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
定价:23.00元
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040431971
字数:
页码:
版次: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充分反映了去年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反映了我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政策体系。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充分反映了去年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反映了我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政策体系。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
目录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从必然走向自由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正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七章 主义崇高理想及其终实现
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三、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主义而奋斗
后记
2015年修订版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到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部分,我感觉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理想的蓝图,一个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书中描绘的未来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发展,这听起来实在是太诱人了。但是,作为一名读者,我更加关注的是,这个理想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书中列举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我试图去理解,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是一种虚幻的泡影。书中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论述,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演,更是基于对现实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虽然实现这个理想的道路可能异常曲折和漫长,但我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驱动力,它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评分让我感到特别有启发的是书中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我过去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可能比较模糊,觉得它就是一些思想观念。但这本书却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阶级性,并且对社会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开始反思,我所接受的许多观念,包括我对世界的看法、我对成功的定义、我对人生的追求,是不是也受到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书中对“上层建筑”的分析,让我明白,意识形态不仅仅是停留在个人的思想层面,它也渗透到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这让我对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信息和声音有了更强的辨别能力,也让我更加警惕那些看似“普适”的价值观念背后可能隐藏的阶级属性。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否还适用于今天的中国。这本书毕竟是“2015年修订版”,它肯定会考虑当下的情况。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我试图去理解,中国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又根据自身国情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书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析,对改革开放的解读,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阐释,让我看到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范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思想体系,它能够与时俱进,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指导。这种理论的灵活运用和与时俱进,是我在阅读中最看重的一点,也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了好奇。
评分刚开始翻阅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系统性”。它不像是一些零散的文章或者观点集合,而是像一个精密的齿轮系统,每一个部分都环环相扣,共同驱动着整体的运转。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唯物史观”的部分印象深刻。在我过去的认知里,历史总是由伟人、事件、或者偶然性来书写的,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概念引入进来,试图解释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一开始,我有些难以消化,觉得这些抽象的概念离我太远,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比如,书中关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让我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支撑了这些社会形态,又是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反过来巩固了这些基础。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方式,让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好像原本模糊不清的历史长河,突然有了清晰的脉络。我开始尝试着用这种“唯物史观”的视角去审视我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试着去找出其背后的经济根源和利益关系,虽然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但无疑是令人着迷的。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关于“理解世界”的探索之旅。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让我不再局限于表面的现象,而是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动力。我承认,有些地方我还需要反复研读,有些概念我还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吸收。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已经打开了我思想的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世界。它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但它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探寻真理的路径。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不断地回味和反思书中的内容,并且尝试着将其运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更好地理解我所处的时代,去更好地认识我自己。
评分读到关于“资本主义的辩证法”那部分,我真的是脑子嗡嗡响,但又觉得非常振奋。书中将资本主义描述成一个不断自我扬弃、自我否定的过程,这一点让我大开眼界。我过去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其扩张性、竞争性和对利润的追求上,觉得它似乎是永恒不变的。但这本书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比如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种分析,让我对我们当下的经济运行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追求财富,为什么会有贫富差距,为什么会有看似合理的市场经济,有时却会失灵。书中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更是让我对劳动和价值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以前觉得,我付出劳动,就应该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这本书却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这个概念,让我对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剥削”这个词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一些论述,让我对“实践”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以前可能觉得,理论就是理论,实践就是实践,两者是相对独立的。但书中反复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将马克思主义定义为“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的科学”,这让我意识到,理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我尝试着将书中的理论与我所经历的社会现象进行对照,去思考这些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我所看到的世界。例如,当书中谈到生产力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时,我就会联想到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思考的过程,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评分读到一些关于“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的自由发展”的章节时,我内心涌现出一种既敬畏又思考的情绪。书中提到,历史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而人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让我开始思考,在看似由经济规律和社会结构决定的历史进程中,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体现在哪里?书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描绘,让我对人生的可能性有了更广阔的想象,它不是被固定的职业或社会地位所束缚,而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体的价值。这让我更加关注,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如何能够更好地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进步结合起来,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点,也是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获得更多启发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我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一种长久以来被灌输的敬畏感,总觉得它是一座巍峨的理论高山,普通人很难企及。另一方面,我又隐隐觉得,这本书既然是“基本原理概论”,应该会像一个向导,至少能让我窥见这座高山的一角,甚至能找到一条攀登的路径。打开目录,看到那些熟悉的、又有些陌生的章节名称,心里不免有些忐忑。我努力回忆起大学时断断续续接触过的那些概念,比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等等,它们像散落的珍珠,但如何串联成一条清晰的项链,我至今没完全弄明白。所以,这次我是真的想静下心来,一篇一篇地读,一个一个地去理解,去尝试着将这些理论与我所处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我知道这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些理论已经诞生了很久,而我生活的时代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正因为如此,我才更想知道,这些“基本原理”在今天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是否还能为我们理解当下的社会提供有力的工具。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盏灯,照亮我思想中的迷雾,让我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更深刻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概念上。当然,我知道这还需要我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且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比较。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里的很多概念,比如“阶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一开始听起来都挺有煽动性的,甚至有些令人不安。我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这些概念带偏,会不会产生一些不理性的想法。但当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书中的论述时,我发现它并没有简单地鼓励对抗,而是试图去分析这些概念背后的社会现实。书中对“阶级”的定义,不仅仅是基于贫富的简单划分,更是基于他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阶级斗争”,也被描述成一种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种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为什么社会中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何会如此复杂,又为何会产生冲突。这种分析,让我觉得它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复杂性的框架,而不是简单地将人划分为好人和坏人。它让我看到,社会问题并非只是个别人的道德败坏,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在起作用。
评分书又脏还坏了
评分很新!值得=(^.^)=
评分二手书,但是很新,没有损坏的地方,满意
评分包装太脏。。。其他还好。
评分还阔以,,不是特别旧。着急用所以就选了一个便宜的,不过,以后有新版本了,就先用几周,以后也没有用了。
评分是不错
评分物流挺快的,应了一下急。
评分很新 除了这些笔记??? 珍藏
评分挺新的,这价格没毛病。主要是这类课根本不用书,考前突击用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