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的可平摊使用的法律工具书
实惠的一次购买即免费增补再版修订内容
迅捷的“法律法规全书系列”公众号发送新立法信息
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更新、增加了22个文件: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矿业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等等。删除了4个文件: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胡家兴与胡家华土地权属纠纷申诉案的请示报告的答复》。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
一、综合(1)
二、 民事(11)
(一) 综合(11)
(二) 婚姻(25)
(三) 继承(30)
(四) 房地产(33)
(五) 名誉权(40)
(六) 知识产权(42)
(七) 侵权责任(57)
(八) 劳动争议(69)
(九) 合同(75)
(十) 担保(108)
(十一) 金融(115)
(十二) 破产改制(128)
(十三) 公司证券期货(151)
(十四) 涉外经济(164)
(十五) 海事海商(168)
(十六) 诉讼时效(174)
三、民事诉讼(177)
(一) 综合(177)
(二) 起诉和受理(212)
(三) 管辖(216)
(四) 诉讼参加人(218)
(五) 证据(219)
(六) 保全和先予执行(225)
(七)期间送达(230)
(八)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234)
(九) 诉讼费用(234)
(十) 第一审程序(237)
(十一) 第二审程序(240)
(十二) 特别程序(241)
(十三) 审判监督程序(242)
(十四) 督促程序(253)
(十五) 公示催告程序(253)
(十六) 企业破产还债程序(254)
(十七) 执行程序(256)
(十八) 涉外与涉港、澳、台民事
诉讼程序(292)
(十九)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317)
(二十) 仲裁(324)
四、 刑事(331)
(一) 刑法适用范围(331)
(二) 犯罪(332)
(三) 刑罚(349)
(四) 刑罚的具体运用(352)
(五) 赃款赃物处理(362)
(六) 危害国家安全罪(363)
(七) 危害公共安全罪(364)
(八)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69)
(九)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396)
(十) 侵犯财产罪(404)
(十一)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410)
(十二) 危害国防利益罪(447)
(十三) 贪污贿赂罪(449)
(十四) 渎职罪(460)
(十五) 军人违反职责罪(46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司法解释全书
总目录
五、 刑事诉讼(470)
(一) 综合(470)
(二) 管辖(527)
(三) 回避(532)
(四) 辩护与代理(533)
(五) 证据(539)
(六) 司法鉴定(551)
(七) 强制措施(557)
(八) 附带民事诉讼(566)
(九) 立案(566)
(十) 侦查与起诉(588)
(十一) 审判(589)
(十二) 死刑复核程序(596)
(十三) 审判监督程序(598)
(十四) 执行(608)
(十五)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程序(624)
六、 行政诉讼(654)
(一) 综合(654)
(二) 受案范围(667)
(三) 管辖(672)
(四) 诉讼参加人(673)
(五) 起诉与受理(674)
(六) 证据(674)
(七) 审理和判决(681)
(八) 执行(685)
(九) 法律适用(686)
(十) 国际贸易行政案件的审理(694)
七、 国家赔偿(697)
(一) 综合(697)
(二)刑事赔偿(717)
(三) 行政赔偿(719)
(四) 司法赔偿(722)
目录
一、综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
干规定()
(2010年1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
的规定()
(2016年12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
法救助工作的意见()
(2016年7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
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2016年8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
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2016年8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
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
(2016年9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建立法官、
检察官惩戒制度的意见(试行)()
(2016年10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
干规定()
(2017年2月22日)
二、 民事
(一) 综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988年4月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
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5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2016年2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
(2016年11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
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
(2016年11月28日)
(二) 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2001年12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17年12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11年8月9日)
(三) 继承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985年9月11日)
(四) 房地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
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4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
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
(2005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
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5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
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5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纠纷调解仲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4年1月9日)
(五) 名誉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1993年8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1998年8月31日)
(六) 知识产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
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2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
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7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
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2007年1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7年1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
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2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
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4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1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问题的若干规定()
(2015年1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16年3月21日)
(七) 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
(2001年3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2003年12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
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0年3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2年11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3年12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
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4年8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5年6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矿业权纠纷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7年6月24日)
(八) 劳动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 ()
(2001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06年8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10年9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2013年1月18日)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
(2009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9次会议通过2010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法释〔2010〕1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合议庭的审判职责,充分发挥合议庭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合议庭是人民法院的基本审判组织。合议庭全体成员平等参与案件的审理、评议和裁判,依法履行审判职责。
第二条合议庭由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或者人民陪审员随机组成。合议庭成员相对固定的,应当定期交流。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的,应当从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
第三条承办法官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或者指导审判辅助人员进行庭前调解、证据交换等庭前准备工作;
(二)拟定庭审提纲,制作阅卷笔录;
(三)协助审判长组织法庭审理活动;
(四)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制作审理报告;
(五)案件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受审判长指派向审判委员会汇报案件;
(六)制作裁判文书提交合议庭审核;
(七)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依法不开庭审理的案件,合议庭全体成员均应当阅卷,必要时提交书面阅卷意见。
第五条开庭审理时,合议庭全体成员应当共同参加,不得缺席、中途退庭或者从事与该庭审无关的活动。合议庭成员未参加庭审、中途退庭或者从事与该庭审无关的活动,当事人提出异议的,应当纠正。合议庭仍不纠正的,当事人可以要求休庭,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庭审笔录。
第六条合议庭全体成员均应当参加案件评议。评议案件时,合议庭成员应当针对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结果以及诉讼程序等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必要时,合议庭成员还可提交书面评议意见。
合议庭成员评议时发表意见不受追究。
第七条除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外,合议庭对评议意见一致或者形成多数意见的案件,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下列案件可以由审判长提请院长或者庭长决定组织相关审判人员共同讨论,合议庭成员应当参加:
(一)重大、疑难、复杂或者新类型的案件;
(二)合议庭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有重大分歧的案件;
(三)合议庭意见与本院或上级法院以往同类型案件的裁判有可能不一致的案件;
(四)当事人反映强烈的群体性纠纷案件;
(五)经审判长提请且院长或者庭长认为确有必要讨论的其他案件。
上述案件的讨论意见供合议庭参考,不影响合议庭依法作出裁判。
第八条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应当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并逐步增加审理案件的数量。
第九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合议制落实情况的考评机制,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岗位绩效考评体系。考评可采取抽查卷宗、案件评查、检查庭审情况、回访当事人等方式。考评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议庭全体成员参加庭审的情况;
(二)院长、庭长参加合议庭庭审的情况;
(三)审判委员会委员参加合议庭庭审的情况;
(四)承办法官制作阅卷笔录、审理报告以及裁判文书的情况;
(五)合议庭其他成员提交阅卷意见、发表评议意见的情况;
(六)其他应当考核的事项。
第十条合议庭组成人员存在违法审判行为的,应当按照《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追究相应责任。合议庭审理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议庭成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对法律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二)因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三)因新的证据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四)因法律修订或者政策调整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五)因裁判所依据的其他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六)其他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不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
第十一条执行工作中依法需要组成合议庭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本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我一直认为,学习法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法律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这本书,正是我寻找的那个“实践”的载体。它汇集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新司法解释,这就像是给那些抽象的法律条文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我一直对刑事司法领域的一些问题特别关注,比如证据采信、量刑标准等,这些方面最新的司法解释,往往能够反映出我国司法机关在不断追求公平正义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调整。而“司法政策”的加入,则让我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调整背后的逻辑和考量。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都足以说明它在司法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心。我总觉得,法律条文写得再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司法解释和案例中去,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生命力。而这本书,恰恰就是把这些“生命力”集合在了一起。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房地产纠纷的一些最新解释,因为我身边就有人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感觉现行的法律规定在一些细节上可能还不够完善,而这些新的司法解释,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而且,书里面还包含了“司法政策”的部分,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我觉得,司法政策往往比单纯的司法解释更能体现出国家在某个时期对某一类问题的态度和方向,是理解法律背后理念的重要窗口。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更高层面去把握中国司法的走向,而不是停留在零散的条文层面。
评分我是一个普通公民,平时不太接触法律,但总觉得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尤其是最新的法律规定,对于保护自己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学习法律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封面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司法解释全书”这几个字,就给了我一种踏实感。我仔细翻阅了目录,看到里面有涉及到家庭、邻里、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司法解释,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楚地知道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司法政策”,虽然一开始不太理解,但感觉这部分内容更像是法律的“精神”,能帮助我理解法律背后的意图。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就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生活指南”。
评分这本书真是厚重,刚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一股子权威感扑面而来。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一本“全书”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我一直对中国的法律体系挺好奇的,尤其是那些最新的司法解释,感觉它们就像是法律在实际运作中的“升级补丁”,能让那些抽象的法条变得更加具体和实用。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终于可以系统地了解一下近几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那些重要解释了。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领域,光是看标题就觉得内容相当充实。尤其是一些关于网络犯罪、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新解释,是我特别关注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对当前中国司法实践的热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提升自己辨别和处理一些法律纠纷的能力。毕竟,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评分对于我这种长期关注商业环境的人来说,一本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法律参考书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逐浪者”量身定做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更加复杂。那些关于合同履行、公司治理、甚至是新经济领域的法律适用等方面的最新司法解释,对我制定商业策略、规避法律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金融创新、数据保护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因为这些领域正是当下商业活动中最活跃也是最容易出现法律争议的焦点。这本书的“全书”定位,也意味着我不需要再费力地去查找零散的资料,一本就可以满足我大部分的专业需求,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