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荣获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人民文学奖。
同名电视剧屡创收视奇迹,图书热销多年。
气壮山河,一部烽火岁月草莽英雄成长史诗;慷慨悲歌,揭密国难当头抗战军队派系倾轧。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诠释战争与政治、权力与人性,呼唤男人的责任与荣誉,张扬男人的尊严与血性。
如果不是仇恨,—支部队不会如此沉默;
如果不是仇恨,—支部队不会如此凶猛;
如果不是仇恨,—支部队不会如此坚固如凝。
军队的确是太需要仇恨了,没有仇恨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
仇恨,往往是一支战斗部队的灵魂,是带领他们踏入死亡地带穿越枪林弹雨的旗帜……
内容简介
蓝桥埠镇被日军占领,战火中逃出四个年轻人:梁大牙和朱一刀欲投奔国民党,却误入八路军阵营;陈墨涵和韩秋云想寻找八路军,却被国民党强征入伍。命运的阴差阳错,使他们开始跌宕起伏的人生:梁大牙因敢打硬拼屡立战功,却也因不拘小节的草莽英雄性格,屡犯纪律;陈墨涵被分在非蒋介石嫡系部队的79军,目睹国难当头军队却派系林立,互相倾扎和迫害,于慷慨悲壮中成为79军继任者,最终率部起义……
作者简介
徐贵祥,安徽省霍邱县人,1959年12月出生, 1978年12月参军,历任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副政治委员、解放军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总编室主任等职。现为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获第七、九、十届全军文艺奖;第四、八、九、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弹道无痕》《历史的天空》《高地》《特务连》《八月桂花遍地开》《四面八方》《马上天下》等。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精彩书摘
一
韩秋云把上吊的绳子系好,踮起脚扯了两下,很结实,然后就从老桐树枝丫上爬下来,靠着树根喘气。韩秋云寻思上吊已经有些日子了,但在先前都只是念头,是想死给他们看看。这一次,她是动真的。人家看不看,于她已是无所谓,她反正是活不下去了。要她嫁给梁大牙,那是死也不能干的。
梁大牙何许人也?
梁大牙是蓝桥埠富绅朱二爷的小伙计,其实多出的那颗大牙并不大,眼大耳大手大脚大倒是真的,到十七八岁的年纪,就长成了敦敦实实的一条精壮汉子,阔脸浓眉、膀大腰圆,坯子其实不差,按当地说法,脚大手大可以走四海镇五岳,命中主贵。只因为左边多长了一颗虎牙,生出几分邪气,福态像有点破损。蓝桥埠好心的老辈人怂恿梁大牙把那颗多余的虎牙拔了,梁大牙的老掌柜朱二爷朱恽轩却执意不让,说是父精母血,命里带来的物件,不是轻易可以糟践的。倘若他日遇到贵人,或有别的法子破贱取贵。因了自幼爹娘双亡,梁大牙是在朱二爷一手调教下长大的,对朱二爷自然言听计从。如此,那颗有碍尊容和福禄的虎牙就得以苟存下来,草民的日子还得先过着。
这种门户的孩子,自然不太可能去上正经的学堂,但是梁大牙脑子不笨,闲暇时听烂眼圈龚二说古,《三国》《水浒》的故事过耳不忘。在朱二爷的呵斥下,斗大的字也认得几箩筐,且又颇识眼色,干活精明,有点少年老成的架势,在瑞泰米庄出出进进可以包揽一面,深得朱二爷的倚重。
可是别人倚重没用,韩秋云偏偏看不上他。在韩秋云的眼睛里,梁大牙无论如何也不是个什么正经人物。自从那回看见梁大牙同水蛇腰坐在一条船上捞菱角且嬉嬉闹闹,她的心口就堵得慌。
水蛇腰是个什么东西?提起水蛇腰的名,顶风都要臭十里,蓝桥埠方圆十几里,怕是没有谁不晓得水蛇腰的不正经。她跟贺瘸子都钻老河湾的林子,梁大牙小小年纪就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厮混,想必也干净不了。
韩秋云自然是不情愿嫁给梁大牙的,虽说她只读过三年私塾,可也算是个读书人呢。父母没撒手的时光,开了一爿染坊,她不算大家闺秀,也差不多能算上个小家碧玉,如今要她嫁给梁大牙,去过那种不干不净的日子,那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糟心的是,朱二爷却偏偏相中了她。
……
历史的天空/现当代长篇小说典藏插图本 第一部分:时代的回响与人性的雕刻 《历史的天空》并非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一曲激荡人心的生命赞歌。它以极其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宏大图景,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起伏跌宕的普通人的命运,以及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复杂人性,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的主人公们,从质朴的农民到心怀理想的知识分子,从坚韧不拔的女性到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又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传奇。作者并没有将目光仅仅聚焦于宏大的政治事件或历史转折点,而是深入到最寻常巷陌,捕捉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生命中,最真实的情感涌动、最深刻的内心挣扎以及最顽强的生存意志。 小说叙事的时间跨度是巨大的,从辛亥革命的余晖,经历抗日战争的烽火,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黎明。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主人公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归属,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时代浪潮中被重塑、被考验、被升华。他们有过迷茫,有过痛苦,有过背叛,但更多的是不屈的奋斗,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闪耀的人性光辉。 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极其注重细节的描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对话,都可能蕴含着人物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例如,主人公在经历饥荒时的眼神,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惘;他们在面对家国巨变时的内心独白,透露出对土地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些细节的堆叠,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立体而饱满,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悲欢离合,也因此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二部分:家国情怀与民族记忆的交织 《历史的天空》的另一重要主题,是浓郁的家国情怀。在这部小说中,家与国早已无法被清晰地界定,它们相互渗透,彼此成就。主人公们的命运,往往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的喜怒哀乐,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显得渺小,但正是无数个体的坚守与奉献,才构筑了民族不屈的脊梁。 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抗日战争的篇章,尤为震撼人心。从普通的农民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到知识分子用笔杆子鼓舞士气,再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血性和悲壮。作者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真实描绘,对人物在战争中的恐惧与勇气、绝望与希望的刻画,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在建设祖国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土地改革、工业建设、思想改造……这些曾经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冰冷的数据或政治口号,而是化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化为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主人公们在经历物质匮乏、政治动荡的时代,依然心怀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家乡的面貌,改变着国家的命运。 《历史的天空》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它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颂扬了人民群众在逆境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伟大力量。阅读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民族记忆的梳理,让我们更加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何而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 第三部分:插图的视觉叙事与情感的延伸 “现当代长篇小说典藏插图本”的定位,意味着本书不仅仅在文学内容上精益求精,更在视觉呈现上进行了独特的探索。精心绘制的插图,并非简单的图画点缀,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段,与文字内容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阅读体验。 这些插图,或许是对书中经典场景的再现,或许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具象化表达,又或许是对时代氛围的意象化解读。它们以精湛的艺术手法,捕捉了文字中难以完全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一幅描绘主人公在黄昏下眺望故乡的插图,可以瞬间将读者带入到那种思念家园、充满乡愁的复杂情绪之中;而一幅描绘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建设家园的插图,则能更直观地展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力量。 插图的存在,打破了纯文字阅读的单一性,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维度。它们能够激活读者的想象力,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对于一些历史背景相对复杂的场景,插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当时的时代氛围。同时,精美的插图也提升了本书的艺术收藏价值,使其成为一件既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又兼具高雅审美情趣的典藏之作。 插图与文字的有机结合,使得《历史的天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成为了一部“看得见”的小说。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无疑会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 结语:一部承载着历史重量与生命温度的杰作 《历史的天空/现当代长篇小说典藏插图本》,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级巨著。它以深厚的历史积淀、鲜活的人物塑造、浓郁的家国情怀,以及独特的视觉呈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群鲜活的人物,一段不屈的生命历程。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上的高度,更在于其对民族记忆的挖掘、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人性光辉的颂扬。它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反思当下,也激励我们面向未来,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的天空”。 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之旅。它会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生命的顽强,以及那些在风雨中依然闪耀的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