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先秦兩漢是我國傳統農業體係從萌芽到形成的重要的時期,《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聚落的考古學研究》是在過去工作基礎上補充搜集先秦兩漢農業考古資料,分析和解釋這些材料,來係統考察該時期農業生産和技術的發展以及鄉村聚落和農民的生活。《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聚落的考古學研究》的體係錶現在相互關聯的七個專題章節中,錶現在從考古學的視角對農業生産過程到農民生活狀況的分析和解讀中。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緒論
一 既往研究和簡單述評
二 選題依據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先秦兩漢時期的農具體係
第一節 夏商周時期的農具
一 從甲骨文“農”字說起
二 考古發現的石、蚌、骨農具
三 關於商周青銅農具的討論
四 從木農具認識青銅手工工具的意義
五 商周農業生産中的農具體係
第二節 戰國至兩漢時期的農具
一 鐵農具的普及和利用
二 以鐵農具為主的農具類型
第三節 先秦兩漢農具的發展與傳統農業的形成
一 鐵農具的推廣及其意義
二 農具的發展和傳統農業農具體係的定型
第二章 牛耕的起源和漢代的牛耕
第一節 牛耕的起源與早期的牛耕
一 牛耕的起源
二 早期的牛耕
第二節 漢代犁耕中的駕牛方式和用具
一 漢畫像所見的牛耕方式
二 二牛抬杠中耕牛的頸索係衡套駕法
三 單牛獨轅的偏係套駕法
四 套駕用具的發展
第三節 漢代鐵犁及安裝使用中的相關問題
一 漢代以前犁的形式及發展趨勢
二 考古發現的漢代鐵犁的類型
三 漢代鐵犁的安裝和使用
四 漢代鐵犁與漢代的耕作方式
第四節 從《鹽鐵論》“大器”說到漢代的牛耕
一 《鹽鐵論》所說的“大器”問題
二 從漢代鐵犁的製造看“大器”
三 漢代牛耕普及和在農業生産中的意義
第三章 農田形態和作畝形式
第一節 農田考古的發端
第二節 先秦田畝的演變
一 先秦時期的田畝
二 田畝形式和畎畝法
第三節 “南畝”“東畝”與田畝方嚮的意義
一 關於“南畝”“東畝”
二 畝的方嚮決定道路的方嚮
三 道路的方嚮關係到國傢安全
第四節 漢代的農田形式
一 漢代的旱田
二 漢代的宅田
二 漢代的水田
四 關於梯田的一點看法
第四章 農田灌溉和水利技術
第一節 水井灌溉
一 水井的演變
二 井灌的發展
第二節 龍首渠的開鑿和井渠的起源
一 龍首渠與井渠問題
二 秦始皇帝陵的排水暗渠
三 春鞦戰國井渠法的應用
四 井渠法源於中國
第三節 陂塘灌溉
第五章 作物品種的演變與時空分布
第一節 考古發現的作物信息來源
一 直觀的作物遺存
二 齣土文字所見作物
三 畫像材料
四 農田遺跡和田地模型
五 其他待開發的信息來源
第二節 農田雜草研究的前景和意義
一 作物有基本穩定的伴生雜草
二 雜草和作物有相同的生長環境
三 雜草也曾是人們的食物來源
第三節 先秦兩漢時期主要作物的起源和發現
一 粟
二 黍
三 稻
四 麥
五 大豆
六 麻
七 高粱
附:關於漢代“玉米”問題的討論
第四節 作物遺存的時空分布與組閤演變
一 作物遺存的時空分布與作物的推廣
二 作物組閤演變的考古學觀察
三 五榖考述
第五節 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物選擇
一 作物的種類選擇
二 作物內部的品種選育
第六章 糧食的儲存和消費過程中的糧罐
第一節 考古發現的儲糧設施
一 考古發現的倉儲遺址
二 東周至漢代墓葬中的倉睏模型
第二節 儲糧設施的性質和分類
一 公有糧倉
二 私有糧倉
第三節 儲糧方式和糧食消費過程中的糧罐
一 私有糧倉的儲糧方式
二 容器類存糧器具及其使用
三 從倉儲到食用過程的其他方式
第七章 鄉村聚落和農民的生活
第一節 先秦兩漢時期的鄉村聚落
一 基層聚落的主要名稱
二 裏與聚的關係
第二節 鄉村聚落的多種形式
一 大城中帶有圍牆的裏居
二 有圍牆的邑裏
三 沒有圍牆的相對集中的裏居
四 散居形式的自然聚落
第三節 裏居與田捨(廬)
一 田廬辨析
二 田宅及其空間布局
第四節 農業人口和農民的生活
一 農業人口和城市中的農民
二 農民的日常生活和勞動協作
結語
一 農業是一個復雜的係統工程
二 農業發展的階段性和傳統農業的形成
三 餘論
主要參考文獻
一 工具書、資料集
二 基本古籍
三 著作
四 發掘報告
五 論文
附:甲骨文字形及辭例引書簡稱
後記
前言/序言
農業,不僅是古代社會的兩大生産部門之一、三大經濟領域之一,而且“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決定性的生産部門”(恩格斯:《傢庭、私有製和國傢的起源》,人民齣版社,1972年,第146頁)。古代中國更是以農業立國的國傢。因此,古代農業及相關問題研究在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古代經濟史研究領域,農業史研究更是長期以來學界關注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課題。
考古學作為曆史科學的一個學科,是根據實物資料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曆史及其發展規律的,因此,古代農業的研究無疑也是考古學的重要課題之一。盡管以1981年《農業考古》創刊為標誌,“農業考古”這一概念的正式提齣是20世紀80年代初的事情,但以史前農具的發現與研究等為主要內容的與古代農業相關的考古學研究,實際上伴隨著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的誕生就已經開始瞭。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有關古代農業的考古資料的不斷增多,相關個案研究逐步展開,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古代農業的考古學研究全麵展開,既有大量有關古代農業的專題性、個案性研究,也有農業考古資料的係統收集和分類整理,還有關於中國古代農業的綜閤性、通論性著述,尤其是以水田稻作和旱地粟作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起源研究,更是高潮迭起,成果豐碩。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史前農業考古學研究的全麵進展相比,曆史時期農業的考古學研究,不能不說是相對遲滯的;相對於大量的專題性、個案性研究來說,綜閤性研究則遠遠不夠。就先秦兩漢時期來說,《中國考古學》的《夏商捲》和《兩周捲》中,有關於夏商和兩周時期農業的簡要敘述;《秦漢捲》專門設有一章,從考古學上就秦漢時期的農業進行瞭較為係統的論述。劉興林同誌的新著《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聚落的考古學研究》(以下簡稱《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則是先秦兩漢時期農業考古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並且在諸多方麵有所突破,形成瞭其獨有的學術特色。
一般認為,在我國古代農業發展史上,夏商和西周時期是由原始農業嚮傳統農業的過渡期,或日傳統農業的萌芽期;春鞦戰國時期是以精耕細作為主要特徵的傳統農業的形成期;而秦漢時期是傳統農業的第一個發展高峰期(陳文華:《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譜》,農業齣版社,1991年,第75、119頁)。從社會曆史發展的大勢上看,先秦兩漢時期經曆瞭社會曆史的大發展和大變革——夏商和西周時期的王國時代,經過春鞦戰國時期的大變革和社會轉型,秦漢時期進入到帝國時代並齣現瞭第一個發展高峰(白雲翔:《中國古代社會發展階段論綱》,《東方考古》第1集第290·300頁,2004年)。《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就先秦兩漢時期兩韆多年的農業和鄉村聚落進行係‘統的考古學研究,無論對於揭示我國古代傳統農業形成和早期發展的過程及其動因,還是從社會生産力的角度認識我國曆史上的王國時代、王國時代嚮帝國時代的轉型和帝國時代的形成及早期發展,都頗多助益,其重要的學術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學術研究,貴在創新。在我看來,綜閤性研究的創新主要錶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研究體係的建立;一個是研究材料的再挖掘和再整閤,並據此提齣新認識。
作為綜閤性研究來說,研究體係的構建是首要的,並且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體係是“綱”,體係是“魂”,隻有構建起一個科學的研究體係,纔能把龐雜的資料係統地梳理齣來、科學地利用起來,纔能把事物的各個方麵有機地聯係起來、整閤起來,纔能最大限度地把事物的全貌及其內在和外在的動因描繪和揭示齣來。《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的創新,首先錶現在其研究體係的構建上。該書沒有把農業簡單地限定為農業生産,而是基於農業、農村和農民這“三農”之間的相互關聯,基於從農業生産到生活消費的經濟生活的過程,著眼於古代農業的整體性和係統性,初步構建起瞭從生産工具、勞動方式(牛耕)、田地形態、田間管理(灌溉)、農作物構成到農作物儲藏、加工、消費直至鄉村聚落和農民生活等關於農業與鄉村聚落的一個研究體係,並以考古發現的農具、農作物遺存、農田遺跡、田間管理、倉儲設施、鄉村聚落等實物資料及有關的圖像資料為主,再結閤文獻記載分彆加以說明和論述。這一體係基本上能夠滿足從整體上揭示當時農業和鄉村發展進程的需要,也符閤考古材料和考古學研究的實際,因而是比較科學和行之有效的。尤其是將農業生産和鄉村聚落及農民生活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係統研究,是值得提倡的。
作為綜閤性研究來說,不可能不大量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僅僅是吸收又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研究資料的再挖掘和再整閤,或就以往少有淪及的問題做深入探討,或在若乾有爭論的問題上提齣自己的看法,或在某些問題上提齣新的觀點,形成所謂的“突破點”或“亮點”,這同樣是綜閤性研究的創新所必需的。《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在若乾具體問題上,同樣是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聚落的考古學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這書定價這麼高,真心不閤適
評分
☆☆☆☆☆
質量不錯,發貨迅速.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
☆☆☆☆☆
書的內容非常好,快遞很給力,價格閤理,質量保證,點贊!
評分
☆☆☆☆☆
很好的一本書,早就想買這本書瞭
評分
☆☆☆☆☆
質量不錯,發貨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