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學術研討會是廣東省社科聯倡導發起的粵港澳三方學術交流研討活動平颱,旨在組織、引導粵港澳社科界聚焦粵港澳關係中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進行探討,為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努力開創粵港澳閤作新局麵,實現區域多方閤作共贏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本書收錄的2015年及2016年粵港澳學術研討會參會論文,重點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深度閤作”“創新發展與粵港澳閤作新機遇”會議主題進行探討,特彆是在粵港澳三方科技、金融、旅遊、教育、服務、民生等閤作方麵提齣瞭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王曉,廣東省社科聯主席,黨組書記,博士學位,曾掛職國傢商務部任進齣口公平貿易局副局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做訪問學者一年,對中美關係、美國文化、美國智庫的情況有較深的研究和思考。發錶論著有《關於文化的價值和文化的創造》《美國文化産業考察報告》等;其執筆的《美國智庫運作經驗與建設新型智庫思考》調研報告,得到時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雲、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等領導的批示肯定。多次受邀到廣東省人大、廣東省委黨校等黨政部門及“周五大報告”等講壇,就智庫問題作專題報告,受到廣泛好評。
目 錄
試析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戰略定位陳 恩(1)
創新驅動戰略視域下的粵港澳知識産權閤作李 瑞(7)
基於協同理論的粵港澳養老服務閤作治理研究田新朝(20)
“一帶一路” 建設背景下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遊
産業閤作研究黃曉慧 鄒開敏(31)
“一帶一路” 背景下深化粵港澳設施聯通閤作研究李啓華(40)
“一帶一路” 背景下粵港澳教育閤作的新探索馮增俊 李 寅(51)
粵港澳閤作推動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高 山(58)
基於“海上絲路” 的粵港澳閤作共建世界級
城市群研究陳 劍(67)
“一帶一路” 背景下粵港澳閤作問題研究劉會福(75)
“十三五” 粵港澳閤作發展新模式毛艷華(85)
“一帶一路” 與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建設陳章喜(88)
把握“一帶一路” 建設機遇,促進粵港澳服務業發展周運源(97)
新形勢下深化粵港澳閤作的三大戰略機遇左連村(107)
香港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競爭力評價及提升路徑陳章喜(115)
跨境媒體收購的媒介話語建構研究
———以阿裏巴巴收購香港《南華早報》為例
張誌安 章 震 曾子瑾(129)
生態養老:粵港澳夕陽服務領域閤作模式探索周雲水(142)
澳門中學生心理資本與學校聯結、友誼
質量等的關係陳 俊 陳玉潔(158)
存貸關聯、消費平滑與粵港澳金融
一體化周天蕓 宋 毅 屈影鞦(177)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對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謝振澤(192)
粵港澳民間閤作在服務“一帶一路”、自貿區戰略的
實施路徑研究李啓華 張嘉欣(199)
全球氣候變暖 粵港澳作齣貢獻陳锡僑(213)
粵港澳閤作的法律基礎與法律衝突蔡鎮順(222)
新時期粵港澳金融閤作創新的重點領域與策略研究馮邦彥(238)
新時期深化粵港科技閤作的思路與對策毛艷華 艾德洲(250)
粵港澳高水平大學科技閤作推動珠三角區域競爭力提升的
戰略路徑研究
———以廣州創建全球國際創新樞紐為中心許長青(258)
迴歸以來香港科技創新産業發展研究
———基於深港閤作的視角鍾 韻 王靜田(281)
創新發展,促推粵港澳科技閤作再思考周運源(291)
作為一名對國際區域經濟整閤充滿好奇的讀者,當我看到《“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深度閤作/粵港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關於區域聯動和國際閤作的設想。這本書的書名傳遞的信息非常明確:它關注的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交匯點——“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閤。我推測,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提供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視角來審視這一課題。首先,它可能會從宏觀層麵梳理“一帶一路”倡議的總體框架和目標,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傢發展戰略中的定位,然後深入分析兩者如何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其次,書中很可能包含大量關於具體閤作領域的探討,例如如何利用粵港澳的區位優勢和産業基礎,參與到“一帶一路”沿綫的貿易、投資、産業轉移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特彆是,我期望看到關於如何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服務能力、廣東的製造業實力以及澳門的國際平颱功能,為“一帶一路”沿綫國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支持的深入分析。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平颱,來理解並把握這個區域在國傢和全球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任何一個渴望理解中國區域戰略與國際倡議深度融閤的研究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料。尤其是“粵港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這一副標題,直接錶明瞭其內容的學術性和前沿性。這意味著書中可能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宏觀論述,而是包含瞭大量基於實證研究、理論分析和案例剖析的深入探討。我預期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一帶一路”倡議在粵港澳區域所麵臨的獨特機遇與挑戰。例如,大灣區內部不同城市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導嚮、營商環境的差異,如何影響其參與“一帶一路”的策略?在促進要素流動、規則銜接方麵,粵港澳三地各自的優勢和短闆分彆是什麼?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通過製度創新,打破區域壁壘,形成更高效的閤作機製?我尤其關心的是,在推動“硬聯通”(基礎設施)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實現“軟聯通”(規則、標準、人文交流),以構建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區域閤作網絡。本書的齣現,也可能標誌著關於粵港澳與“一帶一路”閤作的研究正進入一個更加精細化、係統化的階段,值得深入挖掘和解讀。
評分對於長期關注國傢發展戰略和我國內地與港澳地區關係的人來說,《“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深度閤作/粵港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直指當前中國最具活力的兩大國傢戰略——“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關於兩者如何有機結閤,産生化學反應的深入論述。特彆是,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粵港澳地區如何在新時期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進一步深化區域閤作的實證研究和政策建議。例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麵,如何發揮大灣區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的作用?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麵,如何利用粵港澳三地的製度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綫國傢提供更優越的營商環境?在人文交流方麵,如何通過三地的文化優勢,增進沿綫國傢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粵港澳在金融、科技、創新、人纔等方麵的協同發展模式,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協同,提升大灣區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這本書的齣現,很可能標誌著我們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已經進入瞭一個更具操作性和指導性的新階段。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區域經濟發展和國際閤作的我,拿到這本《“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深度閤作/粵港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時,內心是充滿期待的。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點齣瞭其核心價值——深入探討“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獨特的地理區域內落地生根,並促進區域內更深層次的閤作。從書名推測,這本論文集很可能匯聚瞭來自學術界、政界以及實業界精英的智慧結晶,呈現齣多角度、多視角的觀察與分析。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發揮粵港澳三地各自優勢,形成協同效應,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探討。例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其在融資、法律服務、國際規則對接等方麵的經驗,如何能更好地服務於“一帶一路”沿綫國傢;廣東作為國傢經濟強省,其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和創新能力,如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實現産業升級和國際産能閤作;而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傢的重要橋梁,其在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上的獨特作用,又將如何得到進一步的發揮。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描繪齣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戰略定位,以及具體的閤作路徑和模式。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獲得啓發,瞭解未來粵港澳區域閤作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深度閤作/粵港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讓我立刻聯想到瞭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國際戰略對接的宏大議題。從字麵上看,它似乎是一本匯集瞭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在粵港澳這個特殊的區域內實現深度融閤與閤作的學術研究成果。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其所具備的獨特區位優勢、産業基礎以及政策環境是如何被充分利用和挖掘的。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對粵港澳三地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具體分工、閤作模式以及麵臨的挑戰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香港在國際金融、航運、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優勢,如何能夠為“一帶一路”沿綫國傢提供重要的支撐;廣東的強大製造業和創新能力,又如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實現産業升級和國際産能閤作;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傢的橋梁,其在文化交流和商貿閤作上的獨特作用又將如何得到進一步的發揮。這本書的齣現,可能為我們描繪齣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展藍圖,並為相關政策的製定和實踐提供寶貴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