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研究贯通古今,从中国史学史进程中的关键点切入。
2.本书重对史学现象的阐发辨析,注重学术争鸣,创见独到。
3.本书以“历史传承与中华民族精神”为主线的新视野来考察中国史学演进路径。
本书共十二章,论述了有关中国史学发展诸多重要问题:有关于史学名著《史记》、《史通》等成就的阐发,有关于学术思潮变迁的追踪、分析,有关于重要史实的考订辨析,也有关于某些时论的学术争鸣。贯穿全书的学术旨趣是:贯通上下的研究,抓住史学史进程的关键之点;阐发史学名著内容的精深和编纂方法的高超;深入发掘和着力弘扬蕴藏于史学名著之中的民族文化伟大创造力。全书反映出作者以“历史传承与中华民族精神”为主线来考察中国史学演进路径的新视野。
陈其泰,广东丰顺人,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著作有:《陈其泰史学萃编》(全9卷)、《中国史学史·近代卷》、《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历史学新视野——展现民族文化非凡创造力》。主编《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分获北京市第九届、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发表论文、文章约300篇。
目录
上编?传统史学与民族文化创造力
第一章?《国语》的史学价值??/?3
第一节?《国语》的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3
第二节? “记言”史书的成功创设??/?23
第二章?司马迁著史的杰出创造力??/?43
第一节?司马迁的多维历史视野??/?43
第二节?世家:“应另换一副眼光读之”??/?63
第三节?体圆用神:《史记》编纂体例、结构的匠心运用??/?79
第四节? “画龙点睛”:《史记》议论的运用??/?104
第五节?《史记》与中华民族凝聚力??/?124
第三章?《汉书》:继《史记》而起的巨著??/?136
第一节?中华文化传统继往开来的名著??/?136
第二节?《汉书》对《史记》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154
第三节?浓墨重彩:班固如何书写武帝时期历史??/?169
第四节?《汉书》与历史文化认同的推进??/?181
第四章?《史通》:历史编纂的理论自觉??/?191
第一节?总结史书流变和编纂体例得失??/?191
第二节?刘知幾的理论批判精神??/?201
第五章?儒学理性精神在乾嘉时期的发扬??/?209
第一节?诠释“儒学理性精神”重新审视“乾嘉学术”??/?209
第二节?乾嘉学术名家对儒学理性精神的发扬??/?216
第六章?章学诚的学术创造精神??/?226
第一节?开阔的学术视野??/?226
第二节?对历史哲学的探索??/?247
下编?时代新课题与学术新探索
第一章?晚清今文公羊学盛行所传递的文化信息??/?271
第一节?时代剧变呼唤倡导改制变革新学说??/?272
第二节?改造传播公羊学说??探求救亡革新之路??/?281
第二章?时代剧变与学术的新探索??/?290
第一节?《射鹰楼诗话》的诗史价值??/?290
第二节?《日本国志》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302
第三节?《国闻报》与晚清新思想的传播??/?312
第三章?梁启超:近代学术文化的奠基者??/?329
第一节?近代学术文化的奠基者??/?329
第二节?梁启超的爱国情怀??/?341
第四章?萧一山与清史研究??/?345
第一节?抗战时期萧一山历史观的跃进??/?345
第二节?《清代通史》对传统史表的成功运用??/?357
第五章?新历史考证学的学术路向??/?366
第一节?新历史考证学兴起的学术文化条件??/?366
第二节?新历史考证学家治史的基本特征??/?370
第三节?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把新历史考证学推向新境界??/?375
第六章?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珍贵的思想遗产??/?384
第一节? “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384
第二节?实事求是优良学风及其经受的严峻考验??/?405
主要参考文献??/?428
后 记/?439
历史学新视野前言
陈其泰
中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而且各个历史时期各具特色,多姿多彩,构成波澜壮阔的文化长河,令每一个中国人为此感到无比自豪。而史学则是传统文化中最为发达的学问,这是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传统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文化景观。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以“有册有典”来表明自己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到西周初年,便形成了具有深邃历史智慧的“殷鉴”观念,其价值鲜明地体现于西周王朝创立的文物制度的方方面面。也就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内容极其珍贵、编纂体例高明的经典史籍《尚书》。此后,历代史家不断努力,撰成丰富多样的史著,构成了几千年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记载,在世界文明史上大放异彩。仅载入《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史部典籍,就多达15门类30199卷,无论数量之巨、门类之多,都令人赞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滋养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史学,而史学又以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学科的特质、创造的活力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和文化认同做出巨大的贡献。
琳琅满目的史学典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尤其值得我们珍视的是历代流传下来的史学名著,它们的成就或是在客观史实记载上,或是在编纂体裁创新上,或是在历史学的理论思维上,为我们提供了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生动例证,亟须对此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总结。譬如,司马迁总结了先秦史学的成果,同时融会了西汉时期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著成一部“通古今之变”、丰富生动的内容与合理完美的形式高度统一的不朽杰作《史记》,成为传统史学的楷模,不仅影响到历代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等史著,而且影响到现当代的历史编纂。今天,我们把其中超越时空、具有永久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精华进行认真总结和大力发扬,就能为推进当今史学的发展、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文化创造力提供宝贵的思想营养。因此,以新的视野研究“史学与民族文化创造力”这一课题,不但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这一总结和阐释工作又是十分艰巨的,本书只能选取若干重点问题做初步探讨。上编“传统史学与民族文化创造力”,主要讨论三方面问题:一是《史记》和《汉书》这两部历代传诵的名著所体现的杰出文化创造力;二是《国语》这部“准经典”著作的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以及儒学理性精神在乾嘉时期的发扬;三是《史通》和《文史通义》这两部史评名著的非凡建树。下编“时代新课题与学术新探索”,主要讨论两方面问题:一是晚清时期今文公羊学盛行、《射鹰楼诗话》、《日本国志》、《国闻报》与民族危机深重、探索救亡道路的密切关系;二是20世纪中国史学影响最为巨大的“新史学”流派(梁启超、萧一山是主要代表人物)、新历史考证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取向、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我深入思考的书籍,而《历史学新视野:展现民族文化非凡创造力》这个书名,正是我所追求的。它暗示着一种对传统历史叙事的挑战,以及对人类文明深层驱动力的探索。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是事件的堆砌,而应该是对人类精神、智慧和创造力的深刻洞察。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放在了“民族文化”如何孕育出“非凡创造力”,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跳出宏观的政治经济框架,深入挖掘不同民族在艺术、哲学、科技、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创造,并分析这些创造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生根发芽,又如何对世界文明产生影响。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被忽视的、但却对民族文化发展至关重要的“创造力”表现形式,或者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较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这本书,应该是一场关于人类智慧与文化张力的盛宴。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一拿到就开始迫不及待想要翻阅的书。书名“历史学新视野”本身就有一种召唤力,仿佛预示着它将打破陈规,带来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而“展现民族文化非凡创造力”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认为,历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记录发生了什么,更在于探究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在事件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着文明的进步。民族文化,无疑是塑造历史最根本、最深刻的内在动力之一。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某个民族所展现出的独特的思维模式、艺术表达、社会组织方式,以及这些文化特质又是如何促成了他们在科学、哲学、艺术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我希望它能够提供详实的研究案例,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去解读那些看似神秘却又充满逻辑的文化创造过程。它应该是一部能够激发读者对自身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能增进对其他民族文化理解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历史学新视野:展现民族文化非凡创造力》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古朴而富有力量的金色图腾,隐约透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我一直对历史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感觉许多历史著作过于侧重宏观事件的梳理,或是枯燥的年代记叙,缺乏一种更深层、更细腻的解读。而这本书,从书名上就传递出一种全新的视角,似乎要带领我们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历史洪流中,由个体、由集体、由文化孕育出的闪光点。我尤其好奇它会如何“展现民族文化非凡创造力”,是会从艺术、哲学、科技,还是社会制度的演变中去寻觅?是否会挖掘一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视的、却又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产物?书中的案例选取会不会出人意料?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如何通过独特的文化基因,迸发出惊人的智慧和活力,从而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准备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更具生命力的历史视野的大门。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打动。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快餐式的历史读物,而是透着一股匠心独运的质感。我个人对史学研究的“新视野”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总觉得传统的历史学方法有时会陷入僵化的窠臼,而这本书恰恰点出了“非凡创造力”这个极具吸引力的关键词。这让我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令人惊叹的创新与突破,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唐诗宋词的巅峰,亦或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都凝聚着一代代人的智慧与才华。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这些创造力是如何孕育、如何传播、又如何影响历史走向的。更重要的是,它会不会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较视角,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在面对相似的历史挑战时,是如何运用各自独特的文化资源,走出别具一格的发展道路?这种比较研究,往往能够激发出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打破固有的认知框架,重新审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评分《历史学新视野:展现民族文化非凡创造力》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散发着一股探究精神和人文关怀。我一直对历史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但常常困惑于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微观力量在起作用。这本书似乎将焦点放在了“民族文化”和“创造力”上,这让我觉得它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我猜想,书中可能会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讲述不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如何通过独特的文化基因,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比如,在艺术领域,不同民族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思想领域,不同民族又会发展出怎样的哲学体系和价值观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民族文化”这一概念的刻板印象,展现其背后蕴含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可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以及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