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考题库(初级中学)》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精心研发而成。
本书精选了2012年至2017年近6年的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并对真题做了专题分类和详细解答,利于考生熟悉掌握真题结构、考点分布和相应的知识内容。
同时本书还包括根据真题研发的大量专项练习题,供考生进行专项知识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还设有“教师题库”助力考生备考——扫码进入教师考试题库,每日一练+专项练习+线上模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考题库(初级中学)》包括2012年至2017年共6年的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以及大量的模拟练习题,每道题目都有详细的解答。帮助考生在反复练习中,把握命题特点和解答思路,夯实基础考点。
本书共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四个篇目,每个篇目又包含1至2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考点归纳”“考试重点”“考试难点”“历年真题回放”“考题分析与预测”和“预测试题”若干模块。帮助考生分析真题,并进行专项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知识。
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精心研发而成的,我们真心希望本书能够有效帮助考生进行备考。
目录
专题一生物学科专业知识(1)
考点归纳(1)
考试重点(2)
考试难点(2)
第一节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及生物学科发展(2)
历年真题回放(2)
考题分析与预测(3)
预测试题(3)
参考答案及解析(6)
第二节细胞的分子与结构组成(10)
历年真题回放(10)
考题分析与预测(16)
预测试题(16)
参考答案及解析(23)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28)
历年真题回放(28)
考题分析与预测(31)
预测试题(31)
参考答案及解析(34)
第四节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36)
历年真题回放(36)
考题分析与预测(41)
预测试题(41)
参考答案及解析(47)
第五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50)
历年真题回放(50)
考题分析与预测(56)
预测试题(56)
参考答案及解析(62)
第六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主要植物类群(65)
历年真题回放(65)
考题分析与预测(68)
预测试题(68)
参考答案及解析(71)
第七节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和空气(74)
历年真题回放(74)
考题分析与预测(75)
预测试题(75)
参考答案及解析(78)
第八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81)
历年真题回放(81)
考题分析与预测(82)
预测试题(82)
参考答案及解析(84)
第九节生命活动的调节(87)
历年真题回放(87)
考题分析与预测(91)
预测试题(91)
参考答案及解析(96)
第十节动物的运动和行为(99)
历年真题回放(99)
考题分析与预测(100)
预测试题(100)
参考答案及解析(101)
第十一节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03)
历年真题回放(103)
考题分析与预测(111)
预测试题(111)
参考答案及解析(119)
第十二节生物的多样性(126)
历年真题回放(126)
考题分析与预测(128)
预测试题(128)
参考答案及解析(130)
第十三节生物技术(134)
历年真题回放(134)
考题分析与预测(136)
预测试题(136)
参考答案及解析(141)
第十四节健康地生活(144)
历年真题回放(144)
考题分析与预测(146)
预测试题(146)
参考答案及解析(149)
专题二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153)
考点归纳(153)
考试重点(153)
考试难点(153)
历年真题回放(153)
考题分析与预测(163)
预测试题(163)
参考答案及解析(170)
专题一生物学科专业知识(175)
考点归纳(175)
考试重点(175)
考试难点(175)
历年真题回放(175)
考题分析与预测(189)
预测试题(189)
参考答案及解析(203)
专题二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216)
考点归纳(216)
考试重点(216)
考试难点(216)
历年真题回放(216)
考题分析与预测(218)
预测试题(218)
参考答案(224)
考点归纳(228)
考试重点(228)
考试难点(228)
历年真题回放(228)
考题分析与预测(242)
预测试题(243)
参考答案(259)
考点归纳(266)
考试重点(266)
考试难点(266)
历年真题回放(266)
考题分析与预测(279)
预测试题(279)
参考答案(285)
附录(295)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29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2)
精彩书摘
专题一生物学科专业知识
1.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及生物学科发展
科学探究的原则与过程;生物学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生物学科的发展历史
2.细胞的分子与结构组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类别;细胞中的物质;酶和ATP;显微镜的使用和制作临时装片
3.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
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凋亡
4.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5.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主要植物类群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7.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和空气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过程
8.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
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9.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10.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
11.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生物的生殖;生物的发育;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
12.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系统;生物的多样性
13.生物技术
微生物的种类;现代生物技术
14.健康地生活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细胞的分子与结构组成
2.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6.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和空气
7.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
8.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9.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0.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细胞的分子与结构组成
2.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
3.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4.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5.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6.生物技术
第一节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及生物学科发展
1.某同学猜想:某种植物需要沙子才能够健康地生长。为证明这一猜想,他准备了两盆长势一样的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的生存环境应该是()。(2014年上半年真题)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照实验的设置,遵循探究的对照原则除因变量外其他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他条件的完全相等”。本实验因变量是沙子,所以除沙子外其他条件完全相等的是B选项。故本题选B。
2.下列生物学实验及操作,不合理的是()。(2015年下半年真题)
A.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加入二氧化硅防止色素被破坏
B.在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时,除果胶酶量以外的其他变量适宜且相同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摇匀酵母菌培养液后取样并显微计数
D.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观察材料
【答案】A。解析: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加充分,A错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时,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果胶酶的用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各实验组应该保持除果胶酶量以外的变量相同,B正确。由于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较大,种群个体绝对数量的统计费时、费力,也不现实,取样调查则简单有效,但是取样调查要做到随机性。摇匀酵母菌培养液后随机取样进行计数,并依此推断出单位体积或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C正确。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观察材料,是因为外表皮呈现紫色,不用染色即可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D正确。
3.下列关于“小鼠走迷宫”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2015年下半年真题)
A.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
B.实验目的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D.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
【答案】D。解析: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不一样,A错误。通过“小鼠走迷宫”探究实验可知,这是探究小鼠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不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若不加强,时间长了,这种行为也会消失,C错误。小鼠属于哺乳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小鼠比蚯蚓高等,所以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才能学会走“迷宫”,而小鼠则只要经过不足10次就学会了走“迷宫”。可知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D正确。
分析近年真题发现,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查,不是客观地考查科学探究具备哪些原则或是具体实施方法,而是将这些原则与方法糅合到实验与其他相关知识当中,是一类综合性的考查。就考查难度来看,难度系数较低;就题型来看,之前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就题量来看,占整套试卷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因此,考生重点要对后面的知识、相关的实验做好复习。只要掌握基础知识,熟悉相关方法,在本考点上都不会丢分。另外,要学好一门学科,应该首先了解其研究发展的历史,这样进行以后的研究时才能有史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也能在历史事件中学到关于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精神。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探究性的实验型学科,要求考生既要知道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能。根据历年真题的出题趋势,教师资格考试对于专业知识的考查,逐渐向高中知识靠拢,综合性更强;科学探究方法是专业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将来的题型很可能由单项选择题趋向于简答题,因此希望考生对本知识点的复习重视起来。
1.科学家根据始祖鸟化石得出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结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B.比较
C.推测D.分类
2.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A.水B.二氧化碳C.有机物D.氧气
3.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验证O2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①②和①③B.②③和①②
C.②④和①③D.②③和③④
4.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
A.所有变量都相同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C.除了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在探究“蚯蚓在糙纸上是否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更快”的实验中,正确的对照实验设计应为()。
A.水平放置的玻璃和糙纸B.斜置的玻璃和水平放置的糙纸
C.水平放置的玻璃和斜置的糙纸D.潮湿的玻璃和干燥的糙纸
6.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首先要()。
A.做出假设B.制定计划
C.提出问题D.实施计划
7.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试验,在设计对照试验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B.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D.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8.银杏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如果想了解银杏树的形态结构,常用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模拟实验法
9.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A.用摄像机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
B.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记录
C.黑色天穹流星划过
D.用摄像机拍摄大雁南飞,并对其飞行特点加以分析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考题库(初级中学)》书籍简介 备考利器,助力圆梦教育人生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作为检验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关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物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力提出了严苛的要求。针对广大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我们精心打造了这本《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考题库(初级中学)》。本教材旨在为考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备考方案,帮助您精准把握考试方向,高效巩固知识,熟练掌握答题技巧,最终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顺利获得教师资格。 精选全真模考,深度还原考试场景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收录了大量与2018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初级中学)紧密贴合的全真模拟试题。这些试题经过我们专业教研团队的精心筛选与研发,严格按照国家考试大纲的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知识点分布以及考查方式等方面,最大程度地模拟了真实考试的特点。通过演练这些全真模考题,考生能够: 提前感知考试氛围: 亲身体验考试的流程和时间压力,提前调整心态,适应考试节奏,减少临场紧张感。 准确评估自身水平: 通过模拟考试的得分情况,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两个维度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 熟悉考试题型与风格: 掌握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教学设计题等各类题型的解题策略,识别出题者的考察意图。 检验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 考察考生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每一个重要概念都能被准确理解和运用。 全面覆盖考查内容,系统巩固学科知识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内容丰富,涵盖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生态环境、人体的生命活动等多个重要模块。本书的模拟试题覆盖了考试大纲中的所有核心考查范围,确保考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以下主要知识板块: 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 病毒、细菌、真菌: 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科学应用。 细胞: 认识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的运输、能量的产生等。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从细胞到组织、器官、系统,再到个体,理解生命体结构层次的递进关系。 第二单元:生物的生命活动 新陈代谢: 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的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运动与行为: 理解动物运动的机制,以及各种生物的简单行为表现。 生殖与发育: 学习植物和动物的生殖方式,理解个体发育和生物进化的关系。 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物质基础: 了解基因、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掌握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 遗传的规律: 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理解遗传与变异的表现。 生物的进化: 认识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主要观点,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 人与环境: 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意义与方法。 健康生活: 掌握人体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预防、饮食卫生、体育锻炼等。 本书的试题设计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辅以分析、归纳、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全面提升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聚焦教学能力,提升育人实操本领 除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同样高度重视考生的教学能力。本书精心设计的模拟试题,紧密围绕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需求,旨在帮助考生提升以下教学核心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教材分析: 能够准确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 学情分析: 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制定: 能够科学、准确地制定认知、能力、情感等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能够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流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知、组织练习、巩固反馈、小结等环节。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选择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模型、实验仪器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设计: 能够设计出多样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课堂管理: 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秩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师生互动: 能够通过提问、引导、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课堂应变: 能够灵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 教学反思: 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评价: 能够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并给予建设性的指导。 本书的教学能力部分模拟题,常采用情境化设置,要求考生针对具体的教学场景,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如何设计一节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导入环节?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DNA结构”时遇到的困难?如何组织一次关于“生态系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些题目不仅考查了考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检验了考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的能力。 详尽的解析与指导,强化学习效果 每一道模拟试题后,都配有详尽且具有启发性的答案解析。这些解析不仅提供了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 阐述解题思路: 详细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讲解解题的关键思路和步骤,帮助考生理解“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归纳解题技巧: 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提高考生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拓展相关知识: 对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适度拓展,帮助考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触类旁通。 指导教学设计: 对于教学能力部分的题目,解析会详细说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指出设计中的优点与可改进之处,为考生提供宝贵的教学实践指导。 这些详尽的解析,能够帮助考生在做题后,不仅知道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方法,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术”的盲目性,实现“以练促学,以学促考”的高效备考。 本书的适用对象 所有参加2018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的考生。 希望系统复习和巩固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师范生和非师范生。 渴望提升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能力的准初中生物教师。 任何对初中生物教学感兴趣并希望获得专业指导的教育工作者。 备考建议 1. 系统梳理: 在开始做题前,建议考生先回顾一遍初中生物教材,梳理知识框架,对重要的概念、原理、定律有初步的了解。 2. 模拟演练: 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认真完成每一套模拟试题,体验真实考试的紧张感。 3. 仔细分析: 完成试卷后,不要急于看答案,先自行对照标准答案,找出错误和不确定的地方。 4. 深入研究解析: 逐字逐句地研读解析,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将错误转化为学习的机会。 5. 回归教材: 对于解析中提到的薄弱环节,及时翻阅教材,加深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6. 反复巩固: 将容易出错的题目和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标记,进行反复复习和巩固。 7. 加强练习: 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尤其是教学设计题,多参考解析中的范例,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结语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考题库(初级中学)》是您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我们深信,凭借您自身的努力,加上本书的科学指导,您一定能够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取得优异的成绩,开启您的神圣教育事业!祝您考试顺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