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傢長認為教知識和立規矩是幼兒園的事,孩子放學迴傢或雙休日在傢,父母心疼孩子在幼兒園受瞭很多管教和束縛,於是放鬆瞭對孩子們的嚴格要求,導緻孩子傢裏傢外兩個樣。孩子沒有規矩,傢長管教無力。本書正是從這一背景齣發,給父母提供科學的傢庭親子教育理念,有案例有方法,杜絕幼兒園教育的一點點歸零,傢長慢慢建立規則,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2.有些傢長認為,不吼不叫難以教齣好孩子。其實,教育講究春風化雨,絲絲入心。管教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溫度,纔能真正對孩子起作用。嚴格不等於嚴厲,管教不等於管製。本書也給齣瞭傢裏傢外正確管教孩子的若乾建議,相信對很多父母都有實實在在的指導作用。
唯我獨尊,散漫,脾氣壞,幼兒園裏聽話的孩子怎麼迴傢就變瞭個樣?作為一名多年在幼教一綫打拼的教育工作者,作者告訴父母們,傢庭是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場所,不是孩子難教,而是傢長應當擺正傢校之間的微妙關係,即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本書給齣瞭雙休日親子教育的種種方法和案例,告訴父母如何配閤幼兒園的全程教育理念去正確引導孩子在傢裏的各種錶現,杜絕自己漫不經心的親子方式,帶領孩子走齣行為舒適區,一點點嚮孩子滲透規則意識,杜絕5+2=0,讓孩子逐漸成長為你眼中懂事、有擔當、守規矩、有教養的好孩子。
慕如雪,原名李麗麗,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傢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幼兒教育與心理,長期撰寫成長教育類文章,刊發於《莫愁傢教》《幼兒教育》《現代傢長》《傢教與成纔》等多傢教育期刊。
第1章 散漫是種病
1. 教規矩是幼兒園的事,錯得很離譜 / 2
2. 好習慣毀於散漫 / 7
3. 幼兒園不僅僅是玩兒 / 14
4. 放任不等於減負 / 20
5. 幼兒園的規則用不用帶迴傢 / 25
6. 遵守為孩子定的規矩 / 30
第2章 孩子的唯我獨尊,都是父母惹的禍
1. 孩子都有小脾氣 / 38
2. 誰縱容瞭蠻橫的孩子 / 44
3. 壞脾氣都是父母慣齣來的 / 50
4. “小”不是讓彆的孩子謙讓的理由 / 55
5. 根本沒有靜待花開 / 61
第3章 彆讓妥協成為孩子挑戰你的軟肋
1. 不要小看孩子偷懶的情商 / 68
2. 有瞭再一,一定有再二 / 74
3. 做一個嚴父母多麼重要 / 81
4. 每個媽媽都要有一條底綫 / 89
5. 懂規則的父母引導齣有分寸的孩子 / 96
第4章 你的孩子是寶貝,彆人的孩子也是天使
1. 玻璃心不是愛 / 10 4
2. 孩子被欺負背後的秘密 / 111
3. 孩子的世界裏根本沒有“仇恨”二字 / 119
4. 允許彆的孩子優秀 / 124
5. 為彆的優秀孩子由衷地送上掌聲 / 131
第5章 老師不該是你的敵人,你們是並肩前行的戰友
1. 為什麼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 / 138
2. 不評判老師是最大的教養 / 145
3. 做“助教”是一種榮耀 / 150
4. 孩子愛上老師是一種福氣 / 157
5. 幫老師在孩子心中樹立權威 / 162
第6章 孩子為什麼有兩張“臉”
1. 嚴厲也要講分寸 / 170
2. 紮心的討好型孩子 / 175
3. 小霸王的第二張臉 / 179
4. “被”齣來的特殊孩子 / 186
5. 孩子的最大心事 / 193果
幼兒園作為專業的幼教機構,有完全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科學教育理念和遊戲課程,可為什麼入園孩子在外的錶現還是不盡如人意?唯我獨尊,散漫,脾氣壞,傢裏傢外兩個樣…… 是幼兒園的教育不適應適齡兒童,還是自己的孩子太難管教? 這是藏在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送來的禮物。從他/她誕生那天起,就成瞭傢人最溫暖的牽掛;他/她的每一次微笑、每一聲啼哭,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弦。而父母最大的牽掛,莫過於把這個可愛的小人兒培養成一個齣色的孩子。
可是,事與願違,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不得不麵對一個現實:當初在自己懷裏咿呀學語的那個可愛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乖瞭。他們要麼蠻橫嬌氣,不講道理;要麼膽小怕事,像一隻溫順的小貓,早已遠離瞭心目中那個期許的樣子;最要命的是,他們開始把大人的話當成耳旁風,不僅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時不時做齣“熊”事來,讓人既焦躁又不解。
人之初,性本善。世上根本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更沒有“熊孩子”的理論。在孩子的生長發育周期中,處於幼兒期的孩子正處在第一叛逆期,他們在不停地探索各個領域的同時, 也在不停地試探和挑戰各種規則。在幼兒園裏,有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有效約束,大多數孩子都能遵守老師製定的各種規矩, 錶現良好,活脫脫一個好孩子。可是迴到傢裏,又恢復瞭原始的樣子,讓父母不得不鬱悶孩子怎麼如此難教。
作為一名多年在幼教一綫打拼的教育工作者,我要告訴父母們,其實不是孩子難教,而是大傢似乎忘記瞭幼兒園和傢庭是孩子幼年時期生活的兩個主要場所,而傢庭是孩子人格塑造的最重要場所。到瞭雙休日,父母往往心疼孩子一連上瞭五天學,在幼兒園受瞭很多管教和束縛,於是放鬆瞭對孩子們的嚴格要求。不再按時叫孩子起床,不再讓孩子遵守一定的秩序,多睡瞭會兒覺,少說瞭一句“謝謝”,與小夥伴玩耍的時候搶瞭一下玩具等都是一件件小事,可是在孩子心中,卻是大開的特赦閘門。父母的放任、嬌寵,還有所謂的“靜待花開”,不僅沒能起到正麵的管教作用,反而給孩子的成長澆灌齣一個舒適區,而舒適區又像一頂魔咒,能打破人的所有意誌,一旦在這個區域待久瞭,規則便成瞭鏡中月、水中花,不再起一點兒作用。可以說,從來都不是管教無力,而是雙休日的放任將幼兒園的教育一點點歸零。
專注於研究傢庭和學校教育的烏剋蘭教育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傢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想讓5+2≠0,父母就要從雙休日的兩天傢庭教育入手,積極擺正傢校之間的微妙關係,配閤幼兒園的全程教育理念,杜絕自己漫不經心的親子方式,正確引導孩子在傢裏的各種錶現,一點點嚮孩子滲透規則意識,帶領孩子走齣行為舒適區,最終成長為你眼中最棒的好孩子。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吸引人瞭,讓人立刻就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放任”會在雙休日毀瞭孩子?作為一名傢長,我一直都很關注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在周末這個相對自由的時間裏,如何引導孩子既能得到放鬆,又不至於完全失去約束,一直是我的一個重要課題。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第一反應就是,這簡直說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個隱憂。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我們過於強調讓孩子“玩”,而忽略瞭在這段時間裏一些更深層次的引導?是不是我們以為的“放任”,其實在無意中給孩子埋下瞭不好的習慣?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視角,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在周末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或許我需要重新審視那些看似無傷大雅的周末活動,思考它們是否真的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有益。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些方麵來剖析這個問題,例如,是關於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是關於孩子的品德培養,亦或是關於孩子的社交能力?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會提供給我怎樣的“解藥”,幫助我擺脫這種潛在的焦慮,找到更有效的親子互動模式,確保孩子在周末也能收獲成長,而不是被看似美好的休閑時光所“毀掉”。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腦海裏瞬間閃過瞭無數個周末的場景。孩子們在電腦前玩遊戲,或者窩在沙發上看動畫片,而我,有時也樂得清閑,覺得周末就該讓孩子好好放鬆一下。然而,這份“放鬆”背後,我總隱隱有一種不安。孩子的時間總是過得太快,如果周末的時光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會不會就真的像書名所說,成為一種“放任”?我一直在想,什麼是真正的“放任”,又是什麼樣的“放任”會“毀掉”孩子。是傢長對孩子的不聞不問,還是給予瞭過多的物質滿足而忽略瞭精神引導?這本書的書名,像一個警鍾,提醒著我,父母的責任從來不是“放假”的,即使在周末,我們也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方法,來幫助我識彆那些容易被忽視的“放任”陷阱。比如,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是不是就是一種“放任”?周末帶孩子去各種遊樂場,花很多錢,是不是也可能成為一種“放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啓發,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如何在周末的時光裏,找到學習與放鬆的平衡點,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而不是讓他們在無拘無束中迷失方嚮。
評分“彆讓雙休日的放任毀瞭孩子”,這個書名,像是一道直擊心靈的拷問,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認真思考。迴想起自己和許多傢庭的周末時光,我們似乎總是在“讓孩子好好休息”和“不能讓孩子太過散漫”之間搖擺不定。我曾一度認為,周末就是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玩,暫時放下學業的壓力,迴歸童年的天真爛漫。但是,“放任”這個詞,卻讓我警醒。是不是我們對“放鬆”的理解過於片麵,以至於在不經意間,給孩子造成瞭負麵的影響?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從哪些角度來解讀“放任”,它會揭示哪些我們可能忽視的細節?是關於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還是關於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又或者是關於他們麵對睏難的 Resilience?我深切地感受到,周末的時間,對於孩子的成長軌跡,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不能妥善利用,孩子可能在“放任”中滋長壞習慣,消磨鬥誌,甚至對學習産生厭倦。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能為我帶來什麼樣的智慧,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規劃孩子的周末,讓這份“放鬆”,真正成為孩子積蓄能量、健康成長的養分,而不是讓他們走嚮迷失的歧途。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如同一聲穿越而來、帶著些許急切的呼喚,瞬間抓住瞭我作為傢長的神經。我總是覺得,平日裏工作已經很忙碌,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就想讓孩子從繁重的學業壓力中解放齣來,自由自在地玩耍。但“放任”這個詞,卻像一把鈍刀子,慢慢地在我心裏劃開一道縫隙,讓我開始反思,我的這種“放任”,是不是真的對孩子好?我是否因為工作的疲憊,而將教育的責任一股腦兒地甩給瞭時間,讓孩子在周末的“自由”中,悄悄地滑嚮瞭我不希望看到的方嚮?我腦海中浮現齣很多孩子的身影,他們可能在周末沒有瞭學校的約束,變得懶散,或者沉迷於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漸行漸遠。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我內心深處最害怕的一種可能性。我渴望瞭解,究竟什麼樣的行為,會被定義為“放任”,又會以何種方式“毀掉”孩子。是價值觀的扭麯,是學習動力的喪失,還是親子關係的疏遠?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幫助我理解雙休日這個關鍵的時間段,如何纔能真正轉化為孩子成長的沃土,而不是無聲無息的“吞噬者”。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戳中瞭我的痛點。作為一名兢兢業業的傢長,我時刻關注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但一到周末,這種關注似乎就變得有些力不從心。我總想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周末,讓他們擺脫平時的學業壓力,盡情享受屬於他們的時光。然而,“放任”這個詞,卻讓我心頭一緊,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所認為的“放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瞭對孩子的“放任”?我腦海中閃過很多畫麵:孩子在周末賴床不起,沉迷於手機遊戲,或者對傢務事避之不及。這些場景,如果長期下去,真的會不會對孩子造成長遠的影響?我非常渴望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定義“放任”,它會從哪些方麵來揭示這種“放任”對孩子的潛在危害。是關於孩子的時間規劃能力,還是關於他們的責任感培養,亦或是關於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指明方嚮,讓我不再僅僅停留在對孩子“玩得開心”的層麵,而是能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周末這個關鍵時期,引導孩子建立起受益終身的良好習慣,確保他們的成長,不被那些看似無傷大雅的“放任”所拖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