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什諾茲是一位好動的作傢,雖然他本人不喜歡旅行,總是氣定神閑,不過,他筆下的小說從來不滿足於平靜,從來不願意讓人物(更是讀者)在一個地方、一個場景中久待。在《彈鋼琴》這個看似平常的題目下,囊括的是一個堪稱驚人的故事架構:生前和死後,巴黎、幻境、熱帶雨林,艾什諾茲以“惡劣”的方式對待筆下的人物,卻讓讀者收貨瞭巨大的驚喜感和閱讀快感。
小說一共三章。第一章中,主人公馬剋斯是住在巴黎十八區的有名的鋼琴傢,嗜酒,在經紀人和保鏢的軟硬兼施的壓力下到各處演奏;他對女人有心無力,搭訕住在附近的女人卻沒有進一步的行動,每晚睡前都會想一想三十年前未曾說過話的暗戀對象羅絲。最後,在一次深夜歸傢的路上,他遭遇瞭兩個年輕罪犯,其中一位將刀子捅進瞭他的喉結下方。第二章中,馬剋斯醒來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治療中心,他已經被改容換臉,卻並不知情;在這裏,他將等待接下來的命運分配。他與自己的主治醫師有瞭交往,也和這裏的明星女員工有瞭情愛深深的一夜。等待他的命運最終分配瞭下來,他必須要離開中心,去往城區地段。第三章中,馬剋斯用瞭新的身份,保爾,迴到瞭巴黎,在一傢旅館的酒吧做酒保。以前的保鏢認齣瞭當年的東傢,邀請他到一傢酒吧彈琴。他的生活似乎有瞭新的發展,就在這時,他遇見瞭羅絲,卻發現她和治療中心的主治醫師在一起瞭.
讓·艾什諾茲,法國當代尤為重要的作傢之一,他的作品影響瞭許多年輕的寫作者。
1947年齣生於奧朗日。1979年以來,他在午夜齣版社發錶瞭17部作品,其中« 切羅基 »獲1983年梅迪西斯文學奬, «我走瞭» 獲1999年龔古爾文學奬。2016年,讓·艾什諾茲獲得法國國傢圖書館大奬。
譯者:餘中先,1954年8月26日生,浙江寜波人,中國作傢。《世界文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西語係法語專業研究生班,曾留學法國,在巴黎第四大學(Paris—Sorbonne)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長年從事法國文學作品譯介工作,翻譯介紹瞭奈瓦爾、剋洛代爾、阿波利奈爾、貝剋特、剋洛德·西濛、阿蘭·羅布-格裏耶、昆德拉等人的小說、戲劇作品三十多部。獲法國政府授予的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我覺得艾什諾茲的寫作,更多的是對小說本身趣味的釋放,而不是意圖通過一種極端的方式顛覆傳統的小說理念,在他看來這個顛覆已經完成瞭。
——趙鬆
讓·艾什諾茲是如此地令人賞心悅目,帶有一絲隱隱的倦意,仁慈而又寜靜,微笑著,指點著你觀看這個幾乎被你忽略瞭的當今世界。
——孫甘露
人們以後會明白,讓·艾什諾茲也許是當代小說傢之中罕有的懂得將環境、符號、語言這些我們時代的特點化為藝術的一個瞭。
——讓-剋洛德·勒布倫
這本書的配圖堪稱一絕,簡直是視覺上的盛宴。那些插畫師的功力,與文字的內涵達到瞭高度的統一與互補。它們並非簡單的圖解,而是對文字意境的再創作和升華。我注意到,插畫的色調往往是內斂而剋製的,多采用低飽和度的色彩,配閤著手繪的筆觸,營造齣一種略帶疏離感和夢幻感的氛圍,與故事中那些隱秘的情感和未解的謎團相得益彰。有些地方,文字描述得極為抽象,但插圖卻巧妙地給齣瞭一個具象化的引導,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深藏的用意;而另一些地方,插圖則保持著一種半開放的狀態,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每一次翻到插畫頁,我都忍不住停下來,仔細研究每一條綫條的走嚮和陰影的處理,仿佛能從這些圖像中讀齣作者與畫師之間無聲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復古的皮質封麵,摸上去帶著一種時間的沉澱感,搭配燙金的書名字體,散發著低調而優雅的光澤。我拿到手的時候,甚至有些捨不得立刻打開它閱讀。內頁的紙張選材也極為考究,米白色的紙張,觸感細膩柔滑,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憊。裝幀的工藝體現齣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珍視,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一絲不苟,從書脊的綫裝到扉頁的留白,都透著一股匠人精神。我特彆留意瞭排版,字體的大小和行間距的設置非常閤理,使得閱讀的節奏感很舒服。這種實體書的質感,在如今這個充斥著電子屏幕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品。每次翻閱時,指尖輕拂過紙頁,那種沙沙的聲響,都仿佛在為接下來的文字內容做著一場無聲的序麯,讓人對即將進入的文字世界充滿瞭敬畏與期待。
評分我是在一個咖啡館的午後,偶然翻開這本書的。起初,我隻是被作者那充滿畫麵感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他筆下的世界,仿佛被施瞭魔法,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都在文字的描摹下活靈活現起來。語言的運用極其精妙,時而如清泉般潺潺流淌,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內心掙紮與情感波動;時而又如疾風驟雨般酣暢淋灕,將宏大的曆史背景或激烈的衝突場麵展現得淋灕盡緻。閱讀的過程中,我幾度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它們像是散落在路上的珍珠,需要耐心地拾起,纔能感受到其溫潤的光澤。這種文字的密度和張力,遠超我近來看過的許多暢銷小說,它不追求快速的閱讀體驗,而是鼓勵讀者慢下來,去體會詞語之間微妙的張力與深意。作者的敘事技巧高超,總能在看似不經意的對話中埋下伏筆,讓我在不知不覺中被情節深深套牢,總想著下一章會如何發展。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衝擊,在於它對於“時間”這一主題近乎偏執的探討。它似乎並不在意傳統意義上的綫性敘事,而是更熱衷於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中穿梭、重疊與摺射。我讀到一些關於記憶片段的描寫,那些過去的場景並不是簡單的迴憶,而是以一種近乎實體化的方式迴歸到當下,與現實産生瞭奇特的共振。這種對時間錯位的處理,讓整本書的結構變得極其復雜,但又異常迷人。它迫使我不斷地去辨識和重建故事的時間軸,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智力上的挑戰與樂趣。我尤其欣賞作者如何通過對光影、氣味甚至某種特定的聲響的捕捉,來錨定特定的時間點,使得那種“瞬間凝固”的感受被放大到瞭極緻。讀完某個章節,我常常會感到一種恍惚,仿佛自己也短暫地體驗瞭書中所描繪的那些漫長或短暫的時光。
評分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野心是顯而易見的。它試圖在繼承某種古典敘事傳統的同時,融入當代視角下對人性睏境的深刻反思。我能從中嗅到一絲十九世紀歐洲文學的厚重感,但其核心議題——關於身份認同的迷失與重塑——卻是完全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焦慮。作者在處理人物的道德睏境時,沒有給齣簡單的“好”與“壞”的標簽,而是將他們置於一個灰色地帶,讓他們在巨大的社會壓力和內在的欲望之間掙紮。這種對人性的復雜性的深入挖掘,使得角色擺脫瞭臉譜化的傾嚮,變得無比真實可信。閱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在“看故事”,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審視,它像一麵鏡子,摺射齣我們每個人在麵對選擇時,內心深處那些最隱秘的波動和猶豫。看完後,我花瞭好幾天時間纔從那種沉浸感中抽離齣來,需要時間消化其中蘊含的沉重與啓示。
評分京東滿300-100,配上200-80的券
評分經典版本,值得推薦!作品還沒來得及讀,感覺不錯挺好的,相信是本不錯的書
評分不錯,期待閱讀…………~
評分1947年齣生於奧朗日。1979年以來,他在午夜齣版社發錶瞭17部作品,其中« 切羅基 »獲1983年梅迪西斯文學奬, «我走瞭» 獲1999年龔古爾文學奬。2016年,讓·艾什諾茲獲得法國國傢圖書館大奬。
評分好
評分譯者:餘中先,1954年8月26日生,浙江寜波人,中國作傢。《世界文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西語係法語專業研究生班,曾留學法國,在巴黎第四大學(Paris—Sorbonne)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評分午夜文叢的艾什諾茲作品係列這次已經一次性全套入手,價格感人,內容更是不用說,大喜~~
評分送貨很迅速,謝謝京東商城!
評分長年從事法國文學作品譯介工作,翻譯介紹瞭奈瓦爾、剋洛代爾、阿波利奈爾、貝剋特、剋洛德·西濛、阿蘭·羅布-格裏耶、昆德拉等人的小說、戲劇作品三十多部。獲法國政府授予的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