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鉴(第2版)(典藏版)》是迄今可以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湛、逻辑缜密。历代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今天,《孙子兵法全鉴(第2版)(典藏版)》已不仅仅是一部兵书,更是一本蕴含了处世哲学、商战谋略的典籍。本书将孙子兵法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生活和商业活动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孙子兵法全鉴(第2版)(典藏版)》这一谋略宝库中所包含的智慧。
作者简介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目 录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计利以听乃为势
势者,因利而制权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多算胜,少算不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冲锋陷阵,激励士气
胜敌而我益强
兵贵胜,不贵久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以巧求胜
以交代兵,赢取胜利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既惑且疑,诸侯难至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先为不胜,待敌可胜
攻守相辅,进退自如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立于不败之地,不失敌之败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修道而保法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分数、形名
战以正合,战以奇胜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
欲取先予,以利动之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我欲战,攻其所必救
形人而我无形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战胜不复,形于无穷
避实而击虚
兵无常势,因敌而变
以患为利
兵以诈立,利动分合
三军夺气,将军夺心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
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九变之利
通于九变,不拘常规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用兵之法,恃吾有以待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
审地度势,择便处军
察微知著,以料敌情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
行兵之道,贵知地利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衢地必争
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首尾相应,并敌一向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
顺详敌意,巧能成事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火攻者明,水攻者强
胜攻取而不修其功凶
不以怒兴师,不以愠而战
非利不动,明君慎用
取人用间,收集情报
策反敌谍,为我所用
微哉!无所不用间
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参考文献第一篇始计篇
《孙子兵法》,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瑰宝,它那闳廓深远的军事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的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辞如珠玉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雄杰贤俊对其研究的丰硕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长期被尊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其流泽余韵也早已超越时空,跨出国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荣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雅誉。
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充满着对睿智聪颖的赞扬,饱含了对昏聩愚昧的鞭挞,显露出对穷兵黩武的警告,贯穿着对军事哲理的探索,充分体现了“一代兵圣”孙武的远见卓识和创造天赋。该书中的许多名言警句揭示了战争发展的普遍规律,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历史上许多军事家、著名统帅、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得益于这部旷世奇书。军事家们学习它,得以领悟制胜之术,成就一代功业;政治家们学习它,得以高瞻远瞩,点燃智慧的圣火。直到今天,《孙子兵法》的许多理论内核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对现代战略学的奠定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为了让读者从源头上了解《孙子兵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孙子兵法》,我们编撰了这本《孙子兵法全鉴》。本书通过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全面地参悟及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哲理,兼具可读性和典藏性。同时,本书还透过用兵之法,以独特、全新的视角从商场的竞争进行品读分析,进而使每位读者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这正是我们编撰此书的初衷,也是我们的最大愿望。
本书是一本适合各行各业人士借鉴学习的普及读物。书中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解译者
2013年10月
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部分,是我个人认为最值得称赞的地方。面对如此古老的文本,如何既保留其原有的古朴雄浑之气,又能让现代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的译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工夫,他们没有采取那种过于直白或过于学院派的翻译腔调,而是用了一种既尊重历史又贴近现代语境的语言,使得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古文变得鲜活起来。每当遇到关键的概念或历史背景模糊不清的地方,详尽的脚注和旁注总能及时出现,它们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在我快要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准确地把我拉回现实,解释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或军事常识。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一个对古代军事史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顺畅地吸收其精华。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同类古代兵书的普及读物,它们大多过于侧重于将“兵法”直接套用到商业竞争,显得有些生硬和功利。但这一本,从我的初步印象来看,它似乎更加强调“道”而非“术”。它不像是在教你如何打一场仗,更像是在探讨如何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性和策略定力。书中的某些章节,比如关于“势”的构建和运用,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长期主义的视角,即如何通过内在的积累和外部环境的配合,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不是仅仅依赖一两次的突然发力。这种宏大而冷静的叙事风格,与当今社会追求即时反馈和快速成功的浮躁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心境平和,引发深思。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代文化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我特别关注一本书的“可读性”与“学术严谨性”之间的平衡点。我发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似乎避免了过度学术化的枯燥,也没有沦为简单的“心灵鸡汤”。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它在引用和解读时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观点,处理得也比较得体,通常会给出几种主流的解释供读者自行判断。这种处理方式,既满足了我作为非专业人士的阅读需求,又没有在本质上削弱原著的严肃性。它像是一个高质量的学术入门材料,既能让你感受到原著的魅力,又不会让你在深入学习时感到无所适从。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个既能享受阅读乐趣,又能获得扎实知识的双重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触感上乘,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用心之作。米白色的纸张,配上深沉的字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细节之处的处理也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素养,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闪烁着低调而有质感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摩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究内页的排版是否完美契合原文的精髓,但仅从外在的呈现来看,它绝对称得上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市面上同类书籍很多,但能将实用性与收藏价值如此完美结合的,实属罕见。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传世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展示。我非常欣赏这种对书籍载体的尊重,它让阅读体验从内容本身延伸到了物质感官的享受。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智慧的敬畏和对特定文化符号的好奇,而非指望它能立刻解决我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难题。然而,在翻阅了最初的几个章节后,我发现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晦涩难懂的兵法谋略,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框架。那种将复杂局势简化、将对立冲突视为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与现代管理学中的许多理论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知彼知己”的论述,它似乎在提醒我们,任何外部的成功都必须建立在对自身优势与劣势的清醒认识之上。这种由内而外的审视视角,对于一个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把它当成一本关于“如何看待世界运作规律”的哲学读本,而不是一本操作手册,这样读起来会更加轻松和受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