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08JZD0036)重要成果《秦简牍研究》丛书之一。本书是关于秦简所见数术问题的学术专著,主要以放马滩秦简和岳麓秦简《梦书》为基本史料和研究对象,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和出土汉简等,就秦简相关文本,《十二支占盗》与十二生肖源流,《星分度》的距度系统及相关问题,秦简日书所见早期置建法、禹步及反支、太岁及刚柔日,梦书文献源流,梦占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考释、梳理文本基础之上,系统探讨了秦简所见相关数术之学。
【1】孙占宇, 1971年生,甘肃永登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秦汉简帛文献整理与研究。 【2】鲁家亮,1980年生,湖北武汉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秦汉简牍与秦汉史。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学术的严谨性,光是“放马滩秦简”和“岳麓秦简”这几个词汇,就足以让对先秦文献和秦代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心头一热。我一直觉得,这些出土的竹简简牍,是触摸秦人生活、思想与制度最直接的桥梁。想象一下,那些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文字,是如何穿越时空,向我们展示一个鲜活的帝国景象,是多么令人神往。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挖掘这些简牍背后的文化密码,特别是它们在史学、文字学和思想史上的价值,那简直是太棒了。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运用精湛的考据学功夫,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秦代语言和制度,以一种既准确又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那种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把开启古老宝库的钥匙,每翻开一页,都有新的发现和震撼。
评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秦简的研究绝非孤立的文字游戏,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秦代社会治理结构、法律体系乃至意识形态的认识。秦朝虽然短暂,但其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希望这本书能跳脱出单纯的文本细读,尝试将简牍内容放置于秦帝国庞大的政治背景下去解读。比如,这些来自不同地区(放马滩和岳麓)的文本,是否反映了秦朝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之间微妙的张力?如果能看到不同批次简牍之间在意识形态表达上的细微差异或统一性,那无疑是对秦朝历史进程的一次立体化扫描,这比单纯的“发现新材料”要有价值得多。
评分最近我对古代的占卜和梦境解析特别着迷,总觉得在那些看似迷信的记录里,隐藏着古人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朴素理解和对未来的焦虑与期盼。这本书如果能从秦简中梳理出那个时代人们对“梦”的认知体系,那将会是非常有价值的视角。我们现在看待梦境,往往带有现代心理学的色彩,但秦人呢?他们的梦境是被神灵启示,还是自然现象的映照?如果书中能对比不同出土文献中梦的记录,构建一个系统的秦代“解梦学”,哪怕只是碎片化的整理,也足以让人耳目一新。我设想,这可能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辨识,更是一次对古代心智模式的深度探究,非常期待看到这种跨学科的分析。
评分说实话,阅读硬核的古代文献研究,最怕的就是枯燥和晦涩,仿佛面对一堆石头,找不到敲击出美妙声音的方法。一本真正优秀的学术著作,应该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能够带领读者进入那个古老的精神世界,并且沿途设置有趣的“知识点”和“思考陷阱”。我期望这本书在学术深度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那种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叙事风格,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它不应该只是一份档案的整理,而应该是一场思想的冒险,让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感受到秦人思维的魅力与历史的重量,并且读后能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冲动。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出土文献的同好来说,如何辨识和校勘秦简中的疑难字和错讹,是衡量一部学术著作功力的重要标准。岳麓秦简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新的语料,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释读难题。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在文字学上的突破,特别是面对那些前所未见的简牍文字时,作者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和论证的严密性。一个好的研究者,不仅要能“读出”文字,更要能“说服”读者,为什么如此解读才是最符合历史语境的。如果这本书在字词考证上能有令人信服的论断,哪怕是修正了以往一些权威学者的观点,那它的学术地位也会立刻凸显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