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封不知真假的告密信,短短三天时间,数百个参加舞会的客人,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找出真正的犯人。
2.假面系列销量在日本突破300万册!《假面饭店》改编电影由木村拓哉/长泽雅美主演,将于2019年上映。
3.东野圭吾在假面系列里似乎尝试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你所见的命案不过是冰山一角,而海面下巨大的真相则留给读者自己去回味。
4.尊重客人的面具是酒店的职责,即使客人是杀人案的嫌疑犯吗?
5.附东野圭吾先生亲笔签名(印刷版),值得珍藏。
年轻女性惨遭杀害横尸家中,
一通匿名举报热线,一封来历不明的告密信……
假面舞会上,凶手能否现身?告密者目的何在?
疑点重重的住客,扑朔迷离的真相,
他和她将如何抽丝剥茧,揭开“假面”?
东野圭吾
195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
1985年,凭《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3年,《梦幻花》获第26届柴田炼三郎文学奖;
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著有《分身》《白夜行》《幻夜》《黑笑小说》《假面饭店》《假面前夜》《拉普拉斯的魔女》《沉睡的人鱼之家》《危险的维纳斯》《恋爱的贡多拉》等书。
2
空气中飘荡着优美的旋律——《ONE HAND, ONE HEART》。这是电影《西区故事》的插曲,也是华尔兹的经典舞曲。
“来,从左转步开始。1,2,3。1,2,3。1,2,3。”
随着舞蹈教练的声音,新田浩介拼命地踩着舞步。眼看就要露馅了,还是忍住不低头看。
“来,胳膊再张开一点,保持姿势。对,对,就是这样。”
和新田掌心相握的,是舞蹈教练。她是经营这家舞蹈教室的夫妇的独生女。虽然没有问过她的年龄,但目测不到三十岁。眼大嘴大,容貌夺目,是个上等的美女。身上的鲜红衬衫很适合她。
“对,很好,看来你已经慢慢适应了。”
“好像身体的记忆终于苏醒过来了。”新田看着她的眼睛说道,“都是你的功劳。”
“哪里哪里……”对方笑着答道,“是因为新田先生有天赋,仅仅数次单人教程就能达到这种程度。记得您说过初中以后就没跳过舞了,对吧?”
“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我在洛杉矶待过一段时间,那时候被父母逼着学跳舞,说什么在欧美国家不会跳舞就算不上是合格的大人。”
“我觉得您父母的建议很好。”
“我看了这家舞蹈教室的海报之后,心里跃跃欲试,想重新练习跳舞,看来是来对了。”
“能听您这么说,我十分开心。”
“下次一起吃饭,怎么样?想向您表示一下感谢。”
“说什么感谢,不用。要是只吃饭,随时都可以。”
“太好了。那改日一定赏脸啊。”
“好。”她眨眨眼睛,点头答道。
正当新田坐在舞蹈教室角落的椅子上用毛巾擦汗时,手机响了。新田从运动包里取出手机,看了一眼来电显示,不禁撇了撇嘴。有那么一瞬间,新田想无视这个电话,但又怕以后的麻烦,只好接起来。
“喂,我是新田。”
“我是本宫。你在哪里逍遥呢?啊啊?”电话那头一如既往地没个好口气。
“我没在逍遥,正在进行社会学习呢。”
电话那头传来啧啧咂舌的声音。
“又是升职考试的学习啊。你是多么想出人头地啊!”
“是和升职考试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学习。话说我正在享受来之不易的假期呢,你打电话来有何贵干?”
“不是让你休假,是伺机行事。所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也会召唤你过来。”
“请等一下。我们组上周才越过了一个坎呐。表在厅的同事在干吗呢,难不成全员出动了?”
表在厅是警视厅的下属部门,职责是在案件发生时快速行动。排在表在厅之后行事的是里在厅,可新田所在的小组连里在厅都排不上,即使连续发生了案件,也不至于叫新田他们去吧。
“真啰嗦。表啊里啊什么的都不重要。总之是我们组被叫去了。一小时内到樱田门,明白了?”
本宫又说了一个警视厅会议室的名字后,不等新田回答就挂断了电话。
新田把手机放回运动包。这时,舞蹈教练笑眯眯地走了过来:“新田先生,休息好了吗?”
新田皱起眉头,耸耸肩:“休息好了,但是今天的课程只能上到这儿了。突然有工作要处理。”
“哦,这样子啊。本来还想教您新舞步呢。”她遗憾地说道。
“下次有机会请一定教我。但这个下次可能要等一段时间了。”
“这样啊。那……那我们说好的一起吃饭的事呢?”她小心翼翼地抬眼问道。
“那个也要过些时日了。”话刚出口,新田马上摇头,“不对不对,近日内肯定想办法实现。我会再联系您的。”
“太好了。”听了新田的话,教练瞬间喜笑颜开。
新田把毛巾挂到脖子上,提起运动包,冲教练抛了个媚眼后,便朝出口走去。
大概四十分钟后,换上西装的新田出现在了警视厅的走廊里。走进本宫说的会议室后,看到室内摆着几张窄长的桌子,三十几个男人面朝前方的高台就坐。聚集在正中间的通道左侧的,正是和新田同一小组的同事。本宫也在其中。刚好他旁边的位置空着,新田便走过去坐下。
“你也太慢了吧。”本宫压低声音说道。他长着一张瘦骨嶙峋的脸,梳着大背头,细细的眉毛上方还残留着伤痕。有传言说在通勤电车上,本宫旁边的位子即便空着,也几乎没人敢靠近,想必并不夸张。
“你不是说一个小时以内吗?”新田把手表凑到前辈面前,“还剩十五分钟呢。”
本宫紧紧盯着手表,问:“什么牌子的?”
“啊?”
“问你是什么牌子的手表?是精工啊西铁城啊还是卡西欧?”
“这可是欧米茄。”新田看着黑色表盘,“走时应该很准。”
“多少钱?”
“啊?”
“问你手表多少钱。快点回答!”
“应该不到二十万日元。”
本宫咂了咂舌,别过脸去:“单身就是好啊,能这么奢侈。像我这种已婚人士,难得的假期也要被家人缠得团团转,身心疲惫着呢。”
看来本宫是故意找茬呢。假日里被紧急召唤过来,想必他心里也不痛快。不过,能从这个人嘴里听到“家人”这个词,还是有点意外。说不定他在家是个好父亲呢。
新田朝通道右侧看去,坐在那边的人是其他小组的,其中有几张熟悉的面孔。
“对面也是一科的吧。”新田凑到本宫耳边小声问道。
本宫轻轻点下头:“是矢口那个组的。我们被叫来大概是要支援他们解决手头的案件,你就做好心理准备吧。”
“我们吗?为什么?”新田不禁提高声调问道,引得几个人朝这边望过来。
“声音太大了。”本宫面露不悦,“我们被叫过来是有原因的。而且那个原因和你有很大的关系。”
“和我有关?怎么回事?”
“你马上就知道了。”本宫微微一笑,看样子已经知道些什么了。
新田歪着脑袋,重新看向矢口警官的那群手下。虽说同属搜查一科,但和其他小组基本没有什么接触的机会。
新田的目光落到了一个人身上。矮胖的身形,圆圆大大的脸盘,头顶的头发稍显稀疏。
是他啊,新田想起来了。那个人是从品川辖区调到搜查一科的,今年四月份的时候他发信件通知了新田。那时虽回了信件说祝贺您高升,我们有空得庆祝一下,但至今还没兑现。
那个人名叫能势,他还在品川辖区任职时,新田曾和他一起办过案。他貌似愚钝,其实颇有才干,而且脑子转得也快。
正当新田盯着能势的侧脸时,对方好像察觉到了新田的视线,也朝这边望过来。四目相接后,能势冲新田微微一笑,点头打了个招呼。新田也赶忙点头回应。
过了没多久,会议室前方的门打开了。最先走进来的是新田的上司稻垣,紧跟其后的是高痩的矢口,腋下夹着文件。
最后进来的是警视总监尾崎。他不是职业官僚出身,而是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升到警视的位置。据说当尾崎还是刑警的时候,他没有采用司空见惯的一步一脚印的搜查方式,而是利用独特的视角连续侦破了多起案件。高级西装在他身上显得那么合身,越发衬得他精炼考究,想必练就这种气质非一日之功。
尾崎站到中央,环视了一下会议室。空气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非常抱歉让大家专程跑一趟,尤其是稻垣小组的诸位,事出突然,想必大家都很困惑。但今天请大家过来是有原因的。因为发生了极其特殊的情况。详细内容过会儿由两位组长跟大家解释,简单地说,就是矢口团队负责的案件有了新进展,让我们有机会逮捕凶手。但是,要抓住这次机会,无论如何都需要稻垣团队的协助,还请大家谅解。”
把小组称作团队是尾崎的习惯,据说是为了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
不过特殊情况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不是其他小组而是自己的小组被选中呢?新田完全是一头雾水。
尾崎冲矢口点头示意后,便坐到了高台的椅子上。稻垣跟着在旁边坐下。
“接下来就由我说明一下我们正在负责的案件。”矢口走到背后的液晶屏幕旁,拿起遥控器,按下开关。
“练马独居女子杀人案”几个字跃上屏幕。
原来是这个案件啊,新田马上便想到了。这是月初发生的一起杀人案,在练马的一间单身公寓里,一位独居的年轻女子被发现死于他杀。
矢口打开文件,目光落到上面。
“尸体是这个月七号被发现的。有人通过匿名举报热线提供的信息。”
新田颇感新鲜。匿名举报热线是由警察厅委托的一家民间团体打理的,主要受理一些由暴力团伙引起的犯罪,比如吸毒、少年犯罪、虐待儿童等。举报人提供有效的信息会得到相应的报酬,但大前提是举报人的身份不能泄漏给任何人,包括警察。新田虽然知道这个制度,但一直以来负责的案件从未与此挂钩。
“举报人提供的信息是:请调查一下练马区‘NeoRoom练马’公寓的604号房,说不定有女性尸体。举报人不是通过电话而是网络举报的。通常,匿名举报热线是不会受理这类举报的,但看内容不像是简单的恶作剧,所以通知了辖区的警察局。”
矢口按下遥控器按钮,液晶屏上出现了一栋公寓的外观照片。墙面呈灰色,极其普通。
“辖区内距离最近的派出所派了两名警察到那栋公寓调查。他们按了内线电话,但是没有回应。于是找到物业管理处说明情况,并询问了那个房间的住户信息,得知住户是一名叫IZUMI HARUNA的女性。物业管理人员知道住户的手机号码,试着打了下,只听到铃声,但无人接听。顺便提一下,房子是租的,没有保证人,紧急联系人也是瞎编的。警察和上司商量之后,又与物业管理处交涉,最终拿到了房间的备用钥匙,进入房间。房间是单人房,据那两位警察说,他们打开门的一瞬间就发现事情不对劲。”
矢口继续按下遥控器按钮。新田不禁皱起了眉头。液晶屏的画面上出现了一具身着蓝色连衣裙的尸体。皮肤呈接近淡紫色的灰色,两眼紧闭,乍一看并没有太大程度的腐烂。
接着,画面上出现了房间内部的照片。房间中央摆着沙发和茶几,墙边的衣架上挂满了衣服,似乎是因为衣柜已经容纳不下了。地板上并没有散乱的痕迹,相反收拾得很整齐。
床摆在窗边,女子的尸体躺在上面。
“正如大家所见,房内既没有打斗的痕迹,也不像是被翻找过的样子。辖区刑事科的警察立刻赶来保护现场,同时把尸体运到了东京都监察医院。”
紧接着画面上出现了死者的驾驶证照片,死者长得美极了。身旁的本宫不禁发出“噢”的一声,新田也睁大了眼睛。
死者名叫和泉春菜,据驾驶证上显示的出生日期,现年二十八岁。驾驶证上的照片是两年前的,即便如此,死者看起来还是很年轻。就算说她是明星,大家也会相信的。
“尸检结果显示,死者已经死亡三至四天。我们调查了死者的信件,发现十二月三号的信件已被收回房间内,四号以后的信件仍然留在信箱里。这栋公寓的信件派送时间是下午五点左右,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死者的遇害时间是在三号下午五点以后。关键问题是死因。现场的验尸官没能查清原因。尸体没有明显的外伤,没有痛苦挣扎的痕迹,也不是因为药物作用。最后验尸官认为可能是由于心脏麻痹导致的死亡,监察医院的诊断也是如此。但是,尸体被发现的经过极其不自然,而且验尸官说,房间内的角落都有被布之类的东西擦拭过的痕迹。由此,我们怀疑有他杀的可能性,所以就请监察医院做了仔细的解剖调查。”
矢口翻过一页文件。
“调查结果显示,死者胸部表面至心脏的组织以及后背至心脏的组织都呈现出很不自然的被加热痕迹。除此之外,经血液检查,发现死者服用了安眠药。根据以上这些证据,法医、鉴证科和科搜研的专家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假设。”
看到大屏幕上的画面时,新田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显示在屏幕中央的是一张女子的素描像,前胸和后背各有一条电线延伸到电源插座。
“有人让被害者喝下安眠药之后,将两根电线分别贴到她的前胸和后背,接通电流,致使她触电死亡。恐怕是瞬间死亡,完全没有抵抗的余地。调查至此,可以断定本案件为他杀的可能性极高。鉴于此,辖区内成立了特别调查本部。负责这个案件的,就是我们小组。”
矢口稍稍挺起胸膛。在新田听来,这好像是在宣告,请其他小组帮忙是不得已的,这个案件始终是我们小组的案件。
紧接着,画面上出现了几家店铺的照片。
“被害者的职业是宠物美容师,和东京都内的几家宠物店、宠物沙龙、动物医院都签了合同,大概每周各去一趟。除此之外,好像也经常去私人住宅工作。记有行程表的笔记本已经找到了。据笔记本记录显示,被害者三号在池袋一家宠物店工作。离店时间大概是下午四点多,据店长证实,被害者离开时并无异常。第二天,也就是四号,本来是要去其他宠物店的,但三号晚上店方收到短信说她有事去不了了。我们查看了被害者的手机记录,确实留有那条短信。被害者五号下午本来安排了去私人住宅工作。我们取得了那家人的联系方式后,打电话询问了一下,得知她并没有去,而且事前也没有联系。因为电话一直打不通,那家人还觉得有些奇怪。由以上的证言和解剖结果可以推断,案发时间为三号傍晚至四号。三号晚上发出的那条短信很有可能是凶手所为,但不能确定那时被害人是否被杀。”
矢口呼出一口气稍作停顿,看向新田他们。
“关于死因,我已经解释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是在解剖时发现的。被害者已经怀孕了,大概四周左右。我们在被害者的房间内找到了呈阳性的验孕棒,刚好也能证实这一点。”
原来有男人啊,新田心想。不过他并没有太惊讶,毕竟死者长得那么漂亮,没有恋人才奇怪呢。
“我们在死者住的公寓进行了走访调查,有好几个人称曾目击男性进出被害者的房间。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记住那个男人的脸,只是从个头身形来看,像是同一个人。于是,我们将查明那个人的身份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彻底调查被害者的人际关系,但现阶段仍未发现符合目击者描述的人物。就在这时,我们获得了新的消息。有人给警视厅寄来了一封信,就是这封告密信。”
矢口按下遥控器的按钮。出现在液晶屏幕上的,是一个信封和一张白色信纸。信封上警视厅的地址是打印上去的,白色信纸上的字也是打印的。
新田快速浏览了一下内容,闭上了眼睛,试图稳住稍显紊乱的呼吸。恢复平静后,新田睁开眼睛再次仔细阅读信纸上的内容。
轻微的目眩袭来。瞬间,新田完全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这组会被召集过来,以及刚才本宫意味深长话。
告密信上的内容如下:
警视厅的各位:
现有消息提供。
NeoRoom练马杀人案的凶手将会在以下时间、地点出现。请逮捕他。
12月31日晚上11点 东京柯尔特西亚酒店跨年晚会会场
告密者敬上
……
如果从世界观设定的角度来看,作者构建的这个架空背景是相当庞大和富有想象力的。它似乎融合了蒸汽朋克式的机械美学、古典神话中的元素,以及一种独特的、基于“记忆碎片”运作的社会结构。世界运行的规则非常清晰,从货币体系到权力阶层,都有着严谨的内部逻辑支撑,显示出作者在前期设定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我特别欣赏他对那个“沉默的契约”体系的描绘,它不仅是政治工具,更是一种深入到个体精神层面的控制手段,这种设定极具原创性。然而,这种宏大叙事的弊端在于,读者往往感到自己像一个被扔进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中的观察者,虽然能看到齿轮的咬合,但对整个仪器的最终目的却感到迷茫。很多关于这个世界历史和根源的背景信息,都是通过散落在各处的文稿、晦涩的碑文,甚至是过往角色的二手叙述来呈现的,缺乏一个统一、清晰的入口。这使得初次接触的读者在进入故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世界观学习”,而一旦对背景设定产生疑惑,后续的情节理解就会大打折扣。这部作品要求读者自己去拼凑碎片,这固然考验了读者的参与感,但也可能让一些追求快速沉浸感的读者望而却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炫丽、繁复,简直可以用“辞藻的盛宴”来形容。作者似乎对每一个名词和动词都抱有一种近乎浪漫的执念,力求用最独特、最不落俗套的方式去表达最普通的事物。比如描述“日出”,他不会用“金色的阳光洒下”,而是会使用“天穹的边缘被熔化的琥珀色液体悄然浸染,如同一个古老的誓约正在被谨慎地揭开”。这种对词句的精雕细琢,使得阅读体验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生动的比喻和新颖的搭配。对于喜欢沉浸在优美文字中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享受,每一页都充满了可以摘录下来的金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过度的修饰有时会阻碍信息的有效传递。当读者需要快速获取情节发展或理解角色意图时,却不得不先穿过层层叠叠的华丽辞藻屏障,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流畅性。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倒回去重读几遍,才能从那堆砌的形容词和复杂的从句中剥离出核心意义。这部作品的优点在于其文学美感达到了极高水准,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为了追求美而牺牲了清晰度,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本“朗诵词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大胆,它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的交织手法,试图从不同人物的侧面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事件图景。我们看到了身居高位的贵族的视角,目睹了底层劳动者的挣扎,甚至还有一段是通过一个非人类的、拥有极长生命周期的观察者的眼睛来叙述的。这种多维度的展现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让读者能够从多个伦理和情感立场去审视同一场冲突。这种技巧的运用在后期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效果,当所有看似不相关的线索在接近终点时猛烈碰撞在一起,确实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顿悟感”。但是,这种结构也带来了叙事上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处理时间线时。不同的视角往往在不同的时间点展开,有时甚至出现了轻微的逻辑矛盾,需要读者自己去判断哪一个版本才是“真实”的,或者说,哪一个版本更接近作者想要传达的“真相”。这种自由度很高,但也带来了极大的阅读负担,因为你必须时刻在脑海中保持对多条时间线的同步追踪。对于喜欢烧脑和多重解构叙事的读者来说,这可能是一部神作;但对于习惯于线性、明确因果关系的读者而言,这种跳跃感和不确定性可能会让人感到混乱和挫败。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简直是令人窒息的慢,慢到我都怀疑作者是不是故意想挑战读者的耐心极限。开篇花了整整三分之一的篇幅来描绘一个名叫“灰烬之城”的地方,从建筑材料的纹理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味道,每一个细节都被刻画得纤毫毕现,仿佛用放大镜在审视一粒沙子。我能理解环境渲染的重要性,但这种程度的堆砌,真的让人感到疲惫。情节的推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角的内心独白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而且这些独白充满了哲学思辨,晦涩难懂,充斥着对“存在”与“虚无”的探讨,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高深的形而上学著作,而不是一本小说。角色的行动逻辑也常常令人费解,他们似乎总是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迷雾中,重要的对话总是语焉不详,留下的线索零碎得像被打翻的棋盘。我读到中期的时候,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遗漏了什么关键的段落,不得不反复回溯。这更像是一部个人化的意识流实验,而非大众娱乐读物,它要求读者付出极大的专注度和解读的努力,但回报是否成正比,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整本书的基调异常阴郁,几乎看不到任何光明或希望的色彩,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持续的、压抑的沉重感。
评分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细腻,尤其是对次要角色的描写,那种笔触的深邃与复杂性,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功力。比如那位在码头经营着一家破旧杂货铺的老妇人,她出场不过寥寥数次,但每一次的眼神、她整理货物时指关节的动作,都似乎蕴含着一个未曾言说的宏大历史。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人物“动机”的方式,它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混合了恐惧、贪婪、爱与背叛的混合体,每一项决定都建立在一系列复杂且常常相互矛盾的内在驱动之上。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使得即使是反派角色,也拥有了令人心碎的合理性。然而,这种过度细致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故事的主线似乎被无数条精美的支线分散了注意力。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装饰华丽的迷宫中游走,每条小径都通往一个精致的房间,但最终却忘记了自己最初想去哪里。叙事焦点摇摆不定,使得高潮部分的张力被不断稀释,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总是在关键时刻被插入一段冗长的回忆或环境描写打断,削弱了冲击力。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对人性能量层次有深刻理解的作品,但结构上略显松散。
评分优惠力度挺大的,喜欢在京东买书,100-50再200-60。太实惠了!
评分东野圭吾的书非常好看,买回来慢慢看
评分纸质很好,包装很精美,可以收藏
评分超级赞,是特别好,一点损伤都没有,赞赞赞!
评分假面系列收齐,
评分同糸列买了2本这是第三本买来收藏关健便宜
评分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京东是书籍廉价购买的电梯……
评分质量很好很经典的一款产品送货速度快
评分想买东野圭吾的书很久了,趁这次优惠买了好多,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