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

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水稻
  • 中国农业
  • 产业报告
  • 2017年
  • 农业经济
  • 粮食安全
  • 种植业
  • 农业发展
  • 中国经济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277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00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3
字数:4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介绍了水稻品种资源研究动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动态、中国水稻生产发展动态、中国水稻种业发展动态、中国稻米市场与贸易动态等内容,并对2016年水稻品种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总结,适合水稻生产、水稻种业、科研、贸易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2016年中国水稻科技进展动态
第一章 水稻品种资源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内水稻品种资源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外水稻品种资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内水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外水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动态
第一节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第二节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三节 水稻肥水管理技术
第四节 水稻灾害防控及减灾技术
第五节 国外稻作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稻植保技术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内水稻植保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外水稻植保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内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外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稻米品质与质量安全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内稻米品质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内稻米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第三节 国外稻米品质与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稻谷产后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内稻谷产后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外稻谷产后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下篇 2016年中国水稻生产、质量与贸易发展动态
第八章 中国水稻生产发展动态
第一节 国内水稻生产概况
第二节 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第九章 中国水稻种业发展动态
第一节 国内水稻种业发展环境
第二节 国内水稻种子生产动态
第三节 国内水稻种子市场动态
第四节 国内水稻种业企业发展动态
第十章 中国稻米质量发展动态
第一节 国内稻米质量情况
第二节 国内稻米品质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稻米市场与贸易动态
第一节 国内稻米市场与贸易概况
第二节 国际稻米市场与贸易概况
附表

前言/序言

  2016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5243.6万亩,比2015年减少80.0万亩;亩产457.4千克,降低2.1千克;总产20693.4万吨,减产129.1万吨。水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稳中略降。在国家调低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标准、国内稻谷库存充裕、国外低价大米继续大量进口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国内稻米市场走势平稳趋弱。据监测,2016年12月,早籼稻、晚籼稻和粳稻的月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千克130.71元、137.28元和151.42元,其中,早籼稻收购价格同比下跌0.8%,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价格同比上涨0.7%和1.4%。
  2016年,世界稻谷产量7.11亿吨,比2015年增产840多万吨。其中,亚洲的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和泰国水稻均有不同程度增产;非洲北部水稻增产,但南部地区出现减产;南美洲几个水稻主产国稻谷产量下降,北美洲的美国稻谷产量达到创纪录的历史第二高。2016年,世界大米贸易量略有下降,国际大米市场价格先涨后跌,全年大米平均价格为每吨384.7美元,比2015年上涨了3.4%。
  本年度报告的前5章,分别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保存与评价、基因定位、高产生理、转基因生态、种质创新研究室组织撰写,第六章和第十章由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组织撰写,第七章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组织撰写,其余章节在中粮集团大米部、中种集团战略规划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处等单位的热心支持下,由稻作发展研究室完成撰写。报告引用了大量不同领域学者和专家的观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囿于编者水平,疏漏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稻香万里:中国稻作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序言: 稻,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食物属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农耕智慧和民族的精神脉络。从“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到“粒粒皆辛苦”的哲思,稻米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维系亿万人生计的命脉,更是农耕文明发展、社会稳定繁荣的基石。 本书《稻香万里:中国稻作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年份的产业数据分析,而是力图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中国稻作文明的源远流长,审视其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传承,并着眼于当下及未来,深入剖析其在创新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孕育出灿烂稻作文明的土地,倾听稻田里传来的耕耘之声,感受稻穗成熟时节的金色辉煌,更试图理解在这背后,代代相传的农人智慧、科学的探索以及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 第一章:千年稻香——中国稻作文明的源起与演进 中国的稻作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的产生同步。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探寻中国稻作的起源地,追溯早期稻谷的驯化过程,以及先民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稻田,到夏商周时期稻作技术的初步发展,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稻作在南方地区的普及和精耕细作的萌芽,我们将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我们将深入研究各个朝代在水稻种植、品种选育、灌溉技术、农具革新等方面的贡献。例如,汉代的《氾胜之书》对农事的精细指导,唐代南方水稻种植的繁荣景象,宋代占城稻的引进对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关键作用,以及明清时期精耕细作模式的成熟和水稻经济作物的兴起。每一个时期,稻作文明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章还将探讨稻作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文化信仰、节日习俗的紧密联系。稻作为何会成为祭祀的贡品?“农历”中的多少节气与水稻的生长息息相关?“年”这个词又如何与收获的稻谷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读者将更深刻地理解稻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第二章:土地的馈赠——中国水稻的地理分布与品种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这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水稻品种。本章将从地理学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中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东北黑土地、云贵高原梯田等,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对水稻生长特点的影响。 我们将聚焦于中国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从北方籼稻的耐寒品种,到南方粳稻的优质品种,再到遍布全国的特色稻米,如东北的大米、江南的圆粒米、西南的糯米等,我们将展示中国水稻品种的惊人多样性。本章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水稻品种,探讨它们的起源、特性以及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中国水稻育种的历史进程。从古代依靠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原始育种,到近代科学育种的兴起,再到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我们将梳理中国水稻育种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一些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具有重要影响的水稻育种家及其贡献,以及那些被广泛推广和认可的优良水稻品种。 第三章:耕耘的智慧——传统与现代的稻作农业技术 稻作农业是一门古老而精深的技艺,其中蕴含着中国农人世代积累的宝贵智慧。本章将深入剖析中国传统稻作农业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耕地与育秧: 从精细的耕作方式,如“耕耙耱”、“犁耙耬”的配合,到对土壤肥力的管理,如秸秆还田、堆肥施用,以及传统的秧田培育技术。 播种与移栽: 传统的人工播种与插秧技术,以及农人对播种时节、密度、深浅的精妙把握。 灌溉与排水: 分析中国古代发达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坎儿井等,以及在稻田中的精细灌溉和排水策略。 病虫害防治: 传统农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以及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解决病虫害问题。 收获与储藏: 传统的人工收割技术,以及稻谷的晾晒、脱粒、储藏方法。 在展现传统智慧的同时,本章也将重点介绍现代稻作农业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我们将讨论: 良种的推广应用: 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新品种的广泛推广。 机械化作业: 耕、种、管、收、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提升,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农业装备的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与精准灌溉: 基于科学数据对土壤养分和水分进行精确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绿色防控与生态农业: 推广生物农药、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学品使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在水稻种植管理、产量预测、市场信息获取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比和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本章旨在展现中国稻作农业在不断探索与进步中,如何实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章:稻米之味——中国稻米与饮食文化 稻米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口粮,更是中国丰富多彩饮食文化的核心载体。本章将从文化与美食的角度,深入探讨稻米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多重角色。 我们将首先介绍中国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米饭烹饪方式,如东北的“锅包肉配米饭”、江南的“白米饭配红烧肉”、四川的“盖浇饭”、广东的“白切鸡配米饭”等等,分析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烹饪习惯、调味方式如何共同塑造了地方特色饮食。 除了主食米饭,本章还将探讨稻米在各类中国传统美食中的应用,如: 米制品: 饺子、包子、面条(部分以稻米为原料)、年糕、汤圆、粽子、糍粑、米粉、酒酿、米糕等,展现稻米的多样化加工与制作。 粥与羹: 从简单的白米粥,到各种养生粥、八宝粥,以及以米为基底的汤羹,体现稻米在滋补养生方面的作用。 甜点与饮品: Rice pudding(米布丁)、各种米酒、米糊等。 本章还将关注稻米与中国传统节日、人生礼仪的紧密联系。例如,春节的年糕寓意“年年高”,端午的粽子是纪念屈原的传统食物,中秋的月饼常伴以稻米制品,婚礼中的“撒米”习俗,以及丧葬中的“头七”祭品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稻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第五章:稻田的未来——挑战、机遇与创新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环境的变化,中国稻作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本章将聚焦于当下及未来,对中国稻作农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 挑战: 资源约束: 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土壤退化等问题。 环境压力: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经济效益: 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增收压力,小农经济的转型难题。 劳动力转移: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后继无人。 食品安全与品质: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高品质稻米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机遇: 科技创新: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的进步为稻作农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绿色发展理念: 国家对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稻作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升级: 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特色、有机稻米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高附加值稻米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 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稻作农业的综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展稻作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创新方向: 品种改良与种质资源创新: 培育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的新品种。 绿色生产模式推广: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善土壤健康。 智能化与精准化农业: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稻田管理的精细化、自动化。 品牌化与高端化发展: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质稻米品牌,拓展高端市场。 全产业链发展: 延伸稻米加工产业链,发展稻米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 加强农业科研与生产的对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 结语: 《稻香万里:中国稻作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试图勾勒出中国稻作文明的壮丽画卷,从历史的深邃中走来,在现代的土壤上扎根,并以创新的姿态拥抱未来。稻田,不仅是中国的土地,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象征。本书希望通过对稻作历史、技术、文化和未来的全面梳理,让更多人理解稻米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中国人民对土地的深情,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稻作农业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稻米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曲献给中国大地、中国农民、中国稻作文明的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关注着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这本书,让我对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的整体面貌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勾勒出2017年我国水稻产业在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在保障国家粮食供应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此外,我非常关注报告中关于水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内容。2017年,我国的水稻生产在区域布局、品种结构、生产方式等方面是否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报告中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调整背后的动因,例如市场需求的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我也希望书中能提及水稻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比如绿色加工、精深加工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等方面的进展,这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2017年,中国的农业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业发展状况更是牵动人心。我一直对农业政策和市场动态很感兴趣,所以当我看到《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这个书名时,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我特别好奇报告中会如何分析过去一年水稻生产的整体格局,比如产量、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变化背后可能的原因,例如气候条件、病虫害防治、以及国家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对农民种植意愿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对水稻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入探讨。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科技赋能农业,不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描绘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进展?例如,无人机播种、自动化收割、物联网精准施肥等等,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到底有多广泛?又带来了哪些实际效益?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数据来佐证?毕竟,只有看到真切的实践和成效,才能让人对中国水稻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市场的投资者,我一直试图寻找能够精准把握行业脉搏的分析报告。《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我最关注的是书中对2017年中国水稻市场供需关系、价格走势以及未来预测的分析。过去一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断,国内农业补贴政策也在调整,这些因素叠加,对水稻价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报告中是否会详细分析不同品种水稻的市场表现,例如籼稻、粳稻,以及优质稻、普通稻的价格差异和原因? 我尤其希望报告能深入剖析影响水稻价格的关键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外稻谷的库存情况、进出口贸易政策、替代品(如小麦、玉米)的价格联动效应,以及消费者对稻谷品质和口感的需求变化。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模型或者数据预测,来预判未来一两年内中国水稻市场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那就太有价值了。这样的信息对于我制定投资策略、规避市场风险至关重要。

评分

我是一名在农村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员,深知中国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当我得知有《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这本书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2017年我国在水稻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是否会提及新型耕作制度,如稻渔综合种养、稻菜轮作等在2017年的发展情况?这些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有积极作用。此外,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水稻收获后处理、仓储物流以及大米加工产业的现状分析,以及其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改进方向。毕竟,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的提升都至关重要。

评分

最近在琢磨着如何能让自家那片土地产出更高的效益,毕竟靠天吃饭的日子可不敢再继续下去了。《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这本书,光看名字就感觉信息量特别大,应该能给我不少启发。我最想知道的是,2017年哪些地区的水稻产业发展得特别好?他们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某种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把自家产的水稻卖了个好价钱? 我特别想了解报告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具体的“致富经”,比如如何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水稻的附加值,或者如何发展订单农业,直接对接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或高端消费市场。另外,我也很好奇,在2017年,国家对于水稻种植有哪些新的扶持政策出台,比如补贴金额的变化,或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有没有加大?这些信息对我来说,直接关系到我未来的种粮计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