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了适合用爸爸慈祥、值得信赖的声音读给宝宝听的,与诚实、勇敢、协作、趣味相关的20篇胎教童话故事。《爸爸读的胎教童话》打破了一直以来主要由妈妈为孩子读胎教读物的这一固有观念。爸爸读胎教童话给宝宝听,同妈妈一起亲身经历胎教这一过程,会对与孩子出生后的情感交流起到很好积极的作用。 (韩)金良炫 编著;(韩)金慧近,(韩)李正雅,(韩)辛苏根 绘;王云为 译 著作 金良炫,编著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做过八年的杂志社记者,现在专门从事图书策划工作。同时也是育婴专业网站的专栏作家,其文章受到很多妈欢迎和追捧。现在是韩国育婴节目的热门主持人。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它采用了一种近乎古籍的线装风格,但纸张却是现代环保材料,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粗粝感。每一页的留白都非常大方,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放松,眼睛不会有压迫感。我喜欢在夜晚,只开一盏暖色调的台灯,慢慢地翻阅它。这本书最让我感到佩服的是它的文化底蕴,它似乎从东方哲学的“道法自然”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里面的许多段落,比如关于“空”与“满”的辩证关系,关于“静”中求“动”的奥义,都处理得非常得体。它没有生硬地引用晦涩的经典,而是用最贴近自然的意象来阐述这些深刻的道理。例如,它用“容器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材质,而在于它的空”来比喻孕育,这种由表及里的引导方式,非常高级。它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在启发读者自己去构建一套对生命、对养育的理解框架。对于我这样一个追求精神深度的人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静心的哲学读本,而不是一本育儿指南。
评分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买东西总要货比三家,功能性是第一位的。一开始,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那个宣传语里提到的“增强亲子连接”的功能去的。但阅读过程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提供的“连接点”是如此的微妙和非物质化。它不教你具体的安抚技巧,也不提供婴儿语言的词汇表,它教你的是如何“在场”。书中有一段描绘了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仅仅是均匀地、有节奏地呼吸,这种呼吸声如何成为一种无形的、安全的“物理边界”。读到这里,我立刻关掉了背景音乐,尝试去体会自己心跳和呼吸的频率。这种不需要语言交流的连接,才是我认为最深刻的亲密关系的基础。它强调的不是“说教者”与“听众”的关系,而是两个生命体在同一空间内,通过最原始的生理韵律达成共振。这种对“连接”的哲学探讨,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胎教读物”的期待。它让我意识到,最好的教育,是从我们自己的心跳开始的。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手册类的育儿书籍是有些抗拒的,总觉得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会限制住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叙事方式非常松散、自由,更像是一本散文集,或者说,是一系列精心收集的、充满灵性的微型剧本。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声音”的独特处理。比如,书中有一篇描述了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作者没有简单地写“沙沙作响”,而是用了类似音乐术语的描述,细致地拆解了高音的叶尖摩擦、中音的枝干摇曳以及低音的根部低吟,这种多层次的听觉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声响,不再把噪音视为干扰,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世界复杂交响乐的一部分。这对我的日常观察力是一个极大的提升。此外,书中的插画风格也值得称赞,它们是那种带有水墨晕染效果的,边界模糊而色彩柔和,仿佛随时会流动起来。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美感,正是我希望孩子在未来面对世界时能够拥抱的特质——接受不完美,欣赏变化。这本书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提供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具艺术感和感知力的世界。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得非常素雅,淡雅的米白色背景上,用柔和的蜡笔笔触勾勒出几组温馨的家庭剪影,让人一看就觉得心头一暖。我最初购买它,纯粹是出于对“胎教”这个概念的好奇,毕竟周围的朋友们都在热烈讨论这个话题,我也不想在育儿的这条路上落后。然而,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它文字散发出的那种宁静而有力的氛围。书中选取的那些故事,篇幅适中,语言如同溪水般潺潺流淌,没有生涩的辞藻,也没有刻意营造的戏剧冲突,更多的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细微美好。比如,有讲述清晨第一缕阳光如何轻抚熟睡花朵的片段,也有描绘夜晚星光下母亲低声哼唱摇篮曲的场景。这些描述,与其说是给未出生的宝宝听的“教材”,不如说是父母在孕期自我对话、整理心绪的良药。我发现自己读的时候,呼吸都变得均匀了,那种浮躁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似乎都被故事中的安宁所抚平。每次读完,都会忍不住轻轻抚摸肚皮,想象着那个小生命如何接收到这些平和的能量。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情绪管理工具”,让准父母们在面对孕期的各种焦虑时,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逃离,回归纯粹喜悦的港湾。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生硬的说教来得有效和持久。
评分我通常阅读电子书,对纸质书的依赖性很低,但这本书我坚持要买实体版,完全是因为它的“可分享性”。书中的每一篇小品文,都像是一个可以随时被提取出来,分享给伴侣的“小火花”。我的丈夫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完整地读一本书。但我发现,如果我只截取书中某个关于“光影变化”的精致描述,用手机拍下来发给他,他回复的频率和质量都远高于我发给他的工作汇报或新闻链接。这种片段式的、高度浓缩的美感,非常适合碎片化的生活节奏。而且,这些片段本身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不需要过多的背景介绍,他一看就能明白我在孕期捕捉到了什么样的美好瞬间。这本书真正实现了“共同参与”,它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提供了一种双方都能轻松介入的“情感对话介质”。它让“爸爸”的角色不再是外围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通过这些文字片段来想象和感受生命的另一位主角。这份共享的体验,对我来说,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