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任职于警视厅国立署的菜鸟刑警宝生丽子,其实是闻名全球、坐拥无数企业的“宝生集团”千金大小姐。工作时,丽子总是刻意隐瞒自己的身分──然而和她搭档调查案件的直属上司风祭警部,毫不掩饰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实在是蠢到不行。这样一对大少爷与千金小姐的刑警搭档,调查命案现场时也毫不意外总是往错误方向推理,使得案情陷入胶着......就在丽子下班回家之后,一边吃着晚餐一边闲聊着今天发生的事件时,在她身旁服侍的管家影山,总会一针见血地道出破案的关键──
东川笃哉
广岛县尾道市出身。冈山大学法学院毕业。2002年以《密室的钥匙借给你》获得日本KAPPA NOVELS发掘新人计划“Kappa-One”新人奖,正式出道。陆续发表系列作品《乌贼川市系列》、《鲤之洼学园侦探部系列》等。属本格推理派作家,作品以幽默推理见长。
东川笃哉于2007年起,在小学馆揭载单篇《推理要在晚餐后》作品,2009年转移至《KIRARA》上开始连载。起初连载的六篇故事,于2010年9月集结成书《推理要在晚餐后》。至2011年底已卖出超过181万本,创下日本文艺作品单本销量纪录。本书也是日本2011年“书店大奖”获奖作品。
第一话 请勿给犯人毒药
第二话 请勿在这条河内溺水
第三话 来自怪盗的挑战书
第四话 杀人时请利用自行车
第五话 她被夺走了什么呢?
第六话 道别要在晚餐后
案发现场为一栋日式住宅, 巨大的瓦片屋顶令人印象深刻。 几名穿制服的巡警正在保存迹证时, 丽子与同僚们乘着巡逻车也赶到了现场。 丽子确认过写着“ 桐山” 的门牌, 便穿过气派的桧木大门进入玄
关, 在巡警的带领下, 往宅邸深处走去。
“ 就是这里。” 巡警指向半开的门。
丽子很有气势地打开那扇门进入房内, 结果出现在她眼前的却并非浑身是血的尸体——
“ 嗨, 早啊, 小姑娘。 今天特别冷呢。”
是风祭警部。 丽子见到讨厌的上司出现, 差点掉头就走。警部照例一身刺眼的白色西装, 西装外面还套着黑色大衣, 大衣外面系着红色围巾。 这正是他今年冬季的典型穿着。
说不定会被误认成黑道老大, 成为火拼子弹下的牺牲品。
哦——丽子差点脱口提出多余的忠告, 但最终还是恭敬地低头行礼说:“ 您——您辛苦了, 警部。”
风祭警部乃是国立市警署中首屈一指的精英刑警, 才三十几岁就拥有警部头衔。 他的真实身份是“ 速度快, 但容易坏” 的汽车制造商——“ 风祭汽车” 创始人的少爷。 简而言之, 就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当上了精英警官。 俗话说的不知人间疾苦, 指的就是他这种人吧? 丽子心想, 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出身。
顺带一提, 在一起仅仅发生于一个月前的案件中, 将丽子从穷途末路的大危机中拯救出来的就是这位风祭警部。 就这层意义而言, 他无疑是丽子的“ 救命恩人”。 然而在丽子心中, 这是充满耻辱的记忆。是她想要抹消的过去——也就是所谓的“ 黑历史”。
只不过令丽子庆幸的是(另一方面也是警部的不幸), 警部似乎彻底遗忘了这段重要记忆。 被害者遭受到强烈冲击而陷入记忆障碍,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警部大概也是其中一例吧。
拜此所赐, 丽子与风祭警部的关系至今没有丝毫的改变。
“ 话说回来, 警部, 您今天不是轮休吗? 早上没看到您, 我觉得好清静——不, 是觉得好像少了什么呢。”
“ 这样啊。 对不起, 让你感到寂寞了。”
风祭警部就是这么自恋。 这男人真的丝毫没有改变。
“ 今天我不是轮休, 而是请了带薪假。 我早上发了高烧。 我今天实在是经不起繁重的勤务。 你问几度——三十七点二度。 怎么样? 确实是高烧吧?”
“ 三十七点二度,” 丽子皱起眉头, 然后露出得意的微笑,“ 嘿嘿。”
哇——我赢了! 这次绝对是我赢了! 毕竟我没有请假嘛!
丽子在这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露出今天最灿烂的笑容。
“ 不过, 既然有重大案件发生, 当然就不能继续请假了。 所以我才取消了带薪假, 赶来现场。 好了, 闲聊就到此为止——宝生, 怎么样, 今晚下班后, 要不要跟我在能欣赏夜景的高级餐厅共进地道的法
式料理……”
“ 警部, 闲聊就到此为止, 可以赶快查案了吗?”
“这——这个嘛, 你说的是。”
警部被回绝后, 脸颊微微抽动着望向室内。 丽子也从警部背后定睛凝视现场。
那是男性的寝室。 木质地板上摆着一张结实的木床。 床边有张小桌子。 房间角落有台薄型小电视机。 显眼的家具就只有这些, 房间给人一种简陋的印象。 在简陋的家具之中——
床与桌子之间横躺着一位身穿睡衣的男性。 头发花白, 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 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乍看之下没有外伤。 既没有被刀械所刺的痕迹, 脖子上也没有缠着绳子。 不过从那苍白的脸色来看,他显然已经断气。
“嗯, 我听说是杀人事件才赶过来的, 不过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死因是什么呢?”
警部歪头思索。 丽子也谨慎地将视线扫过尸体及其周围。
老人死时消瘦的身躯弯成“ 〈” 字形。 半张的嘴唇周围遍布他的呕吐物。 老人可能是在剧烈呕吐之后才死亡的。
床上枕边是手电筒与收音机。 被子凌乱, 掀开了一半。 黄色毛巾随意放置在垫被上。 床边的桌子上有一个五百毫升的塑料瓶及茶杯。塑料瓶内装了八分满的透明液体。 虽然标签被撕掉了, 但那液体看起
来是水。 茶杯里也残留着少许透明液体。
然后丽子与警部稍微蹙着眉头, 从近处端详老人的尸体。
在那一瞬间, 杏仁味窜进丽子的鼻腔。 氰酸性毒物会散发独特的杏仁味, 这点法医学的教科书上一定会写。 难道这是氰酸——
“是氰酸钾!” 风祭警部大叫一声, 马上往后跳开, 并且对丽子提出警告,“ 小心啊, 宝生! 最好不要随便把脸凑过去。 那个茶杯跟塑料瓶也不能碰。 有误触氰酸钾的危险啊。 嗯嗯, 原来如此, 是这么一回事啊。 我知道了, 这个老人是被氰酸钾毒杀的!”
什么氰酸钾氰酸钾的, 不用像个笨蛋似的老是同一句话一直说个不停吧……
丽子不悦地反驳说:“警部, 氰酸性毒物不等于氰酸钾哦。 再说,就算真的是氰酸钾致死, 也未必是他杀吧? 老人也很有可能是服毒自杀呢。”
“自杀!” 警部的眉毛抽动了一下,“当——当然。 我是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之后, 才提出他杀的推论哦。 难道你听不出来吗?”
虽然警部的话听起来完全不像如此, 但丽子还是说:“ 原来如此, 警部说得对, 这个案子似乎有必要朝自杀及他杀两个方向进行调查呢。 ”
这本书的文字功力,说实话,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存在。很多推理小说,为了追求情节的紧凑和逻辑的严密,往往会牺牲掉语言本身的韵味,读起来多少有些干巴巴的。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在严谨的结构下,却蕴含着一种诗意的表达。作者似乎非常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美感”,即便是描写紧张的对峙场面,笔触也依然保持着一种克制而优美的张力。我特别喜欢他对场景环境的描绘,那种光影的交错、气味的捕捉,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读到某些关键的转折点时,我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自己正坐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亲眼目睹一切的发生。这种极强的画面感,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更难得的是,这种优美的文字并没有成为理解情节的障碍,相反,它像一层精美的薄纱,在揭示真相的同时,又增添了阅读的层次感和回味的空间。这不仅仅是一场智力游戏,更是一次审美享受。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观察有着一定癖好的读者,我不得不称赞作者在剖析人性方面的深刻洞察力。这本书真正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设计了一个多么离奇的犯罪手法,而在于它不动声色地揭示了人性中那些复杂、矛盾且常常不为人知的角落。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无论正邪,都不是扁平化的符号,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灰色地带,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挣扎与抉择。我读到某些角色的行为逻辑时,会感到一阵心寒,但同时又油然而生一种理解——是的,在极端的压力或者长期的压抑下,人确实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对“为什么会发生”的深入挖掘,比“发生了什么”更引人入胜。它迫使我跳出单纯的“破案”思维,开始反思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边界。这种对现实的映照和拷问,使得整部作品的重量感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不再仅仅是娱乐消遣,更具有一定的思辨价值。
评分阅读体验中,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那些精心设计的“烟雾弹”和“红鲱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是那种让你一眼就能看穿套路的平庸之作。作者的布局极其宏大且缜密,他似乎总能在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全局时,抛出一个全新的视角,彻底颠覆你之前的认知。我试着去推理,去排列线索,但往往才推到一半,就被作者引导到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这种被“戏耍”但又心甘情愿的感觉,恰恰是顶级推理小说带给读者的最大乐趣。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所有谜团最终解开时,你会发现,作者并没有使用任何“作弊”的手法。所有的线索,回过头去看,其实早就埋下了,只是被巧妙地隐藏在了日常对话的冗余信息或是环境描写之中。这种结构上的完美闭环,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构思的精巧和执行的到位。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营造得非常成功,它拥有一种独特的“场感”。如果你喜欢那种略带冷峻、带着一丝疏离感的叙事风格,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它没有太多冗余的煽情或者故作高深的哲学探讨,一切都围绕着核心的事件展开,但这种克制反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压迫感。我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一个被精心控制的舞台剧场中,灯光、布景、演员的走位都精确无误,一切都指向最终的高潮。尤其是在高潮部分的场景描写,那种紧张感几乎要穿透纸面扑面而来,让人呼吸都变得急促。看完之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是因为情节不够精彩,而是因为那种浸入式的体验结束了,需要时间从那种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中抽离出来。这本书成功地将“智力挑战”和“情绪体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是近期阅读体验中一次非常值得回味的旅程。
评分终于把手头那堆积如山的读物清理得差不多了,现在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中了。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那种特有的文字气息所吸引。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妙,如同烹饪一道复杂的菜肴,火候的掌控恰到好处。我尤其欣赏他在构建人物心理迷宫时的那种细腻和耐心。每一个角色的动机,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日常举动,都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最终揭示出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情感暗流。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停下来,回味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片段,因为我知道,在这样的推理小说中,所有的细节都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这种层层剥茧的阅读快感,远胜于那种直白的“真相大白”。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侦探本人,跟随着作者精心布置的线索在迷雾中摸索,每一次成功的推断都带来极大的成就感。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只是提供一个谜题,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充满生活质感的微观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享受思考的乐趣。那种深入骨髓的代入感,是很多同类型作品难以企及的。
评分真的不错,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好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真的不错,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书很好,是正版,买书首选京东。
评分好看
评分东川的经典系列小说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