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管锥编(共4册)》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他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等中国十部传统典籍的“读书心得”。这十部典籍分属经、史、子、集,渊博浩瀚。全书多谈文论艺,均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比较和文献征引的方法,举凡音韵、训诂、经义等等涉及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方方面面概有涉及。本书作者钱钟书先生(一九一○—一九九八年)是当代中国*的学者、作家。他的著述,如广为传播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均已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学术和文学经典。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共分四册,展现了它所具有的独特诠释方法及其价值,并着重阐明其诠释方法对中国传统经典诠释方法的继承、发展和贡献。
内容简介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本书堪称“国学大典”,是一部钱钟书先生灌注大量心血而成的学术著作,是其主要学术代表作之一。
《管锥编》辑录《周易正义》27则、《毛诗正义》60则、《左传正义》67则、《史记会注考证》58则、《*王弼注》19则、《列子张湛注》9则、《焦氏易林》31则、《楚辞洪兴祖补注》18则、《太平广记》215则、《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77则,共计781则,近130万字。书中旁征博引,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证和诠释。
作者简介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目录
周易正義二七則
毛詩正義六○則
左傳正義六七則
史記會註考證五八則
*王弼註一九則
列子張湛註九則
焦氏易林三一則
楚辭洪興祖補註一八則
太平廣記二一三則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二七七则SDX
精彩书摘
周易正義二七则
一论易之三名
*、《论易之三名》:“《易纬干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按《毛诗正义。诗谱序》:“诗之道放于此乎”;《正义》:“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故一名而三训也。”皇侃《论语义疏》自序:“舍字制音,呼之为‘伦,。……一云:‘伦,者次也,言此书事义相生,首末相次也;二云:‘伦,者理也,言此书之中蕴含万理也;三云:‘伦,者纶也,言此书经纶今古也;四云:‘伦,者轮也,言此书义旨周备,圆转无穷,如车之轮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第三五:“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王’;‘王’者皇也,‘王’者方也,‘王,者匡也,‘王’者黄也,‘王’者往也。”智者《法华玄义》卷六上:“机有三义:机是微义,是关义,是宜义。应者亦为三义:应是赴义,是对义,是应义。”后世著述如董斯张《吹景集》卷一0《佛字有五音六义》,亦堪连类。胥征不仅一字能涵多意,抑且数意可以同时并用,“合诸科”于“一言”。黑格尔尝鄙薄吾国语文,以为不宜思辩;又自夸德语能冥契道妙,举“奥伏赫变”(Aufheben)为例,以相反两意融会于一字(einunddassel。beWortffirzweicntgegengesetZteBestimmungen),拉丁文中亦无义蕴深富尔许者。其不知汉语,不必责也;无知而掉以轻心,发马高论,又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无足怪也;然而遂使东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马牛风,则不得不为承学之士惜之。
一字多意,粗别为二。一曰普行分训,如《论语。子罕》:“空空如也”,“空”可训虚无,亦可训诚悫,两义不同而亦不倍。二日背出或歧出分训,如“乱”兼训“治”,“废”兼训“置”,《墨子。经》上早曰:“已:成,亡”;古人所谓“反训”,两义相违而亦相仇。然此特言其体耳。若用时而祇取一义,则亦无所谓虚涵数意也。心理事理,错综交纠:如冰炭相憎、胶漆相爱者,如珠玉辉映、笙磬和谐者,如鸡兔共笼、牛骥同槽者,盖无不有。赅众理而约为一字,并行或歧出之分训得以同时合训焉,使不倍者交协、相反者互成,如前所举“易”、“诗”、“论”、“王”等字之三、四、五义,黑格尔用“奥伏赫变”之二义,是也。匹似《墨子。经说》上:“为衣、成也,治病、亡也”;非即示“已”虽具两义,各行其是乎?
〔增订四〕《墨子。经说》上言“已”字具相反两义:“为衣、成也,治病、亡也。”按《庄子。达生》言纪滔子为王养鬬鸡,“十曰而问:‘鸡已乎?”’即“成”义佳例,谓“鬬鸡养成不了,也。窃以为“已”字只有“完毕”一义,盖属“成办词”,而区别于“力役词”者(Cf。GilbertRyle,TheConceptofMind,1949,PP。149—52,“Achievementword”VS“Taskword”)。所施事物有异,遂“成”、“亡”有别,贵则“成衣”、“治病”以至“养鬬鸡”与夫杀伏雌而烹之,均可言“已”,示其事完成了毕,初非两义正反也。“成办词”与“力役词”之辨,《墨子》书可资例证。《经》上:“虑、求也”;“虑”乃“力役词”,“求”则尚未之得,其役未竟也。又云:“知、接也”(参观《庄子。庚桑楚》:“知者、接也”),“知”乃“成办词”,“接”如《淮南子。原道》“知与物接”之“接”,交也、合也,求索而致及之;《管子。内业》云:“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功成事毕,遂“止”尔(Cf。Aristotle,Metaphysics,1048B,30—4,TheBasicWorksofAristotle,RandomHouse,P。827,“tosee”,“tounderstand,’VS“towalk”,“tobuild”)。
〔增订五〕张载《正蒙?中正篇》;“盖得正则得所止。……勉盖未能安也,思盖未能有也。”以“勉”俪“思”,所谓“力役”;以“安”、“有”申“正”与“得”,即“成办”尔。
《论语。微子》:“隐居放言”,可释为极言尽词,亦可释为舍置不言,然二义在此句不能同时合训,必须拈一弃一。孔融《离合郡姓名字诗》云:“无名无誉,放言深藏”,谓“与”字也(“誉”去“言”),仅作弃置解;而路粹枉状奏孔融云:“与白衣檲衡跌荡放言”,《后汉书。郑、孔、荀列传》章怀注:“跌荡,无仪检也;放,纵也”,又仅作肆极解。是“放言”之“放”体涵分训,用却未着合训矣。
……
钱钟书集:管锥编(套装1~4册)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著,一部洞察中西文化的思想盛宴。 《钱钟书集:管锥编》是文学巨匠钱钟书先生倾注毕生心血的学术结晶,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无用之大用”的学术巨著。本书以其博大精深的学识、汪洋恣肆的文采、包罗万象的内容,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套精装四册本,集结了钱钟书先生晚年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其深度、广度与独特性,足以让每一位热爱思考、追求真知的读者沉醉其中,获益匪浅。 内容概览: 《管锥编》并非一本线性叙事的著作,而是一部由无数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读书记”组成的庞杂体系。钱钟书先生以其惊人的博闻强识,穿梭于中国古代典籍与西方经典之间,从《诗经》到《红楼梦》,从《论语》到《庄子》,从《尚书》到《史记》,无不信手拈来;同时,他又以同样的敏锐和深刻,对照莎士比亚、弥尔顿、但丁、普鲁塔克等西方文哲大家的作品,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思想土壤中,挖掘出共通的逻辑、相似的命题、以及截然不同的解读。 本书的核心,在于“管锥”二字。钱钟书先生取意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意在通过对零散细节的深入钩稽与考辨,来揭示整体的宏观规律与深刻真理。他并非仅仅罗列名言警句,而是以精湛的考据工夫,细致入微地分析字词的源流、典故的出处、语法的演变、思想的脉络。他能够从一个词的变迁,推演出一个时代的风俗;从一句话的妙用,窥见一位作者的匠心。这种“以小见大”的治学方法,使得《管锥编》充满了惊喜与发现。 结构与特色: 《管锥编》的结构极为独特,它没有章回体或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条目形式呈现,每个条目可能仅几行字,也可能长达数页。这些条目围绕着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展开,每一个条目都如同一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钱钟书先生以其特有的“博而不乱,杂而不乱”的才华,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文本,在同一段落中进行巧妙的串联与对比,形成令人拍案叫绝的“两头堵”式的论证。 其内容之丰富,足以称得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上的百科全书”。书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文学与诗学: 钱钟书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造诣深不可测。《管锥编》中对诗词、小说、散文的解读,细致入微,独具慧眼。他能从王维的诗句中看到西方宗教的影响,也能从《聊斋志异》的狐鬼故事中挖掘出人性的深层逻辑。他对文学体裁、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的分析,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哲学与思想: 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等,他们的思想在《管锥编》中得到了全新的审视。钱钟书先生并非简单地复述他们的观点,而是深入探究其思想的内在逻辑,追溯其历史渊源,并将其与西方哲学进行精妙的对话。例如,他对“无为”思想的解读,会联系到西方存在主义的某些论调;他对“道”的理解,也会与西方哲学中的“逻各斯”进行碰撞。 历史与文化: 《管锥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视角。钱钟书先生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以及文化现象的演变轨迹。他对古代服饰、饮食、礼仪、习俗的考证,生动而翔实,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语言与文字: 作为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钱钟书先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敏感与驾驭能力无人能及。《管锥编》中对字词的考释,常常能让人恍然大悟,解开长久以来困扰学界的谜团。他对词语的起源、演变、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妙用,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展现了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学术价值与阅读体验: 《管锥编》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以其庞大的知识体系、严谨的考据方法、深刻的洞察力,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阐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它打破了中国学与西学之间的壁垒,架起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为我们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然而,《管锥编》并非一本轻松易读的书。它的阅读需要耐心、毅力,以及一定的古文功底。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引文、典故、以及不同语言的切换,对读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正是这种挑战,使得阅读《管锥编》成为一种智力上的冒险,每一次的突破都伴随着巨大的满足感。 套装价值: 这套精装四册本的《钱钟书集:管锥编》,不仅在内容上完整呈现了钱钟书先生的学术思想,在装帧上也力求精美,便于读者长期珍藏与研读。四册的合集,使得读者可以更系统地领略这部巨著的博大精深,沉浸在钱钟书先生那令人折服的学识世界中。 谁适合阅读《管锥编》? 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爱好者: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那么《管锥编》将是你的不二之选。 致力于跨文化研究的学者: 《管锥编》以其卓越的中西文化对比视野,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启示。 渴望提升思辨能力和知识储备的读者: 即使你并非专业的学者,但如果你乐于思考,愿意接受智力上的挑战,并渴望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管锥编》也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钱钟书先生学问风范景仰的读者: 钱钟书先生以其“学贯中西,誉满天下”的学术声誉,《管锥编》是他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值得所有热爱他的读者深入品读。 结语: 《钱钟书集:管锥编》是一部值得一生去阅读、去品味的学术巨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的窗户。在这套四册精装本中,你将跟随钱钟书先生的脚步,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在思想的星空中漫步,感受智慧的碰撞,体验学术的魅力。它将开启你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让你对“学问”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切的感悟。这是一场属于思想者的盛宴,一场不容错过的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