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意是会传染的!
★ “新本格派推理”旗手作家京极夏彦“百鬼夜行”系列新近长篇力作。且看妖怪“邪魅”如何作祟,京极堂与侦探如何驱邪。
★ 东京和神奈川接连发生诡异毒杀事件;榎木津的婚约对象相继无理由离奇退婚,这是巧合,还是阴谋?触目惊心的连环杀人案件,环环相扣的情节推进发展,一滴水,三桩婚约,六条人命,还有,被煽动的、会传染的杀意。
★ “百鬼夜行”系列小说人物设定鲜明,布局精彩,架构繁复,举重若轻的书写极具压倒性魅力,书籍甫出版便风靡大众,读者群遍及各年龄层与行业。该系列从1994年延续至今,已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
《邪魅之雫》讲述的是曾与“京极堂”同为历次事件侦破主角的玫瑰十字侦探社侦探榎木津礼二郎也成了事件的引发中心——向他提起婚约的三户人家,相继毫无理由地离奇退婚,其中来宫家婚约对象的妹妹来宫小百合更是诡异地陈尸神奈川大矶海岸。尸体无损无伤,经法医鉴定是死于剧毒。
毒杀案接二连三地发生。
在东京江户川区的河边发现了死因相同的男性,而正当警方认为这名男性之死与小百合之死之间存在着某种似乎必然又隐秘的联系着手调查时,平冢也发生了毒杀命案,死者是宇都木家的千金小姐,也曾是榎木津的婚约对象,不知何故从东京避走平冢,并被毒杀。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无论警方还是侦探根据有限的线索而锁定的嫌疑人也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因连环毒杀案而丧命的人数,不知不觉达到了六个……
[日]京极夏彦 别人难以模仿、难以企及的作品,对他来说只是兴趣。
1963年3月26日出生于北海道小樽。
1994年:在工作之余写下处女作《姑获鸟之夏》,为推理文坛带来极大的冲击。
1996年:出版百鬼夜行系列之二《魍魉之匣》,就拿下第4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之后陆续推出《狂骨之梦》《铁鼠之槛》等十余部系列作品。
1997年:时代小说《嗤笑伊右卫门》获第25届泉镜花文学奖。
2003年:时代小说《偷窥者小平次》获第16届山本周五郎奖;怪奇时代小说《后巷说百物语》获第130届直木奖。
2011年:怪奇时代小说《西巷说百物语》获第24届柴田炼三郎奖。
书中大量且广泛的知识、怪异事件的诡谲真相、小说的巨篇与执笔的快速,这些特色都让他一出道就受到众人的激赏,至今不坠。
——凌彻(推理小说评论家)
这其实是京极夏彦彻底反省推理小说叙事秩序后,大胆尝试的结果。……事件作为一个场域,是发生在关系者构成的世间,关于杀意的内心独白,那意念微微地随着心跳脉动,缓慢地在各自的身体内累积,终于粹炼出那致命的一滴,成为行动的驱力,但总是重复着那同样的两个主旋律:杀意与杀,周而复始的敲打,形成循序渐进的节奏。但随着交错着前世今生警察身份的参与者与侦察者介入愈来愈深,以及侦探揭露事件之间被隐藏的葛藤,在多人的杀意告白交响中,华丽地再现叙事秩序而达到故事的高潮。
——陈国伟(笔名游唱,新世代小说家、推理评论家、MLR推理文学研究会成员)
邪魅之雫(下)
主要参考文献
杀人——
是坏事,是犯罪,是不能允许的行为。
杀人的人,必须遭到报应。
——为什么?
江藤思考。
杀人是法律禁止的。不管怎么样,杀人就是违反法律。法律应该是维持社会而必要的约定事项,所以不遵守是不对的吧。杀人是不对的事。
所以罪也很重,江藤没有学识所以不清楚,但应该会受到相当严重的惩罚吧。
—— 但是,杀人罪应该视为没有遵守禁止杀人的法律而产生的罪吗?
那么严重的刑罚或许是对违反法律这件事而执行的,而非针对杀人本身。
——那样的话,问题就在于为何杀人会被禁止了。
不仅是法律,宗教、道德之类也禁止、劝诫、否定杀人。江藤没有信仰,也不知道外国的宗教,但至少应该没有奖励或尊崇杀人的宗教吧,也没有国家有那种文化。
应该……没有。
当然,是有战争或处刑等包括杀人在内的社会行为吧,但那也不可能是积极的行为。或许是有好战的文化,但应该不会为了人类相互残杀而欢喜或是加以赞扬。
如果奖励杀戮,会亡国的。
总之是不好的事。
据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
江藤也这么想。被杀的人,确实被夺走了生命。被夺走生命,人生就结束了。之后的可能性、未来等等都没了,所以若说亏大了,的确是亏大了。
可是……虽然说夺走,杀人犯并没有得到杀害对象的生命。并不会因为杀了人就延年益寿,或是未来的选项变多了,或是得到幸福。
什么都不会变。
没有任何改变。
罪恶感、内疚、悔恨。
只会增加这些无用的感情。即使用权利之类的艰涩道理解释,尽管感觉头头是道,江藤还是觉得无法信服。
那些说法根本无关紧要,总之杀人就是件坏事吧——江藤觉得或许这样想比较好。
什么都不会改变。不管是杀掉父母还是陌生人,杀掉一个人还是一百个人,杀人的一方什么都不会改变。如果杀掉一千人、一万人,社会或世间或许会有什么改变,但是杀人的人并不会有任何变化。不会长出翅膀,也不会因此拥有神通力。也不会有地狱的恶鬼跑出来拷打他。
如果自己死掉的话……应该会有巨大的变化吧——江藤想。毕竟世界就此结束了,再也没有比这更巨大的变化了。但是因为结束了,也不知道究竟有了什么变化吧。
然后对于死掉的人以外的人来说,依然什么都没变。
顶多只有几个人伤心一会儿罢了。
——就是这样的。
江藤想着这种事,应该一片清澈的脑中渐渐地开始增加密度了。
用不了多久,脑袋就会塞满了铅吧。
连一天都撑不到。
上一次感觉至少还有几天的时间,他看到了鲜艳的世界。仿佛排出所有累积的脓液,新鲜的大气充满了肺部,鼓膜捕捉到全世界颤动的空气。
就仿佛清晨突然造访……
不——
那或许是错觉。那种状态降临在江藤身上,只有短短的一瞬间而已。只是它的余韵持续了一会儿罢了。
结果头又变重了。
等到被铅塞满,就回店里去吧——江藤心想。在那之前,他想待在户外。江藤骑上自行车,他想看海或是河,他想看水。
——趁着还清澈的时候。
这种状态才叫作活着吗?
确实心脏在跳动,也在呼吸。
血液循环全身每一个角落,肌肉也随心所欲地活动。
眼睛看得见,耳朵也听得到,江藤活着。
原来如此,那么钝重的时候的江藤,就形同行尸走肉。平时的江藤感觉不到血液流动,也无法领会自己在呼吸。看得见,但没在看。听得见,但没在听。
日常的江藤,是一具虽生犹死的傀儡。
所以……
是对生死迟钝吗?因为形同活尸,所以若不目睹真正的死亡瞬间,就无法判别生与死的差别吧。所以才会去幻想什么除了自己死去之外,自己的世界不会改变这种没用的事情吧。
江藤笑了。
虽然江藤难以察觉,但或许其他人全都能够敏感地察觉更琐碎的小事,每当发现,都感受到世界为之一变的冲击。他们哭,他们笑,他们的世界因为一点小事而全盘改观。
虽然江藤也并不觉得羡慕。
因为他觉得那毕竟都是虚假的,那么迟钝一点才好。
充斥着重铅的生命,这才适合江藤。
虽然……他觉得非常讨厌。
那双眼。
江藤回想起来。
那女孩瞪大的那双眼。
与自称真壁惠的女人一样的眼睛。
——不,自称真壁惠的女人的眼睛从一开始就是死的。那种东西只是纯然的尸骸。是过去是人的、无生命的物体。可是那个少女的眼睛……
一开始是活的。
死去的瞬间……
生命的灯火熄灭的瞬间。
江藤目睹了那一刻。
那女孩忧愁地在海岸哭泣着,为自己的生命忧愁。然后女孩身旁——
她身旁的沙滩上——
搁着盈满水滴的那只容器。
女孩说了。
——杀人者必须遭到报应。
她说。
——杀人是不被允许的大罪。
她说。
这是一本在文字运用上极其考究的作品。它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如清泉般流畅自然,直击人心;时而又变得如同刀锋般锐利,切割开虚伪的面具。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动作场面时的那种精准和力度,每一个动作的分解都清晰可见,充满了视觉冲击力,仿佛直接在眼前上演。这不是简单的堆砌辞藻,而是每一句话都精准地服务于故事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读到那些抒情的部分,那种诗意的表达,让人忍不住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凝练的词句。这种对语言工具的纯熟驾驭,使得阅读体验上升到了艺术鉴赏的层面,真的非常过瘾,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它没有简单地划分善恶阵营,而是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立体而复杂,有着各自的灰色地带和无可奈何的动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道德困境时的那种毫不留情,让你不得不去思考,如果是我处于那种绝境,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书中的某些人物,即使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你也能理解他们背后的逻辑和痛苦,这种共情能力是被强行建立起来的。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让这部作品超越了一般的娱乐范畴,具备了更持久的讨论价值。每次合上书本,都会觉得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氛围营造得实在太到位了,简直让人身临其境。作者在描绘主角内心的挣扎和复杂情感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让人读起来仿佛能触摸到人物的灵魂深处。我尤其欣赏他对场景描写的功力,无论是幽暗神秘的古堡,还是繁华都市中转瞬即逝的霓虹,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脑海里。读到某些关键转折点,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脊背都会不自觉地发凉。这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故事,它更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每一个角色、每一个伏笔都紧密相连,不到最后一页,你永远猜不到真正的结局是什么。而且,角色之间的对话火花四射,充满了机锋和试探,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这种高质量的叙事节奏和心理刻画,在近期的作品中是相当罕见的,绝对值得一再回味。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堪称精妙,像一个复杂的迷宫,但作者给出了清晰的指引,让你在探索的同时不会感到迷失方向。它采用了多视角叙事,但切换得非常自然流畅,不同角色的声音和立场交织在一起,共同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最绝妙的是,那些看似不相关的支线情节,在后半部分竟然奇迹般地汇合,带来“原来如此”的巨大震撼感。这种精密的布局,体现了作者对整体故事脉络的绝对掌控力。读到最后揭示真相的那一刻,所有的疑惑和铺垫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带来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让人立刻想从头再读一遍,去寻找那些之前错过的线索。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想象力简直突破天际。它构建的世界观宏大而自洽,各种奇特的设定和规则被巧妙地融入叙事之中,既保持了故事的神秘感,又让读者能够逐步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逻辑。很多作品的设定往往流于表面,但这里的设计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到后面都可能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更难得的是,尽管背景设定如此庞杂,作者却能始终将焦点放在人物的情感驱动上,没有让复杂的设定喧宾夺主。这种平衡把握得极好,使得阅读体验既有宏大叙事的震撼感,又不失人性的温度。那些关于选择与牺牲的探讨,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引发了我对自身处境的重新审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