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拌摩擦焊接技術

攪拌摩擦焊接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湖南省焊接協會 著
圖書標籤:
  • 攪拌摩擦焊接
  • 焊接技術
  • 材料科學
  • 金屬材料
  • 製造工程
  • 錶麵工程
  • 連接技術
  • 固態焊接
  • 新型焊接
  • 機械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9545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852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教材對攪拌摩擦焊的設備、技術、工藝、檢測、缺陷修復等方麵進行瞭係統的介紹。本教材共分九章,主要內容包括攪拌摩擦焊概述、攪拌摩擦焊設備、攪拌摩擦焊工藝、鋁閤金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組織與性能、攪拌摩擦焊缺陷定義及分類、攪拌摩擦焊檢測技術、攪拌摩擦焊接頭缺陷修復工藝技術、攪拌摩擦焊工藝評定及標準以及攪拌摩擦焊技術的發展,教材中還配有不少應用實例,來進一步介紹攪拌摩擦焊技術的適應性,給初學者以深入淺齣的引導。

目錄


前言
第1章 攪拌摩擦焊概述1
 1.1 攪拌摩擦焊的原理1
 1.2 攪拌摩擦焊的特點2
 1.3 攪拌摩擦焊焊接結構的接頭形式2
 1.4 攪拌摩擦焊技術應用3
  1.4.1 攪拌摩擦焊技術在航空航天製造業的應用4
  1.4.2 攪拌摩擦焊技術在船舶製造業的應用6
  1.4.3 攪拌摩擦焊技術在軌道交通製造業中的應用7
  1.4.4 攪拌摩擦焊技術在其他製造業上的應用9
 1.5 攪拌摩擦焊技術的基本術語10
 本章知識點和技能點11
第2章 攪拌摩擦焊設備12
 2.1 攪拌摩擦焊設備的分類12
  2.1.1 按焊縫空間分布的分類12
  2.1.2 按設備結構形式的分類14
 2.2 典型攪拌摩擦焊設備17
  2.2.1 ESABSuperStirTM攪拌摩擦焊設備17
  2.2.2 FW22攪拌摩擦焊設備17
  2.2.3 VARIAX�L係列攪拌摩擦焊設備17
  2.2.4 國産攪拌摩擦焊設備18
 2.3 攪拌摩擦焊設備的結構18
  2.3.1 攪拌摩擦焊設備的主機19
  2.3.2 攪拌摩擦焊設備的焊接工裝22
 2.4 攪拌頭的特點與功能25
 2.5 攪拌頭的構成與作用25
 2.6 攪拌頭材料的選擇26
  2.6.1 攪拌頭材料的選擇依據26
  2.6.2 常用攪拌頭材料的性能27
 2.7 攪拌頭的設計30
  2.7.1 攪拌頭的設計原則30
  2.7.2 不斷發展的攪拌頭形狀32
 2.8 工程常用的攪拌頭35
 2.9 攪拌頭的開發改進思路36
 2.10 攪拌摩擦焊設備基本操作與數控編程37
  2.10.1 攪拌摩擦焊設備基本操作37
 2.10.2 數控編程39
 本章知識點和技能點41
第3章 攪拌摩擦焊焊接工藝42
 3.1 攪拌摩擦焊焊接參數42
  3.1.1 焊接速度42
  3.1.2 攪拌頭轉速43
  3.1.3 攪拌頭傾角43
  3.1.4 軸肩壓力43
  3.1.5 接頭錶麵狀態44
  3.1.6 攪拌頭對中偏移量44
  3.1.7 焊接裝配45
 3.2 攪拌摩擦焊典型焊接參數46
 本章知識點和技能點48
第4章 鋁閤金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組織與性能49
 4.1 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組織49
  4.1.1 焊縫外觀形貌49
  4.1.2 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宏觀組織50
  4.1.3 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微觀組織50
 4.2 鋁閤金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力學性能55
  4.2.1 鋁閤金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性能優勢55
  4.2.2 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力學性能56
  4.2.3 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力學性能的各層異性現象58
 4.3 接頭顯微硬度58
  4.3.1 典型鋁閤金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顯微硬度58
  4.3.2 焊接參數對接頭顯微硬度的影響59
  4.3.3 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顯微硬度的各層異性59
 4.4 接頭斷口分析60
 4.5 案例分析62
  4.5.1 5083鋁閤金攪拌摩擦焊接頭微觀組織62
  4.5.2 斷口形貌62
 本章知識點和技能點64
第5章 攪拌摩擦焊缺陷65
 5.1 錶麵缺陷65
  5.1.1 飛邊65
  5.1.2 匙孔66
  5.1.3 錶麵下凹66
  5.1.4 毛刺67
  5.1.5 起皮68
  5.1.6 背部粘連68
  5.1.7 錶麵犁溝69
 5.2 內部缺陷70
  5.2.1 未焊透70

  5.2.2 弱結閤71
  5.2.3 孔洞型缺陷72
  5.2.4 結閤麵氧化物殘留74
本章知識點和技能點75
第6章 攪拌摩擦焊檢測技術76
 6.1 破壞性檢驗76
 6.2 超聲波檢測76
  6.2.1 超聲波檢測的原理及特點76
  6.2.2 常規超聲波檢測77
 6.3 相控陣超聲波檢測79
  6.3.1 相控陣超聲波檢測的基本原理80
  6.3.2 相控陣超聲波聲束掃描模式81
  6.3.3 相控陣超聲波檢測特點81
  6.3.4 相控陣超聲波檢測設備82
 6.4 X射綫檢測83
  6.4.1 X射綫檢測的原理83
  6.4.2 X射綫檢測的特點84
  6.4.3 X射綫檢測的應用85
 6.5 滲透檢測86
  6.5.1 滲透檢測的原理86
  6.5.2 滲透檢測的分類87
  6.5.3 滲透檢測的特點88
  6.5.4 滲透檢測的應用88
 本章知識點和技能點89
第7章 攪拌摩擦焊接頭缺陷修復工藝技術90
 7.1 攪拌摩擦焊接頭中常見缺陷的修復方法90
 7.2 匙孔處理工藝技術90
 7.3 飛邊處理工藝91
 7.4 補焊工藝91
 7.5 摩擦塞焊工藝92
  7.5.1 摩擦塞焊原理92
  7.5.2 摩擦塞焊分類93
  7.5.3 摩擦塞焊工藝93
 7.6 孔洞型缺陷處理工藝99
本章知識點和技能點99
第8章 攪拌摩擦焊工藝評定

前言/序言

攪拌摩擦焊技術發明至今,經過國內外學者專傢的試驗研究,企業機構的應用推廣,使其成為有色輕金屬結構製造中有效替代熔焊技術的實現工業化應用的新型連接技術,並且正在不斷提升技術和經濟效益。攪拌摩擦焊技術在提高接頭和結構的連接質量、降低焊接變形、實現綠色製造等方麵正在凸現齣越來越明顯的優勢。目前,與攪拌摩擦焊技術相適應的新裝備和新工具的發展也非常快,各種類彆的新型攪拌摩擦焊設備、裝置及三維攪拌摩擦焊機等相繼問世,攪拌摩擦焊在攻剋高熔點金屬(普通碳鋼、不銹鋼、鈦閤金、高溫閤金等)材料連接中的難題方麵也取得不少成果。同時,一些發達和發展中國傢正在尋求攪拌工具的型體設計優化與材料萃取,焊接過程的多方位、多工況、多參數監控及焊接質量實時在綫檢測和控製,攪拌摩擦焊技術工藝及檢測標準也正日益完善。
攪拌摩擦焊技術的發展及生産應用方興未艾。要將攪拌摩擦焊技術更多更快地轉化為生産力,必須培訓齣適應企業需求的人纔。目前攪拌摩擦焊的論文不少,但攪拌摩擦焊的教材卻罕見。攪拌摩擦焊技術是當今焊接技術的革命性創新,它的低能耗、無汙染、高性能凸顯其優越性,而易實現智能化製造更提高瞭該技術的應用前景。為瞭適應《中國製造2025》的要求,也為瞭焊接這一門傳統專業的持續發展,更為瞭焊工技能的世紀傳承,我們要盡快把攪拌摩擦焊技術推廣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去。可以預期:在人們愈來愈重視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的現在,攪拌摩擦焊技術應用很快就會有一個“井噴” 的過程齣現,而操作人纔的需求會成為瓶頸。
基於此,湖南省焊接協會聯閤南昌航空大學、湖南九方焊接技術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湘潭大學、湖南工業技師學院、張傢界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開展攪拌摩擦焊教材編寫工作,組成瞭以協會會長馬剋湘教授為主任委員的編輯委員會,推薦陳玉華教授、鬍煌輝研究員、黃春平副教授擔任主編,約請柯黎明教授、洪波教授擔任主審。全體編著人員在大量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將自己多年工作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本教材,使得本書既體現瞭攪拌摩擦焊發明以來的主要發展成果又匯集瞭很多實例。
本書共9章,分彆由陳玉華、鬍煌輝、黃春平、李誌明、文灝、屈利君、錢錦文、張瞡瑜、鬍豐、黎浩然、易忠奇、陳誌強編寫。本書是一本針對職業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實用教材,也供從事攪拌摩擦焊工作的相關人員參考。好的技術需要大傢的推廣,用好技術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感謝眾多的攪拌摩擦焊研究者、學者、專傢的辛勞付齣給這本書提供瞭很多素材,感謝機械工業齣版社對本書齣版的支持,感謝為本書的編輯、齣版提供幫助的企業和學校。
鑒於攪拌摩擦焊技術本身的特點和其仍處於發展的階段,還有很多技術需要大傢進一步探索和驗證,本書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湖南省焊接協會
《精密金屬成形:塑性加工的新視野》 引言 金屬成形,作為製造業的基石,曆經數韆年的發展,不斷湧現齣革新性的技術,以滿足日益嚴苛的産品性能和生産效率要求。從古老的鍛打到現代化的冷鐓,塑性加工始終以其獨特的優勢,賦予金屬以所需的形狀和強度。然而,麵對復雜零件製造、高性能材料應用以及微細化加工的趨勢,傳統的金屬成形技術在某些方麵已顯露齣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對塑性加工領域進行深入的理論探索和前沿技術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精密金屬成形:塑性加工的新視野》一書,正是應運而生,旨在全麵梳理和係統闡述當前精密金屬成形領域的重要進展,特彆是那些能夠突破傳統界限、開啓塑性加工新視角的創新技術和理論。 本書並非對某一種單一的金屬加工方法進行孤立的介紹,而是力求站在更高、更廣的視角,探討如何通過整閤先進的加工原理、精密的設備控製以及智能化的設計理念,實現金屬材料的高精度、高效率、低損耗成形。我們將深入分析各種塑性變形機理在精密成形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來控製材料的微觀組織和宏觀性能。 第一篇:精密塑性加工的理論基礎與前沿發展 本篇將為讀者構建起理解精密金屬成形所必需的堅實理論框架,並介紹該領域最前沿的發展動態。 第1章:現代塑性力學在精密成形中的應用 1.1 塑性變形的基本理論迴顧與深化 失效準則(如Von Mises、Tresca)在預測成形極限中的意義。 本構模型在描述材料塑性行為中的精度要求:從簡單模型到考慮應變率、溫度依賴性的復雜模型。 應變硬化、應變率敏感性、應變時效等現象在精密成形中的影響與控製。 1.2 有限元分析(FEA)在精密成形過程中的作用 FEA在模擬復雜成形過程中的優勢:預測變形、應力分布、溫度場及殘餘應力。 網格劃分策略、材料模型選擇、邊界條件設定對模擬結果精度的影響。 如何利用FEA優化模具設計、工藝參數,減少試模次數,降低成本。 1.3 微觀組織演變與宏觀性能的關係 塑性變形對晶粒尺寸、晶界結構、位錯密度等微觀結構的影響。 形變誘導相變、動態迴復、動態再結晶等現象在精密成形過程中的控製與應用。 如何通過精確控製塑性變形過程,獲得優異的力學性能、耐磨性、抗疲勞性等。 1.4 新型材料的塑性成形挑戰與機遇 高強度鋼、鈦閤金、鋁閤金、鎂閤金等輕質高強材料的塑性加工難點(如迴彈、裂紋、變形不均)。 形狀記憶閤金、形狀記憶聚閤物等智能材料的特殊塑性行為及其在精密成形中的應用前景。 納米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塑性成形技術進展。 第2章:精密金屬成形技術的分類與發展趨勢 2.1 傳統精密成形技術的演進 精密冷鐓、精密擠壓、精密鍛造等技術的最新改進與應用。 模具技術在精密成形中的關鍵作用:模具材料、錶麵處理、設計精度。 2.2 新型精密塑性成形技術的興起 增材製造與塑性加工的融閤: 考慮選擇性激光熔化(SLM)、電子束熔化(EBM)等增材製造工藝在打印後進行精密塑性變形以改善性能。 超塑性成形(Superplastic Forming, SPF)及其應用拓展: 針對特定材料(如Ti閤金、Al閤金),通過高溫和慢速變形實現復雜形狀的精密製造,並討論其在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的應用。 精密軋製與特殊軋製技術: 如精密薄闆軋製、軋製過程中的微觀結構控製、多道次軋製優化。 精密鏇壓與鏇鍛技術: 適用於筒形、錐形、異形零件的精密成形,及其在航空、燈具等行業的應用。 2.3 智能製造理念在精密成形中的體現 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在成形過程中的應用,提高生産效率和一緻性。 傳感器技術與在綫監測,實時反饋變形狀態,實現閉環控製。 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在工藝優化和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數字孿生技術在成形過程模擬與預測中的應用。 第二篇:關鍵精密塑性成形技術詳解 本篇將聚焦幾種在精密製造領域具有代錶性和廣泛應用前景的塑性成形技術,對其原理、工藝、應用及發展方嚮進行深入剖析。 第3章:精密擠壓與拉伸成形 3.1 反嚮擠壓與正嚮擠壓在精密零件製造中的應用 如何通過控製擠壓比、模具設計、潤滑條件,實現高精度、復雜截麵型材的擠壓。 粉末擠壓技術及其在高性能復閤材料、難變形材料加工中的優勢。 3.2 精密拉伸成形技術(Deep Drawing)的優化與創新 針對高強度鋼、異形件的拉伸變形控製,如預彎、脹形輔助技術。 潤滑技術在減少錶麵缺陷、提高拉伸極限中的作用。 模具補償技術在解決迴彈問題中的應用。 3.3 復閤擠壓與拉伸工藝 將擠壓與拉伸相結閤,實現更復雜的零件形狀和性能要求。 實例分析: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部件等的精密製造。 第4章:精密鍛造與熱模鍛 4.1 精密自由鍛與模鍛技術 如何通過多工位模具、精密模具設計,實現零件尺寸精度和錶麵粗糙度的提高。 熱模鍛過程中溫度、變形速度、模具冷卻等關鍵因素的控製。 4.2 模具設計與製造的精度要求 高精度模具鋼的選擇與熱處理。 電火花加工(EDM)、精密磨削等先進模具製造工藝。 模具錶麵強化技術(如PVD, CVD塗層)的應用。 4.3 鍛造過程中的微觀組織控製與性能提升 晶粒細化技術在提高鍛件韌性、疲勞壽命中的作用。 應力消除與退火工藝的優化。 4.4 鍛造與後續加工的集成 如何通過優化鍛造工藝,減少後續機加工餘量,降低製造成本。 冷擠壓配閤熱鍛工藝的應用。 第5章:精密鏇壓與鏇鍛技術 5.1 單點鏇壓與滾壓成形 適用於薄壁、錐形、半球形等復雜鏇轉體零件的精密製造。 鏇壓過程中的應力分布、變形機製分析。 如何通過編程控製,實現復雜麯綫的精密鏇壓。 5.2 鏇鍛技術的原理與應用 利用鏇轉和徑嚮力進行零件的形狀和尺寸的精密控製。 在航空發動機部件、汽車輪轂等領域的應用。 5.3 鏇壓與鏇鍛過程中的變形預測與控製 FEA在模擬鏇壓/鏇鍛過程中的應用。 變形裂紋、壁厚不均等缺陷的預防與控製。 5.4 材質拓展與高性能零件製造 對於高強度閤金、鈦閤金等的鏇壓/鏇鍛技術。 精密鏇壓在製造光學器件、精密管道中的應用。 第三篇:精密塑性加工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本篇將聚焦在精密塑性加工過程中麵臨的共性難題,並探討其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第6章:變形控製與精度保證 6.1 迴彈(Springback)的預測與補償 材料內在屬性(屈服強度、彈性模量)對迴彈的影響。 數值模擬在預測迴彈中的精度與局限性。 工藝補償方法:反嚮彎麯、模具預補償、加熱補償等。 6.2 殘餘應力(Residual Stress)的産生與控製 塑性變形、溫度變化、相變等引起的殘餘應力。 殘餘應力對零件性能(如疲勞壽命、尺寸穩定性)的影響。 消除或控製殘餘應力的工藝方法:退火、振動時效、預應力加載等。 6.3 錶麵質量的提升與缺陷控製 劃痕、擦傷、摺疊、裂紋等錶麵缺陷的産生機理。 潤滑技術、錶麵處理技術、模具光潔度對錶麵質量的影響。 在綫監測與缺陷檢測技術。 6.4 復雜形狀零件的精密成形 多道次成形工藝的設計與優化。 考慮材料流動性與模具配閤的幾何設計。 工具路徑的智能規劃。 第7章:新型潤滑與模具技術 7.1 高效、環保潤滑劑的研發與應用 固體潤滑劑、納米潤滑劑、水基潤滑劑等在精密成形中的優勢。 潤滑劑對減摩、耐磨、錶麵光潔度的影響。 潤滑劑的在綫監測與再生利用。 7.2 高精度模具材料與製造 高性能模具鋼、硬質閤金、陶瓷材料的應用。 金剛石、類金剛石塗層(DLC)在模具錶麵的應用。 納米壓印、3D打印模具等前沿技術。 7.3 模具的在綫監測與智能維護 傳感器集成於模具,實時監測應力、溫度、磨損。 基於數據的模具壽命預測與維護計劃。 第四篇:精密塑性加工的未來展望 本篇將對精密塑性加工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並探討其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潛力。 第8章:跨學科融閤與技術創新 8.1 材料科學與塑性加工的協同發展 新型高性能閤金、復閤材料的設計與開發,以適應精密成形的特殊要求。 材料科學研究如何指導塑性加工工藝的創新。 8.2 數字化與智能化驅動的塑性加工 工業4.0、智能工廠理念在塑性加工領域的實踐。 基於AI的工藝參數優化、設備預測性維護、質量控製。 8.3 微納尺度塑性加工 MEMS(微機電係統)等領域對微細化金屬零件的需求。 微納尺度下的塑性變形機理與加工方法。 第9章:精密塑性加工的應用拓展與可持續發展 9.1 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輕質高強材料的精密成形,復雜結構件的製造。 9.2 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 輕量化材料的成形,高強度車身覆蓋件、發動機部件的精密製造。 9.3 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 電池組件、燃料電池部件等的精密成形。 9.4 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應用: 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精密加工,植入物、手術器械的製造。 9.5 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精密成形中的體現: 節能減排、廢料迴收、綠色製造工藝。 結論 《精密金屬成形:塑性加工的新視野》一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前沿的精密金屬成形技術知識體係。通過對塑性力學理論的深化理解、對新型成形技術的係統介紹,以及對加工過程中關鍵挑戰的深入分析,本書將幫助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科研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學生,把握精密塑性加工技術的發展脈搏,迎接未來製造領域的變革與機遇。本書的齣版,期望能為推動我國精密製造水平的提升,貢獻一份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攪拌摩擦焊接技術》這本書的期待,更多源於它在創新材料應用和綠色製造方麵的潛力。隨著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飛速發展,對輕質高強材料的需求愈發迫切,而攪拌摩擦焊正是實現這些材料高效可靠連接的關鍵技術之一。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不同閤金體係(如鋁鎂閤金、鈦閤金、鎳基閤金等)在攪拌摩擦焊過程中的組織結構演變、相變以及界麵反應的詳盡分析。這些微觀層麵的理解,直接關係到接頭強度、韌性、疲勞壽命等關鍵性能。書中能否提供關於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實現接頭性能的最大化,甚至超越母材性能的指導?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攪拌摩擦焊在復雜麯麵、薄壁結構以及精密組件連接中的創新應用案例。此外,作為一種固相連接工藝,攪拌摩擦焊在能耗、汙染物排放等方麵相比傳統熔焊具有顯著優勢,這符閤當前製造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我對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其環境效益、經濟成本分析,以及未來在智能製造和自動化生産綫中的集成應用前景,充滿瞭濃厚的興趣。

評分

看到《攪拌摩擦焊接技術》這本新書,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瞭。作為一名在航空製造領域工作的工程師,我對先進的連接技術有著持續的關注和迫切的需求。攪拌摩擦焊,以其獨特的固相連接方式,在航空結構件的輕量化和高可靠性連接方麵,展現齣瞭無與倫比的潛力。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攪拌摩擦焊在各種關鍵航空材料(如高強度鋁閤金、鈦閤金、以及新型復閤材料)上的焊接性能,包括其接頭的強度、疲勞壽命、斷裂韌性等關鍵指標的評定方法和實際數據。同時,對於焊接過程中可能産生的微觀組織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接頭的宏觀性能,我也期望能得到深入的解析。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通過工藝優化,來抑製焊接缺陷(如孔隙、夾渣、應力集中等)的有效手段?此外,對於攪拌摩擦焊在復雜幾何形狀構件、異種材料連接以及精密裝配中的應用,我也非常感興趣,希望能看到一些成功的工程案例和經驗分享。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將為我們攻剋在航空製造中遇到的連接難題,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技術參考,進一步推動我國航空工業的技術進步。

評分

剛拿到這本《攪拌摩擦焊接技術》,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這本書的選題確實切中瞭當前製造業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在實際工作中也經常接觸到各種連接技術,其中攪拌摩擦焊因為其獨特的工藝原理和在航空航天、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的廣泛應用,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介紹其發展曆程,從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成熟技術,以及背後有哪些關鍵的科學發現和工程突破。同時,對於不同材料(比如鋁閤金、銅閤金、鎂閤金甚至是一些復閤材料)在攪拌摩擦焊接中的錶現差異,以及由此産生的不同焊接工藝參數優化問題,我也希望能有深入的探討。我知道,這門技術不僅僅是設備操作,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於其微觀機製,比如材料的塑性流動、動態再結晶等,這些過程如何影響最終的接頭性能,書中應該會有精彩的論述。此外,對於焊接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缺陷(如焊縫內部孔隙、夾渣、未焊透等)的成因分析和避免方法,以及相應的無損檢測手段,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深入理解和應用這項前沿焊接技術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學習平颱,希望它能為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

評分

拿到《攪拌摩擦焊接技術》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所涵蓋的廣度和深度所吸引。雖然我不是直接從事焊接工藝的研究人員,但我在機械設計和産品開發領域,對連接技術的選擇和優化有著深刻的體會。許多高性能産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都與接頭的質量息息相關。攪拌摩擦焊作為一種獨特的固相連接技術,其低變形、高強度、適應性廣等優點,使得它在許多傳統焊接方法難以勝任的領域展現齣巨大的優勢。我非常想瞭解書中是如何係統地介紹攪拌摩擦焊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獨特的“攪拌”和“摩擦”過程是如何實現材料的塑性變形和連接的。對於不同類型的攪拌工具(如內螺紋、外螺紋、錐形等)的設計及其對焊接過程和接頭質量的影響,我也期望能有詳細的論述。此外,書中是否會涉及到攪拌摩擦焊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麵的進展,例如如何實現在綫監測和反饋控製,以確保焊接質量的穩定性和一緻性?我一直認為,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對基礎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工程實踐的不斷創新,這本書若能在這兩方麵提供寶貴的見解,將對我未來的工作大有裨益。

評分

收到這本《攪拌摩擦焊接技術》的當下,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這些年我在精密機械加工領域的一些睏惑。雖然我的主要工作集中在CAD/CAM和數控編程,但産品的可靠性和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部件的連接方式。在一些輕量化設計日益重要的趨勢下,傳統的熔焊方式有時會因為熱影響區大、變形嚴重而受到限製,特彆是對於一些對精度要求極高的零部件。攪拌摩擦焊,作為一種固相連接工藝,其低變形、高強度的特點,讓我對它充滿好奇。我尤其想知道,這本書在材料科學和連接工程的交叉點上,能給齣怎樣的深度解讀。比如,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如何根據材料的力學性能、熱導率等特性,選擇最閤適的攪拌工具形狀、鏇轉速度、移動速度等參數?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通用的設計指南或計算模型,幫助工程師在項目初期就進行閤理的工藝規劃?對於攪拌摩擦焊在薄闆、異種材料以及復雜構件連接中的應用案例,我也非常期待。我知道,這門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對材料微觀組織演變的深入研究,例如在高溫塑性流動的過程中,晶粒是如何細化和重新分布的,這又如何轉化為宏觀力學性能的提升。這本書若能在這方麵提供清晰的闡釋,對我而言將是極大的收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