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九版)(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陈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政学(第九版)(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陈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共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大社明德求是书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5478
商品编码:155921933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26
页数:306
字数:465

具体描述


书名:财政学(第九版)(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

作 者:陈共

出版时间:2017-07-26 字 数:465 千字
书 号:245478 ISBN:978-7-300-24547-8
开 本:16 包 装:平
印 次:9-1 译 者:

定价:¥43.00

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财政学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适用于财政学专业作为专业理论课教材,也适用于其他经管类专业作为核心课教材,也可作为财政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书。 
这次修订进一步贯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并及时反映财政改革的进程。修订幅度较大,个别章节进行了重写,部分章节修改内容较多。修改后总章数为18章,章、节、目较前版有增有减,名称和内容有所调整,总字数略有缩减。 
此外,为便于教学,本书除了配有学习指导书外,还聘请一线授课教师以及美术设计团队制作了实用、精美的教学课件供广大授课教师申请下载使用。 

陈共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主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曾主编多种财政学教材,撰写(包括参与)出版《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及其风险分析》《美国财政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日本财政政策》等10余部专著,出版《陈共文集(上、下册)》。

导 论 / 1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编写的指导思想 
di一章 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 / 12 
di一节 财政学对象 / 12  财政的本义/财政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对财政学对象的进一步说明 
di二节 财政职能 / 17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di二章 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 22 
di一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学的核心问题 / 2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di二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财政学的两个基础性概念 / 27  公共物品/公共需要 
di三节 我国财政的法治化、民主化 / 3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修订/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的现代财政制度 
di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 36 
di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 36  国家预算及其类别和编制原则/公共预算及其收支分类和科目设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与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科目 
di二节 推进依法理财,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 45  编制部门预算/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di三节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 50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 
di四章 财政支出概论 / 53 
di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 53  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di二节 公共生产与公共定价 / 57  公共生产与公共物品提供/公共定价 
di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 60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di五章 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 66 
di一节 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 66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关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学说/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我国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当前保证财政支出适度增长的政策措施 
di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75  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 
di六章 经常性支出——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一 / 81 
di一节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 81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属性/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di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 88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属性/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医疗卫生支出 
di七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二 / 99 
di一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 99  投资与经济发展/政府(财政)投资的特殊性 
di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 103  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di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 108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政府(财政)加强“三农”投入的措施和力度 
di八章 财政转移性支出 / 113 
di一节 社会保险支出 / 113  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和重要社会意义/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建立的历程/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 制度实施中的职责和投入 
di二节 财政补贴 / 124  财政补贴的概念和分类/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 
di三节 税收支出 / 129  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税收支出的形式 
di九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 132 
di一节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经济因素 / 132  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分配体制和分配政策/价格水平 
di二节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 135  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总趋势/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及其经济影响/“九五”至“十一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的历史过程/“十二五”时期公共财政收入形势出现 新的变化 
di三节 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 / 138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水平/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di四节 我国公共财政收入构成和非税收收入分析 / 141  我国公共财政收入构成/公共财政收入中政府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di十章 税收原理 / 144 
di一节 什么是税收 / 144  税收的基本属性/税收的“三性” 
di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 147  税收术语/税收分类 
di三节 税收原则 / 153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税收中性问题 
di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 158  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我国的税负转嫁 
di十一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 164 
di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 164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 
di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 166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di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 171  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di十二章 税收制度的演进和我国税制改革 / 175 
di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 175  税收制度概念/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di二节 我国工商税制改革 / 177  改革开放前的工商税制/改革开放后的工商税制改革 
di三节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 / 181  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以黄宗羲定律为戒,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防止反弹 
di四节 我国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环境税问题 / 183  “绿色税收”的由来/我国建立“绿色税收”的问题 
di十三章 我国现行税制 / 186 
di一节 商品课税 / 186  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di二节 所得课税 / 195  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 
di三节 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 201  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现行资源税/现行财产税 
di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 / 206 
di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 206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 
di二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 210  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di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分税制改革 / 213  现行分税制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省以下各级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di十五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 219 
di一节 国债的基本原理 / 219  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国债种类和国债结构/国债负担与国债债务率/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国债管理制度 
di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 224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分析/国债的经济效应/国债的政策功能 
di三节 国债债务率分析 / 229  国债债务率与财政赤字的简单动态关系分析/建立防控债务风险的制度机制 
di四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 / 233  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和治理 
di五节 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 236  国债市场/国债市场的功能/国债收益率曲线 
di十六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 242 
di一节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概述 / 242  如何理解财政平衡/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 
di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 249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di三节 运用 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 254  运用 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的一般原理/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的分析/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分析 
di十七章 财政政策 / 259 
di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 259  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di二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 / 264  需求侧财政政策与供给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di三节 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的实践 / 268  1997年以前的财政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财政政策 
di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274  货币政策简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不同的政策组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di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 282 
di一节 国际税收 / 282  国际税收的内涵/税收管辖权及其交叉或冲突/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税收饶让/国际税收协定 
di二节 关税 / 286  关税概念/保护关税/特惠贸易安排/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关税政策的协调 
di三节 出口退税 / 295  什么是出口退税制度/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 
di四节 外债 / 298  外债的功能/外债的种类与结构/外债的负担与限度/外债管理 
di五节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 302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内外平衡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外平衡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第九版修订说明 


1.本财政学教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达的《教育部关于印发第一批“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中选定的教材。 

2.本课程的功能。财政学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恩格斯曾指出亚当·斯密的《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创造了财政学,但斯密信奉“看不见的手”,主张“廉价政府”,将财政问题只设一篇淹没在经济学中。自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以来,国家干预理论开始兴起,国家财政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理论开始备受理论界的重视。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渠道,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渠道,二者是相互交融的,但各自的运行机制又是迥然不同的。市场经济理论 财政学 第九版不能完全回答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和规律等问题,财政学遂逐步演变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专门研究财政在政府配置资源中的特殊作用及其运行规律。财政还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政体制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政学对象还包括财政体制的建设和改革,讲授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如何通过自身的特殊机制来实现政府的职能。在我国教学方案的安排中,对于财政学专业,财政学是作为专业理论课,起着衔接经济学与财政专业课的中介作用;对于经济学专业、各财经类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财政学则作为必修的8~10门核心课程之一。 

3.本教材的适用范围。本教材为大学本科适用教材,适用于财政学专业作为专业理论课教材(4学分),也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各财经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核心课教材(3学分),还可作为财政专业硕士生教材或参考书,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管理技能,力图规范化、准确化和简洁化。为适应专业目录调整后拓宽专业面的要求,适应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教材涉及的面适当放宽了一些,以便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教学对象的要求,在章节和内容上作适当增减调整,有重点地讲授。 

4.本教材的特色。(1)本教材按财政的运行过程和各财政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教材体系,系统全面,循序渐进,接近实际生活,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基本体系和内容是:导读——基本理论——国家预算——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管理体制——国债——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2)本教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有鉴别地借鉴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的指导思想。(3)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改常新,自发行以来这次修改已经是第九版,通过修改,及时广泛地吸收和反映当今中外zuixin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这次修改,进一步贯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并及时反映财政改革的进程。 

5.本教材的教学方式。(1)本教材属于大学本科或硕士生教材,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2)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全套的电子版,教师可以不受教材束缚,主要讲思路和要点,进行重点讲授和启发式教学。(3)讲授中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安排若干次课堂讨论,并根据课程学分要求学生写出学习心得1~3篇。(4)课堂讲授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有问有答,相互交流,启发学生思考,课后布置复习与思考题,加深教学效果。 

6.本教材的编写过程。本教材主编陈共教授自1985年以来曾主编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次修改仍是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修改,已经是出版发行以来的第九版。这次修改是一次较大幅度的修改,有些章节基本上是重写的,有些章节有较大的修改,修改后总章数为18章,章、节、目有增有减,名称和内容有所调整,总字数略有缩减。 

参与本教材编写和修订的成员先后有:袁振宇、李扬、解学智、李捍东、高培勇、郭庆旺、类承曜、王俊,本次是由主编陈共教授本人亲自修订。 



2017年3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