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收购: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实践指南 [Leveraged Buyouts, + Website: A Practical Guide to]](https://pic.qciss.net/12330179/5acffbe9N348bfa3d.jpg) 
			 
				以3G资本公司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280亿美元收购亨氏公司为例,解释杠杆收购分析中快速上手及提高的方法和技巧,为私募基金和投资银行专业人士提供详细的分布式技术指导。 
 
在过去的20年中,私募股权投资这一行业经历了飞速发展。超额的回报需要特定的技能和经验,这样的投资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支持,才能确保成功。这就是保罗?皮格纳塔罗写这本《杠杆收购: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实践指南》的原因。 
在杠杆收购领域,保罗作为纽约金融学院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以一种独特的方法来传授你私募股权交易所需要的工具,并以2013年3G资本公司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280亿美元收购亨氏公司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 
这样的收购是否可行?伯克希尔?哈撒韦与3G资本是如何发现价值的?潜在的投资回报是多少?保罗使用华尔街分析师的常用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清楚简洁的解释,并且通过创建一个复杂的财务模型,一步步地讲述了问题的分析方法。 
你将从近距离的个人视角,观察一位华尔街分析师在建模过程是如何工作的,同时将他的工作流程转化为自己的分析工具。你将针对亨氏公司的潜在杠杆收购进行评估,确定其目前的财务状况,预测其未来业绩,并估算潜在的投资回报。 
此外,为了帮助你进一步的学习杠杆收购,在该书配套网站中,可下载书中讲到的模型,你可以从头开始搭建一个关于亨氏公司杠杆收购的财务模型,从而进一步磨练自己的分析技能。你也会发现书中提到的问题和答案,将测试你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杠杆收购: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实践指南》以引人入胜且有教育意义的方式,巧妙地展示了如何判断一家私人公司,带你了解并分析此类投资带来的盈利,进而为私募股权基金创造高回报。这本书包含的信息量极大,从杠杆收购概述、LBO建模、会计、价值创造理论到杠杆收购概念和原理。无论你是寻找收购机会的投资者或基金经理,或渴望在私募股权或投资银行领域开始新的职业生涯,这本书将提供在杠杆收购分析中快速上手或提高的方法与技巧。如果你是一个私募股权或投资银行专业人士,并且正在寻找一个可靠的方式来提高分析技能,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
译者序 
前言 
关于注册估值分析师(CVA)认证考试 
第一部分 杠杆收购概述 
 
第一章 杠杆收购理论 /3 
现金的可获得性、利息和债务偿还 /4 
经营改善 /4 
乘数扩张 /5 
成功的杠杆收购基因构成 /5 
退出时机 /5 
亨氏公司收购是不是杠杆收购 /6 
 
第二章 价值是什么 /7 
账面价值 /8 
市场价值 /8 
企业价值 /8 
乘数 /12 
三种核心的估值方法 /14 
 
第三章 杠杆收购分析 /19 
收购价格 /20 
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24 
内部收益率(IRR)分析 /31 
 
第二部分 完整的杠杆收购模型 
 
第四章 假  设 /47 
收购价格 /51 
资金的来源 /56 
资金的使用 /61 
 
第五章 利 润 表 /67 
销售收入 /68 
销售成本 /69 
营业费用 /69 
其他业务收入 /70 
折旧与摊销 /72 
利息 /73 
所得税 /74 
非经常性项目 /74 
利润分配 /75 
股份数 /75 
亨氏公司的利润表 /76 
过去 12个月 /99 
利润表预测 /106 
 
第六章 现金流量表 /12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12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125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126 
财务报表现金流的例子 /126 
亨氏公司的现金流量表 /132 
亨氏公司过去 12个月的现金流 /141 
现金流量表预测 /147 
 
第七章 资产负债表 /163 
资产 /164 
负债 /167 
 
亨氏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169 
 
 
第八章 资产负债表调整 /183 
买方支付 /184 
收购对价 /184 
商誉 /185 
亨氏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调整 /193 
 
第九章 折旧计划表 /205 
直线折旧法 /207 
加速折旧法 /207 
递延所得税 /211 
预测折旧 /215 
预测摊销 /225 
预测递延所得税 /227 
 
第十章 营运资本 /231 
资产 /232负债 /232 
经营性营运资本 /232 
亨氏公司的经营性营运资本 /235 
预测经营性营运资本 /245 
经营性营运资本和现金流量表 /251 
 
第十一章 资产负债表预估 /259 
由现金流量表得到资产负债表 VS由资产负债表得到现金流量表 /263 
配平不平的资产负债表 /276 
 
第十二章 债务计划表和循环引用 /283 
债务计划表的结构 /284 
债务计划表模型构建 /285 
循环引用 /298 
自动还款 /304 
选项开关 /306 
完成模型 /307 
 
第十三章 杠杆收购的回报率 /313 
退出价值 /314 
3G资本公司回报率 /318 
乘数扩张 /322 
偿还债务 /324 
结论 /325 
 
第三部分 杠杆股权收购的高阶技巧 
 
第十四章 加速折旧 /329 
修正的加速成本回收制度 /330 
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折旧法的比较 /336 
 
第十五章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优先股、股利和回报 /341 
优先证券 /342 
优先股股利 /343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回报 /350 
 
第十六章 债务契约比率和融资费用摊销 /355 
偿付比率 /356 
杠杆比率 /357 
融资费用资本化和摊销 /359 
 
第十七章 实物支付证券 /365 
 
附  录 
 
附录 1 建模快速指南 /373 
附录 2 财务报表流程图 /377 
从利润表到现金流量表 /378 
从现金流量表到资产负债表 /378 
附录 3 Excel快捷键 /379 
网站相关信息 /381 
关于作者 /382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执行的无缝衔接。很多金融书籍要么过于宏大叙事,谈的都是宏观经济趋势,要么就是过于聚焦细节,让人看不清全貌。而这本指南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用清晰的脉络勾勒出了整个LBO生态系统的运转方式,从基金的募集、交易的筛选、尽职调查的重点,到最终的价值实现和利益分配,每一步都介绍得详尽而有条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尽职调查”中“非财务尽调”重要性的强调,这提醒了读者,再完美的财务模型也无法弥补对管理团队和市场潜力的错误判断。整本书的编排结构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章节间的递进关系自然流畅,读起来毫无阻碍,仿佛作者正坐在你对面,耐心且专业地为你梳理着这个复杂领域的一切。
评分从一个实战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的工具箱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限于告诉你如何构建一个初步的财务模型,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你如何“打破”和“重构”这个模型来适应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关于退出策略的详细讨论,作者不仅分析了IPO和战略出售的优劣,还探讨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如何设计一个巧妙的二次出售方案,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种前瞻性和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债务契约谈判”那一节,那些具体到条款级别的讨论,是教科书上绝对学不到的“内幕知识”。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自己目前正在接触的项目,尝试套用书中的分析框架,结果发现很多之前困扰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确实是一本可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老实说,这些内容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它们并非仅仅是简单罗列数据,而是像侦探小说一样,充满了悬念和反转。通过对几个标志性LBO交易的剖析,我看到了决策者们在巨大压力下的思维过程,他们是如何权衡市场的波动性、目标公司的历史业绩,以及随后的债务重组计划。更让我震撼的是,作者没有回避交易失败的案例,坦诚地分析了导致项目搁浅的致命失误。这种不加粉饰的真实感,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理论,更是在学习一种批判性的风险评估视角。特别是关于“投后管理”那几章,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运营改进来榨取出杠杆收购的真正价值,这恰恰是很多同类书籍往往一笔带过的地方。这种对交易生命周期全景式的展现,让人对私募股权行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深沉的蓝色和银色的字体搭配,立刻营造出一种专业、严谨的氛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堆满了复杂的金融术语,但翻开扉页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听起来高不可攀的金融概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层层剥开,展现出它们背后的真实运作机制。尤其是在介绍交易结构的那部分,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华尔街的会议室里,亲眼见证着一场精心策划的收购案是如何从构想到落地的。那种对细节的把握,对风险与回报的平衡艺术的描摹,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指南”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在解释“是什么”,更在深入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做”,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模型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非常接地气,使得即便是金融背景不那么深厚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而不至于迷失在数字的迷宫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不失商业评论的犀利与洞察力。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偶尔会插入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思考,探讨资本的本质以及杠杆在经济体中的双刃剑效应。这种穿插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某个观点,比如关于“信息不对称”在LBO谈判中的作用,或者如何界定“最优资本结构”。它不是那种只会告诉你公式的书,而是会引导你去思考背后的经济逻辑和社会影响。在技术性内容的处理上,作者表现出了极高的克制和精准,必要的公式和图表都服务于理解,从不喧宾夺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专业词汇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更重要的是,我对金融决策的底层逻辑有了一种更深刻的敬畏感。
评分还没开始看,感觉还是非常有用。快递也挺快的。
评分非常新的金融书籍,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对公司的投资决策进行的详细是分析,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对抽象的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教科书。
评分买来好好学习学习,学习新知识,不被时代淘汰
评分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很厚的一本书,纸质不错,正版,物流快,包装好,读完再追评。
评分非常新的金融书籍,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对公司的投资决策进行的详细是分析,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对抽象的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教科书。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推荐大家看
评分非常有用!受益匪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继续学习!
评分别人推荐的书,一看就是高大上,看看或许收获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