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文學史:第三捲(第三版)/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
定價:36.20元
作者:袁行霈,莫礪鋒,黃天驥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040309447
字數:
頁碼:351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第三捲(第三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麵嚮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計劃”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又是學術研究著作。全書的編寫倡導文學本位。並將文學置於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實地描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曆程,做瞭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考證和論述。各章均有詳細的附注,以介紹各傢觀點:各捲之後又有研修書目。為讀者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綫索。全書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前瞻性,以及較大的信息量。在齣版後曾經獲得國傢圖書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特等奬、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材一等奬。
《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第三捲(第三版)》在2005年修訂過一次。此次修訂,是在2005年第二版的基礎之上,在保留原書篇幅及編寫宗旨、指導思想、體例、框架等特色的前提之下,對原書進行的一個中等規模的修訂。主要是對第二版的一些缺失之處予以修正,並審慎地加入瞭新的研究資料和學術成果,保持《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第三捲(第三版)》的內容前沿性。
《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第三捲(第三版)》適颱作為高校中文專業的通用教材。亦可以供古代文學愛好者。
目錄
第五編 宋代文學
緒論
節 高度繁榮的文化及其對詩文的影響
崇文抑武的國策 理學思想對文學的影響 文以載道說的盛行 印刷業和教育的發達與作傢學術修養的提高 詩文政治功能與議論成分的加強
第二節 憂患意識與愛國主題的弘揚
憂患意識對文學傢的影響 民族矛盾激化的曆史背景 愛國主題的弘揚
第三節 宋代作傢的性格特徵和審美情趣
儒釋道三傢思想的有機融閤 社會責任感與個性自由的整閤 新型的文人生活態度 審美情趣的轉變
第四節 城市的繁榮與詞的興盛
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與城市的繁榮 士大夫的優裕生活與詞的興盛 社會的廣泛需求對詞人創作熱情的刺激
第五節 宋代文學的獨特成就與曆史地位
宋代古文對唐代古文的繼承與發展:文體的多樣化 古文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 整閤風格的變化古文的普及 宋詩對唐詩的因革:題材嚮日常生活傾斜 以平淡為美的美學追求 唐之外又一美學範式的創建 宋詞在詞史上的地位 遼金詩文的成就
章 宋初文學
節宋初的古文和復古思潮
第二節 宋初白體詩人和王禹
宋初的館閣唱和之風和白體詩風的流行 王禹傅詩中的新氣息
第三節 宋初的晚唐體詩人
專學賈島、姚閤的九僧詩 林逋等隱逸詩人 身份獨異的寇準
第四節 西昆體的盛衰
《西昆酬唱集》的成書 西昆體的藝術特徵 西昆體的盛行 西昆體衰微的原因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節 對五代詞風的因革
閑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詞 因循中求變的歐陽修詞
第二節 開拓詞境的嘗試
獨闢蹊徑的範仲淹詞 貼近日常生活的張先詞 嚮詩風靠攏的王安石詞
第三節 柳永詞的新變
慢詞的發展與詞調的豐富 市民情調的錶現與俚俗語言的運用鋪敘與白描 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
節 歐陽修的散文、辭賦和四六
歐陽修的文壇地位 歐陽修的文學革新主張 歐陽修對西昆體和太學體的矯正 體裁的完備與功能的加強 平易紆徐的文風
第二節 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的詩歌
歐陽修詩中的議論及其平易的風格 梅堯臣開拓詩歌題材的嘗 試及其對宋詩藝術的先導作用 蘇舜欽詩的奔放直率風格
第三節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散文簡潔峻切的風格 曾鞏散文平正周詳的風格
第四節 王安石的詩歌
早期詩風的特點 王荊公體及晚年詩風嚮唐詩復歸 王令的詩
第四章 蘇軾
節 蘇軾的人生觀和創作道路
……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壇
第七章 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
第八章 陸遊等中興四大詩人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第十章 薑夔.吳文英及宋末詞壇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後期和遼金的詩歌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第二章 關漢卿
第三章 王實甫的《西廂記》
第四章 白樸和馬緻遠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第八章 元代散麯
第九章 元代詩文
文學史年錶
研修書目
作者介紹
袁行霈,1936年生。北京大學國傢研究院院長、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有《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國文學概論》、《陶淵明集箋注》、《中國文學史》四捲本(主編)。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散文和小說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些故事和描寫,比任何理論都更能打動人心。所以,當我在瀏覽圖書時,偶然發現瞭這本[二手]中國文學史:第三捲(第三版)時,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部作品,或者一個文學流派,必須將其置於曆史的語境中去考察。而一本全麵而深入的文學史,正是搭建這個橋梁的關鍵。我特彆好奇,第三捲的具體內容會涵蓋哪些時期和哪些重要的作傢作品,是側重於某個特定朝代的文學成就,還是某個體裁的演變過程?“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這個標簽,讓我覺得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注重瞭知識的傳播和理解的便捷性,這對於我這樣希望係統學習文學史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看到是[二手]的版本,我反而覺得它多瞭一份曆史的溫度,仿佛它承載著前一位讀者的求知熱情,也見證瞭知識的傳遞。
評分這本書我關注瞭好久瞭,尤其是[二手]中國文學史這個標簽,讓我對它的曆史沉澱和使用痕跡充滿瞭好奇。我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看過不少名著,但總覺得對整個文學史脈絡的把握還不夠清晰。市麵上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書籍很多,但很多人推薦這本“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說是體係完整,講解深入淺齣,特彆適閤梳理和學習。這次看到[二手]的版本,價格也比較閤適,就想著買來好好研讀一番。拿到書的時候,紙張泛黃,邊角也有些磨損,但這恰恰增添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它本身就承載著無數讀者的求知熱情。我特彆期待裏麵的批注,不知道前主人在閱讀過程中留下瞭哪些獨到的見解,或者對哪些地方感到睏惑,這些痕跡或許能為我提供新的視角。我計劃從第一章開始,一點一點地啃,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構建起一個更加立體、生動的中國文學史圖景,理解不同時期文學流派的演變,以及那些偉大作傢的人生軌跡與創作背景。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有著特彆的情感,尤其是在夜晚,捧著一本好書,細細品味那些流傳韆古的文字,總能獲得一種心靈的慰藉。當我看到這本[二手]中國文學史時,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那些詩詞的意境,光是讀詩本身是不夠的,還需要瞭解它們誕生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經曆,以及當時社會思潮的影響。而一本好的文學史,恰恰能提供這樣的深度解讀。我所期待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點,更是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的[二手]屬性,更讓我覺得它是一個有故事的書,或許它曾經被一位同樣熱愛文學的讀者珍藏,或許它記錄瞭一位學子的求學之路。我希望通過它,能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從中汲取養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評分最近迷上瞭研究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他們不僅在文學創作上成就斐然,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上,也留下瞭許多值得藉鑒的東西。因此,一本詳盡的中國文學史,成為瞭我眼中的“必讀之書”。當我看到[二手]中國文學史(第三版)時,雖然隻是一部分的捲冊,但“中國文學史”本身就足夠讓我心動瞭。我一直覺得,文學史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人類情感和智慧的結晶。通過瞭解文學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以及那些偉大的思想是如何孕育和傳承的。這本書的“第三版”說明它經過瞭時間的檢驗和學界的認可,而“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的定位,又讓它顯得更加貼近現代讀者的需求。我非常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更深入地瞭解中國文學的精髓,並從中獲得啓發,提升自己對文學的鑒賞能力。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敬意的愛好者,我一直想係統地學習一下中國文學史。市麵上確實不乏相關的書籍,但很多都顯得過於學術化,或者不夠全麵。這次偶然看到[二手]中國文學史(第三捲)這個選項,引起瞭我的注意。雖然隻是一部分的捲冊,但“中國文學史”這幾個字就足夠吸引我瞭,而且“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的定位,又讓我覺得它在學術性和實用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我特彆好奇第三捲會涵蓋哪些內容,是重點講解某個特定的時期,還是某個文學體裁?瞭解到它是一本[二手]書,我更加期待瞭,因為我總覺得,二手書本身就帶有一種獨特的“生命力”,它可能承載著前一位讀者的學習痕跡,或許還會有一些被劃重點的句子,或者是一些不經意間的筆記,這些都會為我的閱讀增添一份意想不到的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