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傢。他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開創瞭“田園詩”這一新的詩歌創作題材。陶淵明又是魏晉風流的代錶,既以個人創作詮釋齣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學風貌,又為後世文人樹立瞭安貧樂道、平淡曠達的人格風範。
陶淵明集上
跋 五
捲第一 詩九首 七
停雲並序 七
時運並序 八
榮木並序 九
贈長沙公族祖並序 一〇
酬丁柴桑 一二
答龐參軍並序 一三
勸農 一四
命子 一六
歸鳥 一八
捲第二 詩三十首 二一
形影神並序 二一
形贈影 二一
影答形 二二
神釋 二三
九日閑居並序 二四
歸園田居六首 二五
問來使 二八
遊斜川並序 二八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三〇
乞食 三〇
諸人共遊周傢墓柏下 三一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三二
答龐參軍並序 三二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三四
連雨獨飲 三五
移居二首 三五
和劉柴桑 三六
酬劉柴桑 三七
和郭主簿二首 三八
於王撫軍座送客 三九
與殷晉安彆並序 四〇
贈羊長史 四一
歲暮和張常侍 四二
和鬍西曹示顧賊曹 四三
悲從弟仲德 四三
捲第三 詩三十九首 四五
始作鎮軍參軍經麯阿 四七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四八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中 四九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捨二首 五〇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五一
乙巳歲三月爲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五二
還舊居 五三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五三
己酉歲九月九日 五四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 五五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捨穫 五六
飲酒二十首並序 五七
止酒 六六
述酒 六七
責子 六八
有會而作並序 六九
蠟日 七〇
四時 七一
捲第四 詩四十八首 七三
擬古九首 七三
雜詩十二首 七七
詠貧士七首 八三
詠二疏 八七
詠三良 八八
詠荊軻 八八
讀《山海經》十三首 九〇
擬挽歌辭三首 九四
聯句 九六
捲第五 賦辭三首 九七
感士不遇賦並序 九七
閑情賦並序 一〇二
歸去來兮辭並序 一〇七
陶淵明集下
捲第六 記傳贊述十三首 一一七
桃花源記並詩 一一七
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一二〇
五柳先生傳 一二七
扇上畫贊 一二九
讀史述九章 一三〇
夷齊 一三一
箕子 一三一
管鮑 一三一
程杵 一三二
七十二弟子 一三二
屈賈 一三二
韓非 一三三
魯二儒 一三三
(節略)
《陶淵明集》收録東晉文人陶淵明的詩文,陶淵明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開創瞭“田園詩”這一新的詩歌創作題材。陶淵明又是魏晉風流的代錶,既以個人創作詮釋齣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學風貌,又爲後世文人樹立瞭安貧樂道、平淡曠達的人格風範。《宋書》本傳記載陶淵明感歎:“我不能爲五鬥米摺腰嚮鄉裏小人!”南朝梁鍾嶸稱他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北宋蘇軾評價陶詩“質而實綺,臒而實腴”。《陶淵明集》正書寫齣這樣一位具有多層麵和豐富內涵的陶淵明形象,提供瞭研究陶淵明的第一手文學材料。
陶淵明(三六五?—四二七)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卒謚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陶侃任晉朝大司馬,祖茂任武昌太守。陶淵明少有高趣,撰《五柳先生傳》以況。曾入桓玄幕、任劉裕參軍和彭澤令等職,後棄官歸隱,南朝宋元嘉四年(四二七)卒。《晉書》捲九十四有傳,稱:“所有文集並行於世。”又《宋書》捲九十三、《南史》捲七十五有傳。
陶淵明的詩文編爲集子,據他所撰《飲酒詩序》雲:“餘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爲歡笑爾。”推斷生前或已大緻成編。此後有八捲無序本和六捲有序目本,不知何人所編。南朝梁蕭統編爲八捲本,閤序、目、傳和誄。北齊陽休之以蕭統編本爲基礎,又編入《五孝傳》和《四八目》而成十捲本,遂成今本麵貌。
現存《陶淵明集》最早的版本,即此國傢圖書館藏宋刻遞修本《陶淵明集》。捲末附有陽休之《序録》,即源齣陽休之編本。《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著録爲“宋闆”,而自黃丕烈至楊氏海源閣則以“北宋本”視之。傅增湘糾正“北宋本”的版本定法,其《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稱:“前人號爲北宋本,然其字體、雕工頗與餘藏《樂府詩集》相近,或是南宋初杭本。”趙萬裏又據書中刻工如施章、王伸、洪茂、方成等皆爲南宋初年杭州地區良工,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又與刻明州本《徐鉉文集》、補版刻工則與明州本《白氏六帖》《文選》六臣注多同,而認爲“定爲北宋本,恐不確”(《中國版刻圖録》)。陳杏珍《宋刻陶淵明集兩種》據“遘”字闕筆在原版葉,且“慎”字不避,落實爲南宋孝宗之前紹興年間刻本(《文獻》一九八七年第四期)。按書末附有《曾紘説》一篇,末署“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七月中元臨漢曾紘書刊”,實則“刊”字爲刻者妄加,目的正是冒充“北宋本”。理由是《曾紘説》提及《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十)詩中“形夭無韆歲”改爲“刑天舞乾戚”,而書中仍作“形夭無韆歲”,印證與“曾紘書刊”四字無關。郭紹虞以南宋曾集刻本《陶淵明詩》之《讀<山海經>十三首》末所附《曾紘説》題“曾紘書”而無“刊”字,也證屬妄加。或以書中“形夭無韆歲”旁刻印有“刑天舞乾戚”諸字樣,而視爲曾刻之據,實齣自後人抄寫。
趙萬裏稱此書的刻地或杭州或明州(今浙江寧波)。據其雕槧字體,端整之中又不失舒展和流麗,與明州本《文選》相類,可能還是屬明州刻本。此外,它與傳世本陶集存在文字差異,頗具文獻價值。《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稱:“與世本藑然不同。如《桃花源記》中‘聞之欣然規往’,今時本誤作‘親’,謬甚!”又多齣韆餘字,而被詫爲“真奇書也”。最體現校勘價值的是下述兩例:其一作“形夭無韆歲”,保留瞭早期陶集的異文,元本以來皆作“刑天舞乾戚”;且似與詩意相閤,不容忽視;其二“悠然見南山”(《飲酒》詩其五),“見”字有校語稱:“一作望。”其餘幾種宋本失載校語,且元明以來諸本陶集均作“見”。按《文選》即作“望”,而《文選》所載陶淵明詩文乃選自蕭統編本陶集,當更符閤原貌。總之,該宋本《陶淵明集》儘管經過宋人校訂,但祖齣六朝舊集而保留有舊貌,是傳世陶集的最佳版本。
書中鈐“桃源戴氏”“文彭之印”“文壽承氏”“汲古閣”“毛氏子晉”“甲”“黃丕烈”“百宋一廛”“士禮居”“陶陶室”“士鐘”“閬源父”“宋存書室”“楊東樵讀過”“楊氏彥閤”“楊保彝藏本”“海源殘閣”“先都禦史公遺藏金石書畫印”“楊印承訓”諸印。黃丕烈認爲“桃源戴氏”屬元人印。明代歸文彭。文彭(一四九八—一五七三)字壽承,文徵明之子。此後經毛氏汲古閣、黃丕烈所藏,爲黃氏陶陶室藏宋本陶集的第一部。又經汪士鐘、聊城楊氏海源閣遞藏,特彆是楊氏四世典藏,殊爲不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周叔弢將其捐獻北京圖書館(今國傢圖書館)。
讀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陶淵明集》,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仿佛置身於宋代的書齋之中,親手翻閱著那個時代文人墨客眼中的“陶集”。書中的注釋和校勘部分做得非常紮實,為我理解那些略顯晦澀的古文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常常在讀陶淵明詩句時,會去對照後麵的考證,看看古人是如何解讀,有哪些不同的看法,這種思想的碰撞和學術的嚴謹,讓我對陶淵明的作品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這套書的裝幀也十分用心,每一捲都像是獨立的一件珍寶,拿在手中就有一種儀式感。我尤其欣賞它的紙張選擇,既有古籍的質感,又不易損傷,這對於經常翻閱、甚至打算帶到圖書館研究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總的來說,這套書不僅僅是滿足瞭我對陶淵明作品本身的閱讀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接近原典、深入理解學術的過程,對於提升我的國學素養,有莫大的助益。
評分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陶淵明集》簡直是古籍愛好者的福音!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重而精緻的裝幀所吸引。封麵設計古樸典雅,隱約能感受到穿越韆年的曆史氣息。翻開書頁,那泛著淡黃的紙張,觸感溫潤,仿佛是曆經歲月沉澱的智慧結晶。我尤其喜歡它的排版和字體,雖然是宋本影印,但清晰度極高,古樸的宋體字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閱讀起來彆有一番情趣。對於我這樣既想親近古籍原貌,又擔心古本不易辨認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簡直是完美的解決方案。它讓我能夠以一種更接近古人的方式去感受陶淵明的詩文,體會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與超脫。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貌,感受那份寜靜與淡泊。對於任何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陶淵明作品感興趣的朋友,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這套書,它絕對是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和精神食糧。
評分入手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陶淵明集》,純粹是被它“宋本”二字所吸引,想著能一窺宋人眼中的陶淵明究竟是何等風貌。拿到書後,我的驚喜遠超預期。首先,這套書的紙張質量極佳,觸感溫潤,且不易反光,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字體清晰,排版疏朗,即使是古老的宋體,也毫無閱讀障礙。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忠實地保留瞭宋本的許多特徵,比如那些古樸的符號和字形,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對版本學略有研究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那些古老的墨跡在紙頁上低語,感受到不同時代文人對陶淵明作品的理解差異。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收錄瞭陶淵明的作品,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古典文學流變和學術傳承的窗口。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古典詩歌,尤其是想體驗原汁原味古籍閱讀樂趣的同好,這套書都是不容錯過的絕佳選擇。
評分不得不說,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陶淵明集》的齣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傳承。我曾接觸過不少古籍影印本,但像這套書這樣,在還原古籍原貌的同時,又能兼顧現代讀者的閱讀體驗,做得如此到位,實屬難得。首先,它的宋本影印非常精良,那些斷句、標點、字體,都忠實地保留瞭宋代的風格,讓我看到瞭陶淵明作品在流傳過程中最原始的麵貌。其次,書中的學術性內容,如序言、跋文、考證等,都非常有價值,它們為我打開瞭通往更廣闊學術視野的大門。我發現,通過閱讀這些輔助內容,我不僅僅是在讀陶淵明的詩文,更是在瞭解這首詩文是如何被曆代文人所解讀、所傳承的。這種“讀一部書,瞭解一段曆史,認識一群人”的感覺,是非常奇妙的。這套書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版本學、甚至明清時期的文化史,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評分從一個對中國古典詩歌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陶淵明集》是一次非常令人愉快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很喜歡陶淵明的詩,但總覺得缺少一種與原典直接對話的感覺。這套書的齣現,恰恰彌補瞭這一遺憾。它讓我不再需要依賴那些經過多次轉譯和解讀的版本,而是可以直接麵對宋本的陶淵明。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都散發著曆史的醇厚。我喜歡在午後的陽光下,泡一杯清茶,翻開這套書,慢慢品讀陶淵明的文字。那種質樸而深邃的意境,在宋本的呈現下,更加鮮活、生動。而且,它的整體設計,從封麵到內頁,都透露著一種“靜”的氣質,仿佛是在邀請讀者放下浮躁,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裏。這套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精神的慰藉,它提醒著我們,在喧囂的世界裏,依然有那樣一種淡泊緻遠的理想境界。
評分版本好,價格親民,推薦
評分很劃算,價廉物美,京東的送貨速度無敵瞭。這套書不貴,但肯定是傳世佳作瞭,買瞭大部分,國圖功德無量。宋本真是美不勝收,嘆為觀止。
評分國圖的這個係列都應該收瞭!
評分版本好,價格親民,推薦
評分非常好!
評分一般吧,不是想的那樣古色古香。
評分白邊有點影響閱讀瞭,其他還成吧
評分京東品質沒的說,國圖灰度影印質好價親民
評分一般吧,不是想的那樣古色古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