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地阐述共享经济的前世今生,特别是展现共享经济新的未来。
本书从“共享经济”的前世今生、共享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共享经济的进阶期、谁将领导明天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共享经济”这个时代*热话题之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地将这个概念剖开,从资深经济学家的的角度为我们解读“共享”理念和实体商业模式。最后,从共享到共有、共享均衡、新时代到来的阐述,到引出“谁将引导明天”的振聋发聩式的提问,让我们在反思中思考这个新概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赵晓
经济学家,香柏领导力机构首席经济学家。
曾任国家经贸委研究中心、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高登康威尔神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等多所大学访问学者;万达院线、艾比森等公司独立董事;长期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目前*活跃、*有影响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并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制度与制度变迁、基督教与中国文明转型等。
主要著作:《彻底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谁是柠檬?》《超*增长》《金融危机与亚洲的挑战》《通胀经济学来了》《人民币怎么办?》等。
拜互联网技术发展所赐,一个数字化、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新经济图景正在成形。其间,共享经济挟其沛然莫御之势,在为人类生产力插上翅膀,重塑人们对软硬实力、轻重资产、虚实空间的认知思维,改变人们在食、衣、住、行、育、乐、安、健等方面的消费方式和习惯。从宏观经济形态上来讲,未来共享经济将会从消费资源共享(限制消费资源有偿让渡)到产业资源共享(企业把单一生产资源分享给其它企业使用取得回报),最终升级至产业生态共享(整合跨界资源高效共享),从而形成包含应用平台、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应用的新经济综合体。这是一种跨界整合供应链、开放共享平台、协同开创商机的平台化合作体系,也是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在供给侧发力、进而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终有所成的再造之路。我们欣逢盛世。在共享经济爆发性成长的今天,中国已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样的荣景,既仰赖国家领导人的前瞻决策和巨擘倡导,更仰仗企业界鼓励创意、积极创新和勇于创业,加之数以亿计的新人类消费群体对新生活、新潮流、新产品的热忱向往和拥抱,则是共享经济在中国蔚为观止的腹地沃土。(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 陈振国)
第一章?“共享经济”的前世今生… ……………………………001
第一节 共享形式由来已久… ………………………………………002
002 | (一)什么是共享的形式?
004 | (二)共享的模式转变
006 | (三)共享无处不在
第二节 “共享经济”现世… ………………………………………008
008 | (一)“共享经济”一词首次出现
009 | (二)“共享经济”得到重视
010 | (三)初步解读“共享经济”
第三节 共享经济成为新的商业模式………………………………014
014 | (一)互联网共享网络平台出现
015 | (二)信息共享——最早的共享
016 | (三)“Uber For Everything”
第四节 共享经济的早期发展… ……………………………………021
021 | (一)全球打车出行平台鼻祖——Uber
024 | (二)国内首家首创无桩共享单车——ofo
第五节 早期阶段共享经济的主要模式…………………………028
029 | (一)共享经济的关键点
032 | (二)Airbnb(爱彼迎)模式
第二章 共享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 ……………………………037
第一节 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 ……………………………………038
038 | (一)共享经济的场景
039 | (二)共享经济机会大潮
040 | (三)Web2.0 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共享经济的金句……………………………………………043
043 | (一)“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
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044 | (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
045 | (三)“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却没人在意。”
第三节共享经济的基础条件… ……………………………………046
046 | (一)一个网络平台
047 | (二)闲置产能资源
047 | (三)相同的价值观和理念
048 | (四)相互信任
第四节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解析… …………………………………050
050 | (一)共享市场乱象横生
051 | (二)“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
054 | (三)“滴滴出行”的成功
058 | (四)滴滴的共享经济模式
060 | (五)“滴滴出行”引发的市场矛盾
063 | (六)共享经济业态下存在的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例)
第五节 “互联网 +”时代下共享经济的转变…………………………070
071 | (一)供需关系的转变
072 | (二)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转变
073 | (三)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
074 | (四)平台共享到用户共享、产品(服务)共享的转变
第三章 谁将引领明天… …………………………………………077
第一节 中国式共享经济……………………………………………078
078 | (一)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080 | (二)共享出行
085 | (三)共享经济生活圈
第二节 共享经济的故事……………………………………………087
087 | (一)从公海捕鱼到共享单车
090 | (二)顺风车,顺风不顺风?
094 | (三)退休老头儿“打败”了希尔顿
第三节 共享经济的过渡形态… ……………………………………096
096 | (一)RocketSpace——办公室即服务
097 | (二)WeWork——联合办公社区鼻祖
099 | (三)优客工场——让平行世界的人相互遇见
第四节 产业生态共享………………………………………………101
101 | (一)共享经济与产业生态共享
103 | (二)何为产业生态共享经济?
107 | (三)产业生态共享所催生出的新经济形态:共享经济 2.0
108 | (四)新经济的展望
110 | (五)产业生态互联网化进程
第五节 产业生态共享的变迁之路… ……………………………… 115
115 | (一)案例 1:产业生态共享的五仓合一应用
121 | (二)案例 2:媒体资源共享的 F2C 电商营销
126 | (三)案例 3:ZOL 科技生活馆赋能传统电商转型新零售
132 | (四)案例 4:郑州金水区“共享生态科技产业城”
第六节 新时代的到来……………………………………………… 136
136 | (一)共享经济引发的问题思考
138 | (二)共享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39 | (三)共享新时代到来
140 | (四)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43 | (五)“七新”——时代之革
第四章 从共享到共有… …………………………………………161
第一节 经济寓言………………………………………………… 162
162 | (一)经济寓言:一个水果的故事
166 | (二)算法是最大的“奸商”
170 | (三)当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第二节 共享均衡的理论模型… …………………………………… 175
175 | (一)熊彼特均衡(Schumpeter Equilibrium)
178 | (二)共享均衡
第三节 共有社会模式……………………………………………… 184
184 | (一)“共享全景图”
186 | (二)共有社会模式
188 | (三)畅想:回归起初的田园共享生活平台
何谓“共享经济2.0”?众所周知,在全球,共享经济早已扑面而来,从出行共享、房间共享、洗衣共享、宠物寄养共享、车位共享到专家共享、社区服务共享及导游共享、WiFi共享等不一而足。然而,在我看来,目前的共享经济还显得比较“轻”,更多停留在“吃、穿、住、行、用”等生活资料的共享以及主要为人们解决生活服务类需求的层面;相比于“共享经济1.0”,“共享经济2.0”正从生活资料、生活服务层面转向生产资料、生产服务等更加深刻的经济层面;从轻资产方式的资源整合转向重资产方式的资源整合;从简单资源共享平台的打造进入复杂、生态型、多级资源共享平台的打造,即从低维共享转向高维共享。
2017年,我一直想和朋友做一个智库,致力于研究“新技术、新经济与新文明”。因为我深刻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新技术带来新经济,新经济带来新文明。
2017年下半年,在下有幸应邀去郑州市金水区参加了一个闭门会,讨论“共享经济”这一前沿话题。与会专家的诸多精彩发言给我印象深刻,而最令我兴奋的是中关村在线与金水区政府联合打造推出的“共享生态科技产业城”,中关村在线的代表吴颜男特别介绍了他们倡导并与金水区政府合作践行的“产业生态共享”的思路与案例。
这次会议让我有了一个新发现:共享经济2.0的版本已经在中国出现。
很显然,“共享经济2.0”将加快颠覆传统行业,极大地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这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可谓意义重大。同时,由于中国的城镇化以及地方政府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资源整合力量,故这一模式也有望在中国率先发力。当然,“共享经济2.0模式”也将成为未来全球共享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从而借助于“一带一路”等影响全球经济。中国已经大步崛起,中国的创新也正迈向世界前列,而我很高兴看到如今中国人也可以在共享经济2.0方面引领世界。
我将这次的认识与思考写成了文章《共享经济2.0》。这篇文章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家媒体纷纷报道。
但这些工作都还远远不够。于是,我提出可以写作一本书,来系统地阐述共享经济的前世今生,特别是展现共享经济新的未来。我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吴颜男以及好友李松的支持,他们非常开心地加入到该课题和写作小组中。李松还邀请能干的助手徐丽君全程来参与。在征得大家同意后,我马上联系了以前的合作者——经济日报出版社的肖小琴编辑,小琴和她的领导也非常支持此项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出书计划一拍即合。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大家都非常兴奋。因为这既是一个新前沿的题目,又走在实践的前沿中,可谓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赵晓
评价五: 这本书就像是一张精密的地图,为我指引了方向,让我能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共享经济”时代,找到自己前行的路径。我一直对“创新”和“变革”充满热情,但对于如何在新兴经济模式中抓住机遇,却常常感到迷茫。之前,我可能还停留在对“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等模式的理解上,认为这就是共享经济的全部。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宏大而又细致的视角,展现了“共享经济2.0”的无限可能,它不再局限于物质的共享,而是深入到了知识、技能、情感甚至社群的共享,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振奋。书中所探讨的“个体赋能”、“价值重塑”以及“去中心化”的趋势,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意识到,未来的世界,将是属于那些能够整合资源、构建信任、并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个体和平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它没有那些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它让我对“引领明天”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共享经济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积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的动力,让我期待着未来的到来。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简直是一次思维的“重塑”。我一直认为自己对“共享”的概念已经足够了解,无论是滴滴、Airbnb还是共享单车,我都觉得司空见惯了。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我所见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它勾勒出的“共享经济2.0”图景,远超出了我原有的认知范畴。我之前可能更多地关注“物”的共享,而这本书则将视野拓展到了“知识”、“经验”、“能力”甚至是“情感”的共享。它让我意识到,未来的经济形态将更加扁平化,更加去中心化,个体价值的释放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个体赋能”和“社群经济”的探讨深感共鸣。它告诉我,在未来的世界里,不再是巨头垄断一切,而是那些能够整合资源、构建社群、并真正为个体提供价值的平台和个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将复杂的经济理论娓娓道来。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信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又将如何,真正引领这个正在巨变的明天。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简直让我醍醐灌顶,虽然我对“共享经济”这个概念一直有所耳闻,但总觉得有些模糊,停留在表面。比如,我之前以为它就是几个APP之间的竞争,谁能提供更低的价格、更方便的租赁,谁就能胜出。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这远远不够。书里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共享经济的底层逻辑,不仅仅是资源的高效利用,更触及到了信任机制、社区构建、甚至价值观的重塑。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更具颠覆性的未来图景,不再是简单的“物”的共享,而是“服务”、“技能”、“时间和空间”的深度整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去中心化”和“平台崛起”的讨论印象深刻,它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为什么有些平台能迅速崛起,而有些却昙花一现?原来,核心在于能否构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让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许多现象,比如我曾经觉得一些“共享”服务效率低下,体验不佳,现在我明白了,那可能只是共享经济的初级阶段,真正的“2.0”版本,将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经济类书籍那样枯燥晦涩,而是充满了案例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觉得非常贴近现实。
评分评价二: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一直对科技的发展保持着警惕,总觉得技术进步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而“共享经济”似乎又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概念,让我有些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中肯且多维度的视角。它并没有一味地赞美共享经济的优点,而是诚实地探讨了它所面临的挑战,比如监管难题、数据安全、以及如何避免平台垄断等问题。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反而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这本书让我对“引领明天”这个主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当前趋势的深入洞察和对未来可能性的审慎预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性”的讨论,它强调了共享经济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协作。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社会发展和人性探索的书。读完之后,我不再对共享经济感到恐惧,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期待,并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个新时代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揭示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理解,却始终有些混沌不清的领域。我一直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但“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在我看来,似乎既熟悉又陌生。我尝试阅读过一些相关的文章和报告,但总觉得它们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和未来的走向。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原来“共享经济2.0”并非仅仅是现有模式的简单升级,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革新。书中对于“信任机制”和“价值创造”的论述,让我醍醐灌顶。它告诉我,任何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的成功,最终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需求的精准把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去中心化”和“平台化”之间辩证关系的解读,这让我对未来的商业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很有特色,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了思考的火花和前瞻性的洞察,读起来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引人深思。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未来”的定义,并思考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我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