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那些成功且受人尊重的人,都是品格高尚之人。他们的智慧,可chao越时空,跨越国界,历久弥新。读名人名言,就是和伟人面对面交谈。
★一句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是精神食粮,可以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本书收录中外流传深远的历代名言1200多条,从立志、勤奋、责任、道德、诚信、自律等多方面入手,既吸收了古代先贤的人生感悟,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与时俱进,精选了不少当代名家的至理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实用性强,包含哲理的名言,能给当今的人们以启迪,尤其方便广大的学子进行检索查用,更是学习积累素材的工具书,增加文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涵盖全面,编排合理,类目清晰,查询方便。
人生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人生一定要有正确的精神作指导,否则人一定会走向邪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读名人名言,就是和伟人面对面”。名人精辟闪光的格言是其一生经验的
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智者永生的财富。
为此,作者在多年学习积累的一些名人格言的基础上,又翻阅了大量图书,最后进行精心筛选,从中摘录了1200多条,并配有150多幅名人照片,按四个专题,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圆满报
身和因果法则进行编辑,每个专题下又分为6个小专题,这样就形成了24个专题,即24种品格。这些名人名言,既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又吸收了现代成功学的基本理念,浓缩了人生智
慧和精华,读后将丰富我们的人生内涵,进一步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人奋进,不仅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也定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刘洪儒,曾在总参某部从事信息分析研究工作30年,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科协《中外管理》杂志社任资深记者、顾问,先后采访众多中外著名企业,并任
企业顾问和客座教授。
作者多年从事管理学和成功学的研究,先后出版《重塑心灵》《成功人生的九商修炼》《人生成功的五项核心技能》和《跨越成功》等著作。
人没有知识就愚昧,没有思考就鲁莽,没有情操就鄙俗。人的本质是知识、思考和情操,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思考是人的核心。
——俄国哲学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
诚信是人品格的灵魂,没有诚信就没有高贵的品格。缺乏诚信的人,不是无赖,就是流氓。
——凤凰网《贵族精神与中华文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在改变,但是成功的基本原则从未改变。
——美国教育家 格莱恩·布兰德
第一篇 自强不息——打造强大的精神能量
1.心力 003
2.立志 017
3.学习 031
4.敬业 046
5.勤奋 063
6.意志 074
第二篇 厚德载物——好品格是人生成功幸福的根基
7.道德 085
8.责任 098
9.仁爱 106
10.知耻 111
11.反省 117
12.节俭 124
第三篇 圆满报身——圆满和谐才能拥有宁静的心灵
13.果行 131
14.财富 135
15.交往 140
16.宽容 146
17.健康 150
18.幸福 156
第四篇 因果法则——人生就是种“因”: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19.思维 163
20.诚信 170
21.自律 174
22.惜时 179
23.习惯 185
24.智慧 189
附件:中华名人修身经典学习资料
1.荀子:《荣辱》(摘录) 207
2.韩非:《观行》《大体》(摘录)208
3.刘向:《说苑》(摘录) 208
4.马援:《后汉书·马援传》(摘录) 208
5.曹操:《步出夏门行》(摘录)209
6.刘备:《先主遗诏敕后主》(摘录) 209
7.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生书》 209
8.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摘录)210
9.李世民(唐太宗):《隋唐嘉话卷上》(摘录)210
10.魏征:《旧唐书·魏征传》(摘录)210
11.韩愈:《师说》(摘录)210
12.刘禹锡:《陋室铭》 211
13.白居易:《续座右铭》 211
14.范仲淹:《岳阳楼记》(摘录) 212
15.张载:《经学理窟》(摘录)212
16.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摘录)212
17.苏轼:《绘侄干之书》(摘录) 212
18.司马光:《温公家训》(摘录) 213
19.朱熹:《与长子受之》(摘录) 213
20.陆九渊:《陆九渊集》(摘录) 213
21.文天祥:《正气歌》(摘录) 214
22.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摘录)214
23.王夫之:《示子侄》(摘录)215
24.林则徐:《训次儿聪彝》(摘录)215
25.梁启超:《题艺蘅馆日记》(摘录)215
追求是生命的动力,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等,都是和他们崇高的追求分不开的。衡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高低可以有多种标准,但是核心有
两条:一是有没有崇高的生命追求,人有追求才有比较高的生命质量,否则就会随波逐流;二是有没有强大的精神资源、精神能量,主要是一种内在的生命活力、生命的旺盛力,这与是否有病、残疾无关。精神能量是人生生命之魂,人有强大的精神能量,才能战胜种种困难,勇往直前;才能不断挑战自己,勇于攀登;才能积极进取,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一个人物质资源的缺失,可以用精神资源去弥补;但是精神资源的缺失,却难以用物质资源弥补。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一定和他的精神资源、精神能量相匹配。人生杰出成就的背后。一定有强大的精神能量作支撑,这是杰出成功人才的本质特征。
人胜不了天,但可以胜自己。
——史铁生
编按:史铁生,是一位老知青,21岁因病下肢瘫痪,近40年一直在轮椅上度过,后又得了尿毒症,一周透析三次,贫血、缺氧、无力在折磨着他。但是他以顽强毅力坚持写作,成为著名作家,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奖项,被人称为“钢铁战士”,2010年12月去世,终年60岁。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铁人王进喜
编按:王进喜,大庆石油钻井队队长。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在大庆进行石油会战,钻井井喷。王进喜冒着严寒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下井喷,但王进喜身上被水泥烧起大泡。他被称为“铁人”。“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一种力量、一种标志,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重要精神象征。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绝对是一种坚持的力量。
——杨绛
编按:杨绛,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1997年女儿钱瑗去世,1998年丈夫钱钟书去世,这时她已87岁。她压抑巨大悲痛,以惊人的勇气坚持写作,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96岁出版《走在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等,同时还亲自整理出版了钱钟书几百万字的手稿、外文笔记等。她把自己和钱钟书的近千万元稿费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这就是信仰和人格的力量。杨绛2016年5月去世,终年105岁。
心无力者,谓之庸人。报大仇、医大病、解大难、谋大事、学大道,皆以心之力。
——(清)龚自珍
编按: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文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提倡经世致用,将国家、民族与个人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
自作主宰,使心自立(自己主宰自己的心灵,使心“自立”,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宋)陆九渊
编按:陆九渊,宋朝著名哲学家,创立“心学”。他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去世后送葬百
姓达数千人。代表著作有《养心莫善于寡欲》《陆九渊集》等。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金一南
编按: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少将军衔,连续三届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代表作有《国家安全论》《军人生来为打胜》《浴血荣光》《心胜》《苦难辉煌》《世界大格局中国态度》等,其中《苦难辉煌》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大奖。
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人生只要无心理障碍,就会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日本)乙武洋匡
编按:乙武洋匡生下来就没有胳膊、没有腿。但他在母亲精心教育下以顽强毅力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学会了跑步、爬山、游泳、打球等。做过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现在是日本一位中学老师、他写的《五体不满足》感动了日本社会。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你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就看你想不想去做了。
——(美国)鲍勃
编按:鲍勃在越战中失去了下半身,他为了给国际红十字基金组织募集款项,用3年零8个月6天的时间“跑完”了从洛杉矶到华盛顿大约5000公里的路程。他用坏了“手卡子”达300多副。
成功始于战胜自己。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向它屈服,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是最深刻的欢乐。
——(德国)贝多芬
编按:贝多芬,德国著名音乐大师,他27岁时因病失去听觉,一个搞音乐的人失去听觉,这是多么大的打击。但他不向命运屈服,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他一生最著名的九部交响乐作品都是在耳聋之后创作的,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我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直到我偶然翻到《24种成功品格:中外名人论人生》,才感觉像是找到了一张航海图。书中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这两个品格的论述,对我触动很大。它没有空泛地谈论“看得远”,而是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讲解了这些名人是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冷静的头脑,捕捉到趋势的萌芽,并在别人尚未察觉之时,就已经布局下一步。 我记得其中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位科技巨头的早期决策,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但他却看到了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市场走向,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这种“不随波逐流,敢于挑战主流认知”的精神,以及“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能力,正是我想学习的。书中还强调了,这种洞察力并非天生,而是需要持续的学习、观察和思考。这让我意识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远比单纯地模仿别人的成功路径更为重要。
评分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往往体现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中。《24种成功品格:中外名人论人生》这本书,通过对“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深入探讨,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故事,展现了这些品格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如何成就伟大事业的。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团队合作的案例所打动。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下,最终得以实现。这让我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同时,书中对“奉献精神”的解读,也让我深思。它并非强求人们牺牲一切,而是强调一种“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价值观念。无论是默默无闻的付出,还是慷慨激昂的奉献,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评分我对历史人物的传记一直情有独钟,而《24种成功品格:中外名人论人生》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将名人的事迹简单堆砌,而是将他们的品格作为切入点,去解读他们的成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担当精神”的部分。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领导者,不仅仅是发号施令,更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读到书中对某位历史人物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描述,我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并非只顾自己的安危,而是将整个民族的命运扛在肩上。这种“舍小我,成大我”的胸怀,以及在巨大压力下依旧保持清醒和果断的能力,是何等的可贵。书中还探讨了,担当精神是如何在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塑造和培养的。这让我反思,作为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又该如何体现担当,如何为周围的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对“成功品格”这个主题并不陌生,但《24种成功品格:中外名人论人生》的视角和深度,还是给了我不少惊喜。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跨越时空的思想殿堂,与古今中外的智者们进行着一场场深刻的对话。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品格的阐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而是细致地剖析了这些品格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孕育、发展并最终塑造出杰出人物的。 比如,书中对“坚韧不拔”的解读,引用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够屡败屡战,最终抵达成功彼岸的内在驱动力。这不仅仅是意志力的考验,更是一种对目标的极致追求,一种在逆境中发现机遇的能力,以及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宏大视野。我曾经以为,坚韧就是一味地坚持,但读完这部分,我才意识到,真正的坚韧,是懂得审时度势,是能在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能够以更智慧的方式重新出发。书中对这种复杂性的呈现,让我对“品格”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而《24种成功品格:中外名人论人生》这本书,就像一个催化剂,加速了我对自我认知的进程。书中对“谦逊”的阐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们通常以为,成功人士总是自信满满,但书中却揭示了,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拥有极强的自省能力,他们懂得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他人学习。 书中列举的几位科学家和艺术家,即使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然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瓶颈。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拒绝学习,而是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它还提到,谦逊并非软弱,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它能让你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客观的判断,不被虚荣蒙蔽双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