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系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是老舍创作生涯中*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表现了抗战期间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争,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足本,由翻译家毕冰宾(黑马)据浦爱德与老舍合作翻译的《四世同堂》英文稿回译。补全了已经散佚的第三部《饥荒》的最后十六节,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老舍的文风,在信达雅三重标准上,对已经面世的版本又有所chao越。
第一部 惶惑
第二部 偷生
第三部 饥荒
第八十八节 黑马补译
八十八
跟别的学校一样,铁路学校里的学生们常常悬着心。上课的时候,要是有人敲门,满教室的人就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喘,手都哆嗦。门一开,第一个进来的总是日本教员,身后是日本特务和宪兵。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抓走,不管你是不是干了反日的事或说了反日的话。大家浑身抖着,好像在等一个雷劈下来,不知道那残酷的雷电会落到谁头上。
日本教员和特务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学生们看。即便他们只想抓一个人,也要让所有人陪着担惊受怕,失魂落魄。几双毒蛇一样的眼睛会把人都盯一遍,似乎要把你看穿,之后那日本教员才会点一个或几个人的名。点到名的人含着眼泪打着哆嗦走出来,对老师和同学一声都不敢吭,师生们也没法子救他们。很多年轻人就这样离开了他们的老师,同学,离开了这个世界。
宪兵把人抓走后,日本教员还在教室里站着不走,为的是观察师生们脸上的表情。要是老师不能轻松自然的接着讲课,或者有学生掉眼泪,那就算他们反日,也会遭到逮捕。
老师和学生,除非得了重病,谁也不敢请个假。要是谁请假一天不来,正赶上那天日本人来抓人,那请假的人就倒霉成了嫌疑分子。他为什么那天没来?他知道,他自个儿心里清楚,那就该抓他。
老师不再是老师了,而是用知识换共和面的人,那点粮食让人吃不饱,但也饿不死。同学也不再是同学了,大家随时都得互相提防着。师生情谊和同学友爱全都没了,有的反倒是怀疑每个人,提防所有人。
蓝东阳勾结上了特务,一天里他就从铁路学校抓了十二个学生和一个老师。这十三个人的口供都一样,就是通重庆。他们的下场也都一样,杀。
铁路学校的校长被撤职了。蓝东阳当上了代理校长。
他最想干的就是克扣学生的口粮。他这个职位是用十三条人命换来的!十三个人的鲜血换来了他的正式任命书。
从家到学校,一路上他的眼珠子使劲向上吊着。他兴奋,他自得。他现在既是处长也是校长了。他觉着自己实在了不起,赶上那些在南京比赛杀人奸淫的日本兵了。
他花了两个钟头准备自己的就职演说,他用的是文言文,因为他知道日本人待见用文言写文章的中国人。
可是还没等他发表自己的演讲,胖菊子就把他蓝东阳任命的财务主任给赶走了,胖菊子自己坐上了那个位子。用十三条人命换来的会计室钥匙落到了胖菊子手里,气得蓝东阳使劲儿咬自个儿的手指甲盖儿,都咬出血来了。他想让学校的工友把胖菊子绑了送回家去,可是胖菊子早就雇了招弟给她当保镖。招弟的名头是女学监。东阳可是不敢惹招弟。
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方人,她干得相当成功。她不仅监视美国人和英国人,还靠着自己的肉体功夫把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和俄国人全都收入囊中。她的身体是国际的,所以她的情报比别人的都齐全。
跟西洋人混熟了,中国人就全不入她的眼,她觉得中国男人都不行。西洋人之外,她也就愿意跟日本男人结交。她把东方女性的娴静和羞涩扔了个一干二净,觉得自己是开风气之先。她明白自己是在跟这些外国鬼子逢场作戏,也明白他们也是跟她假意逢迎,可是这种相互的利用能让她得到最大的浪漫和刺激。
她个头儿还那么矮,不过比以前可是胖多了。皮肤看上去糙了,得加倍涂脂抹粉才行。她的嘴唇涂得血红,看着就像肉铺里?血的长把儿勺子,脸抹得像庙门那么红。她忘了什么叫美,只想着怎么标新立异,拿着稀奇当美。为这个,她得了一个跟她很般配的外号儿叫“洋鬼子杀手”,洋鬼子遇上她就逃不出她的魔掌。
蓝东阳不敢惹这个“洋鬼子杀手”,也不敢惩治胖菊子。
亡了国的学生们对残酷的日本人和所有怪事都见而不怪了,学会了面对任何事都处变不惊。可是,突然一下子来个了绿脸黄牙的新校长,他老婆胖得没脖子,像个油篓子,女学监看着像窑姐儿,这让学生们难以忍受,可他们不敢笑,只能把笑声憋在心里,化为仇恨。在那张绿脸,肥脸和红庙门似的脸上,他们看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鲜血。
瑞全冷静仔细的思量一番,看应该怎么对付这三张脸。一个绿,一个红,一个胖嘟嘟。
想好之后,他设法去邂逅了招弟,就好像是碰巧了一样。
招弟如今闲在多了。北平的那些西洋人,该进集中营的都进去了,不能关监狱的胳膊上都戴着袖箍儿,标明他们是哪国人,她不用再跟他们打交道了。
她对学校的事没兴趣,就是给胖菊子当个帮手儿。她只有下午才去学校,看哪些学生需要管教,还有谁得吓唬几下子。完事儿后她就从学校溜出来,去娱乐场所消磨时光。她妈当年在的时候她还有个家,可现在她却没个招待朋友的家了。不过她有空儿了,想找乐子了,哪儿都欢迎她。她是“洋鬼子杀手”,满城的人都认识她,没人敢怠慢她。赌场,烟馆儿,妓院,戏园子和电影园,哪儿都不敢怠慢她。跟她交上朋友,什么难事儿都能易如反掌了断。
她忘了什么是爱和浪漫,她勾搭过太多的男人,男女关系对她来说毫无神秘感,也不令她激动。为了完成工作或为了漂亮衣裳,她能暂时把身体交给任何人,她觉得这么做实际又简单。男女关系成了沾便宜,成了手段。她这种态度和做法令日本人感到满意,因为日本人心中理想的女人就是无条件服从命令的妓女。
不过她还是不能完全不想自己的前程。令所有女人都烦心的事儿也令招弟烦心,那就是,她一天比一天老,模样儿也一天不如一天。眼见着自己的皮肤一天天糙下去,有时候她一坐下来就为这伤心。
为此她有了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她要去日本。她觉得一旦去了日本,她的地位和身价就高多了,最好是能嫁给一个有钱有势的日本人。可特务机关的女人又不许结婚。不过,如果是个有钱有势的日本人想要她,还是能获得许可嫁人的。她倒不是很急着要结婚,是这一个劲儿变糙的皮肤,逼得她想结婚,她得抢在完全变老变丑之前找个归宿。就这样,她把爱和浪漫放一边,只想结婚的事,婚姻完全成了一笔实际的交易。她甚至想,要是找到了符合条件想娶她的男人,钱一到手,她干脆就逃,那样也不错。她常常猜想,哪个白胡子老头儿或秃顶的日本官员会成为她丈夫,有钱有势的,都行。她不觉得这种交易有什么错儿。
这天不刮风,招弟把妆化得出奇漂亮。打扮自己是让她最欣慰快乐的事儿。她知道自己这朵花儿快要蔫儿了,必须得下功夫装扮才行。每天早上起来她都不敢照镜子,不打口红,不描眉画眼儿,她就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抹了脸,画了眉,她才觉得这个样儿比自己原先要好多了。她亡了国,没了家,也丢了自己个儿,剩下的只有一脸的脂粉。
她的嘴唇和脸颊抹红了,眉毛画得像竹叶儿。尽管没刮风,她头上还是蒙了一条白纱巾。红色薄羊绒的旗袍裙很是抱身,胸部和臀部线条凸显。她还披了一件波斯羊羔皮短外套,下面露着浑圆好看的腿。肩上的皮外套袖子晃荡着,透着一身风骚。这神态,加上她描得浓黑的眉毛和通红的脸蛋儿,看上去活脱儿一个亡了国的小女魔。
头上的白纱巾,身上的旗袍裙和毛皮外套都是她卖肉得来的。她记不得哪件是哪个白俄给的,哪件是法国商人送的。她只觉得她该自豪,在这个什么都买不到的北平,她还能打扮得这么像模像样。
瑞全在招弟身后不远处跟着她。他还穿着那件棉袍子,头上戴着一顶老式的黑缎子帽。此时他心里不是滋味。前面那个女人看上去就像他的一只猎物,可那是他少年时的心上人,曾经是他眼里的天使。他有很多理由恨她这个敌人,但也有很多理由可以原谅她的罪过。她的家庭,社会和日本侵略者都是造成她堕落的原因。可最让他难受的是,他必须要亲自弄清楚她堕落的事儿。他们俩曾经是朋友,是朋友就该为对方担点责任才对。那他该劝她改邪归正吗?有那个可能吗?看着她的背影,他热血沸腾。他觉得凭他的本领和脑子,他能说服她,让她认错儿,那样他们还能再做朋友。
可他们为什么要成为朋友呢?难道他要跟一个猎物做朋友吗?胡扯。随之他那沸腾的热血凉了下去。他得把持住自己,他已经不是和平年代的毛头小子了,他必须得冷酷起来,让自己的心肠又冷又硬,像冰块一样,对国家的责任是至高无上的,丝毫不能动摇。想到这,他挺起腰杆儿,让自己坚强起来。
在北海公园前门,他快步上前抢着买了门票。“招弟,还记得我不?”他微笑着问她。他这么问是怕自己的衣服太寒酸,招弟可能不愿意认他。
可招弟早就三教九流的人见多了,对他的衣着打扮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她马上就认出了他,还挺自然的冲他笑笑说:“嗨,是你呀,老三。”
她的笑容立刻让老三想起了战前的招弟。说实话,她那张脸,她的眉毛和眼睛确实无法让老三和原先那个招弟对上号,可是,老三必须承认那一刻他确实看到了战前的招弟,这情形就跟他对着镜子能看出十年八年前的自己是一样的。
他又看了她一眼,不,她并不是战前那个时候的招弟了,不过他还是希望见到那个招弟,那是他梦里都爱的招弟。
他强使自己笑笑,同她一起进了公园。尽管她变了,变丑变坏了,可走在她身后,他依然感到点欣慰。不管怎么说,她是个女人,而且是他曾经爱过的女人。于是他走上前去,跟她并肩而行,她则顺势伸过胳膊来让他挎着。
碰到她胳膊时,瑞全感到一阵轻飘飘的,有点激动。但他立马儿在心里警告自己:“小心!小心!”他跟她挨得更近了,但他的心没那么轻飘和激动了。他这是在挎着一个窑姐儿,一个间谍,一个敌人。要是为她动心,那就完了。
她往他身上凑凑,说:“你这几年都去哪儿找乐子去了?”那话问得很随便,似乎问不问都行。
他又看了看她的脸,心里不禁啐了她一口。如果他对她有一丁点儿的爱欲,那他就是下贱和无耻。他是个走南闯北的中国男人,应该有中国人的尊严,尊严无价。“谁?我吗?你不知道吗?”他得机灵点儿,他是一个地下工作者,是在跟一个秘密特务打交道呢。
“我真不知道。”
“你知道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他生硬地说。他得表现出点硬气劲儿来。
又走了几步,她突然笑问:“有女朋友啦?”
瑞全猜不出来她是在逗他,还是在嘲笑她自己。“没有。我一直想着你呢。”这话让她听不明白是在逗她还是真心话。
“谁信呀。”她笑笑,但马上就沉默了。
瑞全觉得,不管她堕落到什么份儿上,她总还是个人,有些感情还是改变不了的。可是不管怎样,他们之间进行的是正与邪的角斗,要分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公园里没什么人。他们走近一棵大柳树时,招弟的肩膀碰了碰瑞全的胳膊,随后他们朝树背面走,到了树后头,她搂住了瑞全。
瑞全低头看着她的脸,眉毛和眼睛,看着那明晃晃的红嘴唇。他感到自己看到的不是一张脸,而是一块艺术家的调色板,上面涂了厚厚的一层杂色。他想推开她,或者啐那张脸,可她的胸乳和腿都贴着他呢,酥软诱人,令他无法推开。
她亲了他。
他不禁把她搂得更紧了。此时她不脏,不贱,也不危险了,她是他过去的老情人儿,脸跟身子都香喷喷的。
“老三,人家还爱着你呢,真的。”她慢悠悠的说道。
老三松开了她。他得好好思量一下,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她厌倦了妓女一样的生活,想回头找老情人了,还是她想先打乱他的阵脚再收拾他?或许是因为突然遇上他,令她怀旧,一时间恢复了少女的美。她的声音多么温柔动听,就像战前的时候一样。如果她是在做戏,那可是演得太逼真了。她要是没有做戏,可是真心实意?哼,她怎么会有真心实意。
这部作品的语言功力,简直可以用“大音希声”来形容。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精准地传达了那个特定年代特有的语境和情绪。特别是那些老北京的俚语和特有的生活场景描写,读起来简直是享受。你会感觉作者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亲历者,带着一种深沉的爱和审视,来记录这一切的发生。故事的结构安排也十分精妙,看似松散的日常叙事,却暗含着一条条清晰的因果线索,牵引着人物命运的走向。读到关键转折点时,那种宿命般的无可奈何,会让人心头一紧。它探讨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衰亡史,更是某种生活方式、某种文化精神的谢幕。它强迫你去思考,在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如何才能保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又该如何放下那些不合时宜的执念。这是一部需要反复阅读的作品,因为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像是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可能有些浓烈,但回味起来,却是悠长而醇厚的。它叙事的手法非常高明,擅长使用群像描写,但又能在关键时刻聚焦于某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这种节奏的切换处理得非常自然。它没有刻意煽情,所有的情感张力都是自然涌现的,是生活本身压出来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冲突场面时的冷静笔触,那种不偏不倚地记录,反而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去感受是非曲直。这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成熟度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部口述的历史,记录了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真实心路历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胸襟似乎也因此开阔了一些,对“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这是一部值得珍藏的作品,它值得被认真对待,并被反复提及。
评分初读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它不像很多历史小说那样堆砌宏大的事件,而是将历史的重量,巧妙地化解在了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之中。这种扎根于生活土壤的叙事力量,是极其强大的。作者对于传统家庭伦理和现代思潮碰撞的描摹,尤其深刻。看着这个大家庭内部,不同辈分、不同观念的人如何相互影响、相互拉扯,你会忍不住思考自己的家庭关系,以及我们这个社会在转型期所经历的阵痛。书中那些关于“面子”、“规矩”与“个性解放”的冲突,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人物关系时的那种克制和公允,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彻底的坏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局限性。这种对人性的洞察,让整部作品拥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合上书本时,我仿佛跟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漫长的一生,内心充满了感慨,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有些担心书的篇幅,但一旦进入阅读状态,时间仿佛就停止了。作者对细节的把控简直达到了偏执的程度。无论是老宅子里的陈设摆件,还是特定节日里的传统习俗,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年代感。这种对生活质感的追求,是很多当代小说所缺乏的。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世界观,让读者愿意长久地驻足其中。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常常让我联想到鲁迅笔下的某些群像,那种深沉的悲凉感,却又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种矛盾的交织,正是生活的真相。尤其欣赏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她们在传统束缚下的挣扎与坚韧,是全书最动人的部分之一。她们的命运,往往比男性的命运承载了更沉重的时代压力,但她们展现出的适应力和内在力量,令人肃然起敬。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实在太引人入胜了,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如同在眼前铺展开来,色彩鲜明,气味都能仿佛闻到。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环境和时代背景的细致刻画,那种老北京胡同里的生活气息,真的让人一下子就沉浸进去了。故事的主线虽然宏大,关乎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但作者的笔触却非常细腻,总能捕捉到人物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情感波动。比如,那些老一辈人面对新旧交替时的那种纠结和无奈,通过他们日常的言谈举止,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某一句对白,或者某一个眼神的交锋。这不是那种快节奏的消遣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去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去感受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常。这本书的厚度其实也暗示了它内容的厚重,但阅读体验却出奇地流畅,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拖沓。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个人物都如此立体,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过的邻居或亲戚,让人又爱又恨,又同情又理解。
评分买了一堆,慢慢看。
评分不错,蛮好的,活动价格蛮实惠的。
评分初中生提出要看的书,京东物流真心赞
评分很好,正版,认真阅读长知识。
评分护国大师擅变蛇,
评分早就想买了,一直等着能便宜一点终于等到了,虽说优惠不大,还是果断的下手了。
评分还没有开始看,但是现在多入手一些,以后慢慢看。我习惯了这样看书!
评分内容很好,文字清晰
评分23号订的购次月1号才到,还催了多次,买时购没有。为什么不早说,真是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