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裁判指引与律师提示

诉讼指南: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裁判指引与律师提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枫 著
图书标签:
  • 劳动争议
  • 诉讼
  • 案例
  • 裁判
  • 律师
  • 法律
  • 实务
  • 指引
  • 劳动法
  • 纠纷解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939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787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深入洞察新法律政策,全面解读鲜活司法案例:

  精选典型案例,分析成败得失,探寻胜诉之道

  专业律师解析,点明常见风险,提示应对之策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发布的大量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梳理,结合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在劳动法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选取司法实践中普遍、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判决,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和研判,具有超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案例覆盖范围广。在全国发生劳动争议较多地区的法院近年来向社会发布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例中,精选了具代表性的案件类型,涵盖了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争议焦点。

2.提示诉讼策略和技巧。通过真实发生的案例,还原诉讼过程,从胜诉判决中总结成功经验,从败诉判决中分析失误原因,通过案例学习和解读熟练掌握诉讼应对技巧。

3.紧密结合司法审判实务。“打赢官司才是硬道理”。分析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在司法审判中获得胜诉。本书特设“审判者说”部分,方便了解法官思维,进一步分析案件成败原因。

4.指引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亡羊补牢犹未晚,防患未然放长远。本书从劳动争议处理过程深入分析,从而警示和指引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大限度降低和避免劳动争议风险。

5.法律条文索引方便快速找到相关案例。本书结合律师一线实务经验,特别设计法律条文索引,方便读者在研读法律条文,快速检索相关案例,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作者简介

  梁枫,著名劳动法律师、人力资源法律专家,现为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担任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兼劳动法分会副会长、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等职,梁枫长期致力于公司法、劳动法、商业秘密、争议解决等领域法律实践与研究,专长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战略运营与管理实践中的法律事务与解决方案。梁枫曾获得北京市“十佳劳动法专业律师”荣誉称号、多次入选Chambers、The Legal 500等国际法律评级机构评选的中国及亚太地区劳动法领域“领先律师”,出版有《咫尺匠心:杰出劳动法律师办案手记》《忍不住的关怀——我为什么劝当事人不打官司》《防火墙: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提示全书》等多部专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国企业家》杂志、《北京律师》杂志、中国律师网等新闻媒体对梁枫多次进行过专访和报道。


目录

第一章 确认劳动关系纠纷

关键词: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

1. 签兼职协议掩盖事实 法院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 003

2. 工作资料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开具虚假证明反食其果 / 007

3. 在校学生也可能形成劳动关系 / 011

4. 员工宿舍内一氧化碳中毒诉求确认劳动关系被驳回 / 015

5. 内退职工入职其他企业,符合劳动关系特点的认定为劳动关系 / 018

6. 企业拒绝为员工办理退休手续 继续工作劳动关系延续 / 021


第二章 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纠纷

关键词:劳动合同签订 二倍工资

7. 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 依法承担支付二倍工资后果 / 027

8. 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 劳动合同造假 单位被罚20万 / 031

9. 人事主管未签订劳动合同,法院判决企业无需支付二倍工资 / 038

10. 员工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 企业仍需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 / 042

11. 双重劳动关系中未签订劳动合同不支付二倍工资 / 045

12. 因员工原因未续签劳动合同企业不承担责任 / 048

13. 股东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亦需签订劳动合同 / 052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纠纷

关键词:劳动合同履行 变更工作地点 调岗降薪

14. “同工同酬”不等同于相同岗位、等额薪酬 / 059

15. 待岗员工也有权得到达标生活费 / 062

16. 用人单位不得违法单方安排劳动者待岗 / 065

17. 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 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 069

18. 擅自调岗至异地 员工可以说不 / 073

19. 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需提供具体岗位 / 076

20. 业务终止无法提供原岗位,企业依情势变更调岗合法 / 080

第四章 规章制度纠纷

关键词:规章制度 员工手册 民主程序 公布实施

21. 母子(关联)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直接混用 / 085

22. 企业不得仅以会议形式确认职工违反规章制度 / 089

23. 未经民主程序的“末位淘汰制”应淘汰 / 093

24. 单位考勤管理不严 以旷工为由解除合同难以成立 / 098

25. 企业规定员工旷工罚款被认定为无效 / 102

26. 是否虚假报销引争议 解除劳动合同依法补偿 / 106

第五章 休息休假纠纷

关键词:休息休假 带薪年休假 法定节假日

27. 年休假天数标准须从“头”计算 / 113

28. 单位自行安排的休假不能当然抵消带薪年休假 / 116

29. 伪造就诊记录 被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 120

30. 提交虚假病假条“赔了夫人又折兵” / 124

31. 使用微信请病假,应注意保管好微信记录 / 128

32. 企业接收请假手续≠不追究此前未按规定请假的行为 / 132

33. 企业按最低工资发放加班费,员工领取的不构成默示同意 / 136

34. 全日制劳动合同“一分为二”,法院认定“合二为一” / 140

35. 合法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下企业无须支付额外费用 / 144

36. 企业安排员工值班 值班期间可以休息的无需支付加班费 / 147

第六章 社会保险纠纷

关键词:社会保险 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待遇

37. 用人单位未缴社保 须承担工伤待遇赔偿 / 153

38. 不符合退休条件的员工 为何仍有权获得伤残就业补助 / 159

39. 劳动者受伤后 单位否认存在劳动关系败诉 / 164

40. 用人单位办理工伤保险待遇前要求劳动者签订的免责协议无效 / 167

41. 已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显失公平可撤销 / 171

42. 已赔付的商业保险不能抵偿工伤保险待遇 / 175

43. 获得第三人赔偿后,劳动者仍有权主张工伤保险待遇 / 179

44. 未办招工手续致使离职员工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公司应予赔偿 / 183

45. 宽限期不是免责期,企业应支付空档期产生医疗费中医保可报销部分 / 186

第七章 女职工权益保护纠纷

关键词: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 流产产假

46. 怀孕期间被降薪 法院判决补足差额 / 191

47. 用人单位医疗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未获支持 / 195

48. 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 企业须补足差额 / 199

49. 劳动者隐瞒婚姻状况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 203

50. 员工怀孕未告知单位 法院认为属违法解除 / 206

第八章 用人单位经营管理纠纷

关键词:营业执照出借 承包经营合伙人

51. 出借营业执照仍需承担“老板”责任 / 213

52.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但仍继续经营的仍具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 / 217

53.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 不能取代劳动关系 / 220

54. 出租车司机与公司签订承包经营合同自负盈亏不构成劳动关系 / 224

55. 出租车公司用工需规范,挂靠人员工伤问题不容忽视 / 227

56. 企业内部业务调整不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 234

57. 合伙人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 238

第九章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纠纷

关键词:商业秘密保密 竞业限制

58. 在职期间随工资发放“保密费”不视为竞业限制补偿 / 243

59.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依法应承担违约责任 / 249

60. 企业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 竞业限制协议不当然无效 / 255

61.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应送达员工 / 259

第十章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纠纷

关键词: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赔偿金

62. 未开具离职证明造成损失 原单位应当赔偿 / 265

63. 违约金约定对企业具有约束力 / 269

64. 关联公司相继用工 解除合同补偿年限合并计算 / 273

65. 单位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受到惩罚 / 279

66. 事业单位职工有权获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 / 284

67. 员工提供虚假工作经历入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合法 / 288

68. 员工利用公司资源干私活,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 291

69. 电子数据是否可以作为认定劳动者严重违纪的证据 / 295

70. 企业未安排危害作业员工进行离岗检查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 298

71. 用人单位能否以员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为由解除合同 / 302

72. 经理收取下属礼金200元被解除劳动合同,冤不冤? / 306

73. 企业与员工均享有合同解除权时先行使的权利优先 / 309

第十一章 劳动者赔偿纠纷

关键词:劳动者赔偿损失责任

74. 劳动者过失致用人单位财产损失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315

75. 劳动者故意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318

76. “户口进京”违约金无效 员工提前辞职应赔偿 / 324

77. 企业不得就入职培训约定服务期并要求离职员工支付违约金 / 329

第十二章 劳务派遣及涉外劳动关系纠纷

关键词:劳务派遣 外国人就业 就业许可证

78. 用工单位未依约支付补偿 派遣单位不承担连带责任 / 335

79. 外国人在中国未依法取得就业证 诉求未获支持 / 340

80. 与用人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与用工单位不构成劳务派遣关系 / 344

第十三章 特别关注: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案例

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案例

81. 中兴通讯(杭州)有限责任公司诉王鹏劳动合同纠纷案 / 349

82. 王明德诉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 / 351

83. 劳动者在公司拖欠劳动报酬时无权留置公司车辆

——长三角商品交易所公司诉卢海云返还原物纠纷案 / 355

附  录

附录一 法律条文索引 / 363

附录二 相关民事案由 / 398

后记 / 401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劳动法业务简介 / 403


精彩书摘

  1. 签兼职协议掩盖事实 法院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案情简介

  2014年10月,北京某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某公司”)起诉至法院称:我公司于2013年5月2日与张某签订了《兼职工作合同书》,明确双方法律关系为兼职劳务关系,期限为2个月。张某工作岗位系业务员,不坐班,我公司不对其进行考勤。张某月工资为3000元,我公司已实际按此数额以现金形式发放。张某在我公司工作至2013年7月31日,后自己申请辞职。2013年7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我公司为张某缴纳了2013年5月至7月的社会保险,该费用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故我公司诉至法院,请求:1.确认张某与我公司于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间不存在劳动关系;2.判令我公司不支付张某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3000元;3.判令我公司不支付张某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间扣除工资中的保险费4410元。

  一审判决后,某公司不服,持原诉理由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改判支持其原审全部诉讼请求。张某同意原审判决。

  审判者说

  一审法院认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关于双方在2013年5月2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问题,双方虽然签订的是《兼职工作合同书》,但该合同书约定工资支付方式、管理方式及对于兼职期间考核是否合格后的处理方式等均符合劳动关系的特点,同时结合被告的档案保管方式、社会保险缴纳情况,法院认定双方建立劳动关系。

  关于返还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间在工资中扣除社会保险费的请求。本案中,双方均认可被告的工资为现金发放。但在诉讼中,原告未向法院提交工资发放记录。因此,法院采纳被告关于原告在其工资中扣除了公司应承担的社会保险部分、每月只发放工资1534元的主张。现被告同意按照社会保险记载的缴费基数3500元来核算其应承担的社会保险数额,并同意在工资中扣除,法院对此不持异议。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二审法院认为:某公司与张某虽然签订的是《兼职工作合同书》,但从合同的内容可以看出张某在某公司的管理下从事公司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且张某所提供的劳动是某公司业务的组成部分,故原审法院据此情形并结合张某的档案保管、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认定双方于2013年5月2日至7月31日存在劳动关系并无不当。双方所签《兼职工作合同书》于2013年7月1日期满后,张某仍在某公司工作,但某公司未与张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故原审法院判令某公司自2013年7月2日起向张某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至2013年7月31日亦无不当。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记录,并至少保存二年备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报酬问题产生争议时,在二年保存期间内,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在某公司未能提交工资支付记录的情形下,原审法院采信张某关于某公司在其工资中扣除了社会保险费用、每月只发放1534元工资的主张是正确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本单位职工缴纳应由单位负担部分的社会保险,故某公司应将在张某工资中多扣除的社会保险费予以返还,原审法院依据张某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核算的返还数额并无不当。

  审理结果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2014〕西民初字第23945号民事判决书(节选):

  一、确认原告某公司与被告张某在二〇一三年五月二日至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

  二、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原告某公司支付被告张某二〇一三年七月二日至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三千元;

  三、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原告某公司支付被告张某二〇一三年五月二日至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期间在工资中扣除的社会保险费三千三百一十八元;

  四、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原告某公司为被告张某开具离职证明。

  五、驳回原告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5〕二中民终字第01817号民事判决书(节选):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理机关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判决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

  金诚同达 研析与提示

  本案中,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公司一方均败诉。究其原因,与公司在关键法律问题的认识方面存在误区大有关系。公司认为,与劳动者签订了《兼职工作合同书》,明确双方法律关系为兼职劳务关系,进而认为双方为劳务关系,实属对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的误解。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为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并不仅仅看双方之间的书面约定,还要从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方面判断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如符合,则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劳动关系,而无论双方签订什么样的合同或协议;如不符合,则双方不构成劳动关系。司法实践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法院,均会根据主张劳动关系成立一方当事人(多为劳动者一方)的请求事项,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判断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前述案件中,法院即通过工资支付方式、管理方式及对于兼职期间考核是否合格后的处理方式等均符合劳动关系的特点,由此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结合本案判决及类似案例,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应引起足够注意和重视。

……


法律实务前沿:商业合同谈判与风险控制 深度解析 本书简介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合同是企业运营的基石,也是风险防范的关键屏障。《法律实务前沿:商业合同谈判与风险控制》并非侧重于劳动争议的特定领域,而是聚焦于更为宏观、贯穿所有商业活动的合同生命周期管理。本书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法务人员以及渴望精进商业法律实务技能的律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合同风险识别、谈判策略制定及履约风险控制的综合指南。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实操性。它深刻剖析了当前商业交往中主流合同类型的演变趋势,如技术许可合同、供应链采购合同、跨境贸易合同等,并结合近年来最新的司法解释和市场惯例,构建了一套从合同起草到终结的全流程风险防控框架。 第一部分:商业合同的战略性视角与谈判艺术 本部分将商业合同的签订提升到战略决策层面,探讨如何在交易初期就植入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章:合同战略定位与交易架构设计 本章超越了传统合同条款的罗列,强调从商业目标出发进行合同设计。内容涵盖如何根据交易的复杂程度和参与方关系,选择最合适的合同形式(如框架协议、主合同与从合同体系、合资协议等)。重点分析了“软法”与“硬法”的结合运用,即如何通过公司章程、内部规章等软性约束与合同硬性条款相互配合,实现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交易结构优化: 针对M&A、大型项目合作中的多方合同关系,提供结构化搭建的实操建议,确保权利义务的清晰界定和责任的有效隔离。 商业保密与知识产权的战略保护: 深入探讨在谈判初期,如何通过“保密意向书”(Letter of Intent, LOI)与“保密协议”(NDA)的衔接,实现信息泄露的最低风险。对比分析不同司法管辖区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及举证要求。 第二章:高风险谈判策略与心理博弈 商业谈判的成败往往取决于预设的底线和临场的应变能力。本章详述了适用于复杂商业谈判的现代策略模型。 “BATNA”与“ZOPA”的深度应用: 详细解析了如何科学计算己方的“最佳替代方案”(BATNA)和“可达成协议区域”(ZOPA),并教授如何在谈判中有效隐藏或适时揭示这些关键数据。 议价筹码的构建与展示: 探讨了除价格外的非货币化筹码(如付款条件、排他性、争议解决地选择等)的价值评估与运用。特别分析了在面对强势对手时,如何通过“锚定效应”和“框架效应”引导谈判走向。 谈判过程中的合规性审查: 强调在谈判的任何阶段,都必须同步进行反垄断审查、外汇管制合规性审查,防止因谈判中的不当承诺导致未来履约风险。 第二部分:合同关键条款的深度解析与陷阱规避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务核心,针对商业合同中最易引发争议、最能体现风险的条款进行逐一解构和重构。 第三章:付款条件、担保与信用风险控制 资金安全是商业合同的生命线。本章着重于构建多层次的付款保障体系。 分期付款与里程碑付款机制的精细设计: 如何设定清晰、可量化的验收标准,避免因“隐性条件”导致的付款延期。提供一套适用于工程承包和软件开发项目的里程碑设定模板。 担保与抵押的效力评估: 梳理了各类担保(保证、质押、抵押)在不同资产类型上的设立要求和对抗第三方的效力。重点分析了境内外担保的交叉适用及法律冲突问题。 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控: 介绍如何通过合同条款约定,在交易过程中动态调整付款条件,例如基于对方的财务状况恶化而要求增加保证金或提前支付部分款项的“期中调整权”。 第四章:违约责任、损失计算与免责条款的边界 违约条款的设计直接决定了争议解决的成本与结果。 惩罚性违约金与可预见性原则: 深入分析法院对违约金过高的调整尺度,提供如何论证“损失的不可预见性”的实务技巧,以支持约定的高额违约金。 损害赔偿范围的精确限定: 区分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包括利润损失)和机会成本。教授如何在合同中通过明确的“排他性条款”来排除某些高昂的间接损失,平衡风险分配。 不可抗力条款的实战化运用: 探讨在全球供应链中断、疫情等新型风险下,如何对传统不可抗力条款进行现代化改造,增加“情势变更”或“商业困难”的救济路径,而非仅仅依赖传统的自然灾害定义。 第三部分:履约管理、争议预防与解决机制 成功的合同管理在于预防争议的发生,并在争议发生时能迅速、高效地解决。 第五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与文件留存 很多诉讼的败诉并非源于合同条款本身,而是源于履行过程中的证据缺失。 沟通记录与工作日志的法律效力: 强调所有重要决策和变更都必须通过书面(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的规范化记录)确认。提供一套高效的“合同履约关键节点文件清单”。 变更管理流程的刚性化: 针对合同履行中不可避免的变更需求,建立严格的“变更单”或“补充协议”审批流程,杜绝口头授权带来的风险。 第六章:争议解决机制的选择与配置 本书对不同争议解决途径的适用场景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 仲裁与诉讼的适用性分析: 对比了仲裁的保密性、执行效率与诉讼的司法审查权限。特别针对涉外合同,详细介绍了国际商事仲裁(如ICC、SIAC)的关键规则和时间周期预估。 调解在商业纠纷中的前置地位: 倡导在合同中设立强制性“分级争议解决机制”(Escalation Clause),即先内部协商,后管理层会谈,最后诉诸正式程序,以期在低成本阶段化解矛盾。 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提供了中国法院对域外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重点,以及在“纽约公约”框架下跨境执行的难点与对策。 本书内容详实,逻辑严密,旨在为商业法律实务人员提供一本立足于前沿商业实践、具有高度实操指导价值的工具书。它关注的是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签订的、关乎核心商业利益的各类合同的整体健康度管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对劳动法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有些时候即使是出于好意,也可能因为不了解法律规定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已经很吸引人了,那种严谨、专业的风格让我觉得它一定能帮到我。阅读了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汇编,而是通过大量的典型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具体化、形象化。每一个案例都经过精心的挑选,涵盖了劳动争议的方方面面,从入职、在职到离职,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裁判指引部分尤其精彩,它不仅给出了最终的判决结果,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判决的法律依据,以及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考量的关键要素。这对于我们理解法律的逻辑和判断非常重要。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律师的提示,这部分内容非常有价值,它让我们能够站在专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HR,我深知劳动争议的复杂性和处理的难度,因此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系统指导和实际帮助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诉讼指南: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裁判指引与律师提示”就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其内容,让我一眼就看到了它的核心价值。翻阅目录,我被其丰富的案例库和详尽的分析所震撼。书中收录的案例都是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劳动争议纠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每一个案例都附有详细的案情介绍、争议焦点、裁判要旨以及详细的法律分析。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律师的实操提示,这些提示就像是一份份宝贵的经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适用,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规避风险,处理纠纷。这本书不仅适合法律专业人士,对于普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评分

一本严谨的法律工具书,虽然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但被其清晰的条理和详尽的案例分析深深吸引。从封面上“诉讼指南”几个字就能看出其实用性,而“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裁判指引与律师提示”更是直指痛点,在当下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这本书无疑能为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宝贵的参考。我最欣赏的是其裁判指引部分,它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案例情节,并且深入剖析了法院在类似案件中的判决思路,这对于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从中了解到哪些行为可能触犯法律,哪些权益应该受到保护。书中对律师提示的加入,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视角,了解专业律师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会考虑哪些关键因素,以及如何规避潜在风险。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亮点,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律顾问,默默地为读者指点迷津,提供了应对劳动争议的强大武器。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加班费、竞业限制、解除劳动合同等几个热门争议点,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加深入和细致的讲解,相信这会让这本书的价值更上一层楼。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设计非常人性化,这一点值得称赞。即便我对法律术语不太熟悉,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的整体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之前在处理一些劳动纠纷时,确实感到无从下手,很多时候都因为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判例,吃了哑巴亏。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劳动争议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每一个案例后面都附有详细的裁判指引,这有助于我理解案件的核心争议点,以及法院最终做出判决的依据。同时,律师的提示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这些建议往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但却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对于需要处理劳动争议的个人和企业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宝典。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打官司”,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避免官司”。

评分

一本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专业书籍。作为一名长期与劳动合同、薪资福利、员工管理等问题打交道的企业管理者,我深知劳动争议处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案例汇编,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书中对典型劳动争议案例的精选,涵盖了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并且对每一个案例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案件事实到法律适用,再到最终的判决结果,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种细致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法律的逻辑和法院的判决思路至关重要。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裁判指引”和“律师提示”部分,这部分内容直接切中了实践中的痛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它不仅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潜在风险是什么”。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我相信它将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帮助我更有效地处理劳动争议,规避法律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