣清幽深長,氣韻流動鮮活,香氣、滋味俱蘊藏於茶湯中,不動聲色,不露圭角,如至人賢聖處世,淡然自足,寵辱皆忘,而其品德、操行足以教化四方。中品茶湯應具“岩骨花香”。“岩骨”指茶湯入口後應有金石感,品啜時有圭角,耐咀嚼;香氣幽雅深長謂之“花香”。中品茶湯如仁人君子處世,慷慨激昂,忠勇好義,以思兼天下為己任,以沒世不朽為標榜,讓人欽羨不已。下品茶湯略具滋味,聊備諸香,香氣或濃或淡,滋味或甘或苦,細細品啜,其實平庸。上品茶湯應以清靜心證之,
中品茶湯應以義氣證之,下品茶湯所在皆是,隨處可證。
茶湯的色澤、香氣、滋味、氣韻稱為“ 茶湯四相”,品啜茶湯時能得四相,稱為得味,不即不離四相,稱為得意,能空掉茶湯四相,方稱得道。
(京華閑人評曰:“茶湯的色澤、香氣、滋味、氣韻稱為茶湯四相,品啜茶湯時能得四相,稱為得味,不即不離四相,稱為得意,能空掉茶湯四相,方稱得道。”妙論!閑人與之。)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