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勒索、心理绑架、隐形操纵……,你是否经常陷入某些无法摆脱的困境中?
★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战术才是高明的战术,掌握了身体微反应识别技巧就能成为人生赢家;
★ 语言直白幽默、通俗易懂,案例生动典型、简单实用,让你在职场、商场、情场无往不利的制胜宝典!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必理的映射,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个微小的行为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微行为心理学》,就是通过人微妙的行为来分析心理,让你了解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教你看清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带你揭开人性诡谲的面罩,参透行为的规律。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拨云见日,看懂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以更有效地在工作、生活中获取准确信息,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由外到里一层层剖析,参透行为动机,破解人性密码!
这本《微反应心理学》实际上是一本解密身体微反应的心理百科全书,它力求规避难懂的心理学专业术语,以直白幽默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案例来为大家展现出一幅幅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现象图,并通过详尽的分析,让读者可以学到立即应用的身体微反应识别技巧。可以说,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就会发现以往看不透的人心,感到迷茫的状况,仿佛都像是透明的画册一般展现在你的面前。
我们把太多行为当成理所当然,我们在看人看事时很难深入分析,也就不能明白其深层次的行为动机。这样一来,我们就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和策略。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源上了解自己和他人心底的秘密?人的心理其实并不神秘,它有一定的规律,这一切都可以从微行为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微行为心理学》告诉你,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心理的映射,都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个微小的行为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本书就是通过人的种种易或不易察觉行为来揭破人的心里隐藏的秘密,内容丰富而全面,详细分析我们身边各种各样让人费解的行为,让你了解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教你看清周围形形色色的人。
魏忠,国内知名大学教授,知名培训师,心理学专家。致力于心理学、行为学研究十数载,在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先后服务过众多国际和本土知名企业,曾为100多家企业、3000多名学员进行过交际、沟通技巧的课堂培训。
卢静莲,国内知名大学教授,公关活动策划人,知名培训师,心理学专家。致力于心理学、行为学研究十数载,在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先后服务过众多国际和本土知名企业,曾为100多家企业、3000多名学员进行过交际、沟通技巧的课堂培训。
王新菊,女,汉族,甘肃民勤人,硕士学历,国内某大学讲师。对心理学颇感兴趣,曾参与多个心理学方向的课题研究。
?第一章??解密微反应——身体比嘴巴更诚实
微反应,就是身体在说话 _ 2
嘴巴言不由衷,身体却不会 _ 3
姿势与动作:坦露心迹的两大途径 _ 5
身体微反应是如何形成的 _ 6
受外界条件影响的身体微反应 _ 7
解读身体微反应的基本规则 _ 9
身体微反应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 _ 10
?第二章??抬头低头、摇头扭头——解密头部微反应
点头—不一定是表示赞同 _ 14
摇头—与生俱来的抗拒 _ 15
歪头—用脖子表达顺从 _ 16
低头—消极或者逃避的表现 _ 18
高抬头—展示傲慢者的自信和优越 _ 20
?第三章??五官的精彩表演——解密面部微反应
嘴唇动作透露出来的信息 _ 24
读懂鼻子发出的无声“语言” _ 26
笑容背后隐藏的内心信号 _ 27
真笑还是假笑,看眼周的变化 _ 29
愤怒、悲伤的人也会笑 _ 30
从笑容看一个人的个性 _ 31
?第四章??透视心灵的窗户——解密眼部微反应
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 _ 36
留心他人延长眨眼的时间 _ 37
瞳孔扩张暗示着情绪变化 _ 38
向上看的眼睛希望博取同情 _ 40
目光转移代表屈服或拒绝 _ 41
影响注视时间长短的因素 _ 42
游离的视线暴露内心的不安 _ 44
眉毛的变化体现喜怒哀乐 _ 46
?第五章??闻其声,可辨其人——解密声音信号
声调泄露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_ 50
闻其声,可辨其人 _ 52
语速是内心变化的指示器 _ 53
语速加快,可能是心中紧张或不安 _ 55
顺着声音的线索,摸透他的心 _ 56
?第六章??身之所向即心之所往——解密躯干信号
身体的倾斜代表好恶 _ 60
身体姿势的开放与封闭 _ 61
防备的姿势与争论姿势 _ 63
欢不欢迎,看角度 _ 65
警不警觉,看腰臀 _ 66
拍抚肩膀—传递信心 _ 68
睡觉姿势透露的信息 _ 69
?第七章??双臂的权力宣言——解密手臂微反应
双臂交叉—阻碍沟通的“冰山” _ 74
伪装起来的双臂交叉 _ 75
强化的双臂交叉 _ 77
双手紧握泄露负面情绪 _ 79
双手叉腰和双臂交叉—不可侵犯 _ 80
背着的双手—树立权威 _ 81
双手放在臀部两侧—做好准备 _ 83
自我拥抱是一种自我安慰 _ 84
握手中的控制与顺从 _ 85
头枕双手—骄傲自信 _ 86
?第八章??股掌之间暗藏玄机——解密手势信息
我们的手也会“说话” _ 90
信息随手势传递 _ 91
掌心的方向—翻手为云覆手雨 _ 93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_ 94
紧握双手—挫败感的标志 _ 95
十指交叉的双手显示权威 _ 97
托盘式手势—表达倾慕之情 _ 98
高度自信的尖塔式手势 _ 99
抚摸下巴表示思考和分析 _ 101
抓头和拍头的姿势 _ 102
摸耳朵—反感信号 _ 103
遮蔽动作—逃避现实 _ 104
自我抚摸—寻求心灵的安慰 _ 105
表示自我的拇指 _ 106
?第九章??最诚实的部位往往被忽视——解密下肢微反应
最诚实的双腿 _ 110
叉开的双腿与交叉的双腿 _ 111
脚踝相扣—恐惧害怕 _ 113
“4”字腿—自信而放松 _ 114
骑跨椅子—属于男性的坐姿 _ 115
浅坐椅子的人小心谨慎 _ 117
脚尖的方向泄露真实兴趣 _ 118
脚步幅度和频率 _ 120
双腿泄露女孩的秘密 _ 121
?第十章??小习惯,大信息——解密习惯动作
习惯动作能告诉我们什么 _ 126
下意识的动作和真实想法 _ 127
桌面整齐度就是“心灵的整洁度” _ 129
端杯喝酒有讲究 _ 130
酒后吐的都是“真言”吗? _ 132
吸烟,不仅仅是瘾君子 _ 134
通过吸烟姿势看对方的态度 _ 136
吸烟动作显现性格情绪 _ 137
从拿烟的姿态透视性格 _ 139
吃饭的方式透露真性情 _ 141
阅读方式透露一个人的性格 _ 142
字如其人—笔迹可以透露什么 _ 144
电视机前的秘密 _ 146
从刷牙方式看伪装程度 _ 147
从过马路的方式了解谨慎度 _ 148
开车方式透露司机的心情 _ 149
口头语言带有性格的烙印 _ 151
透过打招呼惯用语看性格 _ 153
从受表扬的态度看品性 _ 154
?第十一章??选择座位也泄露内心——解密座位信息
座位选择反映亲疏 _ 158
咖啡厅里的座位选择 _ 159
对座位的喜好透露个性 _ 160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座位 _ 162
不要打扰选择独立位置的人 _ 163
判断身份地位,看座位就好 _ 164
老师的宠儿总是教室左边那个 _ 165
在餐桌上达成协议 _ 166
?第十二章??外表是思想的形象表达——解密穿着打扮信息
衣服是思想的形象 _ 170
T恤上的文字和图案想要表达什么 _ 171
从居家穿着了解防备程度 _ 172
首饰是个性的外显 _ 173
戒指中的玄机 _ 176
从手表样式看时间观念 _ 177
帽子—从头开始表现 _ 180
领带中的千言万语 _ 181
提包—拿在手里的心情 _ 184
鞋子的偏好透露个性 _ 187
眼镜也是自我表现的道具 _ 189
淡妆浓抹有玄机 _ 190
口红显示女性的性格和职业 _ 192
发型:女人最直观的形体语言 _ 194
?第十三章??生理基础导致心理区别——解密男女差别
身体微反应也男女有别 _ 196
为什么漂亮女性却没有机会 _ 197
管状视野与发散视野 _ 199
男人的迟钝与女人的误解 _ 201
为何总是女人掌握主导权 _ 204
小细节透露出女人的戒心 _ 205
当夏娃遇见亚当 _ 207
“性情奔放”的暗示 _ 209
眉来眼去都是情 _ 213
男性和女性之间吸烟的区别 _ 215
烟雾缭绕中的性暗示 _ 216
约会时,女性的沉默代表什么 _ 217
从约会的动作判断女孩的心理信息 _ 218
从坐姿透视女性性格 _ 219
走在右侧的人掌握主动权 _ 220
从并列行走的步伐,看他对你的好感度 _ 221
利用逛街摸清他重视你的程度 _ 222
从他等你的姿态看他对你的态度 _ 223
从他放手的位置了解他的想法 _ 225
?第十四章??你就是测谎大师——解密说谎反应
谎言,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_ 228
为什么会出现“口是心非” _ 229
谎言的四张面孔 _ 231
识别谎话大王 _ 233
身体微反应如何泄露谎言 _ 234
准确识别假表情 _ 236
虚假笑容难逃法眼 _ 237
说谎者遮掩不住的真实表情 _ 238
说谎者最常见的7个手势 _ 240
说谎者会直视你的眼睛 _ 244
眼睛是台测谎仪 _ 245
频繁眨眼掩盖谎言 _ 246
利用手掌去撒谎 _ 247
脚上的动作是怎样揭露事实的 _ 249
从言辞看穿对方的谎言 _ 250
谎言往往这样开头 _ 252
眼耳并用,边看边听 _ 253
解除对方的心理戒备 _ 255
问出对方的真心话 _ 256
男人撒谎的信号 _ 258
巧妙问话揭穿男人的谎言 _ 259
女人是天生的撒谎家? _ 260
第一章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迹可循
别人哈欠连连时,我们也受传染_2
危险来临,身子却僵住不动_5
地铁抢座时人们总喜欢靠边坐_7
冥思苦想不得,无心而为却成_9
眼镜戴在头上却四下寻找_11
喝醉酒之后总有人喜欢狂打电话_13
有些场景总觉得似曾相识_15
第二章 习惯性行为,最真实的心理反应
详细描述事情的人更容易被相信_18
走背字时多想想好的事情_20
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名字很敏感_22
寻求帮助时,别朝着一群人呼救_25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_27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_30
DIY 的东西更被人欣赏_32
第三章 透视行为,有效辅导孩子学习
不喜欢的科目总是很难进步_36
找一个可激起竞争意识的比较对象_39
大声朗读,胜于默念默读_41
给孩子好奇的学习权利和时间_44
关键处稍作停顿,激发孩子的求知欲_46
用积极的期待督促学习_48
孩子自愿学习时,别给他奖励_51
第四章 见微知著, 在感性和理性间权衡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_54
为什么我们总会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回来_57
打破“便宜没好货”的消费心理_60
在无关紧要处说一些产品的缺点_62
“买一送一”的活动背后_65
名人“同款”总让人招架不住_68
第五章 关注行为, 不动声色地影响
受关注,就会表现的更积极_72
要转变他人的态度,就强迫其参与相关活动_74
出力不讨好_76
“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_78
承诺影响行为,保持一致是普遍心理_80
虚拟的电视情节也会让人情不自禁_82
第六章 以行揣思,练就职场达人
给工作懈怠的员工来点危机感_86
犯些小错,更让员工亲近_89
以商量的方式下达任务_91
适时缺席,引起重视_93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_96
第七章 守护爱情,破解耐人寻味的举止
面对压力:男人沉默,女人倾诉_100
满足男人的视觉,调动女人的嗅觉_103
恋爱中的女人总喜欢姗姗来迟_105
偶尔做一顿浪漫的早餐_108
三分好奇,成全万般想象_111
棒打鸳鸯反而会爱得更深_114
漂亮的外表产生的爱情_116
第八章 游刃社交,从微行为找到突破口
过分的卷入,会让人倍感压力_120
在演唱会上大喊大叫的腼腆人_122
即使再熟悉,也要保持距离_125
触碰带来的神奇效用_128
礼物太昂贵就会让人产生负债感_131
见面次数长,不如见面次数多_133
善待别人的尴尬_135
“谢谢”说多了反而让人感到虚伪_137
第九章 捕捉生活,于行为中发现蛛丝马迹
生活在一点一点之间变麻木_142
淡看得失,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_145
周日晚上失眠,周一早上心烦_147
买买买,买东西不如买经历_149
因为“惦记”,所以心不在焉_151
面包在增加,幸福却随之减少_153
买彩票的人总是收不住手_156
第十章 诱导行为,一场无硝烟的心理角逐
提要求时,要逐步开始_160
告诉犹豫不决的人:大家都是这样的_163
一开始认同,往往就会一直认同_165
说服别人时只提供两种选择_168
打感情牌,缩短心理距离_170
给他人赋予高尚的动机_173
第十一章 引导行为, 不打不骂的家教智慧
重复性唠叨只会让孩子心烦_178
孩子哭闹时,先安慰再教育_181
正话反说引起正向行为_184
用“你很努力”代替“你很聪明”_186
忽略孩子的坏脾气_188
孩子的愿望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_190
第十二章 于细微处下手,培养超强大脑
我们总是会忘记自己要干得事儿_194
过目不忘与转身就忘的差别在哪里_196
记得对方,却叫不上名来_199
情绪高昂时,记忆力才会最佳_202
“我能记住”是关键_205
第十三章 在一举一动中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顶级大师的演奏却无人问津_208
“稀缺”往往比较有吸引力_211
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_213
发现自我的力量_216
让流言在你这里停止_218
幽默是种影响力_220
第十四章 行为看见端倪,读心赢得人生
“今日运气”总是说的很准_224
在众人面前说出你的决心_226
关键场合,往往发挥失常_228
夫妻越长越像,行为越来越相似_230
畏惧,便会停滞不前_233
中国人吃饭总喜欢抢着买单_236
先减还是后增,这是个诀窍_238
第十五章 心舞飞扬,一颦一笑皆幸福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_242
大哭一场之后心里会畅快许多_244
让“白日梦”成为有益的自我交流方式_246
诉说烦心事,舒缓心灵_248
随机“包裹”带来的意外惊喜_251
境由心造,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_254
你的一举一动别人也许并没有看在眼里_257
与愁眉苦脸的人待在一起你也会郁闷起来_260
嘴唇动作透露出来的信息
嘴巴透露信息不一定通过声音,有时候嘴唇一个小小的动作也会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最常见的莫过于撇嘴唇。这里所说的撇嘴唇与孩童经常使用的撅嘴不一样。孩童们在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会把嘴巴撅起来,显得嘴唇很厚。撇嘴唇则是收缩唇部肌肉,使得唇形更小。在这个过程中,嘴角也会轻微下垂,显出轻蔑的神情。做出这个动作的人可能不太认同对方的意见,或者根本就瞧不起对方。
毕业论文答辩会上,小吴发现自己在陈述时,一名评分教授一直撇着嘴唇。这一动作让小吴分外紧张,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论文水平。答辩结束以后,很多同学都说到了撇嘴唇的教授。看来这个教授在听每个人的答辩时都是如此。
如果这位教授只对小吴做出了这个表情,可能是因为他很不认同小吴的论点。但所有的同学都开始反映这个问题时,撇嘴唇动作很可能就只是他的一种习惯。就像有人常带笑意,而他常撇嘴唇。而爱做这个动作的人通常内心很傲慢。当他自视甚高时,就会不自主地看低其他一切东西,这种动作也就出现在他的身体微反应上。
除此之外,嘴巴的动作还包括以下几种:
1.下嘴唇往前撇
人的下嘴唇往前撇的时候,表明他对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怀疑态度,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外界肯定的回答。
2.嘴唇往前撅
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表明此人的心理可能正处在某种防御状态。
3.嘴角向后
在与人交谈中,如果有人嘴角稍稍有些向后,表明他正在集中注意力听其他人的谈话。
4.嘴巴抿成“一”字状的人
大多数人在需要做重大决定,或事态紧急的情况下会有这种动作。他们一般都比较坚强,具有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面对困难想到的是战胜对方而不是临阵退缩,所以获得成功的概率较大。
5.偶尔用手捂住嘴巴的人
此类人容易害羞,特别是在陌生人或关系一般的人的面前更是沉默少语。他们的性格保守和内向,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当中极力掩藏自己真实的感受,同时也不喜欢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他们的这个动作有时候类似吐舌头所表达的意思,表示他们对刚才说出的话或做过的事已经意识到了错误。
6.牙齿咬嘴唇的人
有些人在交谈的时候,会上牙齿咬下嘴唇、下牙齿咬上嘴唇或双唇紧闭。这表示他们正在聆听对方的谈话,同时在心中仔细揣摩话中的含义。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分析能力,遇事虽然不能非常迅速地做出判断,但是决定一旦做出,往往不会回头。
7.嘴角上挑的人
这类人机智聪明,性格外向,能言善道,善于和陌生人主动打招呼,并进行亲切的交谈。他们胸襟开阔,有包容心,不会对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怀恨在心。他们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声调泄露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日常生活中,声调复杂多变,人们往往根据声调获得的印象去识人。声调的确会表现性格、人品,有时也是预测个人前途的线索。从脸部表情、动作、言辞而无法掌握心态时,往往可以从声调去揣摩对方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1.高亢尖锐的声调
发出这种声调的女性情绪起伏不定,对人的好恶感也非常明显。这种人一旦执着于某一件事时,往往顾不得其他。不过,一般情况下也会因一点小事而伤感情或勃然大怒。这种人会轻易说出与过去完全矛盾的话,且并不引以为戒。
声调高亢者一般较神经质,对环境有强烈的反应,如房间变更或换张床则睡不着觉;富有创意与幻想力,美感极佳,不服输,讨厌向人低头,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常向他人灌输己见。面对这种人不要给予反驳,表现谦虚的态度即可以使其深感满足。
男性中发出高亢尖锐声调者,个性狂热,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倦。这种人对女性会一见钟情或贸然地表白自己的心意,往往会使对方大吃一惊。
声调高亢的男性从年轻时代开始即擅长发挥个性而掌握成功之运,这也是其特征之一。
2.温和沉稳的声调
音质柔和声调低的女性多属于内向性格,他们随时顾及周围的情况而控制自己的感情,同时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念,因而应尽量让其抒发感情。
这种人富有同情心,不会坐视受困者于不顾,属于慢条斯理型。一天中,上午往往有气无力,下午变得活泼也是其特征。
带有温和沉着声调的男性乍看上去显得老实,其实有其顽固的一面,他们往往固执己见绝不妥协,不会讨好别人,也绝对不受别人意见影响。
作为会谈的对象,这种人刚开始难以交往,但他们是忠实牢靠的人。
3.沙哑声
女性发出沙哑声往往较具个性,即使外表显得柔弱也具有强烈的性格。虽然他们对待任何人都亲切有礼,却难以暴露自己的真心,令人有难以捉摸之感。他们虽然可能与同性间意见不合,甚至受人排挤,却容易获得异性的欢迎。他们对服装的品位很高,也往往具有音乐、绘画方面的才能。面对这种类型的人,必须注意不要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
男性带有沙哑声者,往往是耐力十足又富有行动力的人,即使一般人裹足不前的事,他也会铆足劲往前冲。他们的缺点是容易自以为是,对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掉以轻心。
具有这种声质者,会凭着个人的力量拓展势力,在公司团体里率先领头引导他人,越失败越会燃起斗志,全力以赴。这种声质者中屡见成功的有政治家、文学家、评论家。
4.粗而沉的声调
发出沉重的、有如自腹腔而发出声调的人,不论男女都具有乐善好施、喜爱当领导者的性格。他们喜好四处活动而不愿静候家中,随着年纪的增长,体型可能也会变得肥胖。
女性有这种声调者在同性中间人缘较好,容易受到别人的信赖,成为大家讨教主意的对象,这种人是最好相处的。
有这种声调的男性通常会步入政治家或实业家的生涯,不过,其感情脆弱又富强烈正义感,争吵或毅然决然的举止会使其日后懊悔不已。这种人还容易比较干脆地购买高价商品。
这种类型的人不论男女均交友广泛,能和各种类型的人来往。
5.娇滴滴而黏腻的声调
女性发出带点鼻音而黏腻的声调,通常是非常渴望受到大众喜爱的人。这种人往往心浮气躁,有时过于希望引起别人好感反而招人厌恶。
如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则表明内心期待着年长者温柔的对待。
男性若发出这样的声调,多半是独生子或在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孩子。这种人独处时感到特别寂寞,碰到必须自己判定事物时会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他们对待女性非常含蓄,绝对不会主动发起攻势。若是一对一地和女性谈话时,会特别紧张,因此这种人在别人眼中显得优柔寡断。
睡觉姿势透露的信息
睡眠几乎占去了人一生中1/3的时间,人在睡眠的过程中是潜意识最容易浮现的时候,因此睡姿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对身边亲密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其睡姿对其做更深入的了解。医学上的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睡姿与其心理、生理状态有不可忽视的联系。
雯雯最近工作很不顺利,只看报表数字的上司不断对她施压。她每天工作到很晚才睡,而丈夫发现雯雯的睡觉姿势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从习惯的仰睡变成侧身蜷缩,有时下巴和膝盖几乎要靠在一起了。细心的丈夫询问当心理医生的朋友,朋友告诉他很可能是因为雯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
蜷缩的姿势把柔软的内脏部分掩藏起来,所以这样的姿势会让人感到安全。繁重的工作压力让雯雯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担忧,所以即便在睡梦中也出现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把自己包裹起来。另外,这种蜷曲的姿势与婴儿在母亲子宫中的姿态很相似,我们通过动作来追忆当时的安全和舒适感,以此缓解内心的重负。其他的睡眠姿势同样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1.俯卧:自信而有能力
采取俯卧式睡姿的人,大多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并且能力也很突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他们对自己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对于追求的目标,他们坚持不懈,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它。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强,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另外,他们还可以很好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而不让别人看出一点破绽。
2.侧卧:随心而知足
脚、小腿、膝和脚踝部位完全重合且保持侧卧姿势的人:一般在生活中能保持相当的一致性,善于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他们能尽量按照他人的要求去做,因而能获得人们对他们的好感。喜欢侧卧的人总是个漫不经心的人,不能说这种人对生活不投入,但很多时候他们会当一个生活的旁观者,或许他们只是在游戏人生。
事实上,这种人属于情绪型的人物,总是处在情绪的波动之中,做事情时感情色彩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能很快忘记刚刚遇到的不快,而重新做自己的事。很多人都能与这种人和平共处,他们从不为自己树敌,不仅是耐心的听众,而且很多时候也愿作为参与者加入交谈中。在工作中,这种人一般都有很好的表现。当然也有大失水准的时候,这跟他们波动的情绪有关。
这种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有较深的了解,深知自己存在的缺点,但并不打算去改变,他们始终认为人无完人,况且现在的生活已经相当不错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们不愿去做无谓的追求。
3.靠边式:不善于维护自己的权利
这种人不善于维护自己的权利或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且他们的理智常否定他们没有依据的感觉。他们常觉得财产和朋友就要被别人抢走了,但理智上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看到别人的升迁或进步,他们能感觉到威胁,但只要自己仍有生存空间,他们就不会奋起直追。
4.握拳而睡:自我防卫意识强烈
握着拳头睡觉的人比较少,但也并非没有。这种人在睡觉时握着拳头,仿佛随时准备应战,这是心里比较紧张的一种表现。这一类型的人如果把拳头放在枕头或是身体下面,表示他正试图控制这种积极的情绪。如果是仰躺或是侧着睡觉,拳头向外,则有向别人示威的意思。
与握拳睡觉有着相近心理的是睡觉时双臂双腿交叉的人。这种人自我防卫意识比较强烈,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他们的性格多数是脆弱的,很难承受某种伤害。他们对人比较冷漠、内敛,经常压抑自己而拒绝真情实感的表现。
5.仰睡:快乐大方
喜欢仰睡的人多是十分快乐和大方的,在儿童时代通常是家庭中关怀和注意的中心。他们有安全感、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他们为人比较热情和亲切,而且富有同情心,能够很好地洞悉他人的心理,懂得他人的需要。他们性情坦率,乐于助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思想上他们是相当成熟的,对人对事往往都能分清轻重缓急,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们的责任心一般都很强,遇事不会推脱责任而选择逃避,他们对一切事没有任何借口,而是勇敢地面对,甚至是主动承担。他们优秀的品质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又由于对各种事物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依赖,也会为自己营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
6.婴儿般睡姿:缺乏安全感
向一面侧卧,双腿和身体弯曲,怀中可能抱着枕头之类的物品,像胎儿那样蜷曲卧眠,这种人往往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保护。他们的独立意识比较差,对某一熟悉的人物或环境总是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而对不熟悉的人物和环境则多恐惧。他们缺乏逻辑思辨能力,做事没有先后顺序,常常是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却连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他们的责任心不是很强,在困难面前容易选择逃避。他们通常只与自己非常信任的人保持亲密关系,不愿冒险,只想过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
端杯喝酒有讲究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通过观察一个人握酒杯的姿势,往往能知晓他大概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男性喜欢紧紧握住酒杯,同时用拇指紧按着杯口,这样的男性性格外向、豪爽,讨厌那种婆婆妈妈、斤斤计较的人。在与人相处时,他们非常热情、友好、直率,因此深得朋友的喜爱。做事时,他们很有魄力,常常是敢说敢做,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时显得有点莽撞。 如果一个男性喜欢用双手抓住酒杯,则说明其性格较为内向,逻辑思维严密,喜欢思考问题,冷静是他最大的特点。在与人相处时,他不会与朋友走得太近,但也不会离朋友太远,可能他的朋友不是很多,但与其交往的往往是挚友,很少有酒肉朋友。做事时,他喜欢三思而后行,凡事都要做好相关计划,然后才开始行动。 如果一个男性喜欢把杯子紧握在掌中,同时用拇指扣住杯子的边缘,则表明其性格较为柔顺,为人忠厚,具有较为开阔的胸襟。在与人相处时,外表看来他可能难以接近,但如果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做事时,他非常有主见,往往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和做事方式。想要改变他的做事方式往往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你有充足的理由。 如果一个男性喜欢用双手捂住杯子,则说明其城府很深,十分善于伪装自己。这类人在和他人打交道时,往往笑容满面,实际上一点人情味也没有。他们从不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也从不喜欢将自己的事告诉朋友,所以他们的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往往寥寥可数。 同样,观察一个女性端酒杯的姿势,也可以知晓她大概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如果一位女性喜欢玩弄自己的酒杯,则说明其性格较为活泼、直率、爽朗,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是非观念也非常明确。与人交往时,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睚眦必报,只要不是原则的问题,即使别人不小心冒犯了她,她也会一笑而过。做事时,她不会犹豫不决,或者是拖拖拉拉,而是非常利落和干脆。 如果一个女性总喜欢把手中的空酒杯翻来覆去玩耍,则说明其有较强的虚荣心,喜欢表现自己和炫耀。有些时候,她还有点任性,甚至有点飞扬跋扈。在参加一些宴会或聚会时,她极有可能会大胆地向自己心仪的男子发出邀请,以吸引对方注意。与人交往时,她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喜欢去结交那些较有权势的人,不过往往事与愿违,因为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恰恰又瞧不上她这样的人,所以她很多时候是形单影孤。 如果一个女性喜欢把杯子放在手掌上,一边喝酒,一边滔滔不绝地跟对方说话,则说明其性格外向,非常活泼、开朗,善于交际,对生活的态度也非常乐观、积极和向上。她也较为聪慧和机敏,并具有一定的幽默感,有时她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常常会故意制造一些意外,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吸引他人注意。在与人交往时,无论走到哪儿,她总能将自己很快融入集体之中,所以人际关系较好,朋友也较多。做事时,她信奉“言必行,行必果”,所以很容易取得成功。 如果一个女性习惯于一只手紧握酒杯,另一只手则无目的地摩挲着杯沿,则说明其性格较为稳重,喜欢沉思,有比较独立的个性,不会轻易地向世俗潮流低头,具有一定的叛逆性,但表现方式不是特别恰当和明显。她也较为喜欢结交朋友,对人也比较真诚、热情,所以其人缘还颇为不错。做事时,她不喜欢张扬,更不喜欢出什么风头,仅会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如果一个女性喜欢握住高酒杯的脚,同时食指前伸,则说明在她的性格中,自负的成分占了很多,常常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同时,她也较为世故,只对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感兴趣,而对那些“寒士”或是比自己差的人,她往往嗤之以鼻,这就使得她的人际关系较为糟糕。做事时,较为缺乏责任心,所以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状况。在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她会知难而退。但她在做各种准备工作往往较为细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结论仅是一个总体上的、大概的结论,而不是一个全面、准确的结论,具体到每个特殊的个体,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走背字时多想想好的事情
早上出门上班,在公交上钱包被盗; 刚到公司就被主管叫去狠批一顿; 午餐时叫了外卖,居然等到上班时才送到; 下午接到老公电话,又莫名其妙的吵了一架……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这样的情况你遇到过吗?为什么人不走运时,坏事、闹心的事都会蜂拥而至,接连不断的发生?
行为故事
一位名叫墨菲的美国上尉认为他的一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他在不经意间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后来,由这句话延伸出现一些其他表达形式,如:
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
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却动的更快了。
你越是害怕的事物,就越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往往等公车太久没来,就走了的人,刚走公车就来了。
越想要什么就越不能得到什么。
怕什么,来什么。
人走背字时什么倒霉事都会碰到,像撞了邪似的。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墨菲定律。
关于墨菲定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越怕出事,越会出事。对此,有人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 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害怕别人知道也害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金币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
不然,在运气欠佳的一天,人的情绪也会整天处于低迷的状态,继而出现“证实偏见”。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赞同某个方案(特别是那些自己提出的方案),也会举出众多理由,数据的、图片的、事实的、分析的,来不断支持该方案,使其越来越正确; 我们讨厌某个国家(包括我们自己的国家),那么,我们就会下意识的关注这个国家的负面消息,用以证明这个国家确实不招人喜欢,而且越来越讨厌; 对某个人,对某部电影,对某个产品,甚至对某个种族,我们都容易陷入证实偏见的思维; 而在发生“墨菲事件”的当天,人们总想着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使得自己持续关注并记住消极的事件,而且这种消极的想法会引发散漫消极的心态。
证实偏见总让你关注和记住某一件事情,与其总关注不愉快的事,自制“墨菲的日子”,不如专注于好的事情,所谓“境由心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
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
评分超级喜欢这套书
评分女儿说实用,超实用。
评分添加购物车很久了,最近搞活动买了很多。
评分买来凑单的,希望还行吧
评分物流速度超快 超级满意
评分做活动的时候买的,还是很值
评分还没开始看,应该非常好看。。。。。。。。
评分买了一套!目前还没时间看,应该还不错吧!包装挺精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