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學(第五版)(中譯本)

植物生理學(第五版)(中譯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Lincoln,Taiz 等 編,宋純鵬 等 譯
圖書標籤:
  • 植物生理學
  • 植物學
  • 生理學
  • 植物生物學
  • 生命科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五版
  • 中譯本
  • 植物生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40402
版次:5
商品編碼:12329028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國外經典教材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適讀人群 :生命科學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及從事植物生理學研究的人員

《植物生理學(第五版)》內容體係結構閤理,圖文並茂,反映瞭植物生理學領域各個方嚮的研究內容和*新進展,適閤植物科學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參考。

內容簡介

《植物生理學(第五版)》英文版(第五版)由國際著名植物學傢Lincoln Taiz 和Eduardo Zeiger 等著,Sinauer Associates 公司齣版,是當今國際上植物生物學領域的重要教科書。《植物生理學(第五版)》圍繞植物對水分和礦質營養的吸收和轉運,光閤作用、呼吸作用等植物體內的生化和代謝過程,以及植物生長發育及其調控3個單元精心組織內容,共計26 章。

目錄

第1章 植物細胞
1.1 植物生命:一些統一的原理
1.2 植物結構總覽
1.3 植物細胞器
1.4 內膜係統
1.5 來源於內膜係統的獨立分裂的細胞器
1.6 能獨立分裂的半自主型細胞器
1.7 細胞骨架
1.8 細胞周期調控
1.9 胞間連絲
小結

第2章 基因組結構與基因錶達
2.1 核基因組結構
2.2 植物細胞質基因組:綫粒體和葉綠體
2.3 核基因錶達的轉錄調節
2.4 核基因錶達的轉錄後調節
2.5 基因功能的研究工具
2.6 作物遺傳改良
小結

第3章 水和植物細胞
3.1 植物生命中的水
3.2 水的結構和特徵
3.3 擴散和滲透作用
3.4 水勢
3.5 植物細胞的水勢
3.6 細胞壁和細胞膜的特性
3.7 植物的水分狀態
小結

第4章 植物的水分平衡
4.1 土壤中的水分
4.2 根對水分的吸收
4.3 水分通過木質部運輸
4.4 水分從葉片散失到大氣中
總述: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
小結

第5章 礦質營養
5.1 必需元素、必需元素缺乏和植物失調癥
5.2 營養缺乏的治療
5.3 土壤、根和微生物
小結

第6章 溶質的運輸
6.1 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
6.2 離子的跨膜運輸
6.3 膜的轉運過程
6.4 膜轉運蛋白
6.5 根中的離子運輸
小結

第7章 光閤作用:光反應
7.1 高等植物中的光閤作用
7.2 基本概念
7.3 瞭解光閤作用的關鍵實驗
7.4 光閤細胞器的構成
7.5 吸光天綫係統的構造
7.6 電子傳遞的機製
7.7 葉綠體中的質子轉運和ATP閤成
7.8 光閤作用係統的修復和調節
7.9 光閤作用係統的遺傳、組裝和進化
小結

第8章 光閤作用:碳反應
8.1 卡爾文-本森循環
8.2 卡爾文-本森循環的調控
8.3 C2氧化光閤碳循環
8.4 無機碳濃縮機製
8.5 無機碳濃縮機製:C4碳循環
8.6 無機碳濃縮機製:景天酸代謝(CAM)
8.7 光閤作用中澱粉和蔗糖的積纍與分流
8.8 葉綠體澱粉産生與動員
8.9 蔗糖生物閤成及其信號途徑
小結

第9章 光閤作用:生理和生態思考
9.1 光閤作用是葉片的基本功能
9.2 結構和功能完整的葉片對光的光閤響應策略
9.3 光閤作用對溫度的響應
9.4 光閤作用對二氧化碳的響應
9.5 揭示不同的光閤途徑
小結

第10章 韌皮部轉運
10.1 韌皮部轉運的途徑
10.2 轉運模式:源到庫
10.3 韌皮部轉運物質
10.4 轉運速率
10.5 韌皮部運輸的壓力流動模型——被動運輸
10.6 韌皮部裝載
10.7 韌皮部卸載及庫到源的轉變
10.8 光閤産物的分布:分配和分割
10.9 信號轉導分子的運輸
小結

第11章 呼吸作用與脂代謝
11.1 植物的呼吸作用
11.2 脂代謝
小結

第12章 礦質營養的同化
12.1 環境中的氮
12.2 硝酸鹽的同化
12.3 銨的同化
12.4 氨基酸的生物閤成
12.5 生物固氮
12.6 硫的同化
12.7 磷酸鹽的同化
12.8 陽離子的同化
12.9 氧的同化
12.1 0營養物質同化的能學
小結

第13章 次生代謝和植物防禦反應
13.1 次生代謝
13.2 萜類
13.3 酚類化閤物
13.4 含氮化閤物
13.5 誘導植物防禦反應抵抗植食昆蟲
13.6 植物對病原菌的防禦反應
小結

第14章 信號轉導
14.1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信號轉導
14.2 信號傳遞的時空性
小結

第15章 細胞壁:結構、生物閤成和擴展
15.1 植物細胞壁的結構和閤成
15.2 細胞的擴張方式
15.3 細胞的擴張速率
小結

第16章 生長與發育
16.1 植物生長發育總覽
16.2 胚胎發生:極性的起源
16.3 分生組織:無限生長型的基礎
16.4 根頂端分生組織
16.5 莖頂端分生組織
16.6 營養器官發生
16.7 衰老和細胞程序性死亡
小結

第17章 光敏色素和光調控的植物發育
17.1 光敏色素的光化學和生物化學特性
17.2 光敏色素誘導反應的特點
17.3 光敏色素蛋白的結構和功能
17.4 光敏色素功能的遺傳分析
17.5 光敏色素信號途徑
17.6 晝夜節律
17.7 生態學功能
小結

第18章 藍光反應:形態建成和氣孔運動
18.1 藍光反應的光生理學
18.2 藍光反應的調節
18.3 藍光受體
小結

第19章 生長素——第一種被發現的植物生長激素
19.1 生長素慨念的齣現
19.2 主要的生長素:吲哚-3-乙酸
19.3 生長素的運輸
19.4 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
19.5 生長素的作用:細胞伸長
19.6 生長素的作用:植物的嚮性
19.7 生長素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小結

第20章 赤黴素:植物高度和種子萌發的調節因子
20.1 赤黴素的發現及其化學結構
20.2 赤黴素對生長和發育的影響
20.3 赤黴素的生物閤成與失活
20.4 赤黴素信號途徑:響應突變體的重要性
20.5 赤黴素響應:DELLA蛋白的早期靶標
20.6 赤黴素響應:榖類植物糊粉層
20.7 赤黴素響應:花藥發育和雄性育性
20.8 赤黴素響應:莖的生長
小結

第21章 細胞分裂素:細胞分裂的調節因子
21.1 細胞分裂和植物發育
21.2 細胞分裂素的發現、鑒定和特性
21.3 細胞分裂素的生物閤成、代謝和運輸
21.4 細胞分裂素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模式
21.5 細胞分裂素的生物學功能
小結

第22章 乙烯:氣體激素
22.1 乙烯的結構、生物閤成及測定
22.2 乙烯信號轉導途徑
22.3 乙烯調控基因錶達
22.4 乙烯在植物發育和生理反應中的作用
小結

第23章 脫落酸:種子成熟和脅迫反應激素
23.1 ABA的産生、化學結構和測定
23.2 ABA的生物閤成、代謝和運輸
23.3 ABA信號轉導途徑
23.4 ABA調節基因錶達
23.5 ABA在發育中的作用和生理效應
小結

第24章 油菜素甾醇:細胞擴大和發育的調節子
24.1 油菜素甾醇的結構、發生及遺傳分析
24.2 油菜素甾醇的信號轉導途徑
24.3 油菜素甾醇的生物閤成、代謝及運輸
24.4 油菜素甾醇對生長和發育的影響
24.5 油菜素甾醇在農業上的應用前景
小結

第25章 開花的控製
25.1 花分生組織和花器官的發育
25.2 花發端的內在和外在因素
25.3 莖尖和時相變化
25.4 近似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內在的生物鍾
25.5 光周期現象:監測日長
25.6 春化作用:冷處理可以促進植物開花
25.7 與開花有關的長距離信號過程
小結

第26章 非生物脅迫的應答與適應
26.1 適應性與錶型可塑性
26.2 非生物環境及其對植物的生物學影響
26.3 水分虧缺與洪澇
26.4 土壤中礦質元素的失衡
26.5 溫度脅迫
26.6 強光脅迫
26.7 保護植物抵禦極端環境的生長發育和生理機製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1 能量和酶
A1.1 生命係統中的能量流
A1.2 能和功
A1.3 自發過程的方嚮
A1.4 自由能和化學勢
A1.5 氧化還原反應
A1.6 電化學勢
A1.7 酶:生命的催化劑
附錄2 植物生長分析
A2.1 生長速率和生長麯綫
附錄3 激素生物閤成途徑
A3.1 氨基酸途徑
A3.2 類異戊二烯途徑
A3.3 脂類
索引

精彩書摘

第1章
植物細胞
1.1植物生命:一些統一的原理
所周知,植物的大小和形態豐富多樣?植物體的高度從小於1 cm直到大於100 m?植物形態,或者說形狀,也有驚人的多樣性?小小的浮萍(Lemma)似乎和巨大的仙人掌或紅杉樹沒什麼相似之處?沒有一種植物能夠錶現齣地球上的植物對於環境所具有的全部適應性,因此植物生理學傢選擇研究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那些生長周期短?基因組小的植物被選為模式植物(參見Web Topic1.1 )?這些模式植物非常有用,如果不考慮它們各自的適應性,所有植物基本都進行著相似的活動,並且基於相同的結構模式?可以將決定植物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概括如下?
(1)作為地球上的初級生産者,綠色植物是太陽能最終的收集者?它們通過轉化光能為化學能來收集太陽能,化學能儲存在二氧化碳和水閤成碳水化閤物時形成的化學鍵中?
(2)除瞭一些生殖細胞,植物是不移動的?為瞭彌補這一不足,植物進化齣瞭在生命周期中嚮重要資源(如光?水和礦質營養)生長的能力?
(3)陸生植物在嚮光生長時,通過增強結構來支撐其質量,以對抗嚮地的重力?
(4)陸生植物具有將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質運輸到光閤作用和生長所需要地方的機製,以及將光閤作用産物轉移到非光閤作用器官和組織的機製?
(5)陸生植物通過蒸騰作用連續失水,並進化齣防止脫水的機製?
1.2 植物結構總覽
雖然外觀各異,但是所有種子植物(參見Web Topic1.2 )都有相同的基本形體輪廓(圖1.1 )?營養體由3種器官組成:葉?莖和根?葉的主要功能是光閤作用,莖用於支撐,根起固定及吸收水分和礦質營養的作用?葉在節上和莖相連,兩個節之間的區域稱為節間,莖和葉一起統稱為地上部?
種子植物有兩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Gymnosperm)(來自於希臘文,是種子裸露之意)較低等,已知的大約有700種?裸子植物中最大的類群PLANT PHYSIOLOGY
圖1.1 典型雙子葉植物的示意圖?是鬆類(“鬆果産生者”),包括一些重要的經濟森林樹種,如鬆樹?樅樹?雲杉和紅杉?
被子植物(Angiosperm)(來自於希臘文,是種子在罐中之意),是種子植物中較高等的,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開始大量齣現?現在它們在植被中占有絕對優勢,遠勝於裸子植物?已知的約有25 萬種,但是還有許多沒有進行分類?種子植物的主要進化是齣現瞭花,因此也稱為開花植物(flowering plant)(參見Web Topic 1.3 )?
1.2.1 植物細胞被堅硬的細胞壁包圍
植物和動物的一個基本區彆是每個植物細胞被一層堅硬的細胞壁(cell wall)包圍?在動物中,胚性細胞能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因此發育中的組織和器官可以包含起源於生物體不同部位的細胞?而在植物體中沒有這樣的細胞移動?每個帶細胞壁的細胞與相鄰細胞都由胞間層(middle lamella)粘閤起來,因此,不同於動物發育,植物發育隻依賴細胞分裂和細胞增大的模式?
植物細胞有兩種細胞壁:初生細胞壁(primary cell wall)和次生細胞壁(secondary cell wall)(圖1.2 )?初生細胞壁通常很薄(小於1 μm),通常存在於幼嫩和正在生長的細胞中?次生細胞壁比初生細胞壁更厚,更強韌,並且在大多數細胞增大終止後沉積?次生細胞壁的強度和韌性是由木質素(lignin)決定的,木質素是一種易碎的?膠狀的物質(見第15 章)?次生細胞壁上的圓形豁口形成瞭單紋孔(simple pit),並且一個細胞的單紋孔經常和相鄰細胞壁上的單紋孔相對?相連的單紋孔稱為紋孔對(pit-pair)?
圖1.2 圖示初生細胞壁和次生細胞壁及其與細胞其他部分的關係?
木質化次生細胞壁的齣現使植物結構得到強化,使得植物能夠在土壤之上進行垂直生長並且定植於土壤中?而缺少木質化細胞壁的苔蘚植物,如苔蘚和地錢,在地麵生長高度則不超過幾厘米?
1.2.2 新細胞産生於分生組織
植物生長主要集中於特定的細胞分裂區域,這些區域稱為分生組織(meristem)?幾乎所有的核分裂(有絲分裂)和細胞分裂(胞質分裂)都發生於這些分生區域?在幼嫩植物中,最活躍的分生組織稱為頂端分生組織(apical meristem),它們位於莖尖和根尖(圖
1.1 )?在節上,腋芽(axillary bud)包含側枝的頂端分生組織?側根産生於中柱鞘(pericycle),這是一個內部的分生組織(圖1.1C )?靠近(相鄰)分生區並與之重疊的區域是細胞伸長區?在伸長區中細胞的長度和寬度大幅度增加?細胞通常在它們伸長後分化成特定的類型?
産生新器官和形成基本植物模式的發育期稱為初生生長(primary growth)?初生生長是頂端分生組織活動的結果,在此期間細胞進行分裂,緊接著是細胞逐步增大,主要是細胞伸長,産生軸嚮(基-頂)的極性?當某個區域中的伸長完成後,可能發生次生生長(secondary growth),産生徑嚮(內-外)的極性?次生生長有兩種側生分生組織參與:維管形成層(vascularcambium ,復數cambia)和木栓形成層(cork cambium)?維管形成層産生次生木質部(木材)和次生韌皮部?木栓形成層産生周皮,主要由木栓細胞組成?
1.2.3 三種主要組織係統組成瞭植物體
三種主要組織係統存在於所有的植物器官:錶皮組織?基本組織和維管組織?圖1.3 中簡明地標齣瞭這些組織?關於這些植物組織更詳細的描述參見Web Topic1. 4 ?
1.3 植物細胞器
所有植物細胞都具有真核細胞所共有的細胞器,包括一個細胞核?細胞質和亞細胞器,並且它們被包被在作為邊界的膜中,除此之外,還有富含縴維素的細胞壁(圖1.4 )?某些結構,包括細胞核,在細胞成熟過程中可能消失,但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開始時都含有相似的細胞器?這些細胞器根據它們的産生方式主要被分為以下三大類?
(1)內膜係統:指內質網?核膜?高爾基體?內體和質膜?內膜係統在分泌?膜再循環及細胞周期等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質膜調控著細胞運輸的整個過程?內體就是來源於質膜的囊泡並且對囊泡中的內含物進行加工和再循環?
(2)起源於內膜係統的能獨立分裂的細胞器:包括油體?過氧化物酶體,以及在脂類儲藏和碳循環中發揮作用的乙醛酸循環體?
(3)能獨立分裂的半自主型細胞器:包括質體和作用於能量代謝和儲藏的綫粒體
由於所有的這些細胞器都是膜構成的區室,因此先從膜的結構和功能開始描述?
1.3.1 生物膜由含有蛋白質的磷脂雙分子層 構成
所有細胞被包裹於作為外部邊界的質膜中,質膜將胞質和外界環境隔離?這層質膜(plasma membrane) (也稱plasmalemma)使得細胞能吸收和保留某些物質而排齣其他物質?各種鑲嵌在質膜上的轉運蛋白負責溶質?水溶性離子和不帶電荷的小分子的選擇性跨膜運輸?通過轉運蛋白而在胞質中積纍離子和分子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膜同樣也為特化的胞內細胞器劃定瞭邊界,並能夠調控離子和代謝産物進齣這些區域?
根據流動鑲嵌模型(fluid-mosaic model),所有的生物膜都有相同的基本分子結構?它們由蛋白質鑲嵌於其中的磷脂(在葉綠體中為糖基甘油酯)雙分子層(bilayer )構成(圖1.5A,C)?每一層稱為雙分子層中的層(leaflet )?在大部分質膜中,蛋白質占據瞭其中的一半?但是,各種膜的脂類成分和蛋白質性質不盡
圖1.3 百歲蘭(Welwitschia mirabilis )葉片的外錶皮(錶皮組織)(120×)(A)?
3種基本組織的示意圖:薄壁組織(B)?厚角組織(C)?厚壁組織(D)與木質部和韌皮部的運輸細胞
1. 磷脂
磷脂(phospholipid )是一種由兩個脂肪酸和甘油共價結閤形成的脂類,其中的甘油又和一個磷酸基團共價結閤?另外有一些可變的成分與磷酸基團相連,稱為頭部基團(head group ),如絲氨酸?膽堿或肌醇(圖1.5C )?脂肪酸的非極性碳水化閤物鏈形成一個疏水區域?與脂肪酸不同,頭部基團呈高度極性,因此磷脂分子是兼性分子(amphipathic ),同時具有親水性和疏水性?各種磷脂不對稱地鑲嵌在質膜中,賦予瞭質膜方嚮性?對著細胞外側的質膜層與對著胞質的質膜層的磷脂構成是不同的?
一類稱為質體(plastid)(它是包括葉綠體在內的一類膜包圍的細胞器)的特化細胞器的膜脂成分幾乎都是糖基甘油酯(glycosylglyceride)而不是磷脂?在糖基甘油酯中,極性的頭部集團由半乳糖?雙半乳糖或硫化半乳糖組成,而沒有磷酸基團(參見Web Topic 1.5 )?
雖然磷脂和糖基甘油酯的脂肪酸鏈長度是可變的,但是它們通常由14~24 個碳組成?如果碳原子之間由單鍵連接,脂肪酸鏈則是飽和的(帶有氫原子),如果含有一個或多個雙鍵,該鏈則稱為不飽和脂肪酸鏈?
脂肪酸鏈中的雙鍵能在鏈中鏇轉形成一個結節,從而防止雙分子層中磷脂的緊密堆積(例如,這些鍵采用瞭結節狀的順式構象,而不是非結節狀的反式構象)?這些結節增加瞭膜的流動性?而流動性又在膜的許多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溫度也強烈影響膜的流動性?因為植物基本不能調控體溫,而低溫會降低膜的流動性,所以它們經常存在如何維持低溫下膜的流動性的問題?為此,植物磷脂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如十八烯酸(oleic acid )(一個雙鍵)?亞油酸(linoleic acid)(兩個雙鍵)和α-亞麻酸(α-linolenic acid)(3個雙鍵),從而增強膜的流動性(見第26章)?
2. 蛋白質
和脂類雙分子層相結閤的蛋白質主要有3種類型:整閤蛋白?外周蛋白和錨定蛋白?另外,蛋白質和脂類能在膜中形成暫時的聚集體,稱為脂筏(lipid raft )?
整閤蛋白(integral protein)嵌在雙層脂中?多數整閤蛋白橫跨磷脂雙分子層,因此蛋白質的一部分與細胞外部互作,一部分與膜的疏水核心互作,還有一部分與細胞內部——胞質部分互作?作為離子通道的蛋白質(見第6章)都是整閤蛋白,並作為參與某些信號轉導途徑的受體(見第14 章)?在質膜外錶麵的一些受體樣蛋白識彆並緊密結閤細胞壁組分,使質膜和細胞壁有效交聯?
圖1.5 A. 質膜?內質網和由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中的蛋白質組成的植物細胞的其他內膜?B. 透射電子顯微照片錶明水芹(Lepidium sativum )根尖分生組織的質膜?質膜的全厚度,兩條粗綫之間的距離為8 nm ?C. 典型的磷脂化學結構和空間結構模型,卵磷脂和單半乳糖基二酯酰甘油(改編自Gunning and Steer,1996 )?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通過非共價鍵(如絲的互作?們會被高鹽溶液或促溶劑(chaotropic agent)從膜上分離,前者打破離子鍵,後者打破氫鍵(圖1.5A)?外周蛋白在細胞中起著很多作用,有些參與形成質膜和細胞骨架,如微管和微絲的互作?這將在本章後麵討論?
錨定蛋白(anchored protein)通過脂類分子和質膜錶麵共價相連?這些脂類包括脂肪酸(肉豆蔻酸和棕櫚酸),源於類異戊二烯途徑的異戊二烯基團(法尼基和牻牛兒牻牛兒基)和糖磷脂酰肌醇(GPI)-錨定蛋白
第一章:植物生命的基石——水分與礦質營養 本章將深入探索植物生命活動最基礎的兩個要素:水分和礦質營養。我們將從水分在植物體內的吸收、運輸和蒸騰機製入手,揭示其在光閤作用、維持細胞膨壓和物質運輸中的關鍵作用。你會瞭解根係如何高效吸水,導管與篩管如何協同工作輸送水分與養分,以及蒸騰作用為何是植物生存與環境適應的必要生理過程。 接著,我們將聚焦植物賴以生存的礦質營養。本章會係統梳理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其在不同生理功能中的具體作用,例如氮在蛋白質和核酸閤成中的角色,磷在能量代謝中的重要性,鉀在調節氣孔開閉和酶活化方麵的貢獻。你還將學習到植物如何從土壤中吸收和轉運這些必需元素,以及缺乏或過量某種礦質元素可能導緻的生理病癥,為科學施肥和作物營養診斷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章:能量的捕獲與轉化——光閤作用的奧秘 光閤作用是植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從而閤成有機物的過程,是地球生命係統中最重要的一環。本章將帶領你穿越光閤作用的每一個環節。首先,我們會詳細解析光反應,包括光能的吸收、水的分解(光解)、氧氣的釋放以及ATP和NADPH的生成。你將瞭解葉綠體中色素(如葉綠素)如何捕獲光能,以及電子傳遞鏈如何將能量傳遞並儲存。 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暗反應(卡爾文循環)。本章會清晰闡述二氧化碳如何被固定,一係列酶催化反應如何將ATP和NADPH的能量轉化為糖類,以及卡爾文循環的各個關鍵酶所扮演的角色。你還會瞭解到不同C3、C4和CAM植物在光閤作用途徑上的差異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將深刻理解植物如何利用太陽能,源源不斷地為地球輸送氧氣和有機物質。 第三章:生命的驅動力——呼吸作用與能量釋放 雖然光閤作用創造瞭有機物,但植物體自身維持生命活動,還需要將這些有機物分解以釋放能量,這個過程就是呼吸作用。本章將全麵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我們會從糖酵解開始,詳細闡述丙酮酮在細胞質中的生成。緊接著,我們將深入瞭解三羧酸循環(檸檬酸循環),揭示丙酮酮如何在綫粒體中進一步氧化,産生大量的電子載體(NADH和FADH2)。 最後,本章將重點講解電子傳遞鏈和氧化磷酸化。你將學習到電子傳遞鏈如何利用電子載體傳遞能量,並驅動質子泵將質子跨膜運輸,形成質子梯度。最終,ATP閤酶如何利用質子梯度驅動ATP的閤成,為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充足的能量。本章還將探討呼吸作用的調控機製以及影響呼吸速率的環境因素,讓你認識到能量代謝在植物生命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章:信號的傳遞與響應——植物激素的作用 植物體雖然沒有神經係統,但通過一係列的植物激素,它們能夠精確地感知環境變化並作齣相應的生理響應。本章將係統介紹五大類主要的植物激素及其功能。你將瞭解生長素在細胞伸長、根和芽的發育、嚮光性以及頂端優勢中的關鍵作用。 接著,我們會探討赤黴素對莖稈伸長、種子萌發和開花的影響。細胞分裂素的作用將得到詳細闡述,包括其在細胞分裂、延緩衰老和芽萌發中的重要性。脫落酸(ABA)作為逆境激素,在本章中將重點分析其在氣孔關閉、種子休眠和抗旱中的作用。最後,乙烯作為一種氣體激素,其在果實成熟、衰老和離層形成中的作用也將被充分解讀。本章的學習將幫助你理解植物如何通過激素信號精妙地調控自身的生長發育與環境互動。 第五章:生長與發育的韻律——細胞增殖、分化與形態建成 植物的生命是一個不斷生長和發育的過程,其背後是細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復雜形態的建成。本章將深入探討植物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我們將首先解析細胞周期,瞭解細胞如何通過有絲分裂不斷增殖,為組織和器官的形成提供細胞物質。 隨後,本章將重點闡述細胞分化。你將學習到,最初相同的細胞如何通過錶達特定的基因,逐漸形成具有特殊結構和功能的細胞類型,如根尖的根冠細胞、葉片的葉肉細胞以及維管束的導管和篩管細胞。我們還將探討形態建成,即植物體如何根據遺傳信息和環境信號,構建齣特定的器官和整體形態,例如根係的伸展、葉片的展張、花的形成以及果實的發育。本章將揭示植物生命周期中,從單個細胞到復雜植株的宏偉藍圖。 第六章:感知世界——植物的感應機製 植物能夠感知並響應周圍的物理和化學環境,這離不開它們獨特的感應機製。本章將聚焦植物如何感知光、重力、溫度、水分以及一些化學信號。 我們首先會探討植物對光的感知,包括光周期現象,即植物通過感知日照長度來決定開花時間,以及對遠紅光和紅光比例的感知,這影響著幼苗的伸長和形態。接著,我們將解析植物的嚮性運動,例如根的嚮重力性和莖的嚮光性,瞭解這些運動是如何由生長素等激素介導的。 此外,本章還將介紹植物對溫度的感知,包括對低溫的春化作用以及對高溫的響應。對水分的感知,尤其是在乾旱脅迫下的響應機製,如ABA的閤成和信號傳導,也將得到深入解析。最後,我們將簡要介紹植物對病原菌、食草動物以及土壤化學物質的感知,這些感應機製對於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至關重要。 第七章:挑戰與適應——環境脅迫下的植物生理 麵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植物發展齣瞭一係列應對脅迫的生理策略。本章將深入探討植物在各種非生物和生物脅迫下的生理響應。 我們將詳細分析植物如何應對乾旱脅迫,包括氣孔的關閉、滲透調節物質的積纍以及抗氧化酶的激活。對於鹽堿脅迫,我們將討論植物如何限製鈉離子的吸收、積纍兼容性溶質以及維持細胞膜的穩定性。高溫和低溫脅迫下的響應機製,如熱休剋蛋白的閤成和抗凍蛋白的産生,也將得到重點闡述。 在生物脅迫方麵,本章將概述植物如何識彆病原菌,並啓動抗病反應,包括産生防禦蛋白和誘導抗性基因的錶達。同時,我們也會探討植物對食草動物的防禦策略,例如産生次生代謝産物。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將深刻理解植物強大的生命力和在嚴酷環境下生存的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並沒有預料到《植物生理學(第五版)(中譯本)》會在“植物分子生物學”這個領域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震撼。我原本以為這部分內容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基因序列和復雜的生化反應,但齣乎意料的是,本書將其呈現得如此清晰和有條理。它從基因的錶達調控,到蛋白質的功能闡述,再到信號分子的傳遞路徑,層層遞進,抽絲剝繭。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植物基因工程和基因沉默技術的講解所吸引。通過這些技術,科學傢們能夠精確地改變植物的遺傳物質,賦予它們新的性狀,比如抗病性、抗蟲性,甚至改良營養成分。這讓我看到瞭植物科學的巨大潛力,以及它如何能夠為解決人類麵臨的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貢獻力量。書中對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的介紹,更是讓我感受到瞭科技進步的速度和力量。這些技術讓基因的修改變得前所未有的精確和高效。盡管我不是專業的生物學研究者,但書中生動的圖示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我理解瞭這些復雜的分子機製。它讓我明白,我們看到的植物錶麵的形態和功能,其實都源於其內部精密的分子機器在協同工作。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生命奧秘的探索,讓我對植物的生命力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

評分

這本書對於“植物與環境互作”的章節,簡直就是一本關於植物“生存智慧”的百科全書。我一直覺得植物是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影響,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深入探討瞭植物如何主動地感知、適應和響應環境變化,以及它們如何與環境中的其他生物建立復雜的關係。書中詳細介紹瞭植物如何感知光照、溫度、水分、養分、重力等環境因素,並作齣相應的生理和形態調整。例如,植物如何通過改變根係生長方嚮來尋找水源,如何通過調整葉片角度來減少光照傷害,如何通過改變花期來與授粉者協同進化。我被書中關於“共生”和“拮抗”的描述所深深吸引,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昆蟲、甚至其他植物之間,都存在著復雜而多樣的互動關係。這些互動關係,有的是互利共生的,有的則是競爭或對抗的。通過這些互動,植物不僅能夠獲取生存所需的資源,還能夠抵禦病蟲害的侵襲,甚至影響整個生態係統的格局。讀完這一部分,我仿佛看到瞭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智慧的植物世界,它們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周圍環境緊密聯係,共同演化。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最近讀過的最引人入勝的科技讀物之一,尤其是關於植物的逆境生理部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講解,讓人拍案叫絕。我一直對植物在惡劣環境下如何生存和繁衍感到好奇,比如乾旱、鹽堿、高溫、低溫等等。這本書就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這些挑戰背後,植物所發展的各種適應性策略。它詳細介紹瞭植物如何通過調節氣孔開度來減少水分流失,如何閤成抗氧化劑來抵禦氧化脅迫,以及如何在細胞膜上構建特殊的屏障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我讀到關於植物如何“記住”過去經曆的脅迫,並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的部分時,簡直驚呆瞭。這已經超齣瞭我之前對植物“被動”生存的理解,它們似乎擁有某種形式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書中列舉瞭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研究案例,使得這些理論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有堅實科學依據的闡述。對於我這種非專業讀者來說,雖然有些專業術語難以一下子理解,但書中恰到好處的解釋和類比,讓我能夠逐步跟上作者的思路。特彆是關於植物如何通過産生信號分子來協調體內外的響應,以及如何與微生物形成共生關係來應對環境壓力,這些內容讓我對植物與環境的互動有瞭全新的認識。可以說,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植物生命力的認知,讓我深深敬畏植物所擁有的強大生命韌性。

評分

這本書對“植物的形態建成”的講解,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視覺和認知衝擊。我一直以為植物的形態,比如葉片的形狀、花的顔色、果實的結構,都是由基因決定的,是相對固定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植物的形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動態調控,並且植物本身也能夠主動地塑造自己的形態,以適應環境。書中詳細介紹瞭植物如何通過細胞分裂、細胞伸長、細胞分化等過程來構建其身體結構,以及這些過程是如何受到植物激素、環境因素等的影響。我被書中關於“同源異形基因”和“發育調控網絡”的介紹所深深吸引,這些基因網絡就像是植物的“藍圖”,指導著它們從一個簡單的細胞發育成復雜多樣的形態。同時,書中也強調瞭環境因素對形態建成的作用,例如光照強度、營養供應、溫度變化等,都會對植物的形態産生顯著的影響。我理解瞭為什麼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中,同一株植物會呈現齣不同的形態,這是一種“適應性形態”的體現。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植物的形態不僅僅是基因的直觀錶達,更是生命在與環境互動過程中不斷塑造和進化的結果。

評分

《植物生理學(第五版)(中譯本)》在“植物信號轉導”這一部分,讓我深刻體會到瞭植物體內溝通的精妙和高效。我以前總以為植物的反應是遲鈍的,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它們內部的信號網絡是多麼的復雜和迅速。書中對各種信號分子,如激素、鈣離子、活性氧等,如何在植物體內傳遞和響應的詳細闡述,讓我大為驚嘆。例如,當植物遭受病原菌入侵時,它會迅速激活一係列的防禦信號通路,在短時間內産生大量的防禦蛋白,以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書中還介紹瞭植物如何感知並響應外界的各種物理信號,比如重力、觸碰、聲音等等,並且這些信號能夠轉化為內部的生化信號,進而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我尤其被書中對植物“應激反應”的描述所吸引,植物在遇到不利環境時,會産生一係列的分子信號,這些信號能夠幫助植物進行適應性的調整,提高其生存能力。這些信號轉導機製的設計,精巧得令人難以置信,它們能夠放大微弱的外部刺激,並將其轉化為精確的內部響應。讀到這些內容,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觀察一個高度精密的微型計算機係統,每一個信號的傳遞都經過瞭嚴謹的設計,確保植物能夠做齣最恰當的反應。

評分

初拿到《植物生理學(第五版)(中譯本)》,就感覺沉甸甸的,既有分量的厚度,更有知識的分量。翻開第一章,那流暢的譯文就像一股清泉,瞬間洗滌瞭我之前對植物學學習的刻闆印象。我一直覺得植物隻是靜靜地生長,然後為我們提供氧氣和食物,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詳細地闡述瞭植物如何感知外界環境,如何利用太陽能進行光閤作用,如何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並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生命能量。那些關於細胞膜轉運的機製,關於激素信號傳導的復雜網絡,一開始讀起來確實有點吃力,需要反復琢磨。但一旦理解瞭其中的邏輯,就像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你會驚嘆於植物體內精密的調控係統,以及它們在生命過程中所展現齣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智慧。例如,書中對植物激素作用的細緻描繪,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植物會嚮著光生長,為什麼根會嚮下紮,這些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其實是錯綜復雜的生化反應和信號通路在起作用。而且,書中配有的精美插圖和清晰的圖錶,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難度,它們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幫助我理解抽象概念的絕佳工具。我尤其喜歡那些描繪細胞結構和分子過程的插圖,仿佛能夠透過書頁,直接看到植物細胞內部的繁忙景象。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次與植物生命奧秘的親密對話,讓我對生命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也激發瞭我對植物研究的濃厚興趣。

評分

這本書在“植物化學生態學”這一塊的內容,簡直就是一本揭秘植物“社交圈”的指南。我一直對植物之間以及植物與其它生物之間的互動感到好奇,比如植物為什麼會散發齣特定的香味,某些植物為什麼會聚集在一起,而另一些則彼此避開。這本書給瞭我非常詳盡的解釋。它詳細介紹瞭植物如何利用化學物質來與環境中的其他生物進行交流。例如,植物釋放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不僅僅是為瞭吸引授粉者,還能警告周圍的同伴有病蟲害侵襲,甚至還能招募天敵來消滅害蟲。書中對植物防禦化學物質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有些植物能夠産生劇毒物質來抵禦食草動物,有些則會釋放齣“欺騙性”的信號來誤導害蟲。而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更是讓我驚嘆於大自然造物的精妙。例如,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能夠幫助植物固定大氣中的氮,從而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茁壯成長。讀到這些內容時,我仿佛看到瞭一個由化學信號構建的龐大而復雜的植物世界,它們用看不見的“語言”在交流、競爭、閤作,上演著一幕幕精彩絕倫的生命故事。這本書讓我對植物不再僅僅是“生産者”,更是“交流者”和“策略傢”。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更在實踐層麵給瞭我極大的啓發。作為一名園藝愛好者,我總想瞭解為什麼我的植物會時不時齣現一些“小毛病”,比如葉片發黃、生長緩慢、不開花等等。這本書中的“植物生長發育與環境調控”章節,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耐心地為我解答瞭這些疑問。它詳細闡述瞭光照、溫度、水分、營養等環境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機製,以及植物如何通過自身生理活動來適應這些變化。例如,書中關於光質對植物形態建成的影響,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在不同的光照環境下,同一株植物會呈現齣不同的生長姿態。還有關於土壤水分脅迫對植物呼吸作用和光閤作用的影響,讓我理解瞭過度澆水或缺水對植物造成的具體傷害。更重要的是,書中還介紹瞭如何通過調整環境條件來優化植物生長,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光照強度和光譜,如何控製土壤濕度和溫度,以及如何閤理施肥以滿足植物的營養需求。這些知識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是可以直接應用於我的日常園藝實踐中。我開始有意識地根據不同植物的需求,調整它們所處的環境,也更理解瞭為什麼有些植物需要特殊的栽培條件。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養”植物,而是能夠更主動、更科學地去“管理”它們,讓它們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長。

評分

《植物生理學(第五版)(中譯本)》在“植物生理學研究方法”這一章,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科學研究過程的大門。我一直以為科學研究是神秘且遙不可及的,但這本書用非常清晰和易懂的方式,介紹瞭植物生理學領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術。從傳統的顯微觀察、生理測定,到現代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書中都進行瞭簡要的介紹。我尤其被書中對一些經典實驗的描述所吸引,這些實驗雖然年代久遠,但卻為我們揭示瞭植物生理學的基本原理。同時,書中也介紹瞭當前最前沿的研究技術,比如利用先進的成像技術來實時觀察植物體內的生理過程,或者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探究特定基因的功能。這些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植物生命奧秘的認知邊界。它讓我明白,科學研究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嚴謹的實驗設計、細緻的數據分析和不斷的探索創新。讀到這些內容,我不僅學到瞭植物生理學的知識,更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創造性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

《植物生理學(第五版)(中譯本)》在“植物的生殖與發育”這一部分,讓我對生命循環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一直對種子是如何孕育,幼苗又是如何破土而齣,最終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充滿瞭好奇。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嚮導,一步一步地為我揭示瞭其中的奧秘。它詳細闡述瞭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過程,包括花的發育、傳粉、受精、胚胎發育以及種子傳播等環節。我尤其被書中對植物繁殖策略多樣性的描述所吸引,從簡單的孢子繁殖到復雜的花卉授粉,植物發展齣瞭各種各樣令人驚嘆的繁殖方式。而且,書中對植物個體發育過程的描述,從幼苗期到成熟期,再到衰老和死亡,展現瞭生命完整的生命周期。我學到瞭植物是如何通過精確的生長發育調控,來確保其能夠順利地完成繁殖任務,並將生命延續下去。書中還提到瞭植物的多年生和一年生等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如何適應不同的生境。讀到這些內容,我更加體會到生命的頑強和智慧,以及植物在繁衍後代過程中所付齣的努力。

評分

質量很好,值得購買。原著好,翻譯也好。

評分

書籍很好,送貨也及時,圖解部分特彆詳細,紙張也挺好的,超值!

評分

很經典,精緻的工具書。

評分

東西很好,快遞很及時

評分

送貨時間快;正版圖書,質量好。

評分

專業性較強,得具備一定的生物學和化學知識的儲備纔能看懂,適閤較高水平的讀者閱讀和學習。

評分

科學齣版社的最新版植物生理學中譯本,值得擁有,價格實惠。可以對照英文版好好學習瞭!

評分

可以,挺不錯的

評分

算是最新的國外的翻譯過來的教材,值得係統看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