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入门导读书,是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一本戏剧艺术普及读物。作者以“观众是戏剧的上帝”这一传统戏剧的根本出发点为核心,从点戏、说破、虚假、团圆四个方面着手,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特性和美学追求完整、深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行文既言简意赅、透彻精辟,又生动诙谐、令人捧腹,读来妙趣横生、启发无穷,完全能激发起普通读者对我国传统戏剧的好奇与热情。锦上添花的是,本书配以百余幅精美的水墨画插图,是艺术家洛齐(洛地之子)以皮影艺术为灵感源泉的原创作品,文图相得益彰,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一本*秀的大家小书。
作者简介洛地,我国当代著名民族文艺及文史学者,浙江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
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文化部首届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获文化部学术贡献奖、浙江音乐家协会终身奖等。著有《词体构成》《词乐曲唱》《洛地戏曲论集》《戏弄?戏文?戏曲》《说破?虚假?团圆——中国戏曲艺术表现三维》《昆——剧?曲?唱——班》《戏曲与浙江》《戏剧音乐类种》《周传瑛艺术生涯六十年》及《洛地文集》5卷,文史、戏剧、词曲、音乐诸多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百余篇;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
前记
点戏
说破
29 说破
38 剧前传概
46 自报家门
53 自我表白
67 当场展现
100 预示后事
108 说破“说破”
虚假
140 时空虚假
170 程式虚拟
186 衍化·技艺化
199 以一概全
236 传奇传奇,越传越奇
团圆
后记
这本书让我对“意境”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洛地先生的文字,常常会用一种烘托、一种暗示,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意境,让读者自行去体会其中的深意。而洛齐先生的画,更是将这种意境发挥到了极致。他用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人在品味画面的同时,也在体会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哲思。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手法,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洛地先生的文字,常常会引发我对人生、对情感的哲学性思考。他提出的观点,虽然不直接,但却如同种子一般,在我脑海中生根发芽,让我对许多事情有了新的认知。而洛齐先生的画,有时会用极简的构图,却能传递出磅礴的情感,这种“少即是多”的艺术哲学,让我对“留白”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我开始尝试着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中的点滴,去体会那些未被言说却又真实存在的情感。
评分初次拿到这本《2016中国好书 水墨戏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触感温润而细腻,似乎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洛地先生的文字,如同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或许并不惊艳,但随着细细品味,那份醇厚与甘甜便在舌尖缓缓晕开。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有着莫名的情愫,尤其钟情于那些承载着历史积淀的艺术形式。水墨,那是中国画的灵魂,是写意与留白的绝妙结合,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山川的巍峨、人物的神韵,更蕴含着无尽的禅意与东方哲学。而“戏剧”,又是另一种魅力的载体,它通过人物的言行、情节的起伏,将人性的复杂、情感的波涛展现得淋漓尽致。将这二者相结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充满了好奇。
评分翻开书页,洛齐先生的画作首先吸引了我。那是一种力量,一种仿佛从宣纸深处涌动而出的生命力。他的笔触,时而遒劲有力,如惊涛拍岸;时而婉转流畅,似溪水潺潺。画中的人物,并非刻板的写实,而是带着一种写意的美感,眼神中流露出故事,身姿里传递着情感。我仿佛能听到那水墨在纸上晕染开来的声音,那是笔墨与纸张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洛齐先生的画,不仅仅是图景的呈现,更像是对戏剧灵魂的一种具象化捕捉。他用黑白灰的层次,描绘出舞台上的灯光与阴影,用写意的留白,营造出戏曲中难以言说的意境。每一幅画都像是一个定格的瞬间,却又饱含着未曾道尽的剧情。
评分我不得不说,洛地先生的文字,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他笔下的故事,虽然是关于“水墨戏剧”,但我却从中看到了许多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比如,关于梦想的坚持,关于人生的抉择,关于情感的得失。这些主题,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而洛齐先生的画,也在用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方式,表达着同样的情感,让文字的力量得以延伸和放大。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文字和画面有了呼吸的空间,不会让人感到拥挤或压抑。这种精心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当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艺术空间,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地沉浸其中。纸张的选取,字体的选择,甚至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都透露出一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从内到外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评分洛地先生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他没有使用过于华丽辞藻,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关于“水墨戏剧”的故事。我感觉自己像是坐在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身旁,听他回忆往昔,讲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传说。他的叙述,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我的心田,让我对“水墨戏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开始思考,古老的戏曲艺术,如何在水墨的意境中焕发新生?又或者,水墨本身,是否就蕴含着戏剧般的跌宕起伏?这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探讨,更像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温情回溯。
评分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细节的描写。洛地先生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能洞察到角色内心最深处的呐喊与低语。而洛齐先生的画作,则恰到好处地呼应了这些文字。比如,当文字中描绘一个人物内心的挣扎时,画面上可能就用一种模糊或扭曲的线条来表现,这种跨媒介的共鸣,简直是点睛之笔,让我深深沉醉其中。这种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使得“水墨戏剧”的魅力得以立体化,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描述或图像展示,而是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评分最后,我想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洛地先生和洛齐先生的合作,堪称是国风艺术的典范。他们用各自的才华,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水墨戏剧”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一同沉浸在这份美好的艺术享受之中,感受那份来自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传统文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以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水墨”与“戏剧”这两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们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触碰、可以感受、可以感动的鲜活存在。洛地先生用他的文字,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水墨戏剧”世界的大门,而洛齐先生则用他的画笔,为我描绘了门后的旖旎风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