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黄》有强烈的现实性,以李济运为中心,将县级党政机构运转的真实现状,进行了集中的展示。城市改造、创卫、黑社会、农村的风气败坏、官场潜规则的流行、记者的道德沦丧、,网络舆论的兴起与鱼龙混杂、扭曲的政绩观、官商勾结等,均有体现,而且写得自然真实……
和许多同类小说的不可一世不同,《苍黄》是一部关于‘怕’的小说。这些‘怕’,是我们人性中更为细弱的部分。回到‘人’,回到纷繁复杂世界中人性的纠结,是王跃文对‘官场’题材小说的正本清源,也是对它的贡献。
王跃文是个极度聪明的小说家,《苍黄》的精彩处在于人物的设置,与社会热点密切相连,读者的接受层面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氛围。
这部保持了其一贯的叙事水准的小说,以题材论,其实比《国画》更重要,写尽了一个县城官场的生态和机制,写透了一个县委书记的蜕变,写尽了那无可逃避的压抑和悲凉。
《苍黄》以县委办主任李济运为视角人物,以县政府选举拉开帷幕,展示了一副觥筹交错又触目惊心的官场百相图。《苍黄》围绕乌柚县政府这个权力中心,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李济运身为县委办主任终日周旋于各路人马之间,调解多方面的矛盾,无奈乌柚官场各方利益冲突尖锐难以调和,李济运等四人不满县委书记刘星明独断专行联合倒刘,而在潜规则的支配之下,四人无奈先后离开权力中心,李济运与官场渐行渐远。
王跃文,湖南溆浦人,当代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大清相国》《苍黄》《朝夕之间》《亡魂鸟》及小说集《漫水》《无雪之冬》,杂文集《幽默的代价》等。曾获湖南青年文学奖、湖南省文艺奖。
有天刘星明下乡,到了偏远山区,见白云出岫,风过袖底,颇为快意。只苦于不会写诗,倒是想起了前人的句子。他也记不清那是谁的,脱口 吟哦起来:“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问。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 却羡老僧闲。”身边围着好几个人,纷纷鼓掌喝彩,只道刘书记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刘星明也含糊着,不说自己拾了古人牙慧。他双手叉腰,远眺满目青山,发起了感慨:“真想学那老和尚,远离万丈红尘,到这深山里结茅屋一间,还让去白云半间。人的贪心不可太重,日食不过三餐,夜宿不过五尺。”李济运正好在场,也是无尽感慨:“是啊!钱财如粪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那么多干什么?有些人手伸得那么长,到头来人财两空!”刘星明又道:“济运哪,我退下来之后,就到这里来,建个小茅屋,过过清闲日子。你们要是还记得我,一年半载上来看看,我陪你喝杯好 茶。”李济运笑道:“刘书记年富力强,前程似锦,结茅屋的日子还远着哪!”刘星明写得出这么好的诗,李济运不太相信。他有回偶然想起,才 知道那是郑板桥的诗。李济运文才虽是不错,但肚子里古典文学,也不 过几首唐诗宋词。刘星明是学机电的,文墨功夫不会太好。郑板桥毕竟 不像李杜,他的诗平常人知道的少。刘星明记住了这首诗,也许是碰巧 读到过。他刚到乌柚县的头几个月,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吟诵“白云半 间僧半间”,都说要建个小茅屋。李济运若是在场,就只是微笑着鼓鼓掌,不再生发感慨了。他怕自己再说话,刘星明就会尴尬。那等于提醒人家 老说几句现话。别人夸刘书记好诗,李济运只作没听见。他是县委办主 任,时常陪同刘星明下乡。照说县委书记出门,犯不着老带上县委办主任,人家大小也是个常委。可李济运年纪很轻,刘星明有事就喜欢叫上他。没想到有人却把刘星明这些话记落肚子里去了,背地里说:“刘书记 要那么多小茅屋干什么?”于是,刘星明就有了个外号,叫刘半间。刘 星明到乌柚县转眼就快一年,该调整的干部也都重新安排了。有得意走 运的,也有背后骂娘的。县里的干部,敢直呼国家领导人名字,却不敢 把县委书记名字挂在嘴上。哪怕背地里说起,也多会叫刘书记。口口声 声刘半间的,都是些无所谓的老油条。用乌柚话讲,他们是烂船当作烂 船扒了。乌柚县还有个刘星明,他是黄土坳乡党委书记。他也有个外号,叫 做刘差配。县政府换届,副县长差额选举,得找个差配。差配是官场的 非正式说法,指的是差额选举的配角。这种障眼法原本就摆不上桌面,自然也不可能有个正式说法。莫说文件上找不到,字典里都找不到。李 济运觉得好玩,去网上搜索,得到的解释是:差配,指古代官府向百姓 摊派劳役、赋税。看来“差配”二字,放在古代也不是个好事。刘星明最先想到的差配人选是舒泽光,县物价局局长,一个公认的 老实人。差配必须找老实人,这都是心照不宣的。选差配不能太早,须 得在人大会前不久。选得太早,怕差配人员搞活动,反倒把组织上考察 的人差掉了。差掉了组织上的意中人,选举就是失败的。眼看着人大会 议渐近,刘星明找舒泽光谈话。没想到舒泽光一听,脸就紫红如秋茄子,骂道:“莫把我当哈卵!看哪个让我做差配!”哈卵是乌柚土话,说的是 傻卵,也就是傻J队。刘星明被呛得说不出话,眼睁睁望着舒泽光拂袖而去。他生了半日 的气,还是得赶紧另找差配。选举不能出任何纰漏,不然就是班子的驾 驭能力太差。这时候班子并不是众人,就是县委书记。县里的干部,像 床底下的咸鸭蛋,刘星明心里都有数。摸来摸去,却不知拉谁出来凑数。他本应该同县长和组织部长商量,却叫了李济运过来。原来刘星明和组 织部长都是外地调来的,干部们的人脉关系和个性,他俩都不如李济运 清楚。县长明阳还是代理的,他来乌柚的时间也不长,自己还得过选举 大关。代县长只是个说法,行使的就是县长权力,没有意外肯定当选。但时代毕竟有些变了,意外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代县长要是落选,就看 他上面的人硬不硬了。如果有过硬的后台,终有办法再次选上;后台要 是不太牢实,可能从此就栽了。刘星明请李济运坐下,没有说舒泽光骂了娘,他不想让自己太没有 面子,只道:“舒泽光不愿意做差配,也不能勉强人家。济运,你对县里 干部可能比我还了解,你谈谈看法?”李济运不好怎么说,先是应付:“选差配得慎重,应该考虑得周全些。”刘星明心里着急,加上又受了气,听李济运只是支吾,便很有些不快,道:“真想不出人选?难道让我自己出来做差配?”刘星明几句气话,反让李济运眼睛一亮,笑道:“刘书记,您倒提醒 我了。我看黄土坳乡党委书记刘星明同志比较合适。”刘星明略作沉吟,道:“星明同志不错。济运,你们是老同学,你不 妨先找他谈谈?他若愿意,我们再做方案。”李济运听了暗自欢喜,心想他替老同学做了件好事。差配干部虽说 只是摆样儿,但事后依例都会适当提拔。比不上正经当选来得正路,却 到底也是晋升捷径。升官有些像排队买火车票,前面插队的不是同窗口 相熟,就是惹不起的票贩子。做个差配干部,说不定就插了队,好丑算 捡了便宜。这时,县委办副主任于先奉的脑袋在门口探了一下。刘星明瞟了门 口一眼,并不说话。于先奉笑笑,说:“没事没事。”人就缩回去了。李 济运隐隐有些不快,心想你于先奉没事老往书记这里跑什么?有事也先 得问问我,怎么直接往书记这里跑?于先奉年纪比李济运大,当个副主 任总觉得很亏似的。李济运也听见有人议论,说于先奉总埋怨自己屈居 人下。于先奉越是背后讲怪话,李济运就对他越客气。外人初看好像李 济运不善识人,日久方知这正是做领导的高招。人们慢慢地就讨厌于先 奉,不再以为是李济运的傻。于先奉为人如何,李济运其实朗朗明白。此人满脑子鬼名堂,平日却最喜欢说:“我们于家自古多忠臣!于谦知道 吗?要留清白在人间!于右任知道吗?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李济运领了刘星明的意思,马上驱车去了黄土坳乡。司机朱师傅等 在外头,两个老同学关起门来说话。李济运把来意说完,道:“星明,这 事你自己想好,组织上没有勉强的意思。有一点请你相信,这是县委对 你的信任。”“早信任我,我就不只是乡党委书记了。”刘星明这么说话,自是官 场大忌。可同学间私下说说,倒也无所谓。刘星明好像并不领情,李济运也不生气,捺着性子好言相劝:“老同学,你论能力、论实绩、论资历,该进班子。道理说多了,老同学会讲我打官腔。一句话,你若能从大局考虑,从县委的难处考虑,说不定这对你个人也 是个机遇。”刘星明就像外行人见了古董,信了怕吃亏上当,不信怕错失良机。他望着老同学半日,说:“济运,我听不懂你的话。”李济运笑笑,说:“我是说这事对你有好处,但我不能明确对你许什 么愿。我这个老同学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处处都在帮你。官场上的事,时时都有变数。”刘星明摇头笑道:“县委真是慷慨大方!差配出问题了,让我出来救 场,却闭口不谈出场费。”P001-004
这本书的篇章结构布局,实在是精妙绝伦,简直像是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些章节,他会用极其缓慢、近乎散文诗的笔触,描摹那些转瞬即逝的场景和人物内心最幽微的情绪,每一个句子都像被反复打磨过的宝石,闪耀着复杂的光泽,让人不得不驻足细读,甚至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深意。而到了关键的转折点,叙事节奏又会陡然加快,如同山洪爆发,信息量骤增,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屏息凝神,手心微微出汗,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技巧,使得整本书读起来绝不枯燥,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律动感,仿佛作者手中握着一支无形的指挥棒,精准地调动着读者的心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愿意用“凝练中的磅礴”来形容。它不像某些当代文学那样追求时髦的口语化,而是带着一种古典文学的韵味,用词精准,句法考究,处处透露着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但这种古典绝非僵硬的复古,而是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叙事节奏,使得古老的词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很多段落,我需要放慢语速去体会词语之间的微妙张力,它们彼此碰撞、融合,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富于张力的美感。有时候,作者会使用一些非常规的句式结构来强调某种情绪的突发性或不可逆转性,这种对语言边界的探索,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创造力。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表达欲和对文字的敏感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仿佛被重新“校准”了一遍对语言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那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设计深深吸引住了。装帧上看得出是下足了功夫的,纸张的触感温润而不失韧性,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能清晰可见。我一直觉得,好的书籍不应该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应该是一种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套“典藏版”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让阅读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仪式感十足的体验。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考究,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而奢华的光芒,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一位故人重逢,那种庄重感让人忍不住放慢节奏,细细品味。它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醇厚气息,让人心生敬畏。
评分阅读此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深刻的哲学思辨之旅。它所探讨的议题,并非那种浮于表面的道德说教,而是直指人性深处的困境与抉择。书中塑造的那些人物,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他们复杂、矛盾、充满瑕疵,却又在困境中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坚韧或无奈。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合上书本,陷入沉思——那些发生在故事里的情境,与我们当下的生活何其相似,只是载体不同罢了。作者似乎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撕开了日常的温情面纱,直视存在本身的荒谬感和宿命感。这种阅读体验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迫使你走出舒适区,去面对那些你可能一直试图回避的问题,但最终带来的精神洗礼却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书中大量的环境描写,简直是一场视觉和感官的盛宴。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绝非简单的背景交代,而是与人物命运紧密交织、互为映照的有机整体。他捕捉到了光影变化的细微差别,你能清晰地“看”到清晨雾气弥漫在山谷中的那种湿冷感,也能“闻”到暴风雨来临前泥土散发出的独特气味。尤其是他对季节更迭的捕捉,极其细腻而富有象征意义,不同的季节仿佛是故事不同阶段的情绪注脚。读到此处,我甚至感觉自己已经脱离了书本的束缚,真正踏入了那个被文字构建出来的世界,皮肤能感受到那种空气的流动,眼睛能捕捉到远方地平线上色彩的晕染。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许多作品梦寐以求却难以达到的高度。
评分正版
评分不错的东西,值得购买。
评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抛开手机多读书
评分京东图书买了很多了性价比很高
评分很出名的一本,收了
评分好好的
评分好?
评分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评分好多好多好多好多会展中心宣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