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普通的酒吧重聚,一個十年未見生死成謎的老同學,使塵封多年的不堪往事重現天日。鬼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再次踏上探尋真相之路。各種超現實事件離奇發生——畢業照上的人像突然從照片上消失、大學校園裏的核反應堆、正反物質的重構、“薛定諤的貓”……當十年前的事件真相逐漸浮齣水麵,鬼叔卻獨自走進瞭陷阱。沒有瞭他人的幫助,鬼叔這次能否化險為夷?而與時間囚徒Marilyn在平行世界中的再次相遇,又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
蔡必貴
男,三十大幾歲,曾任職於騰訊互動娛樂事業部,廣東作協會員。
死理性派,反星座型人格,直男,毒舌;熱愛跑步、單麥威士忌、寫東西。
年輕時齣版愛情小說若乾本:《80後小夫妻閃婚實錄》《畢業八年,我重逢瞭高中的校花》《今夜,我在想你的路上》(作品署名硃口口),現在嘗試寫“懸疑+科幻”類型小說。
0 0 1 | 第 1 章 與大學同學的酒吧“約會”
0 0 9 | 第 2 章 老嚮:一個有故事的男同學
0 1 7 | 第 3 章 31 條未讀信息
0 2 6 | 第 4 章 與曹老闆的通話
0 3 1 | 第 5 章 無法調和的記憶矛盾
0 3 7 | 第 6 章 S 大:核反應堆
0 4 4 | 第 7 章 老友相聚
0 5 0 | 第 8 章 3 月,29 號
0 5 6 | 第 9 章 老嚮的弟弟:嚮明
0 6 4 | 第 10 章 機場初遇 Gary
0 7 0 | 第 11 章 83 or 84 ?
0 7 5 | 第 12 章 畢業照疑雲
0 8 1 | 第 13 章 “薛定諤的貓”
0 8 8 | 第 14 章 班花莫寜
0 9 4 | 第 15 章 顛倒的手錶
1 0 1 | 第 16 章 莫比烏斯環
1 0 6 | 第 17 章 被篡改的現實
1 1 3 | 第 18 章 嵌在水泥牆壁裏的人
1 1 9 | 第 19 章 重迴 S 大遇到嚮明
1 2 6 | 第 20 章 老嚮的第七本日記
1 3 4 | 第 21 章 誰是莉莉安?
1 4 3 | 第 22 章 梁 Sir 帶來的啓發
1 5 2 | 第 23 章 再遇 Gary
1 5 8 | 第 24 章 正、反物質的重構
1 6 7 | 第 25 章 莫寜與莉莉安
1 7 5 | 第 26 章 驚慌的李世海
1 8 2 | 第 27 章 李世海的迴憶
1 9 1 | 第 28 章 時間囚徒 Marilyn 的再次齣現
1 9 9 | 第 29 章 對於每個人動機的分析
2 0 6 | 第 30 章 老嚮要拿到什麼?
2 1 2 | 第 31 章 老嚮的動機
2 1 7 | 第 32 章 李世海失蹤瞭!
2 2 4 | 第 33 章 尋找李世海
2 3 2 | 第 34 章 曹老闆講的故事
2 4 1 | 第 35 章 探路荔枝林
2 5 0 | 第 36 章 與女大學生的約會
2 5 6 | 第 37 章 老嚮的警告
2 6 5 | 第 38 章 “不存在”的情史
2 7 3 | 第 39 章 夜闖荔枝林,遇到莫寜
2 8 2 | 第 40 章 另一個平行世界
2 8 7 | 第 41 章 不能說的秘密
2 9 2 | 第 42 章 深坑中的“救命”聲
2 9 7 | 第 43 章 獨自進入坑底
3 0 2 | 第 44 章 走入陷阱
3 0 6 | 第 45 章 找到李世海
3 1 2 | 第 46 章 又齣現一個李世海
3 1 8 | 第 47 章 兩個李世海的大爆炸
3 2 1 | 第 48 章 重迴另一時空
3 2 7 | 第 49 章 老嚮的敘述
我扔下手機,雙手抓住頭發,簡直瞭。
不光一個人說老嚮死瞭,也不光一個人說老嚮沒死。
可是,說老嚮沒死的 Gary,發齣來的應該是證據的消息,都撤迴瞭。
Gary,我可以問問 Gary……
這麼想著,我趕緊拿起手機,纔發現自己沒有加 Gary 為好友。
我趕緊添加他,沒迴復,我又添加瞭一次,眼巴巴地看著屏幕等瞭三分鍾,還是沒迴復。
我絕望地再次扔下手機,這都什麼事啊,太摺磨人瞭。
我這一輩子,最不擅長的就是等待,尤其是在勾起我強烈好奇心的事情麵前。
突然消失的老嚮,突然踢人的老曹,反應有點激烈的李世海,撤迴消息的 Gary——宿醉的我攜著遲鈍的頭腦,完全無法理清這裏麵的關係。
但是,我一定要搞明白,一定要。
我右手舉起,在眼前握緊,拳頭卻在眼前變得模糊,漸漸融化在天花闆的背景裏。
倦意襲來,我打瞭個哈欠,似乎嘴巴都沒來得及閉上,我就睡瞭過去。
窗簾沒拉,太亮我睡不好—這是我在睡著之前的最後一個念頭。
“嘿,您知道那……”
夢裏,我又迴到瞭昏暗的威士忌吧;紮著小辮子、長得像山本耀司的老闆,正笑著在跟我說話。
我不耐煩地擺擺手:“不知道,找彆人打聽。”
坐在我身旁的那個人,穿著褪色的運動外套、洗得發白的牛仔褲,還有可笑的、顔色鮮艷的電子錶。
那人的臉,是一團模糊的暗影,隱藏在霧裏。
他對我舉起酒杯,聲音穿過霧氣,朦朧地傳來:“你知道的,老蔡。”
即使在夢裏,我也知道自己此時一臉懵:“我知道什麼?”
那人仰頭把酒喝光,然後——咻地消失瞭。
在我的愕然中,玻璃酒杯掉到地上,碎渣四射。
我伸手去抓,抓住的卻是空氣,還有……耀眼得不自然的、讓人幾近失明的光亮。
半夢半醒中,我徒勞地遮住眼睛,嘟囔道:“窗簾……”
有人站在床邊,俯下身來,在我耳邊輕聲說:“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
我猛然驚醒!
“誰!”
我猛地睜開眼睛,彈簧一樣地從床上坐瞭起來,睡意瞬間灰飛煙滅。
開玩笑,我現在清醒得像被一桶冰水澆頭。
我身體綳緊,緊張地看嚮旁邊—彆說人,鬼影都沒有一個。
然後我再小心翼翼地環顧四周,不到 30 平方米的酒店房間裏,
如我所料,除瞭我之外一個人都沒有。
我摸著自己怦怦亂跳的心髒,深呼吸瞭幾下,還好,隻是做夢啦。媽蛋,夢什麼不好
夢見該死的老嚮。
突然之間,我意識到有哪裏不對勁。
我屏住呼吸,朝那個方嚮看去……房間的窗簾,是拉上的。
5 分鍾之後,我勉強恢復瞭鎮定。
我跟自己說,是在睡過去之前,意識模糊的時候,自己去把窗簾拉上,然後不記得瞭而已。因為我宿醉嘛,記性比平時差點,很正常。什麼死瞭的老嚮變成鬼來幫我拉窗簾,這種滑稽可笑的事情,怎麼可能?
對不對?
我深深吸瞭一口氣,拿起手機。有一條新的微信消息,是老曹發過來的,定瞭一個吃飯的館子,是離他公司最近的一傢大董。
老曹說他提前下班齣發,6 點會準時到;他提醒我也早點齣門,一定要避開晚高峰,不然就完蛋瞭。
我看瞭下時間,現在是下午 4 點,5 點齣門的話,我還剩一個小時。
Gary 還是沒有通過我的好友申請。
那麼,剩下的這點時間,我決定用來查一下資料——關鍵字:S 大學、核反應堆。
在 Surface 上按下迴車鍵的時候,我心裏暗自好笑,大學裏怎麼可能會有……
然後我就笑不齣來瞭,因為搜索引擎裏,跳齣來的第一條消息是:“原來 S 大有微型核反應堆……”。
我在短暫的兩秒鍾震驚後,越往下看,越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S 大學有核反應堆,強烈呼籲拆除!”
“上瞭中美聯閤聲明的 S 大學竟擁有與核反應有關的高濃鈾微堆。”
去他媽的怎麼迴事? S 大學,這個我讀瞭四年的學校,真的有核反應堆?
好好的一個學校裏,有核反應堆?
那我豈不是在一個核反應堆旁邊,硬生生地睡瞭四年?這也太超現實瞭吧?
如果,我是說如果,核反應堆泄漏瞭,甚至爆炸瞭,我們這些學生,會不會受到核輻射,産生變異什麼的?
我摸瞭摸胸口,不禁有些慶幸—畢業 10 年以來,身體沒齣現什麼奇怪的反應,看來是要謝謝核反應堆的不殺之恩。
我移動無綫鼠標,好瞭,點進去看看,這個跟我朝夕相處過四年的核反應堆,到底是怎麼迴事吧。
半個多小時後,對於這個核反應堆,我有瞭一個大概的瞭解。
S 大的核反應堆,是在 1988 年開始運行的,我不知道建造、調試一個核反應堆要多久,假設是兩年,那麼它在 1986 年就開始有瞭;也就是說,基本跟 1983 年建校的 S 大學同齡。
在默默無聞地運轉瞭 28 年後,之所以會作為新聞被爆齣來——所以酒吧老闆纔會八卦地跑來問我—是因為最近,美國有個什麼團隊,準備把核反應堆采用的高濃縮鈾,進行“低濃化”處理什麼什麼的。
相關的名詞非常專業,作為一個傳播係的文科生,我並不是很懂。
不過,正如那個長得像山本耀司的酒吧老闆所說,從網上公開的資料來看,這個核反應堆,的確是用來做檢測的。一篇文章裏說,這個核反應堆可以進行“中子活化分析、核儀器探頭的檢驗、教學及培訓、少量同位素生産”,嗯,每個字我都認識,連起來就不知道是啥意思瞭。
至於檢測的具體內容,包括什麼空氣中緻癌的鹵素;還有通過曆史文物,揭開睏擾史學界的百年謎案——清光緒帝的死因等。
總而言之,聽起來挺厲害的樣子。
而且,非常巧閤的是,我從一篇帖子裏看到,這個核反應堆曾經停止運轉瞭一段時間,在 2006 年—也就是我們讀大四的那一年,纔又開始恢復運轉。
曹老闆說,老嚮是在大四的時候,齣瞭意外死的。難道說,這兩件事有什麼聯係?
至於核反應堆的外形,並沒有我想象中的巨型煙囪、散熱塔什麼的;跟我們通常理解的核電站相比,這個核反應堆的尺寸非常迷你,隻有一個房間大小。正因為如此,它的全稱裏帶瞭“微型”兩個字,叫作“微型中子源核反應堆”。
關於核反應堆的外形,網上還能找到一些照片,以及語焉不詳的描述文字。看起來,它似乎是藏在校園的某棟建築裏,上方有一個透明的玻璃蓋子,操作人員就在玻璃蓋子的這一層活動;在這一層的天花闆上,則有一套吊臂係統,可以從玻璃蓋子下麵把什麼東西拿齣來。
看瞭這些文字,我的腦海裏,齣現瞭夾娃娃機的畫麵。
這個藏在某棟建築裏的核反應堆,有專人負責管理、維護,閑雜人等禁止入內。
某棟建築裏啊……
我靠在椅背上,雙手抱著後腦勺,開始迴憶 S 大學裏的建築物。
會是哪一棟樓,裏麵裝著一個微型核反應堆呢?
教學樓、宿捨樓、圖書館、食堂……這些建築的外形,在我腦海裏一一浮現,曆曆在目。
原來,即使畢業已經 10 年,我也從來沒把學校忘掉;大學四年,確實是人生裏麵很特殊、很難忘的時光;許多人的第一次,都是在大學裏完成的,比如第一次戀愛、第一次開房什麼的。當然瞭,許多人裏不包括我。
正當我想起大學的女朋友時,突然之間,一段奇怪的迴憶,生硬地插入到我的腦海裏。
一扇銹跡斑斑的鐵門,正在緩緩關閉。
這是什麼鬼?
我閉上眼睛,嘗試想起更多,想在迴憶裏伸齣手來,阻止鐵門關上,看看門後麵有什麼……
這個時候,電話突然響瞭起來。
我惱怒地睜眼一看,卻是唐雙打來的電話。
我趕緊調整情緒,接起電話,用溫和、鎮定的語氣說:“喂。”
唐雙笑著問:“醒啦?”
她的聲音裏帶著輕鬆和興奮,看來,是今天的會議有瞭一些進展。唐雙對同事和客戶,一直都是喜怒不形於色,但她再怎麼樣也是個妹子,在對著自己最親近信任的人時,不自覺就流露瞭內心的情緒。當然,這個最親近信任的人,指的就是她的男朋友,我啦……
慢著。
我突然想到瞭什麼:“你怎麼知道我在睡覺?
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極其多樣化,顯示齣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不同語境的精準拿捏。在描述激烈衝突的場景時,文字變得短促、有力,充滿瞭撞擊感,如同快速剪輯的電影畫麵,衝擊力極強。而當涉及到對某種哲學思辨或者情感體驗的探討時,語言風格又會瞬間變得迂迴、古典,句式拉長,詞藻華麗而不失精準,充滿瞭書捲氣。這種在不同語言模式間流暢、自然的切換,極大地豐富瞭閱讀體驗。我個人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沉默”的處理。很多時候,真正有分量的交流並不是通過颱詞完成的,而是通過人物麵對麵時,空氣中那種無聲的張力、眼神的交匯,以及身體語言的細微變化來傳達的。作者用最精煉的筆墨,勾勒齣瞭這些“無聲的語言”,讓讀者自己去填補那些沒有說齣口的、更為沉重的內容。讀到那些段落,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瞭舞颱中央,雖然周圍鴉雀無聲,但內心的聲浪卻震耳欲聾。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成功地模糊瞭“好人”與“壞人”的界限。它沒有提供一個簡單的道德標尺供讀者套用,而是將每一個主要角色都置於一個灰色地帶。你會在某一刻為某個角色的殘忍手段感到不齒,但在下一刻,你又會因為理解他行為背後的巨大創傷而感到強烈的同情。這種復雜性,讓閱讀過程充滿瞭辯證思維的樂趣。每一次的判斷和站隊似乎都是暫時的,因為作者總能在適當的時候拋齣一個新的信息點,迫使你重新審視你之前的所有結論。這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次對人性和復雜動機的深度訪談。它挑戰瞭我們對“正義”的刻闆印象,展示瞭在極端壓力下,即便是最堅守原則的人,其行為的邊界也會被不斷試探和拓寬。看完這本書,我發現自己對現實生活中一些固執的二元對立看法開始鬆動瞭,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閱讀迴饋。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有張力,那種深邃的藍與跳躍的黃形成的對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剛翻開扉頁,我就感覺自己被一種強大的敘事力量拽進瞭故事的核心。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尤其擅長描摹人物的內心掙紮與成長。我印象最深的是主角在麵對一個看似無解的睏境時,那種近乎絕望卻又蘊含著一絲微弱希望的狀態,被刻畫得淋灕盡緻。那種心理活動的描寫,讓人讀起來會不自覺地屏住呼吸,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微妙的情緒波動。更令人稱道的是,敘事節奏的掌控,張弛有度。有時候,情節會像高山流水般一瀉韆裏,讓人酣暢淋灕;而關鍵的轉摺點,作者又會放慢速度,用大段的心理側寫和環境烘托,將懸念和張力堆疊到極緻,仿佛時間都被凝固瞭。這種讀感,就像是坐過山車,時而刺激,時而沉靜,但每一下起伏都精準地擊中瞭讀者的情感閥門。我甚至在夜深人靜時,放下書本,在黑暗中迴味剛纔讀到的某一段對話,那段話的潛颱詞和深意,比明麵上的文字信息量還要大得多,真的需要細細咀嚼。
評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構建這個世界觀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偏執的嚴謹性。每一個細節,無論是宏大的社會背景設定,還是微小到一種特殊氣味的描述,都仿佛經過瞭精密的計算,然後被有機地編織進瞭故事的肌理之中。這使得整個故事的真實感和沉浸感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我不是那種輕易被情節帶著走的讀者,我更關注的是作者構建的邏輯自洽性。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你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指摘的邏輯漏洞。那些看似不經意的鋪墊,到故事中後段時,會以一種令人拍案叫絕的方式被迴收利用,展現齣作者深遠的布局能力。這讓我不禁聯想到那些古典的長篇小說,那種需要耐心和專注力纔能完全領略其魅力的作品。閱讀它,更像是在解構一個復雜的裝置藝術,每當你以為看透瞭其中一個部件的功用時,它又會與另一個部件産生全新的、齣乎意料的聯動效應。讀完之後,你需要的不是閤上書本簡單地說聲“不錯”,而是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梳理腦海中那些被不斷重組的認知碎片。
評分從純粹的故事性角度來說,作者製造懸念的技巧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不是那種靠著情節的突然反轉來取悅讀者的作品,而是通過層層剝繭的方式,讓真相像冰塊融化一樣,緩慢而堅定地展現在你麵前。每一個章節的結尾,都像是一個巧妙設置的鈎子,讓你不得不立刻翻到下一頁。更妙的是,這種懸念感不僅僅存在於“發生瞭什麼”,更深層次地存在於“為什麼會這樣”。作者成功地將外部的謎團與角色的內在缺失緊密地聯係起來。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所呈現的“怪異”,往往是角色內心尚未愈閤的創口在外部世界的投射。因此,每一次解開一個外部的謎團,同時也意味著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瞭某個角色注定無法逃脫的命運。這種結構上的精妙配閤,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完整且令人滿足的,它既提供瞭純粹的閱讀快感,又留下瞭足夠的思考空間,讓人久久迴味。
評分發貨很快,質量很好,下次再來。
評分發貨很快,質量很好,下次再來。
評分發貨很快,質量很好,下次再來。
評分發貨很快,質量很好,下次再來。
評分發貨很快,質量很好,下次再來。
評分發貨很快,質量很好,下次再來。
評分是一係列作品,腦洞挺大的
評分沒有第一第二部寫的好瞭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