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彩收集者手册》是著名气象爱好者组织——赏云协会的官方出版物,由会长加文·普雷特–平尼执笔,10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赏云达人供图。这本精致小巧的自然观察手册将帮你解锁以下新技能:认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知道何时需要带伞,坐飞机时不打瞌睡,增加与老人、孩子、陌生人的共同话题,在长假摄影比赛中一语道破“天”机……《云彩收集者手册》可以是你踏上博物之旅的入门指南,也可以成为资深云彩爱好者的必备藏书。中文版由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作序推荐。
《云彩收集者手册》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并且收录了全世界云彩爱好者拍摄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从太空边缘的神秘夜光云,到我们周围的重重雾霭,都在这本手册之中。即使没有任何自然观察经验,读者也可以了解云彩的名称、特征、形成原因,鉴别云的种类,并利用书中的趣味记分系统与亲朋好友展开观云竞赛。
【作者简介】
加文·普雷特–平尼(Gavin Pretor-Pinney),毕业于牛津大学和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作家,曾与友人共同创办《懒人杂志》。2004年创立赏云协会,经该协会多年努力,糙面云得到了正式命名,并被世界气象组织录入《世界云图》。他因《观浪者指南》(2010)而荣获皇家学会温顿科学图书奖,另外著有《宇宙的答案云知道》(2006)、《尤克里里手册》(2013)等作品。
【译者简介】
王燕平,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硕士毕业,现就职于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业余从事大气现象摄影观察记录多年,合著有《云与大气现象》《尊贵的雪花》等气象类科普图书,以及《星空帝国:中国古代星宿揭秘》等天文类作品,合译有《DK 宇宙大百科》《雪花的答案》等图书。
张超,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硕士毕业,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专职从事科普工作。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代表作品有《荒野传奇》《娱乐也科学》《云与大气现象》《尊贵的雪花》《风吹电来》等科普著作。
如何收集云彩
云的分类
十种主要云彩类型:
积云
层积云
层云
高积云
高层云
卷云
卷积云
卷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云种和变种:
荚状云
毛状云
堡状云
波状云
网状云
辐辏状云
复云
附属云和附属特征:
幞状云
缟状云
破片云
悬球状云
幡状云
弧状云
管状云
砧状云
其他的云:
山帽云和旗云
开尔文—亥姆霍兹波
航迹云
火积云
滚轴云
雨幡洞云
马蹄涡
雾和霭
钻石尘
贝母云
夜光云
云的光学现象:
虹彩云
华
曙暮光条
宝光
彩虹
云虹
22度晕
幻日
环天顶弧
日柱
专有名词
摄影师索引
云彩图片索引
索引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收集”这个词听起来多少有点过于功利化了。然而,这本书完美地避开了这种陷阱,它将“收集”定义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与“记录”,而非简单的物理占有。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像传统指南那样按部就班,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结构,章节之间的跳转充满了灵性和跳跃感。我最喜欢其中探讨“光影与云的互动”的那几章,作者似乎对光线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他用极其复杂的句式和意象,描绘了日出时分云层边缘被镀上的那种转瞬即逝的金色边缘,那种描述的精确度,简直像是用显微镜观察星辰。阅读这样的文字,需要的不仅仅是专注,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心灵去接纳那些稍纵即逝的美。这本书成功地教会了我如何慢下来,去分辨那些细微的光学变化,而不是简单地将天空视为一个背景。它提供的视角是独特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让我对“观察”这件事本身产生了新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它并非那种华而不实的精装本,而是选择了一种非常朴素、贴近自然的材质和色调,拿在手里有一种泥土和纸张混合的独特触感。这种触感上的亲和力,与书中所传达的理念——回归本真、观察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非常具有呼吸感,大量的留白处理,使得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有足够的空间去沉淀和发酵。这对于理解那些抽象的、难以捕捉的云的意象至关重要。有一次我是在通勤路上读的,即便是嘈杂的环境,那些文字也仿佛拥有独立的气场,将周围的喧嚣隔绝开来。作者在引用和参考资料方面也处理得极为隐蔽,没有生硬地罗列学术文献,而是将知识点融入到叙事之中,让读者在享受故事和美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相关的信息。这是一种高明的叙事技巧,它避免了将阅读变成一场测验,而是保持了持续的愉悦感。
评分这本“云彩收集者手册”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它那充满诗意的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科学指南,但实际翻开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仿佛能将那些飘忽不定的云朵凝固在纸上。书中对不同云状的描绘,并非仅仅停留在气象学的范畴,而是融入了大量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比如,对于积雨云的描述,既有对雷暴来临前那种压抑力量的精准捕捉,也流露出对自然界宏大叙事的敬畏之情。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望向窗外,试图用书中所描绘的词汇去重新解读我眼前的天空。这种将日常观察提升到艺术鉴赏层面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自然体验的大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时而如清风拂面般舒缓,时而又如骤雨突至般富有张力,阅读体验极其流畅且富有层次感。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谈及“云的命名与分类”时,竟然加入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地域性的谚语,这极大地拓宽了这本书的维度。它不再仅仅是个人对天空的解读,而变成了一种跨文化的、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例如,书中提到某地渔民如何通过观察特定形状的卷云来预测未来几日的天气,这种实用性与神话色彩的结合,让阅读体验变得异常丰满和立体。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向导,他不仅知道云的科学成因,更懂得如何与它们“对话”。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天空的想象力也有着精到的剖析,揭示了人类共同对未知和永恒的向往。这种人文关怀的介入,使得原本可能有些疏离的自然主题,瞬间变得温暖而有共鸣。它提醒我们,科学认知之外,情感和想象力才是我们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最重要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节奏和情感曲线,处理得非常成熟老练,它没有试图用宏大的叙事去压倒读者,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耳语般的、私密的交流方式。在接近尾声的部分,作者的笔调变得尤其沉静,探讨了收集行为的终极意义——即接受“不可拥有”这一事实。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反思,云的本质就是变化和消逝,而我们的“收集”行为,最终目的不是占有,而是理解这种无常的美。这种坦然面对事物流逝的态度,在当今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必要。读完这本书,我没有感到一种知识的满足,反而有一种心灵被洗涤过的平静感。它成功地将“收集”这个动作,升华为一种冥想式的存在状态,这绝对是一次超越预期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未来观看天空时的心境,都产生了微妙而积极的改变。
评分活动囤了好多,这下子有的看了!物流一如既往的好,因为订单比较散,又比较多,所以叫快递小哥一次性送过来,还帮我提上楼,谢谢小哥!
评分一本小书,内容还算丰富
评分不错 方便 经常在这买书
评分内容还没有开始看,先放着。所有的书都是在京东自营买的,速度快,印刷清晰,纸张细腻。还会继续支持的。
评分看着天上的云,会想到一个人。
评分是正品,包装完好,送货快,快递小哥态度好!一如既往支持信赖京东!
评分总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希望读完这本书后,也能略观天象……
评分好书!纸张很好,粉红色,护眼
评分买书慢慢读,书不在少,而在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