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全国各地法院选送2014年审结的刑事类案例,并由国家法官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全面反映了2014年中国刑事审判的全貌。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法学院设有43个研究中心(所),拥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法制信息港”和综合性的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国家法官学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直属事业性单位,成立于1997年,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对中国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各级法院的高级法官及其后备人才进行任职、续职、晋级资格培训和审判业务专项培训,对预备法官进行岗前培训。
我必须说,《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5年刑事审判案例卷)》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超我的预期。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平时接触的案例数量不少,但往往是碎片化、不成体系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在一个年度的时间维度内,审视当年中国刑事审判的整体态势和重点关注领域。它不仅仅是案例的罗列,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年社会存在的主要刑事风险点,以及司法机关在应对这些风险时的思考和实践。我特别关注其中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的处理,它们往往能够暴露出法律条文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模糊地带,以及法官在自由裁量权运用上的挑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不仅能够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到不同法官的办案思路和法律智慧。书中对于案件背后社会背景的提及,也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这本案例要览,无疑是帮助我深化对中国刑事司法现状理解的一份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匹黑马!作为一个对中国刑事司法体系充满好奇的普通公民,我一直想找到一个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切入点。一开始,我担心会读到枯燥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术语,但《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5年刑事审判案例卷)》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不是那种冰冷的案例汇编,而是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将复杂的法律条文“翻译”成了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一个案例的梳理,不仅有案件的基本事实,更重要的是对案件的审判理由、适用的法律以及最终判决的详细解读。这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法官是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也让我对“罪与罚”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涉及的案例类型也非常广泛,从常见的盗窃、诈骗,到一些更复杂的职务犯罪、暴力犯罪,都囊括其中,这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社会中的各类刑事案件。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是自己处于相似的境地,会如何判断,或者会如何避免触犯法律。这种代入感极强的阅读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曾几何时对法律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那些抽象的条文和冷冰冰的规则。直到我偶然翻开《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5年刑事审判案例卷)》,我才真正意识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那些鲜活的、关乎人生悲欢离合的真实案例。《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5年刑事审判案例卷)》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社会剧本,每一个案例都牵动着我的心弦。我看到了被告人的人生轨迹是如何因为一念之差而跌入深渊,也看到了受害者在遭受侵害时的无助与痛苦。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公正的司法力量是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努力地平衡各方利益,最终给出判决。书中那些令人唏嘘的案例,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特别喜欢那些篇幅较长、细节描述更丰富的案例,它们让我仿佛置身于庭审现场,亲身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与庄重。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也让我对“正义”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
评分如果说之前我对刑事审判的理解是“纸上谈兵”,那么《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5年刑事审判案例卷)》则让我彻底“实战化”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那些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活”了起来。我不再是孤立地记忆那些法条,而是能够看到它们在真实世界中是如何被运用,又是如何影响着每一个当事人的命运。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普法课。我不仅了解了“什么行为是犯罪”,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构成犯罪”,以及“犯罪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它让我对法律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也让我更加警惕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我尤其喜欢那些案例中的“庭审笔录”或者“辩护意见”的片段,虽然不长,但却能让我感受到当事双方在法庭上的博弈,以及法律程序的神圣与严肃。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都认真阅读的“生活指南”。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动态高度关注的研究者,我一直认为,年度的司法案例是观察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5年刑事审判案例卷)》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角度,去分析2015年中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案例汇编,更是一份具有高度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书中对典型案例的选取,以及对判决理由的阐释,都体现了当年司法机关在处理特定类型案件时的考量和倾向。我尤其关注那些涉及新出现的犯罪形态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它们能够为我们研究当年的社会问题和立法改进方向提供宝贵的实证依据。阅读过程中,我会常常将书中的案例与我平时阅读的社会新闻、政策报告进行对照,试图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印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法律规则与具体的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社会肌理的独特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