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無法投遞(蘇童、李敬澤、孟繁華聯袂推薦。“魯敏站在中國小說藝術的前沿。”)

此情無法投遞(蘇童、李敬澤、孟繁華聯袂推薦。“魯敏站在中國小說藝術的前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魯敏 著
圖書標籤:
  • 現實主義
  • 當代文學
  • 傢庭倫理
  • 情感
  • 社會變遷
  • 人性
  • 蘇童
  • 李敬澤
  • 孟繁華
  • 中國小說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411434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1045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字數:20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次荒誕審判的輻射,給身邊人留下幾十年的心理傷痕

★人民文學奬、魯迅文學奬、莊重文文學奬等十多種文學奬得主


內容簡介

故事發端於22年前(1983年)的聖誕夜,19歲的大學生丹青那晚舉辦舞會,舞會上他邂逅瞭美麗時尚的斯佳,他倆一見鍾情,靈肉交融,歡愉的同時悲劇依然滋生——嚴打的年代將他們的行為定調成流氓罪,丹青的生命永遠定格在瞭19歲。這一夜成為瞭後來一切事件的根源,決定瞭所有人的命運,幾十年間纏繞不去。灰色籠罩著丹青日漸年邁的父母,讓他們晚景頹喪。而悲劇同樣沒有放過青春靚麗的斯佳,她的餘生也在陰霾中度過,她是如此渴望愛,或者被愛,可是她終其一生,都卻而不得,更愛而不能,成為時代真正的祭品。故事本身並不復雜,作品勝在對於每個悲劇人物內心的剖析。他們真實的想法藉助於超然世外的丹青的靈魂而暴露在讀者麵前,讓人唏噓嘆惋之間,猛然發現,作者富含哲學意味的敘述,並不滿足於對於故事本身的解讀,更給人以重要的啓示:身在世間的人們看到的種種錶象,離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世界還有著遙不可及的距離。

作者簡介

魯敏,當代作傢。曾獲魯迅文學奬、人民文學奬、鬱達夫小說奬、莊重文文學奬、《中國作傢》奬、中國小說雙年奬、《小說選刊》讀者*喜愛小說奬、《小說月報》百花奬原創奬、“2007年度青年作傢奬”,入選“《人民文學》未來大傢TOP20”、颱灣聯閤文學華文小說界“20 under 40”等。

代錶作品:《博情書》《取景器》《方嚮盤》《思無邪》《惹塵埃》《戒指》《六人晚餐》《逝者的恩澤》《此情無法投遞》等。

有作品譯為德、法、日、俄、英、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文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李敬澤:魯敏站在中國小說藝術的前沿。

★蘇童:魯敏永遠值得期待。……她在敘事中擅用減法,這減法疑似用手術刀運算,精準銳利,她的小說特有的骨感因此形成,有力,有形,又總有奇峭之處。

★孟繁華:人性暗疾是魯敏頑強探索的重要主題,並通過某種普遍性使之構成瞭生活的整體荒誕。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一九八四

第二章 一九九○

第三章 一九九六

第四章 二○○○

第五章 二〇〇六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一九八四

1、一九八三年的聖誕夜,應當說,那是陸丹青在人世間最後的記憶。他於這一夜勃發,如同初生,亦於這一夜萎地,直抵死亡。故而,因著事關風月、事關性命,這記憶被無限拉長,被添油加醋,被生吞活剝,也被細嚼慢咽。

一九八三的鼕季,跟八二年、八一年的鼕季差不瞭多,同樣是沉悶的大地,單調的色彩。那不是鼓勵娛樂的年代,甚至根本沒有人提到聖誕節——那是個什麼玩意兒!報紙上隻會盤點一年來的鋼鐵與糧食産量,會報道堅守崗位的先進人物。人們會為單位裏發的兩條毛巾及元旦慰問信而心滿意足,然後抱著白菜的或夾著掛曆,肥肥地、慢慢地在街上走。

可陸丹青沒法像街上的大眾們那樣過。不過纔上瞭一年大學,可他感到自己已脫瞭胎換瞭骨,有氣派、有境界瞭。可不是,聖誕節呀,怎麼能夠平平常常的呢!這是真正的大學生應當最應當過的一個節!再說,他可是學過多年美術、臨摹過那樣多的油畫的,西洋!藝術!美!青春!自由!這些個,怎麼說得清,又怎麼能白白地放過!

他跟幾個意氣相投的同學,完全的一條心,早兩個月前就開始商議瞭,想瞭許多的方案,作瞭無數的謀劃,那過程,太繁復也太惱人瞭,且略去不詳吧,總之,最終,鐵闆釘釘定下來:他們幾個,要弄個舞會,真的,像模像樣的、想象中最好的舞會,與電影和小說裏一樣的舞會。

事情一定下來,如同搭瞭弓張瞭箭,那遙遠而宏大的目標,是無論如何都要射中的。有瞭目標的人,走路行事說話,分明的就不同瞭。

陸丹青和他的同伴們都發自肺脯地感到:他們的這個鼕天,與眾不同,在新舊年相交之際,他們在醞釀一件高度浪漫高度新潮的大事,他們是時代的引領者與創新者,是清晨八九點鍾的太陽,把這個平常的鼕季照得跟春天一樣暖和而悸動。

舞會?聽上去活像說鬍話呢,但真的,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說動,也就動起來瞭,如同百鳥朝鳳、百川歸海——班上有個同學自告奮勇負責提供地點,他父親是援藏乾部,他跟母親一直住在姥爺傢,自己傢的房子長年空著沒人的,藉一個晚上來用絕對沒問題。陸丹青呢,他認識校園廣播站負責值機的同學,能弄到一些很好的音樂磁帶(嘿,準叫人一聽就可以扭屁股),另有人負責從社會上的錶哥那裏藉一個四喇叭立體收錄機(跳的時候甚至可以拎在手上!)。又有校園活動傢打包票說可以請學校禮堂的朋友幫忙搞一個彩色背景闆之類。甚至,他們想著,要拉上幾排金色紙花,點上彩色蠟燭,把光綫弄得有氣氛一點;如果,大傢樂意再湊點小錢,還可以買紅酒與點心,排放在窗颱上,讓大傢臨窗站著,對著夜色一邊啜酒一邊低聲說話,多妙……

這樣,從兩個星期之前就已開始瞭,以陸丹青為錶率的,簡直像起義領袖般忙碌,各樣事情都要交待給各人按部就班地分頭進行,音樂麼,既要有浪漫鋼琴麯也要有老迪;紅酒不能太貴,但顔色要好;紙花一定要發亮的那種,等等,因為太過激動,丹青有點故弄玄虛,事情其實根本不必保密,但他仍要求所有的男生像地下革命者一樣,保持神秘性與警惕性。操場上,他們在不知情的同學間相互交換眼神、使用獨創的暗語,偶爾,又會為一些公共場閤下的巧閤而假咳嗽、吹起口哨……所有這一切帶著小心思的舉動,像是化學課上的催化劑,分分秒秒都在促進著,好像他們都要在那個終點的夜晚燃燒乃至爆炸。

隻有那討人厭的日曆仍像病人的腳步那樣緩慢地踱著,令他們眼巴巴地看著焦渴。12月24日!12月24日啊。

暗中構想瞭很多細節與步驟,直到最後,他們纔大夢驚覺、像是突然間發現,呀,全是男生在忙得一頭勁的,女生呢?他們的女舞伴呢?真不可思議,舞會最關鍵的構成竟然毫無著落。多麼莽撞又多麼自信!

其實,女舞伴,這個必要且重要的問題一直存在,所有的人都有所意識,並且嚴重到大傢都特意繞著不去碰的地步。

不得不商量瞭。

到哪裏找女舞伴?他們,包括丹青在內,十一個男生,聚在一起長籲短嘆。可選擇的餘地其實非常之小:本班或本係的女生,不行,一定會走露風聲(真怪,為何他們就不願走漏風聲?似乎,這舞會,隻有成為一個秘密,纔能算是真正的舞會!);社會上的姑娘,不熟,不對勁兒,也找不來;以前的高中女同學呢,不行不行,那些女生,不大方的,嚇都要嚇迴去瞭,還跳什麼。扯來扯去,大傢都有些惘然,幾至沮喪,甚至恐慌,好像舞會要夭摺瞭似的。

……呃,我妹妹有個好朋友,高三瞭,很漂亮很活潑,到我傢來玩過,我可以找到她,讓她再帶些女生來。不過……我怕……有個同學猶豫著開瞭口,神色又略有些自豪。

怕什麼?能怎麼的!大傢齊聲嚷起來,像撈到稻草,根本不容他多說。

不是怕你們,我是怕她!她可不是一般角色,特彆能瘋、會使性子,無法無天起來誰都攔不住。要知道,她從小在軍區大院兒長大,很厲害的。

好嘛好嘛。大傢急急忙忙地附閤,恨不得把那男生舉到半空。什麼無法無天,什麼軍區大院,什麼厲害角色,一概忽略不計。女舞伴的事情就這麼倉促而篤定地確認下來,反正彆的也行不通,是好是歹就這樣瞭。

接下來,他們一下子都高興極瞭,盲目極瞭,好像開瞭個特彆成功的大會議。其實,真要說老實話,他們一個個的,也並不真的就會跳交際舞,但他們不可能承認的,跳舞有什麼會不會的!再說,想想吧——跟一個女生跳舞,可以擺齣那種樣子:一隻手從後麵摟住她腰肢的部分,另一隻手包住她冰涼的手指。下巴殼在她的額頭上部很近的地方。用很低的聲音對她說話。她會走錯步,她會踩到咱的腳,她會不小心跌到咱懷裏。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嗎。

嘿嘿,所有的男生似乎都聽到自己的肌肉與關節在悄悄地拉直瞭膨脹瞭,真的,他們太需要跳舞瞭,需要極瞭,從腋毛裏、從肱二頭肌裏、從髖關節裏、從每一滴熱乎乎的血裏需要。十八九歲呀,那滿身的勁兒,真沒的說的。

2、然後,那一天,韆捱萬捱之後,在等得差不多快要發狂之後,真的來瞭。

所有的人都應當記得很清楚,天氣實際上已經很冷瞭,很多人脖子裏套著當時最流行的白圍脖、紫紅圍脖、藏青圍脖、美則美矣,但也使每個人看上去都縮頭縮腦、笨頭笨腦,兀地短瞭一大截。丹青為此很不滿意,他皺著眉頭,想起此前看過的那些外國電影,舞會上,男人都是西裝,女士都露齣脖子和胳膊……而他們,難道要縮著腦袋抱著大棉襖跳舞?這想象讓他不滿而焦躁,而天色,就在這幾近自暴自棄的情緒裏黑下來。

在食堂吃過食不知味的晚餐——太激動或太傷心,他媽的,都是這樣,吃東西就像在吃時間,隻圖延過這一刻——大傢藉瞭幾輛自行車,十個人浩浩蕩蕩地就往那同學傢裏去瞭。直到此刻,作為組織者的丹青還是悶悶不樂,幾近憂心忡忡,他害怕事先的想象太過美好,事實上可能會相當糟糕,唉,舞會,真不該起這個意的,準砸鍋。但彆的那些傢夥還渾然不覺,一路上快活地大聲吆喝,好像整條街都替他們鋪上瞭通往宮殿的紅地毯。

提供場地的同學等在傢裏,他的傢丹青是第一次來。到底是官員傢宅,房間很多,好像有四個小房間。地上是窄條的舊木地闆,桌上鋪瞭格格子颱布,深紅色的平絨窗簾使得室內帶著一種喜洋洋的暖和氣。“我開瞭暖氣片。彆看這是舊房子,從前留下來的,天生裝有暖氣片。”那同學矮小而局促,但在自己的傢裏,他因為行動自若而變得灑脫多瞭,這又讓丹青不高興,奇怪,他不喜歡彆人比自己灑脫。

“什麼時候到?”有同學在散煙,一邊把煙叨在嘴裏,啪啪啪玩著打火機,一邊斜著眼睛問。他的疑問句省略瞭主語,但大傢都清楚,他在問什麼。尤其是他提問題時那種很不健康的姿態,像電影裏的大壞蛋似的,刺激得很。

這倒讓丹青一下興奮起來,方纔一路上的壞情緒完全結束瞭。他還不會抽煙,拒絕瞭,有的同學也是第一次抽,馬上狼狽地咳起來。啊,第一個聖誕!第一個舞會!第一次抽煙!有人大聲感嘆著,像在念蹩腳的即興詩,聲調激動人心。

似乎很快,樓梯口傳來女生們的聲音——腳步、喘氣、彼此笑鬧、東西掉地瞭、突然一聲叫——經過樓梯道那個特殊空間的放大與傳遞,産生瞭共鳴與迴聲似的。丹青突然不自在起來,甚至有點慌張,真希望可以暫停,不知為什麼,他不想這麼快就看到她們,他覺得,應該有一個漫長麯摺的等待,她們應當遲到、失約,不該這麼輕易地就上瞭場……

倉促無主之間,他終於還是要瞭一根煙,笨拙地點上。彆人都往門口迎,他卻掉頭快速地往屋子裏走,一直走到窗戶邊。他猛吸一口,被嗆得直咳,覺得自己很沒齣息。手裏的煙,這輩子頭一根煙(唉,也是最後一根煙啊)。那晚上,後來他沒再抽煙,因為所有的男生都在抽,沒完沒瞭、無所顧忌,像成年男人那樣一根接一根,滿屋子都是煙味,他反而不必再抽瞭,他已經足夠迷糊!

她們的聲音、她們的人,現在都完全進屋子瞭,清晰瞭,分散瞭,不再神秘瞭。但丹青仍固執地站在窗簾邊,疲憊而焦渴,打算抽完煙再加入他們。

另外十個男生,開始紛紛說笑,有些笑話,一聽就是事先準備好的。有個傢夥還一個個地大聲跟女生們說:“Happy Christmas! Happy New Year!”,弄得很洋派的樣子,逗得大傢快活地大笑。丹青竪著耳朵,很快聽齣來,大約有六個女生,配上十一個男生,基本是2﹕1,像是科學的試劑成分。接著是倒水和挪動凳子的聲音,說謝謝,說不客氣,說請這邊坐,說我們開始吧……四喇叭的收音機,音量被鏇到最大,音樂隆重地響起,略有些刺耳。他的第一顆煙也抽完瞭。

3、他終於迴過頭,正好看到一個女生開始脫衣服,在離他很近的地方。另外的幾個女生,則站得稍遠,人傢隻是解下瞭圍脖或圍巾,但她,一下子就脫起外套瞭,屋子裏真有那麼熱嗎?丹青意識到,她就是那個男生所說的“很能瘋、會使性子”的女生,也可以說是女舞伴方麵的組織者瞭,是她喊來瞭彆的那些女生。

一件最流行的紅色滑雪衫,領子與袖口綴著交叉的金絲綫,移動著發亮。她兩隻胳膊都在往後伸,頭往一邊側過,而胸脯,正往前挺。

這個姿勢他很熟悉,某幅不知名的油畫裏,一個豐腴的女人,就是類似的姿勢,但那女人往後拉下的是披肩一類的東西,並且,身上毫無遮攔,即刻裸露齣結實健美的胸部……瞬間的聯想令丹青驚詫而喜悅,或者,隻是那根香煙的緻幻效果?很短暫的瞬間,如同一個訓練有素的畫傢,他竟一下子捕捉到這女生的身體特徵……他曾在各種油畫上研習過多年的人體,突然具體到一個有血有肉的、近在咫尺的對象身上,其逼人的綫條,帶著不可模擬的溫度與氣息。

外套脫完瞭,她甩甩腦袋,頭發重新散到毛衣上,一邊自然而然地把熱乎乎的滑雪衫遞給他。這麼隨便?這麼親切?丹青有點懵瞭,這讓他想起瞭外國小說裏常常描寫到的衣帽間,現在,她多像一個女爵,而他,是一個貧寒卑微的伺者……有人突然把大燈拉瞭,隻留下幾個被濛上瞭彩紙的側燈;地上沿牆根擺瞭一圈蠟燭,已被點上,閃爍晃動著。接下來是語調誇張的簡短主持,口哨與掌聲……丹青均聽得不甚明白,他頭腦裏一片混沌,似有耳鳴。一定是那根煙抽壞瞭。

藉著彩色蠟燭的照射、藉著這昏暗光綫的掩護,有幾對開始上場瞭。大頭鞋與帶跟鞋在地闆上發齣節奏錯亂的咚咚聲,旁觀的人故意拍起紛亂的節拍,好像擂起春天的戰鼓。1984年的春天啊,或許就是這樣到來的吧……

來吧。我們也跳。她不甘於觀看,按捺不住,主動朝丹青伸齣手。她眼睛很大,但並不天真,亦非世故,他看瞭又看,如同患瞭近視,怎麼也看不清楚。但他注意到,她是塗瞭口紅的,這顯得奢侈而隆重,又有某種咄咄逼人的東西。

軍區大院……很厲害的……他腦袋裏模模糊糊閃過這隻言片語,其它來不及再想,握住她的手就上場瞭。多麼簡陋的舞場、多麼粗糙的舞麯,可是,真的,丹青感到,當他跟著她邁齣第一步,周圍的一切就都金光閃閃瞭!他拙劣地踩著拍子,四肢發直,活像拖著假肢的殘疾人,但世上,有他這麼幸福的殘疾人嗎。

4、“我叫斯佳。”她優美地昂著頭,說齣一個像是翻譯過來的名字,一邊繞著丹青起起伏伏地轉圈子——他拉著她的手,僵硬地小步挪動,如同圓心。

“我最喜歡跳舞瞭,渾身都動起來,一切都轉起來。你知道嗎,就是跟一個拖把,我都能跳齣最好的快華爾茲!”

彆的那些傢夥可能也都在跟舞伴們相互聊著什麼,但丹青什麼都聽不見。他的注意力全在他與她之間的空氣裏,稀薄的空氣,分隔開他們熱乎乎的身體,多麼微不足道卻永難逾越的距離,保持著身體不要觸碰——丹青忽然想起他聽過的一個笑話,賣糖的老頭問旁邊流著口水的孩子:想吃嗎?孩子搖搖頭:想不吃呢。是啊,如此靠近一個女生,卻得這樣想,不不摟不抱,不要碰到……

最刺激的得數手。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手上,那感覺也足以令他發狂,這是他頭一次握住女生的手,這麼長時間。斯佳的手小而滑,他真生怕會一失手會滑落……並且,她在活動,一會兒掌心與掌心貼在一塊兒,一會兒指頭與指頭串在一起,一會兒她在裏麵一會兒他在裏麵,共同變成大拳頭與小拳頭……天哪,彆的那些男生們也感覺到瞭嗎?這太刺激瞭,簡直就像在書上看到的那種事情……丹青小心地用另一隻手在褲袋裏加以掩護,以免下麵齣太大的洋相……

他與她偶爾有些交談,但比較生硬。好在她喜歡說,她主動說瞭她的身高(為什麼,真怪!),說她喜歡溜冰,會彈一點電子琴。又毫無顧忌地評點丹青的膚色與頭發。然後突然沒頭沒腦地譏諷她們班上的男生:哼,還沒長鬍子呢!連一塊肌肉都沒有!我最討厭小毛孩子!我喜歡,嗯,老一點、老很多的男人,老男人……

她說話似乎總在著意追求一種戲劇效果,眉頭緊皺、錶情誇張。丹青此前從未碰到過這樣作風豪放又不可捉摸的女生。他暗中承認,即使排除肉體的刺激,僅從性情上看,他也完全被迷住瞭。

越跳越熱。現在,那幾位女生也都脫下她們的外套瞭,手工編織的傢常毛衣雖然沒什麼瞭不起的樣子,但在這樣的夜晚這樣的燭光下,都顯得動人得很!男生們也更加亢奮瞭,紛紛扒掉棉襖,有個傢夥,也就是這屋子的主人啦,裏麵居然打瞭領帶,他一下子顯得英俊極瞭……大傢像模像樣地給彼此斟紅酒,碰杯,往空中吐煙圈,斯佳和另一個女生也被人點上瞭一枝煙,她們很少抽,隻是拿在手上做做樣子,聽憑煙冒著煙,但那樣子,真像女特務,或者交際花之類。總之,一種壞壞的氣氛,像煙味那樣,罩在屋子裏,既嗆人又醉人。

歇瞭一陣,再跳。

因為女生少,剛纔沒跳的男生重新上場,一人抱著一個……有的女生氣喘籲籲地假裝抗議:人傢纍瞭嘛,你們可以輪著休息,可我們隻得一刻不停!真是的!

聽聽,這話,多刺激。似乎,這種輪番上場的次序,有某種說不清楚、令人顛狂的“壞”在裏麵——女生不停,男生輪流!輪著上!多麼驚人的玩法!

……總之,這一輪,丹青不得不歇下來,看斯佳被另一個男生摟著跳——他坐在一邊,看得牙關緊咬,因為他非常不喜歡那個換下他的男生,他是這房子的主人,他還係著條領帶……

為瞭安撫自己,丹青索性重新細看起斯佳。她身形特彆挺拔,好像無形中有根繩子在往上提著她,她的毛衣不算太緊,每轉一個圈,都可以看見,她胸脯輕輕地蕩一下,毛衣上水波起伏……她的下肢,靈活而伶仃,配閤著著腰與臀,形成各種各樣美不勝收的角度與姿態……

丹青下意識地摸齣口袋裏的紙與筆——這習慣,是跟美術係的一個年輕助教學的,覺得很有氣質呢,隻是很少有機會或有勇氣掏齣來。今天雖然觸景生情掏瞭齣來,但他還是有自知的,就他目下的水平,並不能畫好斯佳的肢體與神韻,她的萬分之一也畫不齣來。但能怎麼辦呢,可不能白白地就這樣看過去,太優美瞭,太罕見瞭,以後哪裏再會有機會看到!

丹青憋著股氣兒,三下兩下假裝老練地勾,勾輪廓,勾小腿,勾胸形與脖子……

5、突然有人敲門。聲音不大,但很嚴肅。

擁有這間屋子的那個同學放開斯佳,去打開門。一個乾瘦的中年婦女站在門口,她謹慎地伸瞭一隻腿進來,用手扇扇滿鼻子的煙,一邊仔細地打量瞭男生女生一大圈,有個女生穿瞭鮮艷的紅色裙子,她看得尤其的仔細,像裁縫要學習手藝似的。接著,她又抬頭看看屋頂上被關瞭的燈,在蠟燭與紙花上停留瞭一會兒,包括地上的煙頭、窗颱上的酒等等,這過程實在漫長,並且,她的錶情極其抽象,如同一幅失敗的人物肖像:“我是居委會的。剛纔有居民反映這裏動靜很大……噯,你們都是些誰呢?這可是李書記傢的房子。”

“怎麼啦,我是李書記的兒子……在自己傢裏過聖誕節,跟同學搞個小舞會,難道這事兒還要跟您匯報?”因為有女生在場,那同學顯得很囂張,他嘴裏含著塊泡泡糖,在牙齒間輕浮地繞來繞去。

“哦,既然這樣……那你們繼續玩,不過,注意影響,聲音輕一點。”她好像一下子就滿意瞭,把腿收迴去,輕易地消失瞭。這個看上去極為難纏的女人,為何像孩子那樣,一根棒棒糖就可以讓她閉嘴?

不管瞭,不要壞瞭興緻。繼續玩!

像休止符後的主題重現,大傢有種交戰得勝後的放縱,紛紛舉起酒杯,把冰涼的紅酒一飲而盡,有人把磁帶換成瞭迪斯科,大傢一起扭起來。哦呀,那可真叫舒服,把屁股拚命往外送,左一下、右一下。前一下,後一下。用勁兒!再用勁兒!用最大的勁兒!現在還是鼕天嗎?還要穿什麼棉襖戴什麼帽,熱死瞭,脫掉,全脫掉!最好脫得精光光纔爽快!

丹青沒有上去,他手忙腳亂地換瞭紙,又畫起這個時分的斯佳,瞧,她跳迪斯科多帶勁兒多打動人呀,瘋狂瞭一般,頭發那樣甩,腰那樣扭,胸那樣挺,胯那樣送,丹青的筆都要抖起來瞭,沒法子著主瞭,真好啊,他真慶幸自己好歹學瞭一兩招素描,勉強可以替斯佳留下點什麼……

這一場舞把所有的傢夥都纍趴瞭,也熱壞瞭。音樂停下,各人東倒西歪地找地方休息。

他們全都進房間瞭,男生進到一起,把棉毛衫掏齣來風涼,女生進到一起,把頭發高高紮起來風涼,彆的還能怎麼的。

斯佳仍然留在客廳裏,她用手捋著濕乎乎貼著鬢角的頭發,又開始脫衣服瞭,神情滿不在乎,毛衣裏麵,是件無領的棉開衫,甜美的粉紅色,像一幅用色偏暖的人體油畫。

在弄什麼呢?她熱乎乎地湊過來,抓起丹青的那幾張紙準備煽風,突然又停住。

嗬,這是什麼?你是個畫傢!達達派?野獸派?立體派?接著,她又提到幾個大名鼎鼎的畫傢,錶明她對藝術並非完全無知。說著這些,她語調上揚,似有些諷刺,但她的錶情卻又略顯佩服,那麼她心裏麵呢?說不定又是第三種想法!丹青完全搞不清楚。她一邊擦著汗,一邊一張張翻看過去,嘴邊似笑非笑。

丹青羞慚極瞭,那紙片上倉促塗摸的粗陋綫條、似是而非的人體部位,看上去,好像跟藝術沒什麼關係,倒是明目張膽地誘人入歧……他握著筆杆,感到她的身體像火球那樣,危險地越燒越近。一瞬之間,他恍惚之極,如駕迷霧,如墜雲端,所有曾經看到過的與性有關的畫麵或文字,全都像脫僵的野馬似的,奔騰著衝過來,他一下子被踩得稀巴爛瞭!他可憐巴巴地嚮斯佳伸齣手去,說不清是伸嚮那幾張寒傖的素描,還是伸嚮那片粉紅色的連綿地帶……


前言/序言


此情無法投遞 作者: (此處作者信息略去,因為是介紹圖書,但圖書名稱已包含作者信息,故在此處不再重復) 推薦: 蘇童、李敬澤、孟繁華 媒體評價: “魯敏站在中國小說藝術的前沿。” 圖書簡介: 《此情無法投遞》是一部深刻探究當代都市人情感睏境與生存狀態的力作。它以細膩入微的筆觸,描繪瞭在快速變遷的社會洪流中,個體情感如何被擠壓、扭麯,又如何在隱忍與掙紮中尋找一絲慰藉與齣路。本書並非一個簡單的情感故事,而是一幅幅交織著現實的堅硬與理想的脆弱的城市群像,它觸及瞭現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疏離感、失落感,以及那些在不確定性中搖擺不定的人生選擇。 故事圍繞著幾個看似獨立卻又彼此勾連的人物展開。他們可能是你我身邊那些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也可能是隱藏在熟悉麵孔下的孤獨靈魂。作者以一種近乎冷峻的觀察視角,揭示瞭他們在愛情、親情、友情以及事業追求中所麵臨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僅僅是外部環境的壓力,更是內在心靈的迷宮。在現代都市高聳的建築和冰冷的玻璃幕牆之下,情感的錶達變得復雜而奢侈,那些本應溫暖人心的連接,卻常常因為誤解、溝通的障礙、或者僅僅是沉默,而最終變成“無法投遞”的信件,徒留遺憾。 書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往,和不被理解的當下。他們可能是一位在職場上披荊斬棘的女性,卻在親密關係中屢屢受挫;可能是一位看似功成名就的男性,內心卻藏著難以啓齒的創傷;可能是一位在原生傢庭中渴望被愛,卻不斷重復著被拋棄命運的年輕人。作者沒有賦予他們戲劇性的命運轉摺,而是將筆墨聚焦於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那些微妙的情緒波動,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間,那些在寂靜夜晚翻湧而來的思緒。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構成瞭人物內心世界的真實圖景,也摺射齣當代人普遍的精神睏境。 《此情無法投遞》的敘事風格並非直白煽情,而是通過意象的隱喻、氛圍的渲染,以及人物內心獨白的層層剝離,逐漸揭示人物的情感狀態。作者善於營造一種獨特的“魯敏式”美學,在描繪現實的殘酷時,不失詩意與溫度。那些意象,如同城市中閃爍的霓虹,誘惑而又疏離;又如同午夜的星空,深邃而又遙遠。它們不僅是情節的注腳,更是人物內心世界的投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被一種莫名的情緒所籠罩,既有對人物命運的關切,也有對自身境遇的審視。 例如,書中可能描繪瞭一場精心準備卻無人赴約的晚餐,那是一種被拒絕的絕望;可能展現瞭一次長途跋涉卻誤瞭末班車的失落,那是一種錯過的無奈;可能勾勒瞭一個在擁擠地鐵中孤身一人的身影,那是一種被淹沒的孤獨。這些場景,看似平凡,卻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張力。作者深諳“寫景即是寫情”的藝術,通過對城市景觀、天氣變化、甚至生活物品的細緻描摹,將人物的情感狀態不動聲色地融入其中,讓讀者在共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超越個人經驗的普遍性。 《此情無法投遞》的魅力還在於其對當下社會議題的隱晦探討。在物質極大豐富,信息爆炸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連接似乎變得更加睏難。人們習慣於通過社交媒體塑造完美的形象,卻在現實生活中暴露脆弱與不堪。親密關係中的界限模糊,責任的推卸,以及溝通的無效,都構成瞭當代情感生活的難題。本書並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或解決方案,而是以一種開放式的敘事,邀請讀者一同思考這些睏擾著我們的問題。它像是主人公們內心深處發齣的微弱呼喊,在城市的喧囂中,試圖穿透重重阻礙,抵達彼岸。 蘇童、李敬澤、孟繁華等知名評論傢和作傢的聯袂推薦,無疑為本書增添瞭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市場認可度。他們敏銳地捕捉到瞭《此情無法投遞》在當代文學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認為魯敏以其獨特的藝術纔能,在小說創作領域開闢瞭新的路徑。“魯敏站在中國小說藝術的前沿”的評價,絕非過譽之詞,而是對她深厚功力與前瞻性視野的肯定。她的文字,既有精準的現實主義的力度,又不乏現代主義的思辨與實驗性,形成瞭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 《此情無法投遞》所觸及的情感,是具有普適性的,它關乎我們每個人在現代生活中,如何維係親密關係,如何在孤獨與疏離中尋找意義,如何在現實的泥沼中不失對美好情感的嚮往。它不是一本輕鬆愉悅的書,但它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反思、體味,甚至被某種難以言說的情感所觸動。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那些不願觸碰的角落,也可能是在這些角落中,找到重新齣發的力量。 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其敘事結構和人物塑造的張弛有度。在某些段落,作者會極其細緻地描繪人物內心的掙紮,營造齣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感;而在另一些時刻,又會展現齣一種淡淡的詩意,如同在陰霾中透齣的微光,給予讀者一絲慰藉。這種敘事節奏的處理,使得《此情無法投遞》讀起來既有沉浸感,又不乏呼吸的空間。人物的塑造,也擺脫瞭臉譜化的窠臼,每一個角色都立體而復雜,他們的行為和選擇,都根植於他們獨特的成長經曆和內心世界,充滿瞭人性的真實與矛盾。 總而言之,《此情無法投遞》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精湛的藝術技巧,以及對當代都市人情感生活的真實寫照,成功地徵服瞭眾多挑剔的讀者和評論傢。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次關於情感、關於生存、關於現代人內心世界的深刻對話。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在某個句子、某個場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聽到自己的心聲,從而産生一種強烈的共鳴。這便是《此情無法投遞》的力量所在——它讓我們在虛構的故事中,看見真實的自我,看見那些我們常常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情感連接。 對於那些在喧囂都市中感到迷失,在情感漩渦中渴望理解的讀者而言,《此情無法投遞》無疑是一劑良藥,它不會提供廉價的安慰,但會給予你一種深刻的認識,一種對生命和情感的全新理解。它鼓勵我們去直麵那些“無法投遞”的情感,去理解那些難以言說的痛楚,並最終,在理解與體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通往內心平靜的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本身就散發著一種耐人尋味的神秘感,那種色調的運用和文字的排版,仿佛在嚮讀者暗示著某種隱秘的情感糾葛或未解之謎。拿到書後,我第一時間就被這種氛圍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探尋文字深處到底藏著怎樣一個“無法投遞”的故事。讀完後,我發現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準,時而如春水般細膩,時而又似山洪般磅礴,總能在我以為已經看透情節走嚮時,突然拋齣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摺,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之前的所有判斷。那種文字帶來的張力,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心跳加速,完全沉浸在角色的命運起伏之中,仿佛自己也成瞭一個局中人,體驗著那種情感的拉扯和精神上的煎熬。這種閱讀體驗,遠非一般的消遣讀物可以比擬,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心理劇,層層遞進,引人入勝,讓人在閤上書頁後,依然久久不能平復內心的波瀾,甚至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某些“投遞”與“未投遞”的瞬間。

評分

更令人稱奇的是,盡管敘事手法如此先鋒和復雜,但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卻細膩得令人心碎。那些隱藏在對話之下的猶豫、那些眼神交錯瞬間的電光火石,都被捕捉得無比精確。我常常會為一個角色的某個微不足道的動作而感到強烈的共鳴,仿佛那就是我自己曾經在某一刻做齣的、卻無法嚮任何人解釋的選擇。這種高度的代入感,並非建立在簡單的人物模仿上,而是源於作者對人類情感“盲區”的深刻洞察。書中那些關於遺憾、錯過和不可逆轉的時刻的描摹,如同冰冷的解剖刀,精準地剖開瞭現代人內心深處那份普遍存在的孤獨感。它沒有提供廉價的安慰或明確的答案,隻是冷靜地展示瞭現實的紋理,逼迫我們直麵那些我們努力想寄齣卻最終被係統退迴的,關於愛與和解的企圖。

評分

初讀此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結構上的大膽和復雜性,它拒絕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采用瞭碎片化的時間綫和多重視角的交織,這無疑是對讀者的智力提齣瞭一定的挑戰。起初,我需要非常集中精力去梳理人物關係和事件的先後順序,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的伏筆或暗示。然而,一旦適應瞭作者這種跳躍式的敘事節奏,那種豁然開朗的快感便接踵而至。你會發現,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其實都像精密齒輪一樣咬閤在一起,共同驅動著整個故事的內在邏輯。這種敘事上的“反直覺”處理,恰恰印證瞭“無法投遞”這一主題所蘊含的錯位感和疏離感,它在形式上就模擬瞭信息接收和情感傳遞的阻滯狀態,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變成瞭一種對主題的身體力行。這絕不是一部可以輕鬆翻閱的小說,它要求讀者全身心的投入和持續的思考。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像是一位老練的匠人打磨齣的珍品,每一個詞語的選取都經過瞭深思熟慮,絕不拖泥帶水,卻又充滿瞭意象和哲思。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環境和心理描摹的精妙結閤,那種將內心的荒蕪與外界景物的蕭瑟完美融閤的手法,高明得讓人拍案叫絕。例如,書中描繪某一個場景時,那種光影的變幻、空氣的濕度,甚至是微弱的氣味,都被捕捉得絲絲入扣,讓人仿佛能用指尖觸碰到文字裏的人物。這種寫實與寫意的完美平衡,使得故事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情節推進,而是上升到瞭對人性深層睏境的拷問。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觀看一部節奏緩慢但信息量巨大的藝術電影,每一個鏡頭都值得反復品味,去咂摸其中蘊含的潛颱詞和未言明的張力,這對於追求深度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被一種強烈的、難以言喻的“意猶未盡”感所籠罩。它帶來的震撼,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情節高潮,而是一種滲透到骨子裏的、對存在本身的審視。它讓你停下來,仔細去思考那些被我們輕易忽略的日常細節——一封沒有寄齣的信、一個未接的電話、一句猶豫著沒有說齣口的“對不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一種普遍的、卻又難以名狀的情感睏境,提煉成瞭一種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文學形態。它仿佛在提醒我們,生活中的許多重要時刻,其重量並不在於其結果,而在於那個“投遞”過程中所經曆的掙紮與保留。我猜想,對於那些同樣在人生旅途中經曆過或正在經曆“信息不暢”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會像一麵棱鏡,摺射齣他們自己那些復雜而微妙的內心世界,並給予一種無聲的、卻極具力量的理解和共鳴。

評分

希望圖書多多搞促銷活動

評分

最早接觸到小說文學作品,是方方和池莉。

評分

最早接觸到小說文學作品,是方方和池莉。

評分

瞭解一下魯敏

評分

很好

評分

老早想買這個作品,可惜那個平裝版的斷貨不好買瞭,這個精裝的稍微貴點兒,不過也值瞭。

評分

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

包裝結實,書也不錯?

評分

寶貝很不錯,一直用的。京東自營發貨送貨就是快啊,非常的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