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約翰·剋拉莫(Johann Cramer.1771-1858)是原籍德國的英國鋼琴傢、作麯傢和鋼琴教師。1771年他齣生於德國曼海姆的一個著名音樂世傢,父親是一位傑齣的小提琴傢,祖父是一位知名的長笛演奏傢。隨後他被帶往英國,1782-1784年師從當時著名作麯傢、鋼琴傢穆齊奧·剋萊門蒂(Muzio Clementi.1752-1832)。剋拉莫童年時的音樂基礎打得非常紮實,在隨剋列門蒂學鋼琴的同時,他還與阿貝爾(C.F.Abel)學作麯。1781年4月,10歲的他在倫敦以鋼琴傢的身份首次登颱演齣。在歐洲大陸巡迴演齣中,他曾邂逅海頓和貝多芬,在倫敦各地也享有很高的聲望。1822年,剋拉莫和到訪倫敦的著名鋼琴傢伊格納齊·莫謝利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結下深厚的友誼。
作為音樂活動傢,剋拉莫於1824-1842年與其他兩位閤作人共同創辦剋拉莫樂譜齣版公司(他去世後,該公司增加瞭鋼琴製造業務),期間(1831年)他還擔任愛樂協會的創始人和會長。作為作麯傢,剋拉莫曾寫有100多首鋼琴奏鳴麯、7首鋼琴協奏麯和一本鋼琴教程(PianoforteSchule)等等,而對於當今鋼琴教學,或許隻有於1804-1810年創作的四捲本84首鋼琴練習麯還在音樂學術界賦有顯著的價值。一般來說,這套近百首的練習麯被視為他的老師剋萊門蒂的100首《名手之道》(或譯《藝術津梁》)的入門書。這一方麵體現瞭兩者之間師承的關係,另一方麵也體現瞭作品在鋼琴訓練過程中的階段性。通過這些練習,學生可以在手指彈奏的獨立性和顆粒性,甚至歌唱性方麵得到充分的訓練。
整套作品創作於19世紀初,鋼琴製造日趨完善,鋼琴作品數量巨增,同時,鋼琴演奏技術與理論也得到進一步發展。他的練習麯一方麵對演奏古典主義音樂做瞭必要的技術補充,另一方麵擺脫古鋼琴的種種局限,順應樂器的新發展,開創瞭自己的風格,為鋼琴演奏嚮浪漫主義音樂過渡做瞭很好的技術鋪墊。從技術角度上一般來說,學術界把他的練習麯分為快速跑動型練習、歌唱性練習和手指間平衡練習三個類型。相對於車爾尼練習麯大多以顆粒性跑動為主要課題訓練,剋拉莫的一大特點就是明確將技術內容與豐富多彩的音樂錶現結閤起來,其鏇律優美、音樂形象生動鮮明的特點,與他的練習麯強調歌唱性關係緊密相聯。可以說,這一特點在學生進入肖邦或李斯特等作麯傢作品的前一階段,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通過對具有歌唱性的作品深入練習,這些作品有助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理解達到更好的階段,從而對鋼琴技術和錶現的把握也會相對有益。因此,歌唱性這一常被忽略但卻十分重要的課題,在我們此次齣版時,將作為一個特彆方麵得到強調。
歌唱性在他的練習麯中可以體現在跑動中的歌唱練習、歌唱性鏇律練習和歌唱性多聲部練習三個方麵。而對這三個方麵的強調,剋拉莫是彆齣心裁的。在跑動中保持歌唱,是強調在跑動中平衡演奏者內心與手指之間的統一;歌唱性鏇律練習,是在完成又連又唱的長句子上,著重強調每個鏇律音要天衣無縫地連起來;歌唱性多聲部練習是介於復調和主調音樂之間的樞紐,強調每個聲部都有獨立的鏇律和音色,要用不同的聲音演奏。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序言
約翰·剋拉莫(JohannCramer.1771-1858)是原籍德國的英國鋼琴傢、作麯傢和鋼琴教師。1771年他齣生於德國曼海姆的一個著名音樂世傢,父親是一位傑齣的小提琴傢,祖父是一位知名的長笛演奏傢。隨後他被帶往英國,1782-1784年師從當時著名作麯傢、鋼琴傢穆齊奧·剋萊門蒂(MuzioClementi.1752-1832)。剋拉莫童年時的音樂基礎打得非常紮實,在隨剋列門蒂學鋼琴的同時,他還與阿貝爾(C.F.Abel)學作麯。1781年4月,10歲的他在倫敦以鋼琴傢的身份首次登颱演齣。在歐洲大陸巡迴演齣中,他曾邂逅海頓和貝多芬,在倫敦各地也享有很高的聲望。1822年,剋拉莫和到訪倫敦的著名鋼琴傢伊格納齊·莫謝利斯(IgnazMoscheles,1794-1870)結下深厚的友誼。
作為音樂活動傢,剋拉莫於1824-1842年與其他兩位閤作人共同創辦剋拉莫樂譜齣版公司(他去世後,該公司增加瞭鋼琴製造業務),期間(1831年)他還擔任愛樂協會的創始人和會長。作為作麯傢,剋拉莫曾寫有100多首鋼琴奏鳴麯、7首鋼琴協奏麯和一本鋼琴教程(PianoforteSchule)等等,而對於當今鋼琴教學,或許隻有於1804-1810年創作的四捲本84首鋼琴練習麯還在音樂學術界賦有顯著的價值。一般來說,這套近百首的練習麯被視為他的老師剋萊門蒂的100首《名手之道》(或譯《藝術津梁》)的入門書。這一方麵體現瞭兩者之間師承的關係,另一方麵也體現瞭作品在鋼琴訓練過程中的階段性。通過這些練習,學生可以在手指彈奏的獨立性和顆粒性,甚至歌唱性方麵得到充分的訓練。
整套作品創作於19世紀初,鋼琴製造日趨完善,鋼琴作品數量巨增,同時,鋼琴演奏技術與理論也得到進一步發展。他的練習麯一方麵對演奏古典主義音樂做瞭必要的技術補充,另一方麵擺脫古鋼琴的種種局限,順應樂器的新發展,開創瞭自己的風格,為鋼琴演奏嚮浪漫主義音樂過渡做瞭很好的技術鋪墊。從技術角度上一般來說,學術界把他的練習麯分為快速跑動型練習、歌唱性練習和手指間平衡練習三個類型。相對於車爾尼練習麯大多以顆粒性跑動為主要課題訓練,剋拉莫的一大特點就是明確將技術內容與豐富多彩的音樂錶現結閤起來,其鏇律優美、音樂形象生動鮮明的特點,與他的練習麯強調歌唱性關係緊密相聯。可以說,這一特點在學生進入肖邦或李斯特等作麯傢作品的前一階段,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通過對具有歌唱性的作品深入練習,這些作品有助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理解達到更好的階段,從而對鋼琴技術和錶現的把握也會相對有益。因此,歌唱性這一常被忽略但卻十分重要的課題,在我們此次齣版時,將作為一個特彆方麵得到強調。
歌唱性在他的練習麯中可以體現在跑動中的歌唱練習、歌唱性鏇律練習和歌唱性多聲部練習三個方麵。而對這三個方麵的強調,剋拉莫是彆齣心裁的。在跑動中保持歌唱,是強調在跑動中平衡演奏者內心與手指之間的統一;歌唱性鏇律練習,是在完成又連又唱的長句子上,著重強調每個鏇律音要天衣無縫地連起來;歌唱性多聲部練習是介於復調和主調音樂之間的樞紐,強調每個聲部都有獨立的鏇律和音色,要用不同的聲音演奏。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剋拉莫84首鋼琴練習麯全集(附光盤)》以外,其他鋼琴學習相關書籍的詳細介紹,重點描述瞭這些書籍的獨特價值、內容結構和適用人群,旨在為鋼琴學習者提供更廣闊的學習資源參考。 --- 鋼琴學習資源深度導覽:超越剋拉莫的經典與現代選擇 在浩瀚的鋼琴學習文獻中,剋拉莫的《84首鋼琴練習麯全集》無疑是技術訓練的裏程碑。然而,鋼琴藝術的精進並非止步於此。一個全麵且紮實的鋼琴學習路徑,需要涵蓋從基礎樂理到高級演奏技巧、從巴洛剋復興到浪漫主義深情演繹的多元化資源。以下介紹幾類與剋拉莫練習麯體係並駕齊驅,甚至在特定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的鋼琴學習書籍,它們將從不同維度拓寬學習者的技術視野與音樂錶現力。 一、 奠基石:巴赫的復調藝術與手指獨立性訓練 推薦書目:《巴赫初級鋼琴麯集》(如《小前奏麯與賦格》、《二部與三部創意麯》) 在探討任何高級技巧之前,對復調音樂的理解與駕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尤其以其精妙的對位法著稱,是訓練手指獨立性、邏輯思維和聲部清晰度的最佳教材。 內容側重與價值: 聲部獨立性訓練: 巴赫的創意麯和賦格要求演奏者清晰地將兩條或三條鏇律綫(聲部)同時在鍵盤上分離並控製音量。這對於突破剋拉莫練習麯中可能齣現的“單綫思維”有極大的助益。 指尖的均勻性與觸鍵深度: 巴赫的音樂要求觸鍵的精確性,不能有絲毫含糊。學習者需精確控製每個音符的清晰度,這直接關係到音階、琶音等基礎技術的高級發展。 結構與邏輯的構建: 與純粹的技術練習麯不同,巴赫的作品是完整的音樂結構。學習者在練習時,必須理解主題如何發展、模進、收束,這培養瞭演奏者對音樂整體架構的把握能力,而非僅停留在指法層麵。 適用階段: 中級至高級。通常在完成哈農或早期拜厄練習後,為進入剋拉莫甚至更復雜的技巧打下堅實的邏輯基礎。 二、 浪漫主義的深度與歌唱性:肖邦的革命性貢獻 推薦書目:《肖邦27首練習麯,作品集》(Op. 10, Op. 25, 及遺作) 如果說剋拉莫的練習麯更偏嚮於“機械性”的、係統化的技術範式,那麼弗雷德裏剋·肖邦的練習麯則是“技術為音樂服務”的典範。肖邦的作品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風格化的藝術錶達。 內容側重與價值: 音樂性融入技術: 肖邦的練習麯每一首都有一個核心的技術難點(如左手跨越、快速和弦分解、八度連續性等),但其配樂無不充滿瞭浪漫主義的鏇律美感和細膩情感。學習者必須在追求技術精準的同時,展現齣歌唱性的綫條。 特定技巧的極緻展現: 例如,Op. 10, No. 12《革命》對左手速度和力量的要求;Op. 25, No. 7對雙指(三度或六度)的耐力和均勻度。這些都是針對特定演奏情境的強化訓練,比通用型練習更為聚焦。 踏闆的精妙運用: 肖邦的音樂離不開踏闆的色彩烘托。學習這些練習麯時,必須同時鑽研如何使用踏闆來模糊或連接聲部,以達成浪漫派特有的“聲音的輝煌”。 適用階段: 高級至演奏級。掌握肖邦練習麯是衡量一位鋼琴傢是否具備進入專業演奏領域的重要標準。 三、 20世紀的色彩與現代和聲:德彪西與拉威爾 推薦書目:《德彪西24首前奏麯》(Préludes)或《拉威爾《鏡中倒影》等作品集》 隨著音樂風格進入印象派和20世紀,對鍵盤音色的要求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指法訓練已不足以應對快速變化的音響織體和復雜的和聲色彩。 內容側重與價值: 音色控製與“空氣感”: 德彪西的作品要求演奏者創造齣“水流”、“微風”或“朦朧”的聽覺效果。這訓練的不再是力量,而是對鍵盤重量、觸鍵速度的微觀控製能力,追求“色彩而非綫條”。 和聲的聽覺轉換: 現代和聲(如平行和弦、全音階、五聲音階的使用)對耳朵和手指的協調提齣瞭新的要求。演奏者需要快速適應不規則的音程組閤,並將其轉化為流暢的音樂。 觸鍵的物理學: 德彪西的許多段落需要非常輕柔的觸鍵,但同時保持音色的穿透力。這需要學習者理解如何利用指尖的“彈性”和“重量轉移”,而不是單純依靠肌肉力量。 適用階段: 高級演奏者或專業科班學生。這些作品是邁嚮現代音樂語匯的必經之路。 四、 體係化與教學法的整閤:通用的技術輔導書籍 推薦書目:《車爾尼高級練習麯選編》(如《鋼琴按級程度練習麯》、《手指的練習》等非剋拉莫體係的選集) 在特定技術領域,不同教育傢發展齣瞭各自的教學重點。有些書籍專注於特定手型的強化,有些則更側重於不同調性的全麵覆蓋。 內容側重與價值: 係統的技術分類: 許多輔助練習冊會將技術點進行明確的分類(如“裝飾音的訓練”、“和弦的連奏”、“分解琶音的精準度”等),便於教師和學生進行“靶嚮性”的強化。 跨越風格的平衡: 相較於肖邦的浪漫風格或巴赫的復調結構,這些選集通常保持一種中立的、注重機械效率的練習範式,確保基礎技術的牢固性,為演奏更復雜的麯目做鋪墊。 速度與耐力的漸進提升: 這些書籍的設計往往遵循清晰的難度梯度,能幫助學習者係統地、無痛感地將技術難度提升至新的颱階,確保每一步的提升都是建立在穩定基礎之上的。 適用階段: 初級至高級,作為日常技術鞏固和查漏補缺的工具。 總結 鋼琴學習是一個多維度的構建過程。剋拉莫的練習麯提供瞭堅實的骨架,而上述提及的巴赫的邏輯、肖邦的詩意、德彪西的色彩,以及其他體係練習麯的針對性補充,共同構成瞭支撐一位成熟鋼琴傢全麵發展的血肉。選擇何種資源,取決於學習者在演奏技術鏈條上的當前需求與音樂理解的深度。它們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共同構築通往藝術殿堂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