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書研究貫通古今,從中國史學史進程中的關鍵點切入。
2.本書重對史學現象的闡發辨析,注重學術爭鳴,創見獨到。
3.本書以“曆史傳承與中華民族精神”為主綫的新視野來考察中國史學演進路徑。
本書共十二章,論述瞭有關中國史學發展諸多重要問題:有關於史學名著《史記》、《史通》等成就的闡發,有關於學術思潮變遷的追蹤、分析,有關於重要史實的考訂辨析,也有關於某些時論的學術爭鳴。貫穿全書的學術旨趣是:貫通上下的研究,抓住史學史進程的關鍵之點;闡發史學名著內容的精深和編纂方法的高超;深入發掘和著力弘揚蘊藏於史學名著之中的民族文化偉大創造力。全書反映齣作者以“曆史傳承與中華民族精神”為主綫來考察中國史學演進路徑的新視野。
陳其泰,廣東豐順人,1939年齣生。196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曆史係。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兼職教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組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主要著作有:《陳其泰史學萃編》(全9捲)、《中國史學史·近代捲》、《從文化視角研究史學》、《曆史學新視野——展現民族文化非凡創造力》。主編《20世紀中國曆史考證學研究》及《中國馬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成就》,分獲北京市第九屆、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一等奬。發錶論文、文章約300篇。
目錄
上編?傳統史學與民族文化創造力
第一章?《國語》的史學價值??/?3
第一節?《國語》的史學價值和曆史地位??/?3
第二節? “記言”史書的成功創設??/?23
第二章?司馬遷著史的傑齣創造力??/?43
第一節?司馬遷的多維曆史視野??/?43
第二節?世傢:“應另換一副眼光讀之”??/?63
第三節?體圓用神:《史記》編纂體例、結構的匠心運用??/?79
第四節? “畫龍點睛”:《史記》議論的運用??/?104
第五節?《史記》與中華民族凝聚力??/?124
第三章?《漢書》:繼《史記》而起的巨著??/?136
第一節?中華文化傳統繼往開來的名著??/?136
第二節?《漢書》對《史記》優良傳統的繼承發揚??/?154
第三節?濃墨重彩:班固如何書寫武帝時期曆史??/?169
第四節?《漢書》與曆史文化認同的推進??/?181
第四章?《史通》:曆史編纂的理論自覺??/?191
第一節?總結史書流變和編纂體例得失??/?191
第二節?劉知幾的理論批判精神??/?201
第五章?儒學理性精神在乾嘉時期的發揚??/?209
第一節?詮釋“儒學理性精神”重新審視“乾嘉學術”??/?209
第二節?乾嘉學術名傢對儒學理性精神的發揚??/?216
第六章?章學誠的學術創造精神??/?226
第一節?開闊的學術視野??/?226
第二節?對曆史哲學的探索??/?247
下編?時代新課題與學術新探索
第一章?晚清今文公羊學盛行所傳遞的文化信息??/?271
第一節?時代劇變呼喚倡導改製變革新學說??/?272
第二節?改造傳播公羊學說??探求救亡革新之路??/?281
第二章?時代劇變與學術的新探索??/?290
第一節?《射鷹樓詩話》的詩史價值??/?290
第二節?《日本國誌》的史學價值和文化價值??/?302
第三節?《國聞報》與晚清新思想的傳播??/?312
第三章?梁啓超:近代學術文化的奠基者??/?329
第一節?近代學術文化的奠基者??/?329
第二節?梁啓超的愛國情懷??/?341
第四章?蕭一山與清史研究??/?345
第一節?抗戰時期蕭一山曆史觀的躍進??/?345
第二節?《清代通史》對傳統史錶的成功運用??/?357
第五章?新曆史考證學的學術路嚮??/?366
第一節?新曆史考證學興起的學術文化條件??/?366
第二節?新曆史考證學傢治史的基本特徵??/?370
第三節?用科學曆史觀的指導把新曆史考證學推嚮新境界??/?375
第六章?中國馬剋思主義史學珍貴的思想遺産??/?384
第一節? “革命性與科學性相結閤”??/?384
第二節?實事求是優良學風及其經受的嚴峻考驗??/?405
主要參考文獻??/?428
後 記/?439
曆史學新視野前言
陳其泰
中國傳統文化光輝燦爛,而且各個曆史時期各具特色,多姿多彩,構成波瀾壯闊的文化長河,令每一個中國人為此感到無比自豪。而史學則是傳統文化中最為發達的學問,這是由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曆史傳統及所處的地理環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文化景觀。在商代,我們的祖先就以“有冊有典”來錶明自己所達到的文明程度。到西周初年,便形成瞭具有深邃曆史智慧的“殷鑒”觀念,其價值鮮明地體現於西周王朝創立的文物製度的方方麵麵。也就在這一時期,産生瞭內容極其珍貴、編纂體例高明的經典史籍《尚書》。此後,曆代史傢不斷努力,撰成豐富多樣的史著,構成瞭幾韆年中華文明連續不斷的記載,在世界文明史上大放異彩。僅載入《四庫全書總目》中的史部典籍,就多達15門類30199捲,無論數量之巨、門類之多,都令人贊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滋養瞭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中國史學,而史學又以自己的獨特的思維、學科的特質、創造的活力推動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為全國各民族的團結統一和文化認同做齣巨大的貢獻。
琳琅滿目的史學典籍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文化遺産。尤其值得我們珍視的是曆代流傳下來的史學名著,它們的成就或是在客觀史實記載上,或是在編纂體裁創新上,或是在曆史學的理論思維上,為我們提供瞭民族文化創造力的生動例證,亟須對此進行深入的發掘和總結。譬如,司馬遷總結瞭先秦史學的成果,同時融會瞭西漢時期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著成一部“通古今之變”、豐富生動的內容與閤理完美的形式高度統一的不朽傑作《史記》,成為傳統史學的楷模,不僅影響到曆代紀傳體、編年體、典製體等史著,而且影響到現當代的曆史編纂。今天,我們把其中超越時空、具有永久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精華進行認真總結和大力發揚,就能為推進當今史學的發展、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文化創造力提供寶貴的思想營養。因此,以新的視野研究“史學與民族文化創造力”這一課題,不但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這一總結和闡釋工作又是十分艱巨的,本書隻能選取若乾重點問題做初步探討。上編“傳統史學與民族文化創造力”,主要討論三方麵問題:一是《史記》和《漢書》這兩部曆代傳誦的名著所體現的傑齣文化創造力;二是《國語》這部“準經典”著作的史學價值和曆史地位,以及儒學理性精神在乾嘉時期的發揚;三是《史通》和《文史通義》這兩部史評名著的非凡建樹。下編“時代新課題與學術新探索”,主要討論兩方麵問題:一是晚清時期今文公羊學盛行、《射鷹樓詩話》、《日本國誌》、《國聞報》與民族危機深重、探索救亡道路的密切關係;二是20世紀中國史學影響最為巨大的“新史學”流派(梁啓超、蕭一山是主要代錶人物)、新曆史考證學派和馬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取嚮、主要成就和經驗教訓。
拿到這本書時,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打動。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快餐式的曆史讀物,而是透著一股匠心獨運的質感。我個人對史學研究的“新視野”一直抱有極大的熱情,總覺得傳統的曆史學方法有時會陷入僵化的窠臼,而這本書恰恰點齣瞭“非凡創造力”這個極具吸引力的關鍵詞。這讓我想到瞭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進程中,無數令人驚嘆的創新與突破,無論是四大發明,還是唐詩宋詞的巔峰,亦或是古代哲學思想的博大精深,都凝聚著一代代人的智慧與纔華。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深入剖析這些創造力是如何孕育、如何傳播、又如何影響曆史走嚮的。更重要的是,它會不會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較視角,讓我們看到不同民族在麵對相似的曆史挑戰時,是如何運用各自獨特的文化資源,走齣彆具一格的發展道路?這種比較研究,往往能夠激發齣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打破固有的認知框架,重新審視曆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評分這本《曆史學新視野:展現民族文化非凡創造力》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古樸而富有力量的金色圖騰,隱約透齣一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我一直對曆史本身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往往感覺許多曆史著作過於側重宏觀事件的梳理,或是枯燥的年代記敘,缺乏一種更深層、更細膩的解讀。而這本書,從書名上就傳遞齣一種全新的視角,似乎要帶領我們去挖掘那些隱藏在曆史洪流中,由個體、由集體、由文化孕育齣的閃光點。我尤其好奇它會如何“展現民族文化非凡創造力”,是會從藝術、哲學、科技,還是社會製度的演變中去尋覓?是否會挖掘一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視的、卻又極具代錶性的文化産物?書中的案例選取會不會齣人意料?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不同民族在曆史長河中,如何通過獨特的文化基因,迸發齣驚人的智慧和活力,從而塑造齣豐富多彩的世界文明。這本書,仿佛是一把鑰匙,準備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更具生命力的曆史視野的大門。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一拿到就開始迫不及待想要翻閱的書。書名“曆史學新視野”本身就有一種召喚力,仿佛預示著它將打破陳規,帶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而“展現民族文化非凡創造力”更是精準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不僅僅在於記錄發生瞭什麼,更在於探究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在事件背後,是什麼樣的力量在驅動著文明的進步。民族文化,無疑是塑造曆史最根本、最深刻的內在動力之一。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挖掘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某個民族所展現齣的獨特的思維模式、藝術錶達、社會組織方式,以及這些文化特質又是如何促成瞭他們在科學、哲學、藝術等領域取得輝煌成就?我希望它能夠提供詳實的研究案例,用嚴謹的學術態度,去解讀那些看似神秘卻又充滿邏輯的文化創造過程。它應該是一部能夠激發讀者對自身文化認同感,同時也能增進對其他民族文化理解的百科全書。
評分我喜歡那些能夠引發我深入思考的書籍,而《曆史學新視野:展現民族文化非凡創造力》這個書名,正是我所追求的。它暗示著一種對傳統曆史敘事的挑戰,以及對人類文明深層驅動力的探索。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曆史不應該僅僅是事件的堆砌,而應該是對人類精神、智慧和創造力的深刻洞察。這本書的重點似乎放在瞭“民族文化”如何孕育齣“非凡創造力”,這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夠跳齣宏觀的政治經濟框架,深入挖掘不同民族在藝術、哲學、科技、社會結構等方麵的獨特創造,並分析這些創造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環境下生根發芽,又如何對世界文明産生影響。我尤其好奇,書中會不會探討一些被忽視的、但卻對民族文化發展至關重要的“創造力”錶現形式,或者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較分析,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與融閤。這本書,應該是一場關於人類智慧與文化張力的盛宴。
評分《曆史學新視野:展現民族文化非凡創造力》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散發著一股探究精神和人文關懷。我一直對曆史的演變過程充滿好奇,但常常睏惑於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微觀力量在起作用。這本書似乎將焦點放在瞭“民族文化”和“創造力”上,這讓我覺得它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我猜想,書中可能會通過一些鮮活的案例,講述不同民族在曆史長河中,如何通過獨特的文化基因,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從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優勢。比如,在藝術領域,不同民族是如何通過不同的審美觀念和錶現形式,創造齣獨具風格的藝術作品?在思想領域,不同民族又會發展齣怎樣的哲學體係和價值觀念?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民族文化”這一概念的刻闆印象,展現其背後蘊含的勃勃生機和無限可能,讓讀者感受到曆史的溫度,以及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