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精裝典藏文集:人間草木+人間有味+人間小暖+人生有趣(京東套裝共4冊)

汪曾祺精裝典藏文集:人間草木+人間有味+人間小暖+人生有趣(京東套裝共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曾祺 著
圖書標籤:
  • 汪曾祺
  • 散文集
  • 文學
  • 經典
  • 文化
  • 生活
  • 人間味
  • 京東圖書
  • 套裝
  • 名傢作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123459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922
包裝:綫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輕型紙
套裝數量: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經典小品文集,20周年精裝珍藏紀念版。收錄汪曾祺經久流傳的多篇名篇。采用典雅裸脊裝幀,書中不僅選入汪曾祺先生自己的畫,同時也選用作者喜愛的名畫大傢:石濤、虛榖、齊白石等作品。《人間草木》的文字如同被水洗過一般,乾淨、澄澈而軟潤。在它的平淡中,又帶著歲月靜好、閑適從容的人生態度。《人間草木》是改變數韆萬人的心靈讀本。復雜的世界,還好有汪曾祺,還你從容淡定,讓你明白生活的藝術就是學會先熱愛它,然後理解和包容它。


  《人間有味》是汪曾祺經典散文集,20周年精裝珍藏紀念版。收錄汪曾祺經久流傳的41篇文章。如《昆明的吃食》《五味》《故鄉的食物》《食道舊尋》《四方食事》《泡茶館》等。《人間有味》的文字給人的是一種平淡的美,是一種細水悠悠的淡雅。然而在它的平淡中,又帶著歲月靜好、閑適從容的人生態度。汪曾祺不但是位文學大師,也是特彆懂吃的美食大師,寫字、畫畫、做飯信手拈來。此外,他還是一位幽默大師,深得平凡日子中的樂趣,時不時跳齣來讓人噗嗤一笑的段子。所謂生活傢,就是熱愛生活、多纔多藝的有趣之人。從《人間有味》中我們可以看齣,汪曾祺先生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生活傢。寫字、畫畫、做飯,這些稀鬆平常事,到瞭汪曾祺先生那裏都有著彆樣的樂趣。《人間有味》讓你懂得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


  《人間小暖》

  1.文壇大師汪曾祺代錶作品閤集!特彆收錄汪老本人書畫作品,四色印刷,全新呈現,更具收藏價值!

  2.典雅裸脊綫裝,開閤自如,讓閱讀更自在!

  3.用淡雅樸質的文字書寫平凡人生的愛與真情,在那些純美的故事裏,他讓人願意相信人性的善良與單純,相信世界的美好與可愛,細膩感知生活的每一處溫暖,用溫情治愈人心的荒蕪與寒涼。

  4.在他的筆下,世間小兒女的生活情態如一幅真實的畫麵鋪展在眼前,那裏麵有我們的睏惑,也有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答案。

  5.人一草一木皆得光陰溫愛,一筆一書不負歲月深情。

  6.這個老頭安然迎送著每一段或寂寥,或熱鬧的時光,用自己誠實而溫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滿靈性的故事,撫慰著常常焦躁不安的靈魂。


  《人間有趣》

  1.汪曾祺一生跌宕起伏,顛沛坎坷,卻能隨遇而安,把生活過得閑適從容,平常的一草一木、一飲一啄,在他的筆下都充滿著盎然的、天真的趣味。他讀書、寫字、畫畫、唱戲、做飯、品茶,創造瞭一種令人嚮往的“閑與慢”的人生境界。

  2.魯迅先生曾說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纔能釀齣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的就非常有限,枯燥瞭”,生活亦是如此,要多點嘗試,多點趣味,多點顔色。

  3.讀點兒汪曾祺的文字,生活是很好玩兒的!


內容簡介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經典小品文集,他用極簡的筆,極淡的墨寫齣瞭草木山川、花鳥蟲魚的人味,寫齣瞭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溫潤的鄉土味;以一顆從容豁達的心寫齣瞭世間的美好與靈動。他的筆尖下總是有著一連串的驚喜:清晨薄霧裏帶著露珠的潔白的緬桂花,明亮、豐滿而使人豐滿的昆明的雨,飽漲著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樂的梔子花,巷子裏賣楊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聲音,聯大那些令人難以忘卻的師友,抑或是沒有大喜大憂、沒有煩惱、無欲望亦無追求、天然恬淡、抱膝閑看一切的“活莊子”般的鬧市閑民。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對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種洗滌一切紅塵世俗的力量,賦予瞭作品無限的生命力。


  《人間有味》是汪曾祺寫美食與愛的經典散文集,在他的文字裏,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筆下,簡單的一茶一飯,一人一事,都洋溢著情趣。汪曾祺先生說自己是很愛逛菜市場的。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人間有味》前兩輯盡寫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寫到過橋米綫、汽鍋雞,乾巴菌、牛肝菌、青頭菌,護國路白湯羊肉,玉溪街蒸菜,蔥油餅、鍋貼、片兒湯,火腿月餅、酥皮包子,玉麥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說到山西人能吃醋,遼寜人愛酸菜白肉火鍋,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湯下雜麵,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南方愛吃甜,四川人口味偏愛麻辣等讓人不由在心中勾畫起一張美食地圖;《故鄉的食物》中,寫到炒米和焦屑,淌著紅油的鴨蛋,鹹菜慈姑湯,各種河鮮、野味和田間地頭的野菜;《食道舊尋》中寫老捨先生的好客、瀋從文經常吃米綫,陶重華、吳宓、張宗和、孫鳳竹、崔芝蘭、瀋有鼎、吳徵鎰諸先生在牛肉麵館的定期聚會;寫冰西瓜的技巧,寫豆腐的各種做法……讓人不由覺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廚房裏。後兩輯寫親情、友情、街巷之情和鄉情,充滿著濃濃的迴憶。那種淡泊、灑脫、釋然的心境透過紙被,直抵人心深處。


  《人間小暖》

  本書以“愛和溫暖”為主題,收錄瞭汪曾祺經典小說與散文共36篇。這些文字飽含生命由繁華與濃烈歸於平靜後的從容與淡雅,傾注瞭汪老對光陰草木、蟲魚鳥獸以及人間生活的關注與溫愛,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透過文字,汪老嚮我們傳遞瞭他的處世智慧:人生如夢,唯有將一顆真心安頓好,熱愛生活,理解生活,纔能獲得生命的饋贈。


  《人間有趣》

  本書以“有趣”為主題,共分四輯,收錄瞭汪曾祺經典小說與散文共39篇。輯一以“生活是很好玩兒的”為題,收錄瞭汪老寫生活趣事的作品,真實自然,深得生活之妙趣。輯二以“一定要愛著點什麼”為題,收錄瞭汪老寫個人愛好的作品,讀書、寫字、看畫、作文、看戲,趣味盎然。輯三以“人間有戲”為題,收錄瞭汪老談論戲麯的作品,見解獨到,可以看齣汪老對戲麯的鍾愛之情。輯四以“這些老人真有趣”為題,所收作品都是身邊平凡的、有趣的人,令人莞爾。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傢、散文傢、京派小說創作的代錶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作上成就頗高。擅長從生活瑣事入手,文字平淡質樸,深得自然之妙趣,於不經意間滲透齣睿智、從容的生活智慧。

目錄

  《人間草木》

  輯一 一果一蔬

  01 關於葡萄

  02 昆明的果品

  03 果蔬鞦濃

  04 果園的收獲

  05 食豆飲水齋閑筆

  06 栗子

  07 馬鈴薯

  08 葵 薤

  09 人間草木

  輯二 季節的供養

  01 花園

  02 韭菜花

  03 菌小譜

  04 夏天

  05 淡淡鞦光

  06 鼕天

  07 歲朝清供

  輯三 四方遊記

  01 昆明的雨

  02 四川雜憶

  03 初訪福建

  04 泰山片石

  05 天山行色

  06 湘行二記

  07 美國短簡

  輯四 聯大師友

  01 西南聯大中文係

  02 跑警報

  03 新校捨

  04 金嶽霖先生

  05 瀋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06 吳雨僧先生二三事

  07 聞一多先生上課

  08 懷念德熙

  09 七載雲煙

  輯五 從容而安

  01 七十書懷

  02 老年的愛憎

  03 自得其樂

  04 隨遇而安

  05 鬧市閑民


  《人間有味》

  輯一 四方好食

  01 昆明的吃食

  02 故鄉的元宵

  03 昆明年俗

  04 五味

  05 故鄉的食物

  06 魚我所欲也

  07 肉食者不鄙

  08 鱖魚

  09 貼鞦膘

  10 四方食事

  輯二 至味在人間

  01 吃食和文學

  02 食道舊尋

  03 宋朝人的吃喝

  04 《吃的自由》序

  05 國風文叢總序

  06 《旅食與文化》題記

  07 傢常酒菜

  08 麵茶

  09 炸彈和冰糖蓮子

  10 豆汁兒

  11 尋常茶話

  輯三 吾傢小史

  01 我的傢鄉

  02 我的祖父祖母

  03 我的父親

  04 多年父子成兄弟

  05 我的母親

  06 我的傢

  07 大蓮姐姐

  輯四 那時巷情

  01 草巷口

  02 踢毽子

  03 鬍同文化

  04 北京人的遛鳥

  05 午門憶舊

  06 泡茶館

  07 羅漢

  08 城隍 土地 竈王爺

  09 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10 老捨先生

  11 纔子趙樹理

  12 齊白石的童心

  13 晚歲漸於詩律細


  《人間小暖》

  輯一 歲月如詩

  01 生機 / 002

  02 博雅 / 005

  03 “無事此靜坐” / 007

  04 學話常談 / 010

  05 花瓶 / 014

  06 談讀雜書 / 017

  07 舊病雜憶 / 019

  08 卻老 / 026

  09 晚年 / 030

  輯二 此間生靈

  01 雲南茶花 / 034

  02 紫薇 / 036

  03 蠟梅花 / 040

  04 夏天的昆蟲 / 042

  05 昆蟲備忘錄 / 045

  06 北京的鞦花 / 050

  07 草木蟲魚鳥獸 / 055

  08 錄音壓鳥 / 070

  09 草木春鞦 / 073

  10 槐花 / 080

  輯三 邂逅

  01 受戒 / 084

  02 晚飯花 / 105

  03 瑞雲——聊齋新義 / 108

  04 雙燈——聊齋新義 / 115

  05 侯銀匠 / 118

  06 鎖夢 / 123

  07 百蝶圖 / 125

  08 黃英——聊齋新義 / 131

  輯四 大淖記事

  01 雞鴨名傢 / 136

  02 異秉 / 154

  03 黃油烙餅 / 167

  04 大淖記事 / 176

  05 釣魚的醫生 / 197

  06 戴車匠 / 203

  07 護鞦 / 208

  08 仁慧 / 211


  《人間有趣》

  輯一生活是很好玩兒的

  01七裏茶坊/002

  02聽遛鳥人談戲/020

  03觀音寺/025

  04沽源/029

  05西窗雨/033

  06大媽們/038

  07吃飯/042

  08果園雜記/049

  09壩上/052

  輯二人總要愛著點什麼

  01“揉麵”——談語言/056

  02鑒賞傢/070

  03兩棲雜述/078

  04我是怎樣和戲麯結緣的/086

  05讀廉價書/093

  06隨筆寫生活/101

  07看畫/104

  08寫字/108

  09讀劇小劄/112

  10談談風俗畫/116

  輯三人間有戲

  01太監念京白/126

  02打漁殺傢/128

  03探皇陵/131

  04蘇三監獄/132

  05建文帝的下落/134

  06詞麯的方言與官話/137

  07藝術和人品/141

  08馬譚張裘趙

  ——漫談他們的演唱藝術/145

  09難得最是得從容

  ——《裘盛戎影集》前言/158

  10名優逸事/162

  11且說過於執/167

  輯四這些人真有趣

  01吳大和尚和七拳半/174

  02撿爛紙的老頭/177

  03老董/180

  04祁茂順/184

  05林斤瀾!哈哈哈哈……/189

  06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誌/192

  07譚富英逸事/196

  08唐立廠先生/198

  09未盡纔——故人偶記/201


精彩書摘

  《人間有趣》

  輯一生活是很好玩兒的

  01七裏茶坊

  我在七裏茶坊住過幾天。

  我很喜歡七裏茶坊這個地名。這地方在張傢口東南七裏。當初想必是有一些茶坊的。中國的許多計裏的地名,大都是行路人給取的。如三裏河、二裏溝、三十裏鋪。七裏茶坊大概也是這樣。遠來的行人到瞭這裏,說:“快到瞭,還有七裏,到茶坊裏喝一口再走。”送客上路的,到瞭這裏,客人就說:“已經送齣七裏瞭,請迴吧!”主客到茶坊又喝瞭一壺茶,說瞭些話,齣門一揖,就此分彆瞭。七裏茶坊一定縈係過很多人的感情。不過現在卻並無一傢茶坊。我去找瞭找,連遺址也無人知道。“茶坊”是古語,在《清明上河圖》《東京夢華錄》《水滸傳》裏還能見到。現在一般都叫“茶館”瞭。可見,這地名的由來已久。

  這是一個中國北方的普通的市鎮。有一個供銷社,貨架上空空的,隻有幾包火柴、一堆柿餅。兩隻烏金釉的酒壇子擦得很亮,放在旁邊的酒提子卻是乾的。櫃颱上放著一盆麥麩子做的大醬。有一個理發店,兩張椅子,沒有理發的,理發員坐著打瞌睡。一個郵局。一個新華書店,隻有幾套毛選和一些小冊子。路口矗著一麵黑闆,寫著鼓動鼕季積肥的快闆,文後署名“文化館宣”,說明這裏還有個文化館。前兩天下過一場小雨,雨點在黑闆上抽打齣一條一條斜道。路很寬,是土路。兩旁的住戶人傢,也都是土牆土頂(這地方風雪大,房頂多是平的)。連路邊的樹也都帶著黃土的顔色。這個長城以外的土色的鼕天的市鎮,使人産生悲涼的感覺。

  除瞭店鋪人傢,這裏有幾傢車馬大店。我就住在一傢車馬大店裏。

  我頭一迴住這種車馬大店。這種店是一看就看齣來的,街門都特彆寬大,成天敞開著,為的好進齣車馬。進門是一個很寬大的空院子。院裏停著幾輛大車,車轅嚮上,斜立著,像幾尊高射炮。靠院牆是一個長長的馬槽,幾匹馬麵牆拴在槽頭吃料,不停地甩著尾巴。院裏照例喂著十多隻雞。因為地上有撒落的黑豆、高粱,草裏有稗子,這些母雞都長得極肥大。有兩間房,是住人的。都是大炕。想住單間,可沒有。誰又會上車馬大店裏來住一個單間呢?“碗大炕熱”,就成瞭這類大店招徠顧客的口碑。

  我是怎麼住到這種大店裏來的呢?

  我在一個農業科學研究所下放勞動,已經兩年瞭。有一天生産隊長找我,說要派幾個人到張傢口去淘公共廁所,叫我領著他們去。為什麼找到我頭上呢?說是以前去瞭兩撥人,都鬧瞭意見迴來瞭。我是個下放乾部,在工人中還有一點威信,可以管得住他們,雲雲。究竟為什麼,我一直也不太明白。但是我欣然接受瞭這個任務。

  我打好行李,挎包裏除瞭洗漱用具,帶瞭一支大號的3B煙鬥、一袋摻瞭一半榆樹葉的煙草、兩本四部叢刊本《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坐上單套馬車,就齣發瞭。

  我帶去的三個人,一個老劉、一個小王,還有一個老喬,連我四個。

  我拿瞭介紹信去找市公共衛生局的一位“負責同誌”。他住在一個糞場子裏。一進門,就聞到一股奇特的酸味。我交瞭介紹信,這位同誌問我:“你帶來的人,咋樣?”

  “咋樣?”

  “他們,啊,啊,啊……”

  他“啊”瞭半天,還是找不到閤適的詞句。這位負責同誌大概不大認識字。他的意思我其實很明白,他是問他們政治上可靠不可靠。他怕萬一我帶來的人會在公共廁所的糞池子裏放一顆定時炸彈。雖然他也知道這種可能性極小,但還是問一問好。可是他詞不達意,說不齣這種報紙語言。最後還是用一句不很切題的老百姓話說:“他們的人性咋樣?”

  “人性挺好!”

  “那好。”

  他很放心瞭,把介紹信夾到一個捲宗裏,給我指定瞭橋東區的幾個公廁。事情辦完,他送我齣“辦公室”,順便帶我參觀瞭一下這座糞場。一邊堆著好幾垛曬好的糞乾,平地上還曬著許多薄餅一樣的糞片。

  “這都是好糞,不摻假。”

  “糞還摻假?”

  “摻!”

  “摻什麼?土?”

  “哪能摻土!”

  “摻什麼?”

  “醬渣子。”

  “醬渣子?”

  “醬渣子,味道、顔色跟大糞一個樣,也是酸的。”

  “糞是酸的?”

  “發瞭酵。”

  我於是猛吸瞭一口氣,品味著貨真價實、毫不摻假的糞乾的獨特的,不能代替的,餘韻悠長的酸味。

  據老喬告訴我,這位負責同誌原來包淘公私糞便,手下用瞭很多人,是一個小財主。後來成瞭衛生局的工作人員,成瞭“公傢人”,管理公廁。他現在經營的兩個糞場,還是很來錢。這人紫赯臉,闊嘴岔,方下巴,眼睛很亮,雖然沒有文化,但是看起來很精乾。他雖不大長於說“字兒話”,但是當初在指揮糞工、洽談生意時,所用語言一定是很清楚暢達,很有力量的。

  淘公共廁所,實際上不是淘,而是鑿。天這麼冷,糞池裏的糞都凍得實實的,得用冰鑹鑿開,破成一二尺見方大小不等的冰塊,用鐵鍬起齣來,裝在單套車上,運到七裏茶坊,堆積在街外的空場上。池底總有些沒有凍實的稀糞,就颳齣來,倒在事先鋪好的乾土裏,像和泥似的和好。一夜工夫,就凍實瞭。第二天,運走。隔三四天,所裏車得空,就派一輛三套大車把積存的糞冰運迴所裏。

  看車把式裝車,真有個看頭。那麼沉的、滑滑溜溜的冰塊,照樣裝得整整齊齊,嚴嚴實實,拿絆繩一煞,紋絲不動。走個百八十裏,不興掉下一塊。這纔真叫“把式”!

  “叭——”的一鞭,三套大車走瞭。我心裏是高興的。我們給所裏做瞭一點事瞭。我不說我思想改造得如何好,對糞便産生瞭多深的感情,但是我知道這東西很金貴。我並沒有做多少,隻是在地麵上挖一點乾土,和糞。為瞭照顧我,不讓我下池子鑿冰。老喬呢,說好瞭他是來玩的,隻是招招架架,跑跑顛顛。活,主要是老劉和小王乾的。老劉是個使冰鑹的行傢,小王有的是力氣。

  這活髒一點,倒不纍,還挺自由。

  我們住在騾馬大店的東房——正房是掌櫃的一傢人自己住。南北相對,各有一鋪能睡七八個人的炕——擠一點,十個人也睡下瞭。快到春節瞭,沒有彆的客人,我們四個人占據瞭靠北的一張炕,很寬綽。老喬歲數大,睡炕頭。小王火力壯,把門靠邊。我和老劉睡當間。我那位置很好,靠近電燈,可以看書。兩鋪炕中間,是一口鍋竈。

  天一亮,年輕的掌櫃就推門進來,點火添水,為我們做飯——推蓧麵窩窩。我們帶來一口袋蓧麵,頓頓飯吃蓧麵,而且都是推窩窩。——蓧麵吃完瞭,三套大車會又給我們捎來的。小王跳到地下幫掌櫃的拉風箱,我們仨就擁著被窩坐著,欣賞他的推窩窩手藝。——這麼冷的天,一大清早就讓他從內掌櫃的熱被窩裏爬齣來為我們做飯,我心裏實在有些歉然。不大一會兒,蓧麵蒸上瞭,屋裏彌漫著白濛濛的蒸汽,很暖和,叫人懶洋洋的。可是熱騰騰的窩窩已經端到炕上瞭。剛齣屜的蓧麵,真香!用蒸蓧麵的水,洗洗臉,我們就蘸著麥麩子做的大醬吃起來。沒有油,沒有醋,尤其是沒有辣椒!可是你得相信我說的是真話:我一輩子很少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那是什麼時候呀?——一九六○年!

  我們齣工比較晚。天太冷。而且得讓過人傢上廁所的高潮。八點多瞭,纔趕著單套車到市裏去,中午不迴來。有時由我掏錢請客,去買一包“高價點心”,找個背風的角落,蹲下來,各人抓瞭幾塊嚼一氣。老喬、我、小王拿一副老掉瞭牙的撲剋牌接龍、蹩七。老劉在呼呼的風聲裏居然能把腦袋縮在老羊皮襖裏睡一覺,還挺香!下午接著乾。四點鍾裝車,五點多就迴到七裏茶坊瞭。

  一進門,掌櫃的已經拉動風箱,往竈火裏添著塊煤,為我們做晚飯瞭。

  吃瞭晚飯,各人乾各人的事。老喬看他的《啼笑因緣》。他這本《啼笑因緣》是個古本瞭,封麵封底都沒有瞭,書角都打瞭捲,當中還有不少缺頁。可是他還是戴著老花鏡津津有味地看,而且老看不完。小王寫信,或是躺著想心事。老劉盤著腿一聲不響地坐著。他這樣一聲不響地坐著,能夠坐半天。在所裏,我就見過他到生産隊請一天假,哪兒也不去,什麼也不乾,就是坐著。我發現不止一個人有這個習慣。一年到頭的勞纍,坐一天是很大的享受,也是他們迫切的需要。人,有時需要休息。他們不叫休息,就叫“坐一天”。他們去請假的理由,也是“我要坐一天”。中國的農民,對於生活的要求真是太小瞭。我,就靠在被窩上讀杜詩。杜詩讀完,就壓在枕頭底下。這鋪炕,炕沿的縫隙跑煙,把我的《杜工部詩》的一冊的封麵熏成瞭褐黃色,留下一個難忘的、美好的紀念。

  有時,就有一句沒一句,東拉西扯地瞎聊天。吃著柿餅子,喝著蒸鍋水,抽著摻瞭榆樹葉子的煙。這煙是農民用包袱包著私賣的,顔色是灰綠的,勁頭很不足,抽煙的人叫它“半口煙”。榆樹葉子點著瞭,發齣一種焦糊的,然而分明地辨得齣是榆樹的氣味。這種氣味使我多少年後還難於忘卻。

  小王和老劉都是“閤同工”,是所裏和公社訂瞭閤同招來的。他們都是柴溝堡的人。

  老劉是個老長工,老光棍。他在張傢口專區幾個縣都打過長工,年輕時年年到壩上割蓧麥。因為打瞭多年長工,莊稼活他樣樣精通。他有過老婆,跑瞭,因為他養不活她。從此他就不再找女人,對女人很有成見,認為女人是個纍贅。他就這樣背著一捲行李——一塊氈子、一床“蓋窩”(即被)、一個方頂的枕頭,到處漂流。看他捆行李的利索勁兒和背行李的姿勢,就知道是一個常年齣門在外的老長工。他真也是自由自在,也不置什麼衣服,有兩個錢全喝瞭。他不大愛說話,但有時也能說一氣,在他高興的時候,或者不高興的時候。這二年他常發牢騷,原因之一,是喝不到酒。他老是說:“這是咋搞的?咋搞的?”——“過去,七裏茶坊,啥都有:驢肉、豬頭肉、燉牛蹄子、茶雞蛋……賣一黑夜。酒!現在!咋搞的!咋搞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做夢娶媳婦,淨慕好事!多會兒?”他年輕時曾給八路軍送過信,帶過路。“俺們那陣,有什麼好吃的,都給八路軍留著!早知這樣,哼!……”他說的話常常齣瞭圈,老喬就喝住他:“你瞎說點啥!沒喝酒,你就醉瞭!你是想‘進去’住幾天是怎麼的?嘴上沒個把門的,虧你活瞭這麼大!”

  小王也有些不平之氣。他是念過高小的。他給自己編瞭一口順口溜:“高小畢業生,白費六年工。想去當教員,學生管我叫老兄。想去當會計,珠算又不通!”他現在一個月掙二十九塊六毛四,要交社裏一部分,刨去吃飯,所剩無幾。他纔二十五歲,對老劉那樣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並不羨慕。

  老喬,所裏多數人稱之為喬師傅。這是個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老於世故的工人。他是懷來人。年輕時在天津學修理汽車。抗日戰爭時跑到大後方,在資源委員會的運輸隊當瞭司機,跑仰光、臘戍。抗戰勝利後,他迴張傢口來開車,經常跑壩上各縣。後來歲數大瞭,五十多瞭,血壓高,不想再跑長途,他和農科所的所長是親戚,所裏新調來一輛拖拉機,他就來開拖拉機,順便修修農業機械。他工資高,沒負擔。農科所附近一個小鎮上有一傢飯館,他是常客。什麼貴菜、新鮮菜,飯館都給他留著。他血壓高,還是愛喝酒。飯館外麵有一棵大槐樹,夏天一地濃蔭。他到休息日,喝瞭酒,就睡在樹蔭裏。樹蔭在東,他睡在東麵;樹蔭在西,他睡在西麵,圍著大樹睡一圈!這是前二年的事瞭。現在,他也很少喝瞭。因為那個飯館的酒提潮濕的時候很少瞭。他在昆明住過,我也在昆明待過七八年,因此他老願意找我聊天,抽著榆葉煙在一起懷舊。他是個技工,淘糞不是他的事,但是他自願報瞭名。鼕天,沒什麼事,他要來玩兩天。來就來吧。

  這天,我們收工特彆早,下瞭大雪,好大的雪啊!

  這樣的天,凡是愛喝酒的都應該喝兩盅,可是上哪兒找酒去呢?

  吃瞭蓧麵,看瞭一會兒書,坐瞭一會兒,想瞭一會兒心事,照例聊天。

  像往常一樣,總是老喬開頭。因為想喝酒,他就談起雲南的酒。市酒、玫瑰重升、開遠的雜果酒、楊林肥酒……

  “肥酒?酒還有肥瘦?”老劉問。

  “蒸酒的時候,上麵吊著一大塊肥肉,肥油一滴一滴地滴在酒裏。這酒是碧綠的。”

  “像你們懷來的青梅煮酒?”

  “不像。那是燒酒,不是甜酒。”

  過瞭一會兒,又說:“有點像……”

  接著,又談起昆明的吃食。這老喬的記性真好,他可以從華山南路、正義路,一直到金碧路,數齣一傢一傢大小飯館,又岔到護國路和甬道街,哪一傢有什麼名菜,說得非常詳細。他說到金錢片腿、牛乾巴、鍋貼烏魚、過橋米綫……

  “一碗雞湯,上麵一層油,看起來連熱氣都沒有,可是超過一百度。一盤仔雞片、腰片、肉片,都是生的。往雞湯裏一推,就熟瞭。”

  “那就能熟瞭?”

  “熟瞭!”

  他又談起汽鍋雞。描述瞭汽鍋是什麼樣子,鍋裏不放水,全憑蒸汽把雞蒸熟瞭,這雞怎麼嫩,湯怎麼鮮……

  老劉很注意地聽著,可是怎麼也想象不齣汽鍋是啥樣子,這道菜是啥滋味。

  後來他又談到昆明的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把雞誇贊瞭又誇贊。

  “雞?有咱這兒的口蘑好吃嗎?”

  “各是各的味兒。”

  ……

  老喬白話的時候,小王一直似聽不聽,躺著,張眼看著房頂。忽然,他問我:“老汪,你一個月掙多少錢?”

  我下放的時候,曾經有人勸告過我,最好不要告訴農民自己的工資數目,但是我跟小王認識不止一天瞭,我不想騙他,便老實說瞭。小王沒有說話,還是張眼躺著。過瞭好一會兒,他看著房頂說:“你也是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人,為什麼你就掙那麼多?”

  他並沒有要我迴答,這問題也不好迴答。

  沉默瞭一會兒。

  老劉說:“怨你爹沒供你書。人傢老汪是大學畢業!”

  老喬是個人情練達的人,他琢磨齣小王為什麼這兩天老是發呆,為什麼會提齣這樣的問題,說:“小王,你收到一封什麼信,拿齣來我看看!”

  前天三套大車來拉糞水的時候,給小王捎來一封寄到所裏的信。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小王搞瞭一個對象。這對象搞得稍微有點離奇:小王有個錶姐,嫁到鄰村李傢。李傢有個姑娘,和小王年貌相當,也是高小畢業。這錶姐就想給小姑子和錶弟撮閤撮閤,寫信來讓小王寄張照片去。照片寄到瞭,李傢姑娘看瞭,不滿意。恰好李傢姑娘的一個同學陳傢姑娘來串門,她看瞭照片,對小王的錶姐說:“曉得人傢要俺們不要?”錶姐跟陳傢姑娘要瞭一張照片,寄給小王,小王滿意。後來錶姐帶瞭陳傢姑娘到農科所來,兩人當麵相瞭一相,事情就算定瞭。農村的婚姻,往往就是這樣簡單,不像城裏人有逛公園、軋馬路、看電影、寫情書這一套。

  陳傢姑娘的照片我們都見過,挺好看的,大眼睛,兩條大辮子。

  小王收到的信是錶姐寄來的,催他辦事。說人傢姑娘一天一天大瞭,等不起。那意思是說,過瞭春節,再拖下去,恐怕就要吹。

  小王發愁的是:春節他還辦不成事!柴溝堡一帶辦喜事倒不尚鋪張,但是一床裏麵三新的蓋窩,一套花直貢呢的棉衣,一身燈芯絨褲襖、絨衣絨褲、皮鞋、球鞋、尼龍襪子……總是要有的。陳傢姑娘沒有額外提什麼要求,隻希望要一枚金星牌鋼筆。這條件提得不俗,小王倒因此很喜歡。小王已經做瞭長期的儲備,可是算來算去還差五六十塊錢。

  老喬看完信,說:“就這個事嗎?值得把你愁得直眉瞪眼的!叫老汪給你拿二十,我給你拿二十!”

  老劉說:“我給你拿上十塊!現在就給!”說著從紅布肚兜裏就摸齣一張十元的新票子。

  問題解決瞭,小王高興瞭,活潑起來瞭。

  於是接著瞎聊。

  從雲南的雞聊到內濛古的口蘑。說到口蘑,老劉可是個專傢。黑片蘑、白蘑、雞腿子、青腿子……

  “過瞭正藍旗,撿口蘑都是趕瞭個驢車去。一天能撿一車!”

  不知怎麼又說到獨石口。老劉說他走過的地方沒有比獨石口再冷的瞭,那是個風窩。

  “獨石口我住過,冷!”老喬說,“那年我們在獨石口吃瞭一洞子羊。”

  “一洞子羊?”小王很有興趣瞭。

  “風太大瞭,公路邊有一個涵洞,去避一會兒風吧。一看,涵洞裏白糊糊的,都是羊。不知道是誰的羊,大概是被風趕到這裏的,擠在涵洞裏,全凍死瞭。這倒好,這是個天然冷藏庫!俺們想吃,就進去拖一隻,吃瞭整整一個鼕天!”

  老劉說:“肥羊肉燉口蘑,那叫香!四傢子的蓧麵,比白麵還白。壩上是個好地方。”

  話題轉到瞭壩上。老喬、老劉輪流說,我和小王聽著。

  老喬說,壩上地廣人稀,隻要收一季蓧麥,吃不完。過去山東人到口外打把式賣藝,不收錢。散瞭場子,拿一個大海碗挨傢要蓧麵,“給!”一給就是一海碗。說壩上沒果子。懷來人趕一個小驢車,裝一車山裏紅到壩上,下來時驢車換成瞭三套大馬車,車上滿滿地裝的是蓧麵。壩上人都豪爽,大方。吃起肉來不是論斤,而是放開肚子吃飽。他說壩上人看見壩下人吃肉,一小碗,都奇怪:“這吃個什麼勁兒呢?”他說,他們要是看見江蘇人、廣東人炒菜——幾根油菜、兩三片肉,就更會奇怪瞭。他還說壩上女人長得很好看。他說,都說水多的地方女人好看,壩上沒水,為什麼女人都長得白白淨淨?那麼大的風沙,皮色都很好。他說他在崇禮縣看過兩姐妹,長得像傅全香。

  傅全香是誰,老劉、小王可都不知道。

  老劉說,壩上地大,風大,雪大,雹子也大。他說有一年沽源下瞭一場大雪,西門外的雪跟城牆一般高。也是沽源,有一年下瞭一場雹子,有一個雹子有馬大。

  “有馬大?那掉在頭上不砸死瞭?”小王不相信有這樣大的雹子!

  老劉還說,壩上人養雞,沒雞窩。白天開瞭門,把雞放齣去。雞到處吃草籽,到處下蛋。他們也不每天去撿。隔十天半月,挑瞭一副筐,到處撿蛋,撿滿瞭算。他說壩上的山都是一個一個饅頭樣的平平的山包。山上沒石頭。有些山很奇怪,隻長一樣東西。有一個山叫韭菜山,一山都是韭菜;還有一座芍藥山,夏天開瞭滿滿一山的芍藥花……

  老喬、老劉把壩上說得那樣好,使小王和我都覺得這是個奇妙的、美麗的天地。

  芍藥山,滿山開瞭芍藥花,這是一種什麼景象?

  “咱們到韭菜山上掐兩把韭菜,拿鹽醃醃,明天蘸蓧麵吃吧。”小王說。

  “見你的鬼!這會兒會有韭菜?滿山大雪!——把錢收好瞭!”

  聊天雖然有趣,終有意興闌珊的時候。天已經很黑瞭,房頂上的雪一定已經堆瞭四五寸厚瞭,攤開被窩,我們該睡瞭。

  正在這時,屋門開處,掌櫃的領進三個人來。這三個人都反穿著白茬老羊皮襖,齊膝的氈疙瘩。為頭是一個大高個兒,五十來歲,長方臉,戴一頂火紅的狐皮帽。一個四十來歲,是個矮胖子,臉上有幾顆很大的痘疤,戴一頂狗皮帽子。另一個是和小王歲數仿佛的後生,雪白的山羊頭的帽子遮齊瞭眼睛,使他看起來像一個女孩子。——他臉色紅潤,眼睛太好看瞭!他們手裏都拿著一根六道木二尺多長的短棍。雖然剛纔在門外已經拍打瞭半天,帽子上、身上,還粘著不少雪花。

  掌櫃的說:“給你們做飯?——帶著麵瞭嗎?”

  “帶著哩。”

  後生解開老羊皮襖,取齣一個麵口袋。——他把麵口袋係在腰帶上,怪不道他看起來身上鼓鼓囊囊的。

  “推窩窩?”

  高個兒把麵口袋交給掌櫃的:“不吃蓧麵!一天吃蓧麵。你給俺們到老鄉傢換幾個粑粑頭吃。多時不吃粑粑頭,想吃個粑粑頭。把火弄得旺旺的,燒點水,俺們喝一口。——沒酒?”

  “沒。”

  “沒鹹菜?”

  “沒。”

  “那就甜吃!”

  老劉小聲跟我說:“是壩上來的。壩上人管窩窩頭叫粑粑頭。是趕牲口的——趕牛的。你看他們拿的六道木的棍子。”隨即,他和這三個壩上人搭起來:“今天一早從張北動的身?”

  “是。——這天氣!”

  “就你們仨?”

  “還有仨。”

  “那仨呢?”

  “在十多裏外,兩頭牛掉進雪窟窿裏瞭。他們仨在往上弄。俺們把其餘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場,到店裏等他們。”

  “這樣天氣,你們還往下送牛?”

  “沒法子。快過年瞭。過年,怎麼也得叫壩下人吃上一口肉!”

  不大一會兒,掌櫃的搞瞭粑粑頭來瞭,還弄瞭幾個醃蔓菁來。他們把粑粑頭放在火裏燒瞭一會兒,水開瞭,把燒焦的粑粑頭拍打拍打,就吃喝起來。

  我們的醬碗裏還有一點醬,老喬就給他們送過去。

  “你們那裏今年年景咋樣?”

  “好!”高個兒迴答得斬釘截鐵。顯然這是反話,因為痘疤臉和後生都撲哧一聲笑瞭。

  “他們仨咋還不來?去看看。”高個兒說著把解開的老羊皮襖又係緊瞭。

  痘疤臉說:“我們倆去。你啦就甭去瞭。”

  “去!”

  他們和掌櫃的藉瞭兩根木杠,把我們車上的纜繩也藉去瞭,拉開門,就走瞭。

  聽見後生在門外大聲說:“雪更大瞭!”

  老劉起來解手,把地下三根六道木的棍子歸在一起,上瞭炕,說:“他們真辛苦!”

  過瞭一會兒,又自言自語地說:“咱們也很辛苦。”

  老喬一麵鑽被窩,一麵說:“中國人都很辛苦啊!”

  小王已經睡著瞭。

  “過年,怎麼也得叫壩下人吃上一口肉!”我老是想著高個兒的這句話,心裏很感動,很久未能入睡。這是一句樸素、美麗的話。

  半夜,朦朦朧朧地聽到幾個人輕手輕腳走進來,我睜開眼,問:“牛弄上來瞭?”

  高個兒輕輕地說:“弄上來瞭。把你吵醒瞭!睡吧!”

  他們睡在對麵的炕上。

  第二天,我們起得很晚。醒來時,這六個趕牛的壩上人已經走瞭。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一日寫成

  載一九八一年第五期《收獲》



前言/序言


《人間草木》:草木有靈,四季皆有情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筆下的一幅幅溫潤畫捲,他以其獨到的觀察視角和深厚的生活底蘊,為我們描繪瞭一個充滿生機與情趣的自然世界。書中收錄瞭汪老關於植物、花鳥、蔬果等各類“人間草木”的散文,字裏行間流淌著他對自然萬物的深情熱愛與細膩體察。 草木,在汪曾祺的筆下,不再是靜止的景物,而是有瞭呼吸、有瞭性情、有瞭生命的個體。他寫花,不是簡單地描摹花的形態,而是深入到花的靈魂深處,寫齣它們各自的性格。“芍藥,雍容的,富麗的,像一個貴妃。”“月季,熱熱鬧鬧的,好像隨時隨地都要開起來。”這些描繪,讓讀者仿佛能聞到花的香氣,看到它們在風中搖曳的身姿,感受到它們綻放時的喜悅。他寫樹,無論是古老的銀杏,還是尋常的楊柳,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和生命的頑強。“銀杏,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樹,是一種非常有學問的樹。”“楊柳,是很容易發芽的,也容易活。”在他的筆下,樹木是沉默的智者,是生命的見證者,它們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時光的故事。 蔬菜瓜果,在汪曾祺那裏,更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存在。他寫白菜,不是那種平凡無奇的白菜,而是“像一個胖娃娃”,飽滿而可愛。他寫茄子,皮色油亮,飽滿多汁,仿佛能讓人嘗到夏日的熱情。他對瓜果蔬菜的描寫,充滿瞭對食物的敬意,以及對通過勞動所得的樸實快樂的贊美。“有一種很小的西瓜,瓜皮淡綠,瓜瓤鮮紅,甜得不得瞭。”“鼕天的蘿蔔,像個大白胖子,生吃也很甜。”這些關於食物的片段,不僅勾起瞭人們的食欲,更傳遞瞭一種簡單而純粹的生活哲學:食物不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連接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 汪曾祺先生對大自然的觀察,細緻入微,充滿瞭他獨特的“趣味”。他能從一片落葉、一朵小花中發現美,能從尋常的蔬菜瓜果中品齣真味。他的文字,如同他本人一樣,樸實無華,卻又韻味無窮。讀他的文字,仿佛置身於他的故鄉高郵,又仿佛漫步於他的文學世界,感受著那份寜靜、那份悠然、那份對生命的熱愛。 《人間草木》不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記錄,更是汪曾祺先生內心世界的寫照。他將自己的情感、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巧妙地融入其中。那些草木,那些花鳥,在他筆下,都成為瞭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成為瞭他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他通過觀察草木的生長、枯榮,體悟生命的無常與美好,也從中汲取力量,淡然麵對生活中的風雨。 這本書,適閤所有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閱讀。它會讓你重新審視身邊那些曾經被忽視的生命,讓你在匆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與慰藉,讓你感受到,原來,最動人的風景,往往就在我們身邊,就在那“人間草木”之中。 《人間有味》:舌尖上的哲學,煙火裏的溫情 《人間有味》是汪曾祺先生關於飲食的散文集,然而,這絕非一本簡單的菜譜。汪老以他特有的幽默、達觀和深情,將平凡的食物提升到瞭哲學的高度,將尋常的飲食變成瞭一場場充滿趣味和智慧的文化體驗。 食物,在汪曾祺的筆下,從來不是簡單的能量補充,而是承載著記憶、情感、地域文化乃至人生哲理的載體。“好吃的,什麼都好。不好吃的,什麼都不好。”這是他對食物的態度,簡單而直接,卻蘊含著對食物最本真的追求。他寫傢鄉高郵的鹹鴨蛋,那“黃澄澄的,油汪汪的”,不僅僅是味道的描述,更是對童年記憶和傢鄉親切感的喚醒。“在街上擺著,大盆的,小盆的,論個兒賣。”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一幅生動的畫麵,將讀者的思緒帶迴那個淳樸的年代。 他對食物的描寫,總是充滿畫麵感和味蕾的挑逗。“炸藕夾,一層麵糊,炸得金黃,咬一口,外酥裏軟,藕片酥脆,藕夾中間的肉餡鮮美。”“獅子頭,肥而不膩,酥爛脫骨,入口即化。”這些生動形象的描寫,讓讀者仿佛能親眼看到、親口嘗到,那些美食的滋味在舌尖跳躍。他不僅寫齣瞭食物本身的味道,更寫齣瞭烹飪過程中的匠心,寫齣瞭食物所蘊含的文化底蘊。 然而,汪曾祺先生的“有味”,絕不僅僅在於食物本身的味道。他更看重的是食物所帶來的“趣味”和“人情味”。他對餐桌上的談話、對一起吃飯的人、對就餐的環境,都有著細緻的觀察和獨到的見解。“三個人,要一壺酒,兩碟小菜,就可以坐一下午。”他筆下的宴飲,常常不是大魚大肉的鋪張,而是三五知己,圍爐而坐,談天說地,在簡單樸實的食物中,品味人生百味。他懂得,真正的“有味”,是食物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生活的情趣。 在他的筆下,廚房不再是油膩嘈雜的場所,而是充滿生活氣息的溫暖空間。“一個好廚師,首先要有耐心。不光是耐心,還得有情趣。”他贊美那些懂得烹飪的普通人,贊美他們用雙手創造齣的美味,贊美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他對那些不那麼“名貴”的食材,也充滿瞭敬意和喜愛,例如他對“野菜”的贊美,“春天裏,吃點野菜,特彆有味道。”這是一種對自然饋贈的珍惜,也是一種對樸素生活方式的推崇。 《人間有味》這本書,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一次溫情迴眸。它讓我們看到,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連接情感、傳承文化、體味人生的重要方式。汪曾祺先生用他那如春風般和煦的文字,告訴我們,如何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發現詩意,體味生活的美好。 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生活中的許多“道理”,都藏在那一粥一飯之中,藏在那尋常巷陌的煙火氣裏。它會讓你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即使是最平凡的日子,也能因為對食物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用心,而變得“有味”起來。 《人間小暖》:生活的溫度,心靈的慰藉 《人間小暖》是汪曾祺先生散文作品的精選集,它如同鼕日裏的一杯熱茶,又似春風拂過臉頰,帶來的是一種溫暖、一種慰藉,一種對生活細微之處的體察與珍視。書中匯集瞭汪老對生活、對人情、對世事的種種感悟,字裏行間充盈著他獨有的“暖”意。 “小暖”,顧名思義,並非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那些不經意間流淌在生活中的細微美好。可能是窗外的一縷陽光,可能是街邊一句隨意的問候,也可能是故人的一封書信,或是餐桌上的一道傢常菜。汪曾祺先生擅長捕捉這些“小暖”的瞬間,並用他質樸而深情的筆觸將其放大,讓讀者感受到生活原本可以如此溫潤。 書中,我們能看到他對於普通人的細膩關懷。他對那些在社會底層默默付齣的人們,有著特殊的關注。他寫那些樸實的勞動者,寫那些在平凡崗位上辛勤工作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或許清貧,但他們的精神卻是豐盈的。“他們把自己的那一份力,都使齣來瞭。”他看到的是他們的尊嚴,是他們的堅韌,是他們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這些描寫,沒有居高臨下的審視,隻有平等而溫厚的理解,傳遞著一種“人人平等,各有其道”的價值觀。 他對人際關係的描繪,更是充滿瞭“小暖”的味道。他筆下的友誼,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深厚的感情。朋友之間,或是一起品茗,或是一起閑談,或是一起經曆風雨,都是一份珍貴的連接。他尤其珍視那些“老朋友”,那些一起走過歲月,懂得彼此的人。“相識久瞭,不說話,也覺得很舒服。”這種默契和懂得,是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羈絆。 他對生活中的“小確幸”有著天然的敏感。他會因為一朵花開而欣喜,因為一個有趣的發現而雀躍。他不會抱怨生活的苦難,而是善於在睏境中尋找光明,在平凡中發現樂趣。“有些事情,你想明白瞭,也就沒事瞭。”這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從容的生活智慧。他教導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麵對生活,去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 《人間小暖》更是一部充滿“生活氣”的作品。它沒有故作高深的說教,也沒有刻意煽情的渲染,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分享著他對生活的理解。他觀察細緻,感受真切,文字樸素,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讀他的文字,仿佛能聞到書捲的墨香,聽到老友的笑語,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寜靜與溫暖。 這本書,適閤所有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感到疲憊、感到疏離的人們。它會提醒我們,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那些不顯眼的地方,需要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它會給我們帶來一份心靈的慰藉,讓我們相信,即使世界有時冰冷,但總有“人間小暖”,值得我們去追尋、去守護。 《人生有趣》:生命的況味,趣味的人生 《人生有趣》是汪曾祺先生又一部珍貴的散文精選集,這本書以一種更為直接、更為豁達的姿態,探討瞭“有趣”的人生觀。在汪老的筆下,“有趣”並非是獵奇、不是尋歡作樂,而是一種對生命保持好奇、保持探索、保持活力的積極態度。 “人生有趣”,首先在於其“趣味”的廣博。汪曾祺先生的興趣廣泛,他對文學、藝術、曆史、民俗、飲食、自然無不涉獵,並且都能從中發現樂趣。他寫他自己的經曆,無論是年輕時的求學,還是中年時的工作,亦或是晚年的生活,都充滿瞭他獨特的觀察和感悟。他不會刻意去拔高自己的生活,而是真實地記錄下那些讓他覺得有意思的事情,無論是讀過的書,遇過的人,還是去過的地方。 他對於“有趣”的定義,常常與“不尋常”或“齣乎意料”相關。他會發現普通事物中隱藏的奇特之處,會捕捉生活細節中那些令人會心一笑的瞬間。例如,他寫他養的一些小動物,寫一些民間的小玩意兒,都充滿瞭他獨到的趣味。“我這個人,什麼都喜歡,隻要是有一點兒意思,我就喜歡。”這種對“意思”的追求,貫穿瞭他的一生。 “人生有趣”,也體現在其“趣味”的深度。這種深度,並非來自於深奧的理論,而是來自於對生活本身的深刻理解和熱愛。他懂得,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追求多麼宏大的目標,而在於能否在平凡的日子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樂趣。他通過自己的文字,引導讀者去發現生活中的“趣味”,去體味人生的“況味”。 他對“無趣”的事物,有著自己獨到的處理方式——那就是“有趣的”去麵對。“凡是‘無趣’的,都讓他‘有趣’起來。”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一種用智慧和幽默來化解生活乏味的藝術。他常常用一種輕鬆、戲謔的筆調來談論一些嚴肅的話題,讓讀者在笑聲中得到啓迪。 《人生有趣》這本書,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友,在與你分享他的人生經驗。他沒有說教,沒有灌輸,隻是用他自己的故事,他的思考,他的感悟,來展現什麼是真正的“有趣”的人生。他告訴我們,有趣的人生,不需要刻意去追求,而是源於內心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好奇。 他鼓勵讀者去“玩”,去“樂”,去“品”,去“嘗”。他認為,一個有趣的人,必然是一個熱愛生活,善於發現生活樂趣的人。他的人生,就是一部“有趣”的教科書,展現瞭如何在一個變幻莫測的世界裏,活齣自己的風采,活齣自己的味道。 這本書,適閤所有渴望擁有更有意義、更有色彩的人生的人們。它會點亮你對生活的熱情,激發你內心的好奇,讓你重新認識“有趣”的含義,並鼓勵你,勇敢地去創造屬於你自己的“有趣”人生。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生活其實可以如此多姿多彩,人生其實可以如此充滿樂趣。

用戶評價

評分

《人間小暖》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治愈人心的力量。拆開書頁,一股溫潤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是鼕日裏的一杯熱茶,或是夏日午後的一陣清風。汪曾祺先生的文字,總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能夠撫平內心的褶皺,驅散生活中的煩惱。他寫人情世故,寫世間的悲歡離閤,卻從不落俗套,總是帶著一種超然的智慧和溫厚的善意。讀他的文字,你會發現,生活中的許多不快,其實都可以一笑置之;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蘊含著大大的溫暖。他描寫的那些普通人,那些平凡的生活片段,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即便有風雨,也總有陽光照耀。

評分

《人生有趣》,單看書名就充滿瞭吸引力。我一直覺得,有趣的人生,往往在於發現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在於對萬事萬物保持一顆好奇的心。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恰恰就具備瞭這種“有趣”的特質。他筆下的世界,總是充滿瞭奇思妙想,充滿瞭令人會心一笑的細節。無論是他描寫故鄉的風土人情,還是他記錄旅行中的見聞,亦或是他對藝術、對生活哲學的感悟,都充滿瞭獨到的見解和幽默感。讀他的書,就像是和一位博學而又風趣的長者在聊天,你會被他的智慧所摺服,也會被他的幽默所感染。他教會我,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充滿無限可能的,隻要你願意去發現,去體會,人生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評分

翻開《人間有味》,我立刻被一種深深的煙火氣所吸引。汪曾祺先生對“吃”這件事的描寫,簡直是登峰造極。他寫美食,不是堆砌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實、最傢常的語言,勾勒齣食物的色、香、味,以及與食物相關的人情故事。從北方的餃子到南方的點心,從傢常小炒到宴請賓客,他筆下的每一道菜都仿佛擁有自己的靈魂,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和情感。我尤其喜歡他描寫那些“土”得掉渣,卻又滋味無窮的傢常菜,讀著讀著,仿佛就能聞到廚房裏飄齣的飯菜香,看見一傢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畫麵。這不僅僅是關於吃的書,更是關於生活本身,關於那些最瑣碎卻又最動人的瞬間。

評分

收到這套書的時候,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老木匣子,裏麵溢滿瞭溫潤的光澤。汪曾祺先生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但真正捧在手裏,翻開扉頁,纔像是遇見瞭久違的老友。這套精裝典藏文集,光是“典藏”二字就透著一股沉甸甸的分量,紙張的觸感細膩溫和,油墨的香氣淡淡地彌漫開來,瞬間就將我拉入瞭他的文字世界。 第一本《人間草木》,打開就有一種撲麵而來的生機。我總覺得,一個作傢若能將尋常的草木寫齣靈氣,那定是內心極為細膩敏感之人。汪曾祺先生筆下的草木,不是簡單的植物圖鑒,而是有生命、有故事、有情感的存在。讀著他描寫故鄉的野花野草,那些名字我甚至叫不全的尋常景物,在他的筆下都鮮活瞭起來,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陽光的溫度。他寫植物,也寫人,將人和自然融為一體,讀來讓人心頭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和慰藉。那些對細微之處的觀察,對時光流逝的體悟,都藏匿在字裏行間,不動聲色地打動人心。這是一種非常“慢”的閱讀體驗,不急不躁,讓心緒也跟著沉靜下來。

評分

這套《汪曾祺精裝典藏文集》,就像是一扇扇窗戶,讓我窺見瞭汪曾祺先生內心深處的世界。每一冊書都像是一顆璀璨的寶石,散發著獨特的光芒。精裝的質感,讓我倍感珍惜,每一頁的觸感都恰到好處,油墨的香氣也增添瞭幾分閱讀的儀式感。這套書不似市麵上許多浮光掠影的讀物,它沉靜而有力量,能夠觸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我被書中那些細膩入微的觀察所打動,汪曾祺先生仿佛擁有“韆裏眼”和“順風耳”,能夠捕捉到常人忽略的細節,並將其化為生動有趣的文字。他寫草木,寫美食,寫人情,寫生活,無一不透著股子“真”勁兒。這種“真”,不是直白的錶露,而是蘊含在字裏行間,需要細細品味纔能體會。 讀完這套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一番洗禮。那些關於生活的美好,關於人與自然的和諧,關於人生的智慧,都深深地印刻在瞭我的腦海裏。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滋養,讓我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瞭一片寜靜的港灣。這套書,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評分

物流給力!封麵漂亮!還送書簽!閑暇時慢慢閱讀品味!

評分

在汪老樸實的文字中蘊藏睿智與風趣,甚是喜歡。

評分

?

評分

書籍內容不錯,值得嚮大傢推薦。

評分

大愛!看瞭《人間草木》,立刻入手這本《人間有味》,這個版本裝潢好素雅,特彆喜歡!

評分

讀書是一種享受,比低頭玩手機要更讓人舒服的多

評分

我買迴來他的膜開瞭裏麵書都髒瞭 客服幫我換新挺好的給力

評分

嗯,非常不錯的,陶冶情操的散文,然後跟梁實鞦的對比一下看怎麼樣?

評分

質量還不錯,物有所值,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