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
本书原名《白话本国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本书多次再版重印,流传很广,影响深远。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叙述了从三皇五帝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内容上条理清晰,见解新颖、独到;文字叙述上简洁流畅,通俗易懂。
《美国简史》
《美国简史》一书是由荷兰裔美国知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所著,于1927年出版上市,仅3个月就销售了20万册,时至今日多次再版重印,流传很广。本书共有五十三章,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写起,一直写到20世纪20年代,再现了美国的创建和发展的酸甜苦辣历程。其中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以及美国的政治生活都有详细的讲述。
房龙这部史书,以通俗生动的写法,简洁明了的语言,再配以手绘插图,将枯燥无味的历史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可谓经久传世之作!
《英国简史》
本书是由美国历史学家玛丽·普拉特·帕米利写的英国简史。全书共分三个部分——英格兰简史,爱尔兰简史和苏格兰简史。每一部分都很精简,但包罗万象,它们既可以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包含了尽可能多的内容。本书追踪历史事件的痕迹,看看这些事件是如何促成今日大不列颠的诞生的,并揭露出19世纪末期英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起源,如立法、司法和社会等各方面。内容很广泛,趣味性很强,读起来也通俗易懂。
《法国简史》
《法国简史》一书,共分19章,从早期的高卢一直写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全书每一个事件都很精简,但包罗万象。它们既可以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包含了尽可能多的内容。虽为历史书,但非常通俗易懂,是了解法国历史的入门书。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1884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之家,12岁开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21岁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等校任教。42岁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先生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万字,在通史著述方面有开创之功,影响深远,流传广泛。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知名历史学家、作家,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一生致力于历史与人文的文化传播,是一位伟大的文化传导者。他擅长用文艺手法来写作,用生动诙谐的文笔来讲述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历史,让读者能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历史,因而深受读者欢迎。他的每一本书都具有惊人的销售量,他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久不衰!他的著作有《宽容》《人类的家园》《圣经的故事》《文明的开端》《美国简史》等。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1843-1911),1843年出生在纽约州奥尔巴尼,是一位美国史学家和作家。她成功的著作是写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别简史。这系列的简史包括法国、俄国、德国、英国等。她擅长的写作风格是用优雅的故事将该国不同的历史时刻串起来,内容广泛,通俗易懂。
目 录
《中国简史》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 002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 005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 008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 011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 016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 020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 023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 026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 029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 032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 035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 038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 041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 044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 047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 050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 053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 057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 062
第二章 秦汉之际 / 065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 070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 073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 077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 081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 084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 / 088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 091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 095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 098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 101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 / 106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 109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 116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 120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 123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 126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 129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 133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 136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 140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 143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 146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 149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 152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 155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 / 159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 / 163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 167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 / 171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 / 174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 / 178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 / 181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 185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 / 189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 193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 199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 / 202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 / 206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 211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 / 214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 217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 221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 / 225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 229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 232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际 / 236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 / 240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 243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 / 247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 251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 255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 / 260
第八章 鸦片战争 / 264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 / 268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 / 273
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 276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 / 279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 283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 287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 / 293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 297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 300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 304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 / 308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 311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 / 315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 / 318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 / 323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 / 327
第五编 现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 / 332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 / 335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 338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 / 341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 / 345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 349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 / 352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 / 356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 361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 365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 / 368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 370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 374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 / 377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 / 380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 382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 385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 / 388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 / 391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 / 395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 399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 402
第六编 结 论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 406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 409
《美国简史》
第一章 便宜的香料供不应求 / 001
第二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008
第三章 信仰、黄金与印第安人 / 018
第四章 没有用处的土地 / 023
第五章 尚普兰用独木舟探索新道路 / 026
第六章 加尔文博士研究当今和未来的世界 / 029
第七章 异教徒摇身一变成黑盗 / 032
第八章 神草在印第安 / 038
第九章 新天国零下20度 / 045
第十章 建立一个全新的英格兰 / 050
第十一章 投资失败的荷兰西印度公司 / 054
第十二章 200年前瑞典人就来过美洲了 / 062
第十三章 一块属于全世界的殖民地 / 066
第十四章 开拓殖民地要靠运气 / 074
第十五章 一个在国王控制之下的国家 / 077
第十六章 充满希望的地方 / 084
第十七章 国王们玩起了抢夺土地的游戏 / 087
第十八章 历史上的新开端,1769年1月5日 / 092
第十九章 乔治·格伦维尔是“效率专家” / 094
第二十章 法国糖浆和荷兰茶叶 / 098
第二十一章 来自边境上的质朴智慧 / 104
第二十二章 亚当斯和其堂兄萨姆有了行动 / 107
第二十三章 殖民军司令不得不让国王陛下知道的坏消息 / 111
第二十四章 乔治·华盛顿将军穿上了旧军装 / 116
第二十五章 古典教育被托马斯·杰斐逊证明有优越性 / 120
第二十六章 国王乔治三世俨然成了英雄 / 127
第二十七章 被迫保持清醒的诺思爵士 / 131
第二十八章 印刷工富兰克林拜见了圣路易的后代 / 135
第二十九章 卢梭出了一本书,拉斐德到了北美荒原 / 144
第三十章 宗主国和边境上的人讨价还价 / 149
第三十一章 折中方案建立起了一个国家 / 153
第三十二章 华盛顿归隐,汉密尔顿主张发展商业 / 159
第三十三章 亚当斯总统认识到革命和革命是有区别的 / 169
第三十四章 杰斐逊和拿破仑进行了一次地产交易 / 175
第三十五章 宗主国的最后来访 / 182
第三十六章 门罗总统致意神圣同盟,玻利瓦尔开创新世界 / 190
第三十七章 新信念 / 197
第三十八章 独裁者 / 201
第三十九章 轻浮的杂耍演员和没用的吹笛人 / 208
第四十章 墨西哥总统知道了一条法则:真空地带不存在 / 214
第四十一章 冒烟的比利和汤姆大叔 / 220
第四十二章 让人厌烦的契约 / 230
第四十三章 不出名的伊利诺斯乡村律师要接这个案子 / 236
第四十四章 陪审团审理这个案件 / 241
第四十五章 宣判案件 / 246
第四十六章 最后一位征服者躺在棺材里回家 / 259
第四十七章 一枚金道钉被犹他州打下了 / 263
第四十八章 第三次美洲文明的衰落 / 269
第四十九章 普利茅斯礁石和埃利斯岛 / 274
第五十章 事物有其规律 / 279
第五十一章 需要更多便宜的原材料 / 289
第五十二章 一个未知的世界 / 294
第五十三章 美国的新独立宣言 / 297
《英国简史》
第一章
古英国 / 003
凯撒的入侵 / 004
罗马帝国行政区大不列颠 / 005
罗马军队撤离 / 007
盎格鲁和撒克逊 / 008
瑟迪克 / 010
日耳曼入侵 / 012
英王室统一 / 013
第二章
奥古斯丁 / 016
埃德温 / 017
卡德蒙 / 017
贝达 / 018
阿尔弗雷德 / 019
卡努特 / 020
忏悔者爱德华 / 021
哈罗德 / 022
征服者威廉(威廉一世) / 023
第三章
行业工会和自治郡县 / 027
威廉二世 / 028
亨利一世 / 029
亨利二世 / 030
贝克特之死 / 030
理查一世 / 032
约翰 / 033
《自由大宪章》 / 034
第四章
亨利三世 / 036
罗吉尔·培根 / 038
第一个真正的议会 / 038
爱德华一世 / 039
征服苏格兰 / 040
爱德华三世 / 041
威克立夫 / 043
第五章
兰开斯特王朝 / 045
亨利四世 / 046
亨利五世 / 047
奥尔良之战 / 047
玫瑰战争 / 049
约克王朝 / 050
爱德华四世 / 050
理查三世 / 051
亨利七世 / 052
印刷机发明 / 052
第六章
亨利八世 / 054
沃尔西 / 055
爱德华六世 / 058
玛丽 / 060
第七章
伊丽莎白 / 061
弗吉尼亚殖民 / 064
玛丽·斯图亚特的诞生 / 065
玛丽·斯图亚特之死 / 067
西班牙“无敌”舰队 / 068
弗朗西斯·培根 / 069
第八章
詹姆士一世 / 071
新英格兰第一个殖民地 / 072
火药阴谋 / 072
《圣经》的翻译 / 074
查理一世 / 074
劳德大主教 / 075
约翰·汉普登 / 077
《民权宣言》 / 077
《马萨诸塞宪章》 / 078
斯特拉福德公爵 / 079
“星法院” / 080
第九章
长期议会 / 082
斯特拉福德公爵和劳德大主教之死 / 082
奥利弗·克伦威尔 / 084
查理一世之死 / 085
长期议会解散 / 086
查理二世 / 087
第十章
《人身保护法法令》 / 088
查理二世之死 / 089
弥尔顿 / 089
詹姆士二世 / 090
威廉和玛丽 / 091
博因河战役 / 091
...................
《美国简史》
第一章
便宜的香料供不应求
一天,欧洲的杂货供应商们发现自己的香料已经没有了,而人们很喜欢香料,登门来买香料的人络绎不绝,但都是失望而归,商人们看到这样的赚钱机会,却不知道怎么办,于是一个有关香料的故事就开始了。
比如说,一个经常去奢华的里茨饭店吃饭的人,他是不屑于再去那种像杰克·穆拉利这样平常的饭店里吃饭的,尽管这家店的一些像豆子、咸肉、洋葱和鲜鱼大杂烩很有名气。那些很有名气的经济教授和威严的法官都知道这个道理。这些过惯奢华生活的人在饿得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会选择把那些大杂烩吃光。只是没有到最后一刻,这些人都会想办法维持自己看起来高贵的体面生活。这是人的本性。
在公元1世纪到公元10世纪,欧洲人过着野蛮的生活,没有什么品位可谈。当时的人很重视物质的数量,对于物质的品质没有什么要求。他们生活得很原始,欧洲大陆从冰河世纪以来,土地就没有变化过,它等待着被开垦。人们可以从这片土地上轻而易举地得到木凳、大块动物的肉和取之不尽的水。
在那样的环境中很多事情等着人去做,只是当时的人太少了,这些人又被生活中的一些维持基本生活的小事搞得很累。人们花了千年的时间来做出改变,这才获得了稳定和安逸的生活。这时,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生活了,日子也过得安静与祥和。但是他们的后代并不满足于前辈们所创造的平静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他们想要去见识这个世界。
经过了十个世纪的平静之后,一次移民热潮突然爆发了,这很容易造成一场动乱,但当时西方出现了一位很有能力的新主人。这位统治者并没有想要去征服全世界,但是他宝贵的精神力量就足以让瑞士雇佣军消失殆尽。他发出一道令箭,这道令箭就能穿过最坚固的城堡墙壁。他只要有一点不开心,就胜过任何一位君主或者是皇帝带兵作战的气势。
在欧洲最有才能的政治家和最有经验的外交家的协助下,他把那份不安定的力量转化成了一场对外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这引发了向东移民扩张的热潮。只不过这一段历史因为史诗形式文体的出现,被披上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们忘记了这场战争的真实嘴脸,实际上是毫无文学性的残酷杀戮。
欧洲的历史实际上是地中海的历史,因为谁有这片水域的权利,谁就可以主宰整个欧洲。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并不是那些强盗混混之流所能企及的。这些无能之辈只能骚扰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半岛的深海湾和摩洛哥、的黎波里、埃及的前海湾,有时候也能够暂时霸占一些地方, 但他们并不会有什么作为。
要想提高自己的力量,那就只能通过族群联合,所谓的族群是指在过去的千万年的时间里,社会、经济和宗教把一些人凝聚在一起形成民族,这些民族的总称就是族群。那些想要征服世界的族群也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是危险,因为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战争都是一场灾难。
在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乱之前,只有过两次小规模的冲突。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当时的希腊人打败了波斯的入侵者,经过几场漂亮的战役,还把波斯人驱赶到印度河畔,希腊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西方霸主;第二次发生在两百年之后,当时的罗马人为了阻止自己头上的血光之灾,他们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园,几乎倾尽国力,在摧毁了迦太基人最后的一座城堡之后,自己的家园也一片荒芜。
紧接下来的800年,欧洲一直处于和平安静。公元622年,亚洲出现了一位很有号召力的预言家。他重新武装起来自己的国家,这次两个大陆之间产生了大的碰撞。穆斯林大军的右翼穿过了叙利亚和亚细亚,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左翼占领了西班牙。这时,基督教的首领意识到了危险,最后决定发动一场圣战。
这场战争从军事意义上来看是一场失败的战争,但它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罗马帝国衰败以后,欧洲大陆第一次知道了在各方面都比自己优越的文明——东方文明。他们都想来分一杯羹,于是他们来到东方杀害异教徒并且抢走了他们的财产。
带着这些战利品归来之后,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圣斗士们开始了极其奢侈的生活,他们觉得自己过去的生活很愚蠢,也厌倦了那样的贫穷和枯燥的生活。
西方人生活的很多方面,大到建筑小到服饰 ,言谈举止、饮食起居和娱乐活动,都受到了东方文明的影响,都体现出了他们思想的转变。
老一辈的欧洲人依然保持着祖先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还在谈论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年轻人对于这些都是耸耸肩膀,敷衍了事。
他们去过东方的大城市,过上了舒适的日子。这些年轻人也在等待,等着这些老一代的人离去,他们就会重新装饰自己的家园,然后把孩子送去学习,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银行家或者是制造者,这就让他们很快得到了财富,这些财富是他们的祖先在土地上耕作一千多年也攒不下来的。
这个时候,教会不开心了,他们没有预料到结果是这样的。
神啊,这些胜利归来的人们已经不能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对上帝有热情了,也不那么虔诚了!朋友之间都很了解彼此就会产生蔑视,而对敌人很了解的话就会对其尊重。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堂越来越荒凉,而那些奢华的住宅和辉煌灿烂的政府大楼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在这同一时间里,地中海彼岸的人们对宗教也不像之前那么狂热了,热情度在锐减。一些异教徒用杀戮的数量衡量对真主的忠诚,但是现在他们却为了财富和那些基督教徒们和平相处。于是那些曾经是铁马金戈征战的道路又得到了修补;经过训练的骆驼再一次驮着沉甸甸的货物在喀什加和大马士革之间来回奔走;热那亚的大帆船与威尼斯的小帆船也开始和以前一样在亚历山大和法马古塔之间来回穿梭。
一切开始变得和平安宁起来。这场东方贸易的开启所创造出来的利润是过去的四倍。在这之后,发生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改变了之后的历史。
……
终于把这套《畅销套装:中国简史+美国简史+英国简史+法国简史(套装全四册)》读完了,真的收获良多。当初选择这套书,纯粹是因为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感觉可以快速地对这几个重要的文明国家有个大致的了解,避免在阅读其他更专业的书籍时感到知识断层。实际阅读下来,这本书的“简史”名副其实,它并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讲述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的所有细节,而是抓住了每个国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关键节点。比如中国的历史,它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一直讲到近现代,中间穿插了重要的王朝更迭、政治制度的演变、思想文化的重大变革,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中国历史的悠久性和复杂性时,能够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即使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尝试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深远影响。例如,书中对秦朝统一的评价,既肯定了其功绩,也指出了其暴政的一面,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觉得非常客观。再比如,对唐朝盛世的描绘,不仅仅是炫耀其军事和经济的强大,还着重强调了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这让我对“大唐气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联想到自己曾经学过的零散的历史知识,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将那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了一幅清晰而完整的画面。而且,它提供的历史框架,对于我日后阅读更专业的历史著作,无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这套书的“简史”做得非常出色,它在保持历史的准确性的同时,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历史变得鲜活有趣,触手可及。
评分这套《畅销套装:中国简史+美国简史+英国简史+法国简史(套装全四册)》,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易读性”。我一直觉得历史书籍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充满各种专业术语和晦涩难懂的理论,但这套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就像在讲故事一样,即使是复杂的历史事件,也能被解释得浅显易懂。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一些历史人物时,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形容某位皇帝的性格,或者某位政治家的策略,这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容易被读者记住。而且,书中使用的例子都非常贴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比如,在解释“分封制”时,它会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类比,让我瞬间就明白了其核心要义。再比如,在讲述工业革命的进程时,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蒸汽机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从交通到生产,这种具体的描写,比干巴巴的理论陈述要生动得多。我之所以选择这套书,也是看中了它的“简史”定位,我没有时间去深入研究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细节,但我想快速地了解一个国家历史的概貌,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就像一本“通识读本”,让我能够快速地建立起对不同国家历史的初步认知,为我日后深入阅读打下了基础。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套《畅销套装:中国简史+美国简史+英国简史+法国简史(套装全四册)》在叙事结构上,有着非常独到的匠心。它并没有按照完全线性的时间顺序来讲述,而是根据每个国家的特点,选择了最能体现其历史进程的切入点。比如,在讲到中国历史时,它会非常注重其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因为这两者是中国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在讲述西方国家历史时,它会更多地关注科技的突破、经济的变革以及其全球扩张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崛起的重要动力。这种“量体裁衣”的叙事方式,使得每一本简史都既有其独立性,又能在宏观上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时,能够采用“多线叙事”的手法,比如在讲述二战时,它会从不同国家的视角来展现事件的全貌,这样就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局限性,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在每一本书的结尾,作者都会对该国的历史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展望,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它能帮助我快速地梳理整本书的核心内容,并对该国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总的来说,这套书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既有宏大的历史视角,又不失细节的打磨,让我能够在一个清晰的框架下,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
评分这套《畅销套装:中国简史+美国简史+英国简史+法国简史(套装全四册)》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不同国家历史叙事的并置和对比。当我读完中国的部分,再转向美国时,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发展轨迹的差异扑面而来。美国简史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国家如何从殖民地崛起,经历独立战争、内战,再到成为世界强国的跌宕历程。作者没有回避美国历史中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奴隶制的遗留问题、种族歧视的挑战,以及在扩张过程中对原住民的伤害。这种坦诚的叙述,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普及知识,更在于提供一种反思和批判性的视角。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美国工业革命的描述,以及它如何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巨大阵痛和机遇。而美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到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博弈,都写得十分清晰。它不像一些宏大叙事那样,只是简单地歌颂胜利,而是更侧重于分析国家崛起背后的驱动力、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全球战略的演变。读美国简史,我仿佛能听到枪声,感受到拓荒者的艰辛,也能看到资本家们的野心和政治家的权谋。这本书让我理解了美国这个国家的复杂性,它既有理想主义的光辉,也有现实主义的冷酷。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远超我最初的期待。我发现,通过阅读不同国家的简史,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以及各个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们能够超越简单的国家标签,去探究历史的深层逻辑。
评分读完这套《畅销套装:中国简史+美国简史+英国简史+法国简史(套装全四册)》,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在阅读每一本简史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将它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然后发现很多有趣的联系。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也有提及,这让我感到自豪。而西方国家的科技进步,比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甚至也对中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本书在处理国家之间的互动时,做得相当出色。比如,在讲述殖民主义时期,它会从不同国家的视角来展现这段历史,既有殖民者的扩张,也有被殖民者的抵抗和反抗。这种多角度的叙述,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文化交流的描述,比如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的交流,以及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思想的冲击。这些文化层面的互动,往往比政治和经济的联系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文明的特质。这套书让我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并非简单的国家独立发展,而是充满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它让我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评分这套《畅销套装:中国简史+美国简史+英国简史+法国简史(套装全四册)》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全景式”视角。我一直觉得,要理解一个国家,不能只看它辉煌的过去,也不能只看它眼下的成就,而是要将其置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它的发展轨迹、内在逻辑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点。比如,在讲述中国历史时,它不仅仅介绍了朝代更迭和政治制度,还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以及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讲述美国历史时,它不仅展现了美国的崛起,也指出了其民主制度的演进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比如内战、种族问题等。在讲述英国历史时,它既描绘了其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也提及了其国内的社会矛盾和转型。在讲述法国历史时,它则展现了法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以及其在革命与复辟之间摇摆的曲折道路。这种“全景式”的叙述,让我能够跳出碎片化的信息,去构建一个更完整、更深刻的历史认知。它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基因和发展路径,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不同时期的选择和演变。这套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也让我们能够从中反思我们自身的历史和未来。
评分对于这套《畅销套装:中国简史+美国简史+英国简史+法国简史(套装全四册)》,我得说,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堆砌,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旅行。我特别喜欢它在叙述不同国家的历史时,会不自觉地进行一些有趣的对比。比如,在谈到民主制度的演进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发展路径就截然不同。中国自秦朝统一以来,经历了漫长的中央集权统治,虽然期间也有开明的君主和开放的时代,但其政治体制的根基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英法美等国,则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制、君主制,甚至宗教改革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变革后,才逐渐走向了现代民主。这本书在处理中国历史时,尤其注重其文明的连续性和周期性,从王朝更迭到思想流派的传承,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而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则更侧重于其社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突破以及对外扩张的影响。这种处理方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基因。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阐述,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观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治理和文化。在阅读西方历史时,我也看到了宗教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基督教的传播,到宗教改革,再到世俗化的进程,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形态。这种对比阅读,让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国家的走向?这套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不同的历史场景,让我们在比较中,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评分法国简史部分,简直就是一部浪漫与革命交织的史诗。我一直对法国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情有独钟,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这些文化瑰宝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从古老的凯尔特人,到罗马统治,再到法兰克王国,书中的叙述流畅而引人入胜。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中世纪法国的描绘,骑士精神、哥特式建筑的兴盛,以及宗教的影响。而当历史的笔触转向法国大革命时,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仿佛透过纸张传递出来。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以及拿破仑的崛起,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在这本书中被赋予了更生动的细节和更深刻的解读。作者在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时,不仅仅归咎于社会矛盾,还深入探讨了启蒙思想的影响,以及法国王室的失策。它让我理解了法国这个国家革命精神的根源,以及这种精神如何塑造了其现代政治和文化。读到后面,关于拿破仑帝国的兴衰,以及之后法国在共和制和帝制之间摇摆的曲折历史,也让我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试图去挖掘法国人民的集体意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从凡尔赛宫的奢华,到巴黎街头的革命口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的不断拉扯。这种对国家性格的刻画,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事件,而是活生生的人民的故事。
评分英国简史,在我看来,是一部海洋文明崛起的壮丽史诗。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到诺曼征服,再到都铎王朝的辉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认识不列颠岛国历史的窗口。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作者如何将如此漫长且复杂的历史,梳理得如此清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分析,比如《大宪章》的意义,议会制度的逐步形成,以及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些政治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斗争、妥协和演变,书中的叙述让我能够理解这些制度是如何一点点地巩固和发展起来的。读到英国的海外扩张和工业革命部分,更是令人振奋。从蒸汽机的发明,到工厂制度的建立,再到日不落帝国的建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岛国如何凭借其地理优势和科技创新,成为世界霸主。然而,作者并没有回避殖民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内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对英国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英国文化象征的描绘,比如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方式。这些文化元素,与政治、经济的变迁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英国独特的历史图景。总的来说,这套书在处理英国历史时,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也有对细节的把握,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这个伟大国家的发展脉络。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不断地适应和创新,最终屹立于世界之巅。
评分这套《畅销套装:中国简史+美国简史+英国简史+法国简史(套装全四册)》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在提供宏大历史背景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比如,在中国简史部分,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作者常常会穿插一些关于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描写,比如当时的衣食住行,人们的娱乐方式,以及在战乱年代的艰难生存。这种“微观”的视角,让冰冷的历史数据变得有温度,让我更容易产生共情。同样,在阅读美国简史时,书中对西部拓荒者的描写,充满着艰辛、梦想和对自由的渴望;对奴隶制下的黑人群体的描绘,则充满了压抑、反抗和对平等的追求。这些细节,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名字,而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牺牲,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英国简史部分,对我来说,最能体现这种“以人为本”的叙述方式的,是关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艰辛生活。书中描述了工厂里的恶劣环境,长时间的劳动,以及疾病的蔓延,这些都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法国简史,在讲述革命时,不仅仅是领袖们的宣言,更有无数普通民众的呐喊和牺牲,这种底层人民的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历史的宏大叙事,同时又不失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它让我明白,历史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共同谱写而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