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鲍鹏山 著
图书标签:
  • 水浒传
  • 古典文学
  • 人物研究
  • 宋代文学
  • 英雄故事
  • 江湖文化
  • 历史小说
  • 文学评论
  • 传统文化
  • 梁山好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37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276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8
字数:2003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

1.如果你没读过《水浒》,那这本一定是你《水浒》入门书,以浅语说深意,蕴意无限。

2.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本书中,作者用《水浒》细节讲述人性真实,文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3.精选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陈老莲《水浒叶子》作为插图,古代《水浒》人物画标杆与今人《水浒》精彩解读,强强联合,呈现视觉与阅读双重美感。

4.与教科书不一样的鲍式解读,说出你心中的《水浒》。宋江、李逵、林冲、武松,这些离我们很远的人物,这些甚至是历史上不存在、《水浒》里虚构的人物,在鲍老师的笔下,走出了水浒,走出了文学史,脱下一身江湖气,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5.脱胎于“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却不止于此,全新内容,从心解读。


内容简介

毛泽东说:不读《水浒传》,不懂中国人。鲍鹏山教授此次从心出发,用《水浒》细节解读人性真实,让《水浒》告诉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共58篇,以宋江、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为主线,串联起《水浒》108将;以《水浒》个人角色辐射整个《水浒》及当时的时代、历史。

书中,作者真挚的人文关怀充盈在字里行间,直击人心,让我们看到水泊梁山上那豪气冲天、气贯长虹的背后,众多英雄人生际遇的苦涩与命运的无奈。

本书精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陈老莲《水浒叶子》作为插画。几百年来,《水浒叶子》遍传天下,后世水浒英雄的绘画难出其右。古代《水浒》人物画标杆与鲍式《水浒》精彩解读的强强联合,一定会给读者带来视觉与阅读的双重美感。


作者简介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鲍鹏山评点水浒传》《论语导读》等十多部著作。作品入选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自 序/ 1


高俅升迁的阶梯/ 1

绝对权力的下场方式/ 8

官腔与事变/ 17

《水浒》的集体发泄/ 25

康乾盛世,康熙乾隆皇帝的盛世/ 32

读《水浒》,看人生气/ 39

宋江与女人/ 47

谁谋害了一丈青扈三娘?/ 55

潘金莲的砒霜武松的刀/ 62

武松的流氓气/ 70

武松的下流话/ 78

性爱保护道德/ 85

林冲怕着我们的怕/ 91

李逵的杀气和社会的戾气/ 99

鲁达的慈悲/ 106

李忠的境界/ 113

李忠的自赎/ 120

逼下梁山的林冲/ 127

五两银子林冲命/ 136

小人的成败/ 144

林冲的两个兄弟/ 151

陆虞候为什么如此卑鄙/ 158

我们为什么要兄弟/ 165

鲁智深与孟子/ 174

做官与做贼/ 181

宋江降低了梁山的道德境界/ 187

朱仝的屈服/ 193

这个世界独缺莽撞人/ 201

鲁智深的高贵/ 208

《水浒》的语义学/ 214

《水浒》中的《西游记》/ 220

好汉们的双重人格/ 228

武二终究是武大/ 235

通往奴役之路/ 242

林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250

林冲的位子/ 257

谁打翻了洪教头/ 264

洪教头嫉恨林冲什么/ 271

寡情的柴进/ 278

有关宋江的两种真相/ 285

施耐庵的狗/ 292

孙二娘的幻视与张青的幻觉/ 300

施耐庵为何不怕重复/ 307

犯罪成本核算/ 315

沉默的大多数/ 322

主持正义的成本核算/ 329

谁的快活林,谁快活/ 337

李逵撒娇/ 343

心腹人/ 350

吴用反水/ 357

宋江搞怪/ 365

宋江:半生轨迹两封信(上)/ 372

宋江:半生轨迹两封信(下)/ 380

《水浒》的义与不义/ 389

《水浒》中的懂事/ 397

戴宗教李逵文明用语/ 404

鲁达智深/ 413

一百零八人之外的大英雄/ 420


后 记/ 428


精彩书摘

读《水浒》,看人生气



鲁达在渭州大街上碰到史进,非常高兴,便拉史进去潘家酒楼吃酒,却在酒楼上听到一件不平事:操刀屠夫郑屠强骗金翠莲,不仅占有了人家的身子又加以抛弃,还讹诈人家三千贯彩礼钱,逼迫金翠莲父女每日上街卖唱赚银子还 他。

鲁达本来喝酒高兴,这下不高兴了;不但不高兴,而且怒火万

丈,当即就要去结果了郑屠。被史进等拉住后,他和史进掏出银子加起来十五两,给了金翠莲父女,并且告诉他们:明天一早他会去他们的住处安排他们离开,逃出苦 海。

这时,鲁达早已没有了喝酒的兴致,回到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连主人家都不敢问 他。

鲁达生气 了。

鲁达一生气,后果很严重:金翠莲父女逃出生天,镇关西恶霸命丧九 泉。

不亦快 哉!



山东登州城外有一座山,山上多有豺狼虎豹出来伤人,因此登州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限三日内捉捕登州山上大虫,迟时须受责 罚。

登州山下有一家猎户兄弟,解珍、解宝,父母俱亡,相依为命。弟兄两个当官受了文书,很是心焦,接连三日昼夜在山上捕捉大虫。到了第三日,一只大虫还真的让他们的窝弓药箭射着了,却又滚到山下毛太公庄后园里去 了。

结果,不但毛太公赖了他们的大虫,还把他两个强扭做贼,告他们抢掳家财,解入州里来。又上上下下使了钱物,早晚间要教包节级牢里做翻他两个,结果了性 命。

乐和路见不平,却又独力难救。只好去给解珍、解宝的表姐顾大嫂送信。顾大嫂听罢,一片声叫起苦 来。

顾大嫂生气 了。

顾大嫂一生气,后果很严重:杀了包节级,劫了牢,杀了毛太公一门老小,还反了提辖孙 立。

不亦快 哉!



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弟殷天锡听说柴皇城家宅后有个花园水亭,盖造得好。就喝令赶柴皇城一家老小出去,他要来住。柴皇城不搬,殷天锡就开 打。

柴进听说叔叔被打伤,就带上李逵赶去。李逵很生气。柴进劝李 逵:“李大哥, 你且息怒, 没来由, 和他粗卤做

甚 么?”

但李逵息不了怒。这怒也有来由。不和他粗卤又能做什 么?

结果,后果又是很严重:殷天锡被李逵揍成一堆烂 肉。

不亦快 哉!



还 有。

李逵大闹东京后,和燕青回梁山,路上经过刘太公庄上,刘太公告诉他们,梁山上的宋江抢走了自己的女 儿。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还在嘘寒问暖,李逵早已睁圆怪眼,拔出大斧,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宋江喝斥,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幸好关胜、林冲、秦明、呼

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 斧。

这边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哪里说得出。还是燕青向前说明了原 委。

宋江委屈自辩,李逵哪里肯听,对宋江道:“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 你!”

李逵又生气了,甚至气得说不出话来。后果么,当然很严重:差点砍掉了自己的脑 袋。

但是,刘太公的女儿获救了,那两个冒充宋江强抢民女的歹徒,受到了应有的惩 罚。

不亦快 哉!



曾读龙应台女士《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印象极深的是龙应台女士这样的话:“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 寐。”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生气。以至于常常被老婆批评:“别人都没意见,就你事多!”于是,我就更生气:为什么那些“别人”,面对种种丑陋、不公,总是“没意见”,不生气 呢?

我在《新说水浒》中,有一段有关“生气”的议论,大意是,能生气的人,才有良知;能生气的民族,才有生气。网友欣赏的,把这段话挂在网上。竟然有一位网友,留言道:我劝鲍老师还是不要生气的好,气大伤 身!

他可能是好意,关心我。但是,假如有一天,他自己遭到了不公,他需要不需要别人帮他生 气?

为什么总是有人自以为那些不公和邪恶只会伤到别人,而不会伤及自 己?



我在讲《水浒》时,引用了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的一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撰写的一段碑文:“当初他们(纳粹)杀共产党,我没有做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做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讲话 了……”

这样痛彻肺腑的反省,我们为什么总有人不愿领会,甚至反对别人去领 会?



龙应台女士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国家里,人是有权生气 的。”

我读《水浒》时,想到的是:在一个没有法治和人权的国家里,人们更有权生 气!

当然,这个“有权”,不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他们的,宋代,整个封建时代,没有这样的授 权。

这个“权”,是道义赋予他们 的!

读《水浒》,一大半的快意,就来自看好汉们生 气。

而且,我们还能发现,正是因为他们生气了,他们才成为好 汉。



今天,时代已经大大进步了。民主了,法治了,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人放弃了生气的权利了呢?  


前言/序言

自序


2008年,正好十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我在央视录《百家讲坛》之《鲍鹏山新说〈水浒〉》。一天,苗老说带我去看慕田峪长城,其实,我不爱旅游,游山玩水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但与苗老一起,很有吸引力,我们认识三十多年了,他总给我出其不意的知识,展示给我意料之外的技能。我们就去了。他开着他的千里马,他说这是特别好的车,我不懂车,但苗老说好,基本上都是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好,哲学意义上的好,没法在技术工艺层面上反对,我就当它好。我们看了大半天的慕田峪长城,回来时下山,我腿打颤,但苗老身体特别棒,他比我大十岁,精力体力都比我好,一路侃侃而谈,健步如飞。到了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往回赶,他开着车,我打着瞌睡。他打开伴音带,开始唱京剧,我醒了,他唱得好。京剧的好在于有沧桑感,苗老艺术感觉好,唱出了那种味道。他见我感兴趣,说:“你讲《水浒》,我给你唱一段《林冲夜奔》?”我说好,他开始唱。此刻,夕阳西下,我们车子对着夕阳的方向开。他开始唱,我眼泪流出来了。他一直唱,我眼泪一直流。他沙沙哑哑地唱,我手握一个矿泉水瓶,打着节拍,眼泪不停地 流。

《林冲夜奔》的词是这样的:


大雪飘,扑人 面,

朔风阵阵透骨 寒。

彤云低锁山河 暗,

疏林冷落尽凋 残。

往事萦怀难排 遣,

荒村沽酒慰愁 烦。

……

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 难,

满怀激愤问苍 天:

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 返?

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 圆?

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 剑?

诛尽奸贼庙堂 宽!

壮怀得舒展,贼头祭龙 泉。

却为何天颜遍堆愁和 怨……

天啊天!莫非你也怕权奸,有口难 言?


这词我还真没觉得多么好,在《水浒》里,林冲也没有诛尽奸贼廓清庙堂的雄心和愿心。苗老让我感动得哭的,是他那嗓音里呈现出来的人生沧桑感,那种不仅受够了自己生命中的苦,还受够了漫长历史所有人的苦的沧桑感,那不是百感交集,是百苦交集,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有人的人生及其苦痛的交集。京剧唱腔正是饱含了这些人类苦痛,才那么弥天亘地的伤 感。

苗老见我如此感动,就说李少春唱得好,回去找来带子寄到我家,我听,觉得没有苗老唱得好。那种感觉,不是技术的,也不是艺术的,是历史的,是哲学 的。



顺带说说《水 浒》。

《水浒》里最美丽的文字,是写林冲的雪。林冲的雪,“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的雪,“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林冲的雪,“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那雪越下得猛”。林冲的雪,“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林冲的雪,“远远望见枕溪靠湖一个酒店,被雪漫漫地压着”。

林冲的世界一直在下雪。林冲的雪,让我们觉得,这世界这么苦,可是,唉!这世界还这么美。我们的心里,装了那么多苦,哪里还能装得下这么多美?于是,读林冲,唱林冲,我们都会心碎,不是被苦碎的,是被美碎 的。

很想穿越到朱贵那湖边的店里,从春等到冬,等到林冲的大雪飞扬,厚厚的雪漫漫地压着,然后,在寒冷的夜晚,等到一个戴着毡笠子的人,卷着一团雪进来,默默接过他的花枪和花枪上挑着的酒葫芦,放在墙角,这里一壶酒已经从春天温热到现在,倾满老粗碗,轻轻一碰,不交一言,只是闷 喝。



昨天和苗老一起坐飞机,和他说到那次慕田峪经历,我说,是秋天吧。他说错了,就是这个季节,五月份。他举出几个证据,终于让我明白那确实是2008 年春天的事。但是,为什么我就记成是秋天呢?也许是,夕阳西下时,一声“大雪飘,扑人面”,顿时山河变色,秋风寒飒飒,白杨何萧 萧……


鲍鹏山

2018 年5 月12日于偏安斋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是一本深度挖掘《水浒传》人物群像的读物。本书不以情节叙述为主线,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在梁山聚义前后,在历史洪流中闪耀或沉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我们将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时空的阻隔,去探寻这些鲜活的生命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本书的写作初衷,源于对《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伟大成就的敬畏,以及对其中人物塑造艺术的深深着迷。施耐庵先生以其鬼斧神工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而画卷中最动人的,无疑是那些性格鲜明、命运跌宕的人物。我们常常被他们的故事所吸引,被他们的义气所感动,被他们的悲剧所叹息。然而,在尽情畅读酣畅淋漓的情节之余,我们或许会忽略更深层次的探究:这些人物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性格是如何塑造的?他们在那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的命运,是否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缩影?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正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水浒传》解读,它不侧重于故事的复述,也不纠结于情节的细节。相反,它将以人物为核心,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力求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满的《水浒》人物世界。 一、 人物谱系的构建与时代印记 本书将首先梳理《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谱系,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着力于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网。无论是梁山好汉的兄弟情谊,还是官府与绿林之间的对立,抑或是江湖内部的派系纷争,都将在本书中得到细致的梳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把这些人物置于北宋末年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探讨当时的社会矛盾、政治腐败、阶级分化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选择。 例如,本书将深入分析“官逼民反”这一核心主题如何在不同人物身上得到体现。武松的“血溅鸳鸯楼”,李逵的“杀人放火”,宋江的“招安”之路,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原因。我们将追溯他们的过往,探究他们为何走上梁山,为何做出那些惊世骇俗的举动。同时,本书也将关注那些并非梁山核心人物,但同样在时代洪流中留下了印记的角色,如那些被压迫的百姓、那些腐朽的官员、那些在乱世中求生的普通人。他们的存在,同样是构成《水浒》时代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性格的万花筒:人性幽深与道德边界 《水浒传》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其对人物性格的精妙刻画。本书将致力于解构这些性格的多重面向,展现人性的幽深与复杂。我们不会简单地将人物标签化,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们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他们行为逻辑的内在驱动力。 忠义与情义的纠葛: 以宋江为例,他的“忠义”体现在何处?是对朝廷的“忠”,还是对兄弟的“义”?他的“招安”策略,是出于政治考量,还是被情义所迫?我们将深入探讨“忠义”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不同诠释,以及这种精神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演变。 勇猛与残暴的界限: 鲁智深、武松的勇猛令人折服,但他们的行为是否也带有一定的残暴性?李逵的“杀人如麻”,在读者心中引发怎样的复杂情感?本书将探讨暴力在《水浒》世界中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以及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道德选择。 智慧与愚莽的并存: 吴用的智谋多端,林冲的隐忍与爆发,公孙胜的道法玄妙,这些都展现了人物的智慧。然而,书中也存在着许多看似愚莽的行为,这些行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无奈与挣扎?我们将分析人物的智慧如何服务于他们的目标,以及愚莽有时也是一种生存策略。 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除了众所周知的正面形象,本书也将触及《水浒》中那些更加阴暗、更具争议的人物。比如,那些心狠手辣的恶徒,那些为了私利而背叛的投机者。他们的存在,恰恰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最有力证明。我们将探究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黑暗,以及他们的命运如何警示后人。 三、 命运的十字路口:选择与必然 《水浒》中的人物,大多命运多舛。本书将重点关注人物的命运轨迹,分析他们的选择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结局。 环境的塑造与个体的抗争: 许多人物的命运,看似是环境所迫,但他们是否也曾有过其他的选择?林冲的“被逼上梁山”,他是否还有其他回旋的余地?本书将探讨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以及个体在面对困境时的抗争与妥协。 机遇与挑战的交织: 梁山聚义,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人生的转折点。本书将分析不同人物如何抓住机遇,又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例如,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是命运的垂青,还是他自身能力的体现? 英雄的落幕与时代的挽歌: 梁山好汉的结局,大多以悲剧告终。本书将深入分析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个人能力的局限,还是历史潮流的不可逆转?我们将以一种更为沉痛的视角,去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最终归宿,以及他们的命运如何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曲挽歌。 四、 艺术的镜鉴:文学手法与人物塑造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不仅关注内容,更将深入探究施耐庵先生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超艺术。 “人物小传”的叙事策略: 《水浒传》在介绍人物时,常常会插入一段“人物小传”,详细介绍其来龙去脉。本书将分析这些“小传”在塑造人物形象、铺垫情节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细节描写与性格刻画: 施耐庵先生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例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本书将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如何生动地刻画人物的粗犷、勇猛或狡黠。 语言的魅力与人物的灵魂: 《水浒传》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表现力。本书将探讨语言在塑造人物个性、传递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不同人物的口头禅、说话方式如何反映其身份和性格。 象征与隐喻的解读: 在一些人物的塑造中,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本书将尝试对这些象征与隐喻进行解读,以求更全面地理解人物的内涵。 结语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水浒传》中的人物。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读者不仅仅停留在故事的层面,而是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人物的生存状态、性格特点、命运抉择,以及他们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 书中呈现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他们或是英雄,或是草莽,或是命运的弄臣,或是时代的牺牲品。但无论身份如何,他们都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他们的故事,或许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斑驳,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抉择,他们的悲欢离合,却依然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触动我们的心灵。 “江湖不远”,是希望我们能够从古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理解人性的复杂,感悟命运的无常。那些人物,那些故事,仿佛就在昨日,又仿佛离我们近在咫尺。让我们一同走进《水浒》的江湖,去探寻那些不曾远去的身影,去感受那些依旧鲜活的灵魂。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对《水浒》人物充满好奇、渴望深入理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程度,远超我的预期。作为一个《水浒》的爱好者,我读过不少相关的解读,但这本书无疑是其中的一股清流。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或“悲剧色彩”,而是试图去还原人物最真实、最人性化的一面。比如,他对于宋江这个角色的分析,就没有简单地把他定义为“招安派”或“伪君子”,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作为基层官员的无奈、他想要在那个时代寻求出路的挣扎,以及他复杂的人格魅力。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能够将一些相对晦涩的心理分析,用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一起,深入地解剖《水浒》中的人物。他不会给你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让你自己去得出你的判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水浒》人物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原来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只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让他们做出了我们可能无法想象的选择。

评分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这本书,简直让我如获至宝!我一直都是《水浒传》的忠实读者,但说实话,每次看都觉得有些人物的动机和情感刻画不够深入,总感觉隔着一层纱。《江湖不远》的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解剖师,又像一位温柔体贴的心理医生,把《水浒》里那些鲜活的面孔,那些我们熟悉又似乎陌生的英雄好汉,一点点剥离开来,展示给我们看。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李逵的解读,以往我们总是把他看作一个鲁莽的莽夫,但书中却通过细腻的笔触,挖掘出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那份对宋江的愚忠,甚至在那份粗暴之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和不被理解。作者没有回避他身上的缺点,反而把这些缺点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去审视,让我们看到,原来他之所以如此,是有根源的。这种视角,实在是太独特了!不仅仅是李逵,像林冲,作者没有停留在“忍辱负重”的悲剧英雄的标签上,而是深入分析了他性格中的妥协与抗争,他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那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与书中人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仿佛他们就坐在我面前,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水浒》人物的重新解读,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

拿到《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这本书,说实话,我最初是抱着一种“看看作者能玩出什么新花样”的心态。毕竟《水浒》的故事太经典了,翻来覆去的解读也很多。但读下去才发现,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水浒”解读。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叙述的逻辑清晰,而且非常懂得如何抓住读者的兴趣点。他没有直接去分析谁忠谁奸,而是从一个非常细微的角度切入,比如,他会去考究某个角色的一个微表情,一句无心之语,然后顺藤摸瓜,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情感和动机。我记得有一章讲到武松,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赞美他的血勇,而是深入分析了他为了报仇而产生的强烈执念,以及这种执念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的性格,甚至让他变得有些偏执。这种分析,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而且,作者的笔调很有辨识度,时而犀利,时而温情,就像在讲故事,又像是在做一场深入的访谈。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你重新认识《水浒》中的人物,不是因为作者强行赋予他们某种新的标签,而是通过对细节的精妙挖掘,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

评分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这本书,简直是给《水浒》粉丝的一份厚礼!我一直觉得,《水浒》里的好汉们,虽然都个性鲜明,但有些人的内心世界,还是让人感觉有点模糊。这本书的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水浒”侦探,他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一步步去发现。他擅长从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入手,比如人物的口头禅,他们的穿着打扮,甚至是他们与其他人的互动方式,然后通过这些细节,去推断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做出某个决定的深层原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鲁智深的处理。我们都知道他是个行者,但书中却不仅仅停留在他的“侠肝义胆”,而是深入剖析了他身上那种“侠”与“僧”的矛盾,以及他内心深处对秩序的渴望和对不公的愤怒。这种分析,让鲁智深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立体,也更加令人动容。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有感染力,有时候像一位老友在和你聊天,分享他研究的成果,有时候又像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用生动的笔触为你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水浒》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那些我们以为“粗人”的角色,他们的内心也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

评分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这本书,绝对是那种“买了不后悔,读了还想再读”的神作。我一直对《水浒》中的女性角色有些“意难平”,总觉得她们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命运太过悲惨,而且很多时候,她们的内心世界都被忽略了。《江湖不远》的作者,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他没有把女性角色仅仅当作推动情节发展的背景板,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挖掘她们的故事,去探究她们在那个时代下的生存智慧,以及她们在绝望中可能迸发出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潘金莲的解读,他没有回避她身上的争议,而是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婚姻中的困境出发,去尝试理解她行为背后的原因。这种解读,不是为她辩护,而是让她从一个脸谱化的人物,变成了一个有着复杂情感和无奈境遇的个体。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而且充满同情心,他用一种非常温柔但又不失力量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水浒》中那些被忽视的女性面孔。这本书让我对《水浒》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也让我看到了,原来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个体命运的挣扎,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深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