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Sulfur Dioxide-Fixed Potential by Electrolysis Metho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Sulfur Dioxide-Fixed Potential by Electrolysis Metho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环境保护部 编
图书标签:
  • 环境监测
  • 废气监测
  • 二氧化硫
  • HJ 57-2017
  • 固定污染源
  • 电解法
  • 标准规范
  • 大气污染
  • 工业排放
  • 环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ISBN:1351115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985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Sulfur Dioxide-Fixed Potential by Electrolysis Metho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定电位电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是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的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中的浓度泛指质量浓度或体积分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首次发布于2000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本次为第1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明确了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干扰及消除的要求;
  ——补充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的要求;
  ——增加了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内容;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内容,规定了注意事项。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实施之日起,原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和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验证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环境保护部2017年11月28日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方法原理
5 干扰和消除
6 试剂和材料
7 仪器和设备
8 采样和测定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10 精密度和准确度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 注意事项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一氧化碳干扰试验一动态混气矩阵试验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监测前、后仪器性能审核结果

精彩书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10.1精密度
  6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浓度为58mg/m3、503mg/m3和l278mg/m3的二氧化硫标准气体进行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5%、0.1%N0.9%和0.1%~0.9%: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3%、1.1%和0.7%;
  重复性限分别为7mg/m3、7mg/rr13和20mg/m3;
  再现性限分别为10mg/m3、6mg/m3和3lmg/m3。
  6家验证实验室对某电厂锅炉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进行了同步测定。其中,脱硫塔出口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53~65mg/m3,平均值为61mg/m3;脱硫塔入口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778~824mg/m3,平均值为804mg/m3。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5%~9.3%和1.0%~3.8%;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0%和2.2%;
  重复性限分别为11mg/m3和51mg/m3;
  再现性限分别为18mg/m3和70mg/m3。
  10.2准确度
  6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浓度为58rrig/rn3、503mg/m3和1278mg/m3的二氧化硫标准气体进行测定:
  相对误差分别为—4.7%~8.9%、一1.8%~1.4%、一2.4%~一0.1%;
  相对误差的最终值分别为2.5%±8.8%、-0.4%±2.1%、-1.2%±2.6%。
  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1监测前,测定零气和二氧化硫标准气体,计算示值误差、系统偏差。若示值误差和/或系统偏差不符合7.1.2条a)和b)的要求,应查找原因,进行仪器维护或修复,直至满足要求。
  11.2监测后,再次测定零气和二氧化硫标准气体,计算示值误差、系统偏差。若示值误差和系统偏差符合7.1.2条a)和b)的要求,判定样品测定结果有效;否则,判定样品测定结果无效。注:可采取包括采样管、导气管、除湿装置等全系统示值误差的检查代替分析仪示值误差和系统偏差的检查[其评价执行7.1.2条a)的要求]。
  11.3样品测定结果应处于仪器校准量程的20%~100%之间,否则应重新选择校准量程。
  11.4若测定仪未开展一氧化碳干扰试验或一氧化碳干扰试验未通过,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50μmol/mol时测得的二氧化硫浓度分钟数据,应作为无效数据予以剔除。若测定仪已通过一氧化碳干扰试验,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干扰试验确定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值时测得的二氧化硫浓度分钟数,以及超过干扰试验确定的二氧化硫浓度最高值的二氧化硫浓度分钟数据,均应作为无效数据予以剔除。对一次测量值,应获得不少于5个有效二氧化硫浓度分钟数据。
  11.5测定仪更换二氧化硫传感器后,应重新开展干扰试验。
  11.6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零点漂移、量程漂移检查,且应符合7.1.2条c)和d)的要求。否则,应及时维护或修复仪器。
  11.7定电位电解法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2年,到期后应及时更换。校准传感器时,若发现其动态范围变小,测量上限达不到满量程值,或复检仪器校准量程时,示值误差超过7.1.2条a)的要求,表明传感器已失效,应及时更换。
  ……

前言/序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定电位电解法。
  本标准是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的修订。
  本标准中的浓度泛指质量浓度或体积分数。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0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本次为第1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明确了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干扰及消除的要求;
  ——补充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的要求;
  ——增加了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内容;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内容,规定了注意事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和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7年11月28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监测方法学:污染源排放控制与分析技术》 本书系统阐述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关键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聚焦于其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中的核心技术——定电位电解法。本书旨在为环境保护工作者、环境监测人员、科研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参考。 内容涵盖: 1. 理论基础与背景: 二氧化硫的来源与危害: 详细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典型排放源,如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企业等。深入剖析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酸雨形成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危害,强调其减排控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阐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包括污染源排放的监督管理、环境质量的评估、环境规划的制定以及环境政策效果的评价等。强调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是有效环境管理的基础。 HJ 57-2017标准概述: 详细解读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标准的出台背景、修订依据、适用范围及其在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中的战略意义。重点解析该标准对于规范和统一我国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 2. 定电位电解法原理详解: 电化学基本原理: 深入浅出地介绍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电解池构成等。 定电位电解法核心机制: 详细阐述定电位电解法在二氧化硫测定中的应用机理。重点说明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电极电位,实现对二氧化硫的选择性氧化或还原,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电流信号。解析电解液的选择、电极材料的特性以及电位控制对测定准确性和灵敏度的影响。 仪器设备与操作流程: 详细介绍进行定电位电解法测定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恒电位仪、电解池、采样系统、气体流量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提供详尽的仪器操作步骤,从样品采集、预处理到仪器调试、数据读取,涵盖了实际操作中的关键环节。 3. HJ 57-2017 标准的具体实施: 采样方法: 详细介绍 HJ 57-2017 标准中规定的固定污染源废气采样方法,包括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器的类型、采样流量的控制、采样时间的确定以及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样品前处理: 阐述样品采集后必要的预处理步骤,如样品的转移、吸收液的制备、必要时的稀释或过滤等,以满足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的要求。 测定步骤: 详细描述 HJ 57-2017 标准中关于二氧化硫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的具体步骤,包括电解池的准备、电极的安装、电解液的加入、电位的设定、样品的通入、电流的稳定与记录等。 结果计算与报告: 提供标准中二氧化硫浓度计算的公式和方法,指导如何根据测得的电流值、样品体积、气体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准确计算出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规范数据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4. 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与质量控制: 潜在干扰物分析: 识别和分析可能对定电位电解法测定二氧化硫产生干扰的常见废气组分,如氮氧化物、其他硫化物、水分、粉尘等,并提出相应的排除或补偿措施。 环境因素: 探讨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修正方法。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详细介绍 HJ 57-2017 标准中关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试验、标准物质核查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常见问题与对策: 总结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如仪器漂移、电极钝化、信号不稳定等,并提供有效的故障排除和解决方案。 5. 仪器校准与维护: 仪器校准: 详细介绍定电位电解法仪器的校准方法和周期,如何使用标准气或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维护: 提供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和存放的建议,包括电极的清洁与保存、电解液的更换、仪器的定期检查等,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6. 应用案例与发展趋势: 典型行业应用: 选取几个典型行业(如燃煤电厂、冶金工业)的废气二氧化硫监测实例,结合 HJ 57-2017 标准的应用,展示定电位电解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流程和数据解读。 新技术与发展方向: 展望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如在线监测技术、微流控技术、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等,以及与HJ 57-2017 标准的潜在结合点,为未来的技术革新提供参考。 本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详实,充分结合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最新要求和实际监测工作的需求。通过对定电位电解法原理的深入剖析,对标准实施细节的细致解读,以及对质量控制和应用案例的全面展示,本书将成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于这本书中关于“定电位电解法”的介绍,感到非常着迷。这种方法在化学分析领域,一直以来都以其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而著称,将其应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可以说是技术上的一次重要飞跃。试想一下,在复杂的工业废气成分中,能够精确地捕捉到微量的二氧化硫,并进行量化分析,这背后凝聚了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这本书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的要求、样品采集和预处理的步骤,以及数据计算和结果报告的规范。对于一线环境监测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武林秘籍”,能够帮助他们熟练掌握这项先进的技术,从而更有效地履行监测职责。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的引入,能够让我们对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减排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工业污染源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也为我们迈向更清洁、更健康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读完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我的感受复杂而深刻。首先,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指南,更像是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决心和行动的具体体现。这本书的发布,标志着在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监测和控制方面,我们迈入了更加科学、精准和规范化的新阶段。过去,对于废气排放的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有了这样一份详实、权威的标准,检测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导。这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更能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坚实的证据,从而有效地打击非法排污行为。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所代表的,是对蓝天白云的承诺,是对绿色发展的追求,是对可持续未来的期盼。我尤其看重这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国家在环保领域不断进步的缩影。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一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着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像二氧化硫这样的污染物,其影响是深远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威胁。而要有效控制和监测它,就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撑。这本书所提供的“定电位电解法”,正是这样一种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它能够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数据,为我们制定更科学的环保政策提供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件,它更像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在应对环境挑战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承载着我们对洁净空气的向往,也凝聚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投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在看到当前环保工作挑战的同时,也对未来的改善充满了信心。

评分

尽管我并非直接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环保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一本看似简单的标准,背后却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实验方法和管理要求。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说明,更是无数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是国家严谨治理体系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为什么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蓝天白云。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离不开这样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严谨的管理制度。我为国家能够拥有如此专业、高效的环保体系而感到骄傲。

评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体现了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国际接轨的努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方法是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基础。HJ 57-2017 的发布,意味着我们在二氧化硫的测定方面,采用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一致的技术手段。这不仅提升了我国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也为我们与其他国家在环保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当我们的监测数据具有更高的可比性和权威性时,我们就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强的声音,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这本书,是我们在环境保护领域走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的重要一步。

评分

我一直在思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这本书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二氧化硫作为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其排放量与工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而通过 HJ 57-2017 提供的精确测定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污染源,评估排放水平,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这就像给工业生产装上了一双“眼睛”,能够清晰地看到污染物排放的“蛛丝马迹”,从而加以控制。这种科学的监测和管理,能够帮助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本书,正是这一宏大目标的有力实践。

评分

这本书所体现出的国家层面的重视,让我对中国的环保事业充满了希望。当国家颁布这样一份详尽、权威的标准时,就意味着环境保护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了具体的行动和明确的指引。对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有了 HJ 57-2017 这个“标尺”,企业就有了明确的排放标准,监管部门就有了有效的执法依据,而公众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环境的真实状况。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全方位的推进。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管理理念和执行力度的提升。从读者的角度,我能感受到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它让我们相信,中国在环境保护的道路上,正在不断进步,并且步伐坚定。

评分

这本书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的聚焦,让我看到了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污染源的类型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需要有不同的监测和控制策略。HJ 57-2017 明确针对“固定污染源”,意味着国家正在对各类污染源进行“画像”,并制定“画像”所需的精确工具。这种精细化的管理,能够让我们更有效地识别和治理每一个污染源,从而提高整体的治理效率。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力求完美。通过对具体污染源的精准分析,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取得实实在在的环保成效。

评分

从一名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编排,都体现了严谨和专业的态度。虽然我不是直接操作这份标准的专业人员,但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其逻辑的清晰和条理的有序。从总则、术语、基本要求,到具体的操作流程,再到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力求做到万无一失。这让我联想到,在环境保护这样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甚至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因此,如此详尽和规范的指南,对于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它不仅指导了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表述方式,对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本书,无疑为整个环保监测体系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评分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质量控制”环节的重视程度。这部分内容,虽然看似枯燥,但却是保证监测数据可靠性的生命线。它详细规定了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人员培训、仪器校准等一系列要求,确保了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严格的监控之下。这让我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复一日、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来支撑。一本好的标准,不仅要教你如何去做,更要教你如何做得更好,如何避免错误,如何保证结果的公正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指导操作,更是在传递一种质量至上的理念。这让我深感敬佩,也更加坚信,有了这样的标准保驾护航,我们的环境监测工作一定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